-
1 # 努力的禾苗
-
2 # 瀟瀟言心
還是家庭互動所致
孩子牽動父母,父母的迴應又牽動孩子,父母之間也互為影響。
父母如果有意見不一致,也會影響到孩子。
-
3 # 中醫養身養顏美體
逆反心理是符合人性,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遵循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懂得那個年齡段的心理,換位思考,鼓勵他嘗試,但也懂得覆盤,從小培養獨立自主,Sunny自信,懂得分享,3歲之前養成這些習慣,就沒有後來的叛逆了,哈哈哈
-
4 # 清風不起浪
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叛逆歸咎於孩子的過於自我,每一個孩子都有對世界好奇的權利,孩子的叛逆歸根於內心世界無法與家長進行溝通和釋放。將心比心誰都有叛逆的時候,透過與孩子的陪伴與溝通,或許可能我們就有了自己的答案。(個人看法)
-
5 # 恆o隱九
孩子在3-4歲和11-16歲這兩個成長階段,容易出現逆反心理。
3-4歲這是第一逆反期,這時的表現是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提前或是延後。反抗的主要物件是父母,其次是其他養育者。例如:“我可以做”“我長大了”等。
第一逆反期的發展性特點:
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逆反期幼兒的心理需求在於:要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價值感,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並“很能幹”的“現實”。
逆反期幼兒的行為表現在於:要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自以為別人能幹的事自己也能幹,並大膽付諸實際行動。
這個時期,父母要做的就是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並適當的誇讚。
第一反抗期兒童具有“長大感”。
第二逆反期的發展性特點:
第二逆反期是少年期兒童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特徵,少年期兒童是11-12歲至15-16歲,初中階段。
少年期是個體生理迅速發育直至達到成熟的一段時期。該階段的兒童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都出現顯著變化,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複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因此也被稱為“困難期”或“危機期”。
這時的心理特徵表現為對一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
第二逆反期兒童具有“成人感”。
這兩個階段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是發展性現象,知道了自我存在的意義,透過對父母的逆反(不聽話)也有探索和試探父母的底線在哪裡的性質。
下面就簡單講一下如何幫助少年兒童順利渡過逆反期:
1.父母要正確面對逆反期這一客觀事實,不要過於擔心和緊張。
2.父母要理解孩子青春期的生理發育使他們產生成人感,但現實中他們仍然是少年兒童,心理發展水平並未成熟。這時,父母就要平衡他們的這種心理與現實的落差。
3.父母必須正視少年獨立自主的需求,比如“獨立自主”,“社會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這是處理好親子矛盾的關鍵。
孩子的任性和逆反心理是現在許多家長十分頭疼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麼場合,不管在場的人多人少,也不管什麼人在場,只要見到孩子的毛病甚至只是家長主觀猜測就習慣訓斥。儘管家長們的種種做法主觀上是試圖激勵孩子、保護孩子,但卻忽視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感到大大地丟了“面子”,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受到了不應有的貶低和損害。孩子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產生逆反心理,不自覺地和家長對抗起來。所以說,“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這是處理好親子矛盾的關鍵,也是正確處理孩子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
6 # 永遠的包豪斯
準確來說,叛逆只是成人世界強加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一套自我安慰的說辭。叛逆只是兩個不同追求甚至只是情緒的碰撞、交鋒罷了。兩個成年人之間溝通不了為什麼不說叛逆呢?所以我們往往只是把孩子放在了不對等位置評價而已。這裡一定要注意位置兩個字。學會換位思考,孩子只是認識、想法不同而已。
成人的世界有太多功利和所謂的邏輯,我們需要的是發現找到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無非是我們認為可笑而縹緲的不切實際甚至是玩物喪志的各種遊戲。冷靜分析,一起遊戲做孩子的貼心玩伴,找到各種問題中的樂趣,你不會再說你的孩子叛逆。
-
7 # 谷士順
因為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當某事物被禁止時,尤其是在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於是逆反行為就出現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的原因是不良的精神刺激。有的人口受過種種挫折。受到了不良精神刺激,這樣一來,他們的逆反心理就會變得越發嚴重。比如,有的人因為經過多次失戀。便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正的愛情,如果誰說愛情美,他們就會大加否定,甚至大打出手,非常失態。
還有的人是源於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對於青少年尤其如此。他們正處於性格形成和自我認識的時期。這是非常特殊的時期,他們經常透過否定權威和標新立異滿足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作為青年人往往不會滿足於適應社會,他們往往還暗中希望社會承認他們的價值和地位,但是卻不表現出來。因此他們往往有意採取逆反行為,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重。
施教不當易產生逆反。另外人的性格往往都是在教育中培養出來的,施教者的不足很可能也會造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施救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將會非常容易引發受教者的逆反心理和反抗行為。這種逆反心理是非常不好控制的。
但不管怎樣。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異常的心理狀態,需要進行一定的調透,在現實中,逆反心理雖然算不上一種變態心理,但往往會帶有變態心理的某些特徵,比如說會使人出現多疑、冷漠、偏執、不合群等等病態的性格,使之信念動搖、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如果任其進一步發展還可能使人出現犯罪心理,因此這是非常有必要施以防治的。
-
8 # 21點心理學
關於“孩子逆反心理是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自我成長與環境的關係來考慮,大人只是環境的一部分。
首先自我意識是從無到有的,也就是說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是沒有“我”這個概念的。逐漸的在與周圍人事物觸碰的過程中,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到3歲左右,自我意識發展達到第一個高峰。這主要表現在行為越來越自主,渴望去嘗試觸碰更多的東西。然而受到生理發展和周圍環境的限制自我意識開始穩定,認識到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直到青春期,生理發育大爆發,知識增長迅速,眼界越來越開闊,自我意識發展又一次達到頂峰,認為我就是世界的中心,我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應該再被父母管教,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等等。然而,社會大環境下決定青春期還很稚嫩,社會閱歷不足,承擔責任的能力有限,所以相較於成人他們的權利也是有限的,這就導致了他們想做什麼都要有人看管的狀態。
因此,叛逆心理是自我意識發展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
9 # 爾雅休養札記
一位在集中營裡倖存的中學校長請求所有的老師:“請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你們的努力絕不可以製造出學識淵博的怪物,多才多藝的心理變態狂,讀、寫、算只有在能使我們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時候才具有重要性。”
打賞直播、充值遊戲、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犯罪,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可家長們還沒有足夠重視,總感覺我的孩子很乖、學習很好,這樣就夠了。
其實,當心理問題突然爆發的時候,孩子身上隱藏的性格基因,以及心中隱忍的東西,已經存在很久很久了,如果家長能夠及早發現並重視再加以正確引導,便能防患於未然。
心理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真正決定命運。即使你的孩子十分優秀,但內心卻千瘡百孔,恐怕最後帶給你的肯定只有傷痛。
孩子心理問題的表現過分內向內向並不是壞事,重點在於“過分”。這是由於孩子的性格過度平和或過度完美,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而且自尊心非常強。
當父母給予孩子的學習壓力過大,或者碰觸了孩子的心理雷區,就會產生早期的這種性格創傷,為以後的心理問題埋下炸彈。
過分敏感孩子很容易生氣、很容易哭,甚至一句對大家來說很平常的話,他就會產生情緒變化。
對於活潑型性格的孩子,父母經常指責,或者經常表達“如果你做得不對,我就不愛你”,就會很容易導致這種狀況。
他們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喜歡取悅別人,以別人的開心為開心。這類孩子活得小心翼翼,甚至失去了自我。
過分對抗你說什麼,他懟什麼;你要求幹什麼,他偏不幹什麼。這類孩子很容易成為問題少年,甚至會釀成大錯。
這一方面是溝通不暢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孩子性格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原生家庭中父母不和諧的關係造成的,特別是父親人格的不健全。
過分懶散孩子幹什麼都沒有激情,懶懶散散,不想奮鬥,整天很喪,甚至沒有夢想。
這種過早佛系的表現是很危險的,試想一下,一個缺乏夢想的人將來會成為什麼樣子。
過分表現這類孩子特別熱衷於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渴望獲取他人的關注和讚賞。他們沒有更多的心思去讀書或做事,喜歡做白日夢,做些不接地氣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他失去了眾人的關注,那麼他就會感覺人生黯淡無光,生活無趣,從而一蹶不振。
過分早熟現在孩子的認知大都很早熟,但如果孩子在裝扮、情感、兩性等方面過分早熟,出現不符合年齡特徵的心理行為,很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規避和引導孩子心理問題堵上原生家庭的黑洞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父母的反應或結果。家庭撫養不僅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
父母在性格上不要複製各自原生家庭的黑洞,不要讓自己成為自己最討厭的樣子,讓孩子重演原生家庭的悲劇,要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
扮演好父母各自的角色猶太人有一句俗語:“父親塑造孩子的大腦,母親塑造孩子的靈魂。”
母親的角色是溫柔,給予孩子安全感,塑造孩子的性格、語言、情緒和行為等方面;
父親的角色是力量,給予孩子方向感,讓孩子學會堅強、勇敢和規則,心理上產生強大的自信。
如果家庭中父親和母親的角色錯位,如“虎媽貓爸”,或者父母中有一方的角色缺失,就會給孩子的性格形成造成混亂,進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給予足夠的陪伴和尊重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金錢、不是佳餚、不是玩具,而是陪伴。與其以給孩子掙錢的理由拼命工作,不如留出時間陪伴孩子,用親情滋養孩子的心。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自己思想和人格,他們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如果父母一味粗暴地指責、阻止、強制,只會換來孩子更強烈的對抗。
父母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換位思考,瞭解孩子的心理,平等地溝通,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想法。
一個人,只有從小感受快樂,才會擁有健康Sunny的心態;只有從小被溫情滋養,才會善待別人;只有從小被尊重,才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和生命。
回覆列表
有一定的關係,在孩子發育期開始有自我慾望和想法,和父母缺乏溝通有些問題未及時反饋和解決,就出現所謂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