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頭喇嘛
-
2 # 視界看聞
戰爭必然導致一些日常所吃食物的短缺,所以各國都會想辦法來尋找一些替代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全面戰爭,因此海軍對襲擊運送食物的船隻毫不在意——即使這些食物是給平民的。他們的目標是讓敵人捱餓,擾亂公眾生活,儘可能地破壞這個國家。為了緩解這一問題,英國和美國政府對每人可以購買的食物數量進行了配給。當然,有些食物從餐桌上消失多年。因為很多奢侈的食材要麼是不可能找到的,要麼是很難找到的,所以人們就用一些我們今天幾乎不吃的東西來代替。這裡有10個最好的:祝你有個好胃口!
十、土豆糕餅我們時不時都喜歡吃甜食,戰時的人們也不例外。但有一個問題。為了做他們喜歡吃的甜食——餡餅、蛋糕等等——他們需要黃油、雞蛋和麵粉。這三個國家都被戰時配給的替代品所取代。為了讓食材走得更遠,他們在麵糰裡裝滿了土豆。英國政府熱衷於鼓勵人們使用土豆,因為土豆易於種植。當局散發傳單,上面列有各種食譜,從普通的烤土豆到怪異的土豆餅乾和土豆糕點。甚至還有馬鈴薯仔豬,一種香腸卷的替代品。馬鈴薯糕點,是一種餡餅糕點,通常含有人造奶油,麵粉,馬鈴薯和鹽。對於那些基本一無所有的人,甚至還有更簡單的食譜。馬鈴薯糕點可以只用麵粉、鹽、馬鈴薯和“脂肪”製成。“廚師被敦促立即使用這種糕點,因為它會變得非常乾燥,如果再加熱。好吃!
九、政府的切達乳酪法國有數千種乳酪,包括一些國際上最受歡迎的卡門培爾乳酪和布里乳酪,這使法國成為無可爭議的乳酪世界冠軍。然而,這卻給英國同樣重要的乳酪傳統蒙上了一層陰影,而正是這種傳統賦予了我們柴郡(Cheshire)、格洛斯特(Gloucester)和切達(cheddar)等經典。
曾幾何時,英國的乳酪很容易與法國的競爭。但是英國乳酪行業在20世紀崩潰了,它的聲譽也隨之崩潰。發生了什麼事?定量配給。戰爭開始後,英國政府希望確保每個人都能得到公平的一份乳酪,所以他們決定只生產一種乳酪:政府的切達乳酪。
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乳酪工廠都被改造成生產這種戰時乳酪。與許多食物替代品不同,這顯然是一種不錯的替代品。政府的乳酪也是戰後多年生產的,到停產的時候,英國傳統的乳酪製造業已經被淘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大約有3500家獨立的乳酪製造商,到1945年,這個數字還不到100。像溫斯利代爾這樣的經典作品幾乎絕跡。儘管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英國乳酪行業已經有了顯著的復甦,但它仍然不像過去那樣多樣化。
八、芬達芬達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蘇打水之一,因其橙色的味道和其豐富多彩的、快樂的風格而深受喜愛。1955年,可口可樂公司在義大利製作了這個版本,並迅速風靡歐洲,但是最初的芬達是在1940年製造的,它的故事有點黑暗。
20世紀30年代,可口可樂在德國的銷量暴增,從每年10萬箱增長到2010年的400多萬箱。該公司的德國分公司正成為其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但隨著戰爭的爆發,這種情況將會改變。盟軍對德國實施禁運,從美國進口的可口可樂糖漿也逐漸枯竭,最終導致供應枯竭。這個時候,德國可口可樂公司已經被美國的主要公司切斷了聯絡,它需要維持自己。在最後的努力下,他們推出了一種由乳清、蘋果纖維和甜菜糖製成的新飲料。雖然不像可口可樂那麼可口,但在絕望的戰時德國,這已經足夠好了。這種新飲料被命名為芬達(Fanta),是“幻想”(Fantasie)的縮寫,在德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想象”,這種飲料賣得非常好,1943年售出了300萬箱。大多數德華人用它來做飯,因為糖是定量供應的。
戰爭結束後,它就被停掉了,這告訴我們它的味道可能有多糟。
七、國家麵包在英國,當時的大多數麵包都是用加拿大的小麥製成的,這些小麥必須透過大西洋運輸,這種小麥佔用了貨物空間,而這些空間本可以用來做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軍火。
1942年,英國政府明令禁止白麵包,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叫做“國家麵包”的新型麵包,它主要是用英國種植的小麥製成的。英國的小麥沒那麼精煉,這有助於它走得更遠。通常被去掉的部分,比如麩皮,被保留了下來,讓麵包有了一種粗糙的質感。
國家麵包是如此糟糕,以至於英國公眾稱它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政府釋出宣傳,讓人們喜歡它:“麵包增加人們性慾的謠言幾乎肯定是故意傳播的。比戰前的麵包還要小,國家麵包是灰色的,質地像鋸末,麵包皮很硬,麵包本身也幾乎不新鮮。儘管如此,它比白色的東西要健康得多”。
事實上,當政府最終在8年後重新推出白麵包時,一些人抗議說,出於健康原因,應該保留國家麵包。
六、油滴戰爭期間,歐洲和美國遭受了嚴重的食品短缺,這聽起來可能是一件好事,但當人們已經在努力獲取足夠的脂肪和卡路里時,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世界上大部分的烹調油脂都產自東亞和非洲,當德國u型潛艇在海上橫行霸道時,這些地方是無法接近的。政府還需要石油來製造武器用的火藥,所以大量的廉價脂肪並沒有供應給公眾,每個人都非常絕望,以至於英國政府不得不敦促人們不要用石蠟做飯。貨架上常見的黃油被中國產人造黃油所取代,而大多數人並不喜歡中國產人造黃油。然而,脂肪和油在許多食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公眾開始儘可能地節省脂肪。在烹飪過程中從一塊肉中釋放出來的任何脂肪通常都儲存在一個罐子裡,這種油被稱為"油滴",多年來一直是主要的烹飪用油。美國香腸肉在戰時的英國流行了一段時間,人們很快就注意到罐頭裡有一層厚厚的脂肪,他們非但沒有放棄,反而珍惜這些脂肪,並把它們儲存起來,以備其他食譜使用,罐頭肉因此變得非常受歡迎。
五、無蛋蛋黃醬蛋黃醬是美國最受歡迎的調味品,比其他任何醬料(包括番茄醬)出現在餐桌上的次數都多。它是乳酪三明治和綠色沙拉的救星,也是很多令人興奮的醬料的基礎,比如韃靼沙司。在20世紀40年代,蛋黃醬和今天一樣受歡迎。所以,當人們的雞蛋用完的時候,他們就會製作沒有蛋黃醬的蛋黃醬,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是什麼讓蛋黃醬如此受人喜愛呢?嗯,土豆是他們最喜歡的。雖然嚐起來不太一樣,但加幾樣東西仍然可以做出很滑的醬汁。油和脂肪是需要的。有些人在能夠得到植物油的情況下就使用植物油,但大多數時候,國家人造黃油(黃油的替代品)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一旦他們有了光滑的土豆,一些強烈的味道,如醋和芥末可以把淡而無味的醬變成有用的東西——只要他們不希望它嚐起來像蛋黃醬。
四、 胡蘿蔔胡蘿蔔在戰爭期間得到了英國政府的大量關注。當時,在英國和德國,大家都知道胡蘿蔔對眼睛健康有好處。當英國政府開始在一些飛機上安裝一套全新的人工智慧定位系統時,他們掩蓋了這一點,聲稱他們的飛行員吃了足夠多的胡蘿蔔來提高他們的夜視能力。這是為了擺脫德國的情報,並保持英華人工智慧的秘密。但它也影響到了英國公眾,他們適時地開始食用和種植大量的胡蘿蔔。
政府把這種對胡蘿蔔的新喜愛轉化為他們的優勢,起草了一個迪斯尼動畫師來設計一整個家庭的卡通胡蘿蔔放在傳單上。政府鼓勵公眾種植胡蘿蔔,並將其用於政府提供的食譜中,包括胡蘿蔔蛋糕、胡蘿蔔餅乾、胡蘿蔔布丁和胡蘿蔔果醬。當然,這些食譜中的一些比其他的更有效,但是策略起作用了。因為胡蘿蔔是一種天然的甜蔬菜,所以它們是一種增加布丁甜度的好方法,而不需要動用極其珍貴的食糖配額。胡蘿蔔蛋糕在戰爭中倖存下來,至今仍是英華人喜愛的甜點。
三、雞蛋粉戰時很難飼養雞,所以英華人平均每週只能得到一個雞蛋作為配給的一部分。鼓勵人們自己養雞,如果他們這樣做了,他們的雞蛋配給就會被雞飼料所代替,他們就可以得到沒有配給的雞蛋。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空間或時間來開辦一個小型養雞場。
雞蛋粉是從美國引進的,這只是一個脫水的雞蛋,運輸起來更容易也更便宜。缺點嗎? 公眾討厭它。一場聲勢浩大的政府運動試圖讓人們相信,加了水的蛋粉其實和普通的雞蛋一樣好,但人們無法適應這種奇怪的質地。這種蛋粉是用來做蛋糕、蛋奶凍和煎蛋的。但多年來,傳統的煎蛋吐司小吃對許多英華人來說只是一個夢想。
二、卡夫乳酪通心粉卡夫乳酪通心粉(又名卡夫晚餐)是今天北美人的主食。這是好是壞,是你自己的看法。但在20世紀40年代,它是普通美國或加拿大家庭的重要食物,這些家庭在多年的食物配給中苦苦掙扎。
在大多數食物難以獲得的年代,一張配給券就能買到兩盒卡夫晚餐。隨著產品的長貨架期,這使它的無價和非常受歡迎。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售出了5000萬盒裝食品,使卡夫食品登上了美國食品鏈的頂端。如今加拿大人吃的這種東西太多了,以至於它被稱為加拿大非官方的“國菜”。傳統的乳酪通心粉幾乎完全從美華人的盤子裡消失了。即使在今天,與歐洲相比,自制的乳酪通心粉在美國也是一種更為罕見的晚餐,這是對卡夫可疑遺產的證明。
一、豬肉罐頭這是一個英國的傳統,一天的主餐包括“一肉兩蔬菜”。戰時的人們試圖儘可能地密切關注這個問題,但是肉很快就變得很難找到了。迫於壓力,英國政府開始從世界各地進口其他肉類,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有些食物,比如醃牛肉,幾乎無法忍受。其他的,比如斯努克魚(南非的一種鯖魚),則被完全避開,因為它們與英華人的口味太不一樣了。
但其中一種肉製品,一種來自美國的罐頭火腿,被證明是非常受歡迎的。午餐肉當然沒有新鮮的肉好吃,但它很飽,而且很好吃(以替代品的標準衡量)。它也很受美國陸軍的歡迎,因為它的長期保質期依賴於罐頭豬肉。儘管如今罐頭已經不那麼流行了,但在戰後的幾十年裡,它一直是兩國的主食。20世紀售出了數十億罐。
-
3 # 喵叔說電影
與二戰時期義大利的軍事裝置一樣,其實在戰時義大利的軍用口糧的開發同軍事裝置是一樣的,實用性問題都經過了各個階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義大利是一個深入軍事研究和開發的國家,當時的墨索里尼要保證這個國家能夠有足夠的實力來奪回羅馬帝國,所以說軍事是至關重要的。雖然武器與人員的運輸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總結出的經驗讓義大利軍方更加明白,供應和食品是保證士兵戰場上戰鬥的關鍵所在,首要的一點就是要讓生產出的食品便於運輸和耐用。
同時這些軍用食品要保證士兵的營養,要知道戰爭上的力量消耗是極大的,不僅有很高的精神壓力,體能的消耗也需要食品的及時補充,一份相對好的食物供給可以大大提高士兵計程車氣。通過了這一過程,二戰時期的義大利日常口糧分為標準口糧,野外口糧和專業口糧。普通的口糧不必過多介紹,重點我們來一同看一眼二戰時期較高級別的口糧,這些口糧在日常情況下必不能隨意被使用,只有在戰時並且獲得批准才可以食用。它由硬餅乾或一包咖啡,牛奶跟糖果組成,個人口糧由士兵自身攜帶,由肉罐頭和餅乾組成還有一份麵包。在戰時這些方便攜帶和運輸計程車兵口糧已經很不錯了。
要說這樣的食品供給有多好到不至於,畢竟提供日常作戰的體能供給是最夠了,和二戰美軍更加完善的戰時生活供給相比是沒發比的,二戰美軍在太平洋上是可以吃的上冰激凌的,別的自然也就應有盡有。所以說二戰時期的義大利伙食不錯,要說可以把當時作戰被俘的英軍吃哭不免有些誇張了。歷史上到是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二戰英軍飛行員被義大利俘獲後,在被俘後當晚享用的是豪華晚餐,從前餐到紅酒配備相當的齊全,不免讓這位英國飛行員誤以為是自己最後的一餐。
事實是:這位飛行員是英國的一位皇室成員,所以從政治影響方面考慮的。其他英國飛行員可不是這個待遇,否則大部分義大利官兵都會神經的。
-
4 # 軍武資料庫
哈哈,在除了日常黑印度之外大家還有日常黑義大利是吧?
很多的時候,大家都說義大利伙食最好,其實要注意的一點是二戰時候當兵的哪個國家都一樣都是苦出身。
至於“義大利伙食將英軍俘虜吃哭了”的段子也就只是一個段子了。並不具備歷史的考證性。
圖片是義大利在二戰期間的軍糧,由於餐飲習慣的特點,的確罐頭裡裝的是義大利麵。但要注意的是 雖然“SPAGHETTI”在義大利語裡面是肉的意思,但裡面的肉醬少的可憐,基本上都是番茄醬。
細說一下吧:義大利二戰時期算是伙食供應還可以的國家,但說不上是豐盛。
通常的情況下,義大利軍食物供應會分幾個不同的場景層次:
駐地餐
戰場餐
小組口糧
個人口糧
特殊口糧咱們先說駐地餐,實際上駐地餐和咱們說的食堂是一個概念,當意大利軍駐防一個城鎮的時候,後勤補給相對充裕,可以吃到現做的飯菜。
駐地餐主要是義大利麵或土豆燴菜有一些湯,某些地區會根據當地習慣用義大利手段進行燉菜的製作,這些就是義大利士兵每天吃到的駐地餐。為了保障義大利士兵的營養均衡,每天會額外的發放一片西紅柿,偶爾有新鮮蔬菜作為營養補充。
在駐地餐廳內有一些橄欖油,白麵包作為零食供應。至於飲品主要是咖啡或茶,但要注意的是,咖啡和茶是義大利相對緊俏的物資,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有提供。
而駐地中供應的大部分黃油從1941年起就是人造黃油了,除非駐地在牧產區否則是吃不到天然黃油的。
和駐地餐相對應的是戰場餐,主要供應在前線戰壕中計程車兵。
不過戰場餐還是有義大利廚子的執著的。
這是義大利隨軍廚房的工具箱,可以讓軍廚以最快的速度架起火開始烹飪傳統義大利菜。大部分情況下戰場餐和駐地餐區別不大。但有一點就是在戰場上儘量供應茶水而不是咖啡,主要原因就是茶可以反覆利用並且容易加熱。從這一點上其實已經可以看到戰場上的艱苦了。
通常戰場廚師做完戰場餐後會將許多多份餐食(如義大利麵食或湯)都裝入行軍水壺中進行發放,義大利士兵可以直接從水壺中喝湯和吃義大利麵,這樣無論從方便性或是進餐速度上都有一定的優勢。至於黃油嘛就沒有了,更多的時候是用橄欖油充當黃油蘸麵包吃。
如果執行的任務無法做飯,那麼小組口糧就上場了。
這東西其實和英軍在二戰的口糧Compo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這是英軍口糧雖然看起來比意軍口糧少,但要注意一下,意軍的口糧是一個小隊多名士兵吃的,而英軍的是獨自享用。
尤其有意思的是,義大利小組軍糧裡面的義大利麵是未煮的狀態
這樣如果找不到水源的話,整隊人都要餓肚子了。
至於二戰中義大利士兵的個人口糧,並不是隨時會發放的。
必須是在有緊急出動任務的時候,才會發放個人口糧,而且從1937年到1944年義大利個人單兵口糧並沒有任何改變只有一種選擇:
1罐金槍魚罐頭
1罐火腿罐頭
1包兩片裝的湯料
2包防腐披薩塊
1包甜餅乾
看起來是不是很好的一個搭配呢?其實這是義大利士兵的噩夢,往往在發放這種口糧的時候是戰鬥中最激烈的情況,士兵需要在將近一週的時間內只吃這一種食品。
雖然義大利單兵口糧可以滿足熱量需要,但單調的食品對於義大利人就是一種折磨了。
同時,義大利部隊中還存在一種特殊口糧
看包裝可以發現和上面的小組口糧和單兵口糧比較重複,沒錯“特殊口糧”是指揮官剋扣下來的單兵和小組口糧中的一部分。往往是供應給士兵口糧中熱量含量更高的部分,例如:巧克力等等。在非允許的狀況下不得食用。
所以特殊口糧屬於儲備口糧的一種,當彈盡糧絕的時候才可能吃到。
以上基本上就是二戰義大利軍口糧的基本情況了,是不是沒有想想的好呢?基本上也就是中等水平。
其實口糧這個東西各國都差不多,大多以滿足士兵每日所需熱量為基本要素。並沒有什麼哪個國家好,哪個國家不好的說法。
回覆列表
有人說,二戰時期的軍人口糧是義大利軍隊的足最好,恐怕不一定。我認為,應該是美軍的最好。當時,美軍擁有23種口糧可供美軍官兵們選擇。但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新鮮食物口糧。這種軍用口糧一般是後方,或是戰時休戰時的口糧,種類十分豐富; 二、罐裝半成品口糧。也就是用的時候簡單加熱即可; 三、罐裝食物,即時可吃。早在1937年,美國的霍梅爾食品公司首次生產了“罐頭午餐肉”,二戰期間,罐頭午餐肉成了盟軍食品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這種口糧約重 三千克,有十幾種餐可供士兵選擇。 四、濃縮口糧,包括濃縮巧克力等。 美軍在二戰時廣泛使用工業化生產包裝的戰鬥口糧。美軍的戰鬥口糧特別設計用於沒有餐廳的實戰條件下的部隊,要求便於單兵攜帶,滿足三餐營養。 戰鬥口糧包裝在六個小鐵皮罐頭內和一個附件包。其中三個鐵皮罐頭是肉類,另外三個鐵皮罐頭是麵包類。多數情況下美軍戰鬥口糧為冷餐。這些冷餐可加熱食用。 美軍的戰鬥口糧有多種選單:包括肉和豆類,肉塊和蔬菜,肉和通心麵條,臘肉,雞蛋和土豆,肉和麵條,豬肉和米飯,香腸和豆類,豬肉和豆類,臘肉和利馬豆,雞肉和蔬菜。還有餅乾,混合壓縮麥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乾,速溶咖啡,蔗糖,速溶檸檬粉或橙粉,水果糖,果醬,可可飲料粉和褐色牛奶糖等等。這些東西煮熟後分裝在鐵皮罐頭裡,裝在木頭箱或紙箱裡運往前線。後勤人員配餐時根據不同配餐方案組合而成。
另外,每餐還要給士兵們配發一個附件包。附件包裡面有九隻高階香菸,淨化水藥片,火柴,衛生紙,口香糖和開罐頭器。 另一種戰鬥口糧在二戰中是非常有名的食品。它就是巧克力糖。大概所有的人都喜歡吃巧克力,美軍也把巧克力當作鼓勵士氣的好東西。巧克力以它不可抗拒的味道,在物資極其匱乏戰爭中風行全球,是最受歡迎的食品,也成了美國文化的象徵。美軍大兵所到之處,總是嚼著巧克力和口香糖,讓人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