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新社

    ‌社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蒲壽庚叛宋歸元,屠殺三千大宋宗室,最終的下場也不好

    (一)蒲壽庚如何在大宋混的風生水起

    蒲壽庚1205年出生。精通阿拉伯語、占城語。其祖上是到占城經商的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也稱“番客回回”。

    蒲家1217年從廣州搬家泉州。

    1250年蒲壽庚任提舉泉州舶司。

    1274年,蒲壽庚和兄長擊退海寇,因功授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

    蒲壽庚亦官亦商,官商合一,可以憑藉權力更大規模地開展香料貿易,並可透過各種合法與非法手段攫取利益,增加財富。

    蒲壽庚於宋末壟斷泉州香料海外貿易近30年,“以善賈往來海上,致產鉅萬,家僮數千。”號稱“香料大王”。

    公元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

    景炎元年(1276),大宋朝廷任命蒲壽庚為福建、廣招撫使,總海舶。兼“主市舶”,賦予更大的權力。

    (二)蒲壽庚商人本性,投靠蒙元政權,殺害宋朝宗室3000人以上

    張世傑等人擁立宋端宗,逃難泉州,希望可以藉助蒲家勢力反攻大陸。但蒲壽庚只承認謝太后和恭帝,對張世傑“閉門不納”,致使這一干人無奈之下繼續南逃,撤往廣東。

    宋軍以船舶軍資兩皆不足,張世傑臨走時強徵蒲壽庚的商船,“掠其舟並沒其貲”,採用暴力直接抄沒他的家產以充軍資。搶走停泊在法石一帶的蒲氏海舶400多艘。

    “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沒其貨物”,忍無可忍的蒲壽庚把怒氣撒在定居泉州的南宋宗子身上,“乃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蒲壽庚並殺宋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約3000人。

    所以說,蒲壽庚的確是在謁見蒙古主子前就已下了投降元朝的決心,從他敢於屠殺幾千趙宋宗室的行為來看,這個穆斯林雖然在中國長大,但他對中國的本土皇權其實沒有哪怕一點點的敬畏,對大宋沒有一點認同感,他邀請宋端宗入城,更有可能是為了以端宗作為降元的投名狀。

    (三)蒲壽庚買定離手,堅定的投靠蒙元政權,背叛大宋

    至元十四年(1277年)七月,南宋的張世傑從潮州回師泉州,“欲得蒲壽庚而甘心”,與義軍陳吊眼、畲族許夫人等協力討蒲壽庚,聲勢浩大。

    這是一場關係到蒲氏及其家族命運的生死決戰,但當時元軍主力不在泉州,守城兵力單薄,城內又有宋朝遺民內應,形勢對蒲壽庚極其不利。蒲壽庚一方面派遣孫勝夫詣杭州求援兵,一方面與尤永賢、王與、金泳等部將“協謀拒守”,“晨夜血戰”。十月,張世傑圍泉州城70多天(首尾3個月)後,因元朝元帥唆都等來援,被迫解泉州圍南撤,復返廣東。

    泉州這場保衛戰的失敗,沉重打擊了殘宋計程車氣和力量,基本上消除了閩南地區反覆拉鋸的局面,鞏固了元朝在福建的統治。

    崖山海戰,蒲壽庚也出力甚多。

    德祐二年(公元1277年)十二月初八,蒲壽庚獻泉州城投降蒙元政權。

    (四)走狗終究只是走狗,蒙元政權一旦利用完蒲壽庚的價值就棄之如敝履

    蒲壽庚於宋元轉變之際,顯赫一時,其子孫在元朝,亦頗得志。

    按蒲壽庚三子:師文(參見《泉州人名錄·蒲師文》)、師斯、均文。

    師文於至元十八年(1281年),嘗兼任提舉福建道市舶,且以功襲職,官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師斯子崇謨,官至行省平章政事。

    數十年後,蒲氏後人與元庭爭利,元庭派兵攻入泉州,使泉州的回族與伊斯蘭教遭到了嚴重破壞。

    “凡西域人盡殲之,胡發高鼻有誤殺者。閉門行誅三日”;事後即“發蒲賊(蒲壽庚)諸冢,得諸寶貨無計。壽庚長子師文性殘忍,殺宋宗子皆決其手。壙中寶物尤多,壙志瑪瑙石為之”;“凡蒲屍皆裸體,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誅之,棄其胾於豬槽中,報在宋行弒逆也”。蒲氏家族信伊斯蘭教,故“裸體,面西方”,穆斯林忌豬,砍其身於豬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屍,非常殘暴地屠殺蒲氏族人,及時外躲或剛好在外者,才能倖免於難。

    穆斯林資財、住宅、清真寺等大半毀於燒殺和劫掠之中。真的是現世報,投靠的主子蒙古人也沒把他當人看,叛徒沒有任何人瞧得起。

    (五)明朝朱元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嚴懲宋朝賣國賊蒲壽庚

    明朝建立,元朝北逃,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後,認為蒲壽庚家族對漢人不忠,曾經依靠漢人發家致富,緊要關頭卻投降元人,甚至反過來對宋廷進行屠殺。

    因此,他下令挖出已經死去的蒲壽庚鞭屍,此後不允許蒲姓後代讀書入仕,男的代代為奴,女的世世為娼,曾經顯赫一時的家族,最終為自己的不忠付出了慘痛代價。

    所以,尤其是大宋的末年,亂世之中,人心難測,更不能將國家大權交給異族商人,否則後患無窮。

    大宋泉州保衛戰失利後,崖州海戰失敗,大宋的脊樑被蒙元政權徹底打斷,10萬大宋百姓追隨大宋殉葬大海,茫茫大海上盡是屍體漂浮。可悲可嘆!

    由此可見,蒲壽庚後代被明太祖朱元璋那樣對待也就不足為奇了。真是活該!

    他和他的後代也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據後世考古發掘,確實發現蒲壽庚的墓葬有人為暴力損毀痕跡。可見因果迴圈,報應不爽。

    親愛的讀者, 你覺得蒲壽庚的做法正確麼?

  • 2 # 參習處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誤導性。什麼叫叛宋投元?什麼叫後代受到眾人鄙視?這兩件事又有多少因果聯絡?

    如果以這個問題的思路來,那就意思就是:因為蒲壽庚叛宋投元,所以他的後代受到眾人的鄙視。

    似乎問題一下就簡單了。

    於是,什麼非我族類……;什麼國家危亡關頭……

    滿是大道理,卻空洞無物

    問題是,事情真有那麼簡單嗎?

    第一、當時的大環境

    三月,元軍南下臨安城。南宋末代君主恭帝、掌權的謝太后,出城投降,南宋已經事實上滅亡。

    那麼,剩下的一些人不願意投降,便組織了流亡政府。但是,流亡政府如果得不到支援,極有可能再進一步下滑,成為流寇。宋端宗趙昰及衛王趙昺。

    五月,不願投降的張世傑、陳宜中在定都福州,擁立宋恭帝的兄弟端宗趙罡繼位。

    十一月,元軍入閩,張世傑、陳宜中不敢迎戰,從水路南下泉州,想在泉州建都。卻被蒲壽庚拒絕進城。

    第二、分歧點也就在這時候產生了:

    以張世傑的視角看:你做了宋朝的臣子,享受宋朝的紅利,如今宋朝天子有難,你卻將我們拒之門外。當時的泉州經貿發達,也是東南沿海最大城市。如果流亡政府在泉州建都,可以依靠海運優勢,更長時間的抵抗元軍。

    以蒲壽庚的視角看:我家族在泉州經營數十年,確實做了宋朝臣子,可臨安城的恭帝和謝太后已經投降了,宋朝已經滅亡了。你們這幫流亡政府在福州半年,也沒能組織反抗,反而元軍一入福建,你們連打都沒打,就跑了。這樣的窩囊廢,我接納你們,我就是給自己安了一顆雷。

    到時候,泉州迎來元軍猛擊,你們再次跑路,我可走不了。元軍什麼德性?抵抗者會被屠城。即使抵抗住了,那麼本來我在泉州做土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的。現在倒好,一下子從皇上到丞相、文臣武將,頭頂上多了一群爹。這個誰受得了,你們這群大臣什麼德性?

    這裡外都不對,反而是把門一關,不讓你們進城,是最優選擇。需要注意:把張世傑等人拒之門外的,不止是蒲壽庚一個人。這是泉州城裡所有頭面人物一致決定。其中包括夏璟、田真子、林純子、顏伯錄、孫勝夫、尤永賢、王與、金泳。

    這些人,有的也是宋朝的官員。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保自己的命是一點,也同時保護了整個泉州的一城平安。

    第三、照著這個分歧點發展下來,事情進一步激化:

    張世傑氣不過,既然不能入城,臨走就搶了蒲壽庚停在城外港口的船和貨物。

    “掠其舟並沒其貲” “掠蒲氏海船二千艘,沒其貨物”

    蒲壽庚受到這樣的侵犯,也更堅定張世傑等人不是流亡政府,而是流寇。既然你做初一,那就別怪我做十五。

    於是,蒲壽庚也殺了泉州城裡的宋朝宗室三千人。

    “乃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

    這是蒲壽庚的洩憤和報復。但也是除掉了內部隱患,防止這些宗室在泉州城裡做張世傑等人的內應。因為在張世傑等南下時,泉州城內的宗室們也本來是要出城迎接的。

    最後,終於爆發了更大的衝突:

    半年後,張世傑率領當地義軍包圍泉州七十多天。蒲壽庚率領泉州城內軍民,抵抗到底。直到元朝軍隊來增援。張世傑才引兵退走。

    第四、蒲壽庚的貢獻

    一年多以後,蒲壽庚率領船隊,隨元軍南下,參加崖山海戰。

    南宋徹底覆滅,蒲壽庚及家族進一步得到元朝的封賞,官居高位,掌控整個海上貿易,家族鼎盛於整個元朝。

    同時,蒲壽庚提倡和平的海上貿易,勸阻元朝對外的海上征服。泉州城得以免遭戰火,泉州港能成為重要商港,都有賴於蒲壽庚。

    第五、這不是翻案

    有耐心讀到此處的朋友,一定以為,這是要給為蒲壽庚翻案。

    事實上,蒲壽庚這個案,確實沒得翻。我只是強調,這個問題有誤導,錯在以什麼給蒲壽庚定罪上。

    不能把古代的忠君思想,作為蒲壽庚的定罪理由。

    可以說他是叛宋降元,但也可以說是他保一方平安。儘管他所保的這一方平安,也很大的包括自己家族的平安。但這有什麼錯?

    蒲壽庚錯在哪了?

    在殺宋朝宗室這點上,確實錯了。蒲壽庚如果認為這是威脅,可以將這些人禮送出境。即使是殺,也不應該虐殺。據說很多宋朝宗室被肢解,虐待致死。這就很殘忍了,也在任何時代都是反人類的。

    (蒲)壽庚長子(蒲)師文性殘忍,殺宋宗子皆決其手。

    而且,蒲壽庚這樣的作風也傳給了家族後代。

    元朝末年,蒲壽庚的孫婿趁亂取得泉州城內波斯民兵的軍權,割據泉州,妄圖進佔整個福建,獨立於元朝之外。在那兀納統治泉州期間,搜刮財產和姦淫民女,屠戮當地漢人,製造民族矛盾,史稱亦思巴奚兵亂。

    這是蒲壽庚家族延續當年宋末之亂的故伎重演,卻只學到了皮毛,保護一方平安的功能都失去了,反而是為禍一方。

    亦思巴奚兵亂被元朝猛將陳友定將其剿滅,蒲壽庚家族也得到了報應。

    “凡西域人盡殲之,胡發高鼻有誤殺者。閉門行誅三日” “凡蒲(壽庚家族)屍皆,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誅之,棄其胾於豬槽中,報在宋行弒逆也”。 第六、朱元璋的動機

    那問題來了,既然蒲壽庚家族已經在元朝末年作惡,也受到了暴擊,為什麼朱元璋仍然將其後代充作賤籍,為娼為奴?

    總結一下,起碼有三點:

    1、 懲罰蒲壽庚對宋朝皇室的不忠

    2、 懲罰蒲壽庚家族助紂為虐,幫助元朝

    3、 懲罰蒲壽庚家族對漢人的屠戮

    結合以上三點,共同指向了一個目的:懲罰蒲壽庚及家族,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反殺蒲壽庚的陳友定,是元朝將領。也曾經與朱元璋對決。這樣一來,似乎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豈不是說,兀納應該和朱元璋是一個陣營的?

    那樣也就等於說,那兀納屠戮漢人,朱元璋也預設。

    那樣也就等於說,蒲壽庚對宋朝皇室不忠,幫助元朝,也是朱元璋認可的。

    為了與那兀納劃清界限,為了警告那些叛變前朝人,為了填補對漢人被屠戮的民怨,朱元璋必須要讓蒲壽庚家族承受這樣的後果。

  • 3 # 鄧海春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展十分繁榮的一個朝代,因為陸地上的商路被北方金國阻隔,南宋便只好另闢蹊徑,將經濟往來託付於海上絲綢之路,由於中國商品的物美價廉、品類豐富,這條商路被經營的非常熱鬧,在那段時期,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

    發達的對外經濟貿易也吸引了大批的外國商人,他們帶來了許多與中國迥異的思想文化,也在許多方面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程序。南宋時大量造訪的外來商人,被宋人統稱為“胡商”,泉州胡商蒲壽庚便是其中的知名人物。不過後來,蒲壽庚卻背叛了南宋,那麼,他的子孫在明朝遭到怎樣的對待呢?

    公元十世紀前後,也就是唐末宋初的這段時間,一批來自西域阿拉伯的商人沿著海岸來到占城,也就是位於今中南半島東端的越南一帶。後來,其中一支從占城來到中國廣州,並有了中國姓氏“蒲”,到了宋寧宗嘉定十年(1217),蒲家從廣州遷居到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當時的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

    南宋開禧元年(1205),蒲開宗的兒子蒲壽庚出生,他從小便從家族中習得了阿拉伯語、占城語等多門語言。由於出眾的才能,蒲壽庚被封為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在任期間為蒲家制造很多便利,自身也成為了一方富豪。

    鹹淳十年(1274),蒲壽庚因組織家兵協助官府擊退海匪而被封為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統領福建的海防、民政等事務。兩年後,蒲壽庚被封為閩廣招撫使。德祐二年(1276)時,南下的元軍因不習水戰而招降船舶眾多的蒲壽庚,但沒能成功。

    宋恭帝投降後,趙昰在福州被擁立為端宗,宋將張世傑前往蒲壽庚處尋求幫助,但蒲壽庚不承認端宗的合法地位,張世傑等人只得向南逃向廣東。離開之前,張世傑強徵蒲壽庚的船舶和資金,憤怒的蒲壽庚“乃怒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共計約三千餘人。

    與宋朝決裂後,蒲壽庚便投降了元朝,並被封為昭勇大將軍、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兼提舉福建廣東市舶。此後蒲壽庚又多次升遷,其子孫在元朝也地位顯赫。不過僅僅數十年後,蒲家便因為和朝廷爭奪貿易利潤而被派兵鎮壓,死者甚眾。

    到了明代,人們忘不掉國家危亡關頭蒲壽庚的明哲保身,便對蒲家十分鄙夷,據說,明太祖朱元璋甚至頒佈了“禁蒲姓者不得讀書入仕”的政令。後來,到了泉州《蒲氏族譜》編寫時,蒲壽庚所在的第七世便被刻意留成一片空白,以表示族人對他的不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狂暴加特林裡面有哪些動物的力量?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