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醉秋風

    疫情地肆虐,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的堅強,讓我們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強大,讓我們幸福地沐浴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大愛之中。終於,撥雲見日,在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大我的犧牲之後,我們即將迎來勝利的曙光。

    人們無不翹首以盼,無不滿懷期待,無不滿心歡喜,無不奔走相告。

    只是,近日我們屢屢被境外輸入病例繃緊了神經,煩躁了心情。本來,我們並不拒絕身處異域他鄉面對疫情手足無措的同胞迴歸故土,也願意在危難時伸出我們博愛的手。絕大多數的回華人員都能感受國家的關愛和溫暖,用一刻感恩的心,用最好的素養,規範自己,隔離自己,服從安排。

    但是,刷屏網路的居然是個別公主王子們“我從歐洲回來,就這樣對待我們嗎?”,是拒絕隔離”“我還要出去鍛鍊身體”,是“我水土不服,請提供隨便什麼的礦泉水”,是“我們被無視被冷落”,是享受著國家人民的關愛居然還在境外媒體肆意汙衊毀謗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對此,親愛的你,怎麼看呢?

    我記得,有個成語叫數典忘祖,有句農諺叫喂不熟的狼,有個故事叫狗咬呂洞賓。

    請問王子和公主,國家建設時,你在哪?人民苦難時,你在哪?社會發展時,你在哪?

    你可能是人才,也可能是天才;可能是精英,也可能是雄鷹;你可能祖上發達,銜玉而生;你可能投機倒把,一夜富貴;你可能苦心孤詣,處心積慮……

    然後,終於有機會了,你終於可以離開你厭倦的祖宗了,你終於可以離開你看厭了的河山了,你終於可以投身你覺得比家鄉更圓更亮的月亮的美好世界了,你終於可以在繼父養母的懷抱裡甘心做個私生子回頭嘲笑你寒酸的兄弟姐妹了,終於可以鄙視你生身父母的不足和困境了。

    我只記得,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你吃下降壓藥隱瞞發燒隱瞞疫情瞞天過海了,你更改行程輾轉多地曲線回國了。只是,你為什麼要回來?你寄託美好理想的繼父繼母呢?

    不理你了吧?不救治你了吧?不給你美好生活了吧?你熱熱的滿懷期待滿腔熱忱的臉貼上滿是腥臊滿是屎臭的屁股了吧?你高興麼?歡喜麼?幸福麼?

    你得到了救治,你享受了福利,你不花一分錢,國家還給你吃喝。

    但是,你還不滿足啊,你認為的一點不好,你狂犬吠日,你認為的一點不足,你鬼哭狼嚎,你認為的一點不合心意,你如喪考妣!

    來說是非者,往往是是非人;控訴最多的,往往是既得利益者。

    如你,尊貴的公主殿下,王子殿下。

  • 2 # 空論

    我想起黃秋生力挺周星馳的那句話,“你只看見這麼多人說他不好是,周星馳有出來說過別人一句不是嗎?”

    我不知道是不是總是控訴的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但我知道總是到處控訴的人,一定是得到的利益,沒有與自己的慾望相匹配。

    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心裡便會產生落差,進而形成不滿。

    只有不滿,人們才願意發聲。

    尤其是在那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身上,我們更能夠看到,體會到,司馬遷先生所說的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沒有原因的行動。

    人們所做出的每一個舉動都有背後的原因。

    或許是為了得到利,或許是為了得到名,有

    又或者只是單純的尋找自己內心的安寧,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但,全都是有原因的。

    至於說,是否說是非的人本身便是是非者,我覺得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有些人是為了獲得自己渴望的利益(即最具有俗氣的名和利),而主動發起是非之論,或是參與是非之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很難能夠完全理解一個人得意圖,完全瞭解一個人的性格。

    所以我們很難有資格去評判別人。

    我們能夠做的,便只是,劃清一條底線,在這條底線之上,儘可能多的,用善意來對待周圍的人。

    越是長大,越會認識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精髓。

  • 3 # 文可老師

    是非人,易生是非事。

    很多事情,本身並無對錯,只因參與其中的人的立場不同,想法不同,溝通不好,就變得複雜起來,或爭吵不休,或大打出手。總而言之,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了。

    職場上,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甲跑到領導面前訴說乙的種種不是,比如不服從上級領導啊,幹活不積極啊,推卸責任啊等等,最後才歸結到某件具體的事情上,原來是乙在某次競賽中取得好成績,甲擔心會威脅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位置,就找機會,借領導之力敲山震虎,把乙的成就感打壓下去。有些領導會識人,聽聽就算了,不會真去為難乙;也有些領導呢,從此就對乙有了別的看法,反而視甲為忠心人。

    老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哭,有時是因為真的有委屈,找人哭訴也無可厚非,但大部分人在哭訴時喜歡添油加醋,訴說他人的不是,強調自己的無辜,很難做到客觀;相反,那些不過多為自己辯解的人,往往以行動說話,以事實為證,更能贏得眾人尊重。

    清者自清,一點沒錯。你說呢?

  • 4 # Jennymichelleray

    題主所言,應了現今社會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一類人。但是否來說是非者定是是非人呢?我認為還是應該辯證的去分析看待。

    競爭的優勝劣汰原則,讓人類的生存手段五花八門。既得利益者在取得利益和優勢之後,為了更加豐沃的資源,為了更加優越的條件,往往仍會對心中慾望發起輪番求索,以期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更明顯的競爭優勢。途徑也是枚不勝舉,訴說,哀求,甚至搬弄是非等本就是非的方式。

    這類人確如您所言。

    然而,我們無法去淡忘另外一群人,因為自身條件的劣勢、囿於自身所處環境的侷限性或是其它諸如此類的原因,導致他們始終未能在競爭中獲取實質性優勢,從而處於劣勢漸大的窘境,甚至行將淘汰的邊緣。

    眾所周知的道理,人類社會的構成也遵循金字塔規律。這群弱勢群體也構成了金字塔的塔基部分。

    在西方世界週末豔陽高照,全家輕鬆度假的同時,中東戰爭難民為了孩童更和平溫馨的生活環境,為了苟延殘喘的迫切需要,他們舉家逃難,大聲疾呼,向國際社會坦露傷疤,尋求和解與公道,西方社會又有幾人關注?

    正可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難民們不是戰爭的原罪,也非是非對錯的始作俑者。但他們必須為自己的遭遇和未來奔走哀號,何來是非?

    回溯封建社會,心憂炭賤願天寒的賣炭翁、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無不是底層社會對命運和生活不公的控訴。他們又何來是非?

    現在看來,往往習慣了冷眼旁觀並界定以來說是非者定是是非人的人,可能正是那些是非對錯的發難者;更因既得利益掌握了喉舌,習慣以是非判官自居從而流傳出這樣一句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 5 # 與她和解

    這個提問應該分兩部分。“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句是獨立提問,我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其中的“是非”兩字,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糾結、心事、利益得失,煩惱等等,總之是指對一件事的錯與對拿不定主意有疑惑,而來討教或訴說。

    能來訴說是非,說明你心裡在意是非,難道不是是非中人嗎?無論對錯,結局如何,一旦在意,就會有了不良情緒,有了更多的是非糾纏。而且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僅僅是訴說,找一個聽眾,一吐為快,然後從此不再提及。但你能說聽者也會忘記嗎,保證是非不在外傳讓第三者聽到而衍生更多的是非嗎?所以這句話說的很正確,智者會尋求正確途徑,讓是非得一解決,或者止於智者,不再傳播,不會有新的是是非非。

    第二句話我不認同,因為不公,心中不平,控訴也司空見慣。難道說農民工討薪困難,就只有閉口不言,甘願受欺?只有那些那些巧取豪奪者往往為了掩飾,免不了惡人先告狀,正好應了這句話。所以,這句話的使用要看物件,那樣才能使人不至於誤會。

  • 6 # 花觀

    儘管今時的人有娛樂至上的慣性,然而家庭、工作場與社交場的人際交往的本質,卻是真實而嚴肅的。

    感情關係。

    協作關係。

    社交關係。

    以上關係決定了一個人身心成長髮展根基和空間,涉及到核心利益在人際關係中的平衡、破壞,以及重構,一點都不可等閒視之,娛樂化處理就更無助於良性關係的建設。

    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核心利益最淺顯的反映,就是人錢。

    自古不移的真理:

    錢能聚人,亦能散人。

    家庭與家族。

    公司與集團。

    地區,國家,世界。

    都是聚人的地方,人多是非就多,因為一時的利益分配,不可能按每個人的意願去落實。

    你多他少,心理失衡,明明暗暗的紛爭不斷,就湧顯來來往往的“是非人”。

    作為一個聽眾或觀眾,你可能沒習慣、沒興趣去感知來說是非者的真實訴求。

    這訴求或者包裹著情感,公道,或者別的什麼外衣,但其內在的訴求無非還是利益。

    當一個自認蒙受損失,或謀劃著獲取更多個人或小團體利益而展開行動的人開始行動後——

    你的任何表態,甚至於被其調動起來的行為,都可能成為其計劃中的盟友、犧牲品,以及最後的買單人。

    對於來說是非者,閱歷豐富的人,通常會遵循以下原則:

    1.尊重,傾聽對方的是非話。

    2.決不對所涉事件及人物作任何表態,定性的觀點和言論更不可以。

    3.客客氣氣,事過不留。

    第一個原則確保你們仍是可能要相處幾十年的親友、同事、合作伙伴。

    第二個原則避免“偏聽偏信”導致的個人聲譽,以及家庭、單位、團體秩序的混亂。

    3.來說是非者,跟我們傾聽者一樣,都是需要終身成長,而提升自己的人,永遠不必輕忽每一個人。

  • 7 # 瑞雪英醇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句話據說是五祖寺的清素禪師開悟時的一句話。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點,喜歡聽好聽話、奉承話。有些人就抓住這種弱點,在領導面前搬弄是非,陰奉陽違。不光對大人物是這樣,對周圍人也這樣。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如果我們能提高自己的修養,拆穿這類人的嘴臉,不信謠,不傳謠,這些搬弄是非的人也就沒有市場了。

    現實社會中,一個人的立身處世,隨時隨地都會遭遇類似的事件。我就職的學校,曾經有這麼一位校長,整天疑神疑鬼,整天琢磨哪個老師背後說他壞話了,哪個老師議論校長啦。有時老師們無意開玩笑的話,竟然校長能一字不差的在大會上覆述出來。多麼可怕的怪事啊!所以物以類聚,在校長的周圍也就聚集了為數不少的這樣的告密者。一時間,人人自危,談校長色變。整個學校烏煙瘴氣,小人得志。教學工作毫無生氣。很快,這個校長就調離了,我們迎來了新校長,老師還是那時的老師,但校長不是彼時的校長。新任校長說話辦事雷厲風行,事必躬親,真正鼓勵重視實幹肯幹的老師,那些曾經的是非者們也沒有了市場,突然就銷聲匿跡了。“謠言止於智者”,真實不虛啊!

    其實,談是論非本沒有錯,我們要有正確的是非觀,這是很正常的,人們痛恨的是無事生非,搬弄是非,無中生有,顛倒是非,於是是非逐漸就演變成“禍端”的代名詞!很多時候,試圖表明“己是他非”的過程,往往已經和問題本身無關了,而變異為抱怨、嫉妒、攻擊、誣陷對方的工具。我們很多人都深受其害!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他今天當著你說張三的不是,明天就會對著張三再說你的不是。遠離這些搬弄是非的小人,肅清自己的朋友,清淨自己的耳根,這樣會減少很多的麻煩!

    所以,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讓我們都遠離這些是非人,過上風清氣朗清明潔淨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掐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