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枕月聽星語

    只有歷經磨難從貧窮落後年代過來的人,才持這種說法。

    早些年咱國家困難,許多生活物質都十分匱乏十分稀缺,稀缺才顯出它的珍貴,因此中國百姓用的許多東西都冠以“洋”字。

    “洋”字代表好,代表現代化的,代表技術先進的。比如:洋槍、洋炮、洋刀、洋車、洋馬、洋服、洋油、洋火、洋蠟、洋菸、洋酒、洋鍬、洋灰、洋鎬、洋戲匣子、洋房、洋樓、洋芋、洋蔥、洋白菜、洋柿子、洋娃娃、洋妞、洋文、洋鬼子、洋錢、洋貨、就連外華人也被稱之為“洋人”等等。

    “洋”字在建國前後利用頻率最高,除以上列舉的詞彙以外,百姓生活中也會經常出現“洋”字。比如人愛打扮穿著整潔就說:你看人家誰誰打扮的多洋氣;比如有人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叫:洋辦法;如果一個人打扮的有點不倫不類,就會有人說:你看他打扮的土不土洋不洋的;更有趣的,一種有著花花圖案還蜇人的硬殼蟲,俗稱“撥刺毛”因為長相奇特,也被稱為“洋拉拉罐”;如果一個人想幹的事沒幹好,或沒幹明白,這就叫“出洋相”。“洋”在百姓的眼中,其實就是好的意思,只有好的東西,或是稀缺而又先進的東西才可以稱之為“洋”。

  • 2 # 周永根1

    洋樓是指,水泥砌的房子。因為在過去,中國不會生產水泥,是外國客商運來中國,並且用水泥砌成了一幢幢樓房,所以把它稱作為"洋樓″。當然這外國的泊來品還有很多,比如,火柴稱洋火,煤油稱洋油,水泥稱洋灰,等等。隨著中國對外的開放和與其它國家的貿易和文化交流,社會的發展得到了互補。

  • 3 # 精靈70606

    洋字代表不老土的意思,以前的房子是用瓦蓋頂,現在健房是用水泥蓋頂所以老人就認為很了不起,不像瓦房那麼老土,所以叫洋樓。

  • 4 # 鐵鷹

    說明這些老人都是從舊中國走過來的人,前些年我在北京,經常聽一些老人包括城裡老人說水泥不說水泥,叫洋灰,“弄點洋灰抹抹……”,我這個年紀當然知道了,但也很好奇,為什麼你們大城市裡的人還沒有我們小地方農村人先進呢?

    說實話我們雖然在農村,但許多年前也就是大集體的時候(70年以後)就是老年人也沒聽有幾個人說洋灰,倒是洋火、洋丁、洋油等持續的時間稍微長點,但現在基本沒有人說了。

    至於說“洋樓”,很普遍,但不是本意,大多都是處於幽默,比如說你搬城裡了,發財了,住洋樓了之類,若是正經談起樓房,還是樓房,沒人說洋樓。

    其它帶“洋”字的稱謂早已被人淡忘。

  • 5 # 閒人愚見

    老一輩的人,以前是不可能住樓房的,大都住在低矮潮溼的平房裡。住樓房的大都是外華人,也即洋人。所以樓房便被華人稱之為洋樓。老人習慣了老稱呼。住進樓房後便說住進了洋樓。

  • 6 # 研語涵

    現在在農村人眼中,不論是衣食住行,還是生活中隨手使用的工具,有“洋”字的已經不多了。

    我記得在文革後期,也不知道是哪一級政府,下達過一道指令,凡名字帶有“洋”字的,都換成新名字。比如:洋叉叫鐵叉,洋條叫鐵條,洋火叫火柴,洋車子叫腳踏車,洋釘叫鐵釘,洋油叫煤油等等。

    在解放前,平民百姓用的東西,有很多,中國是沒有的。就說點燈用的油,都是用麻油,麻油是百姓用土法自制出來的。把農作物的小麻籽或大麻籽,用石碾子壓碎後,經過傲制和壓縮得來的。後來百姓用上了煤油,也不瞭解這油是中國造,還是飄洋過海來的,反正是比麻油好用,又是新東西,就給它安上一個洋字。

    還有洋釘,洋釘也是在解放後才出現的。在它之前也有釘子,它不是機器生產的,是鐵匠爐鐵匠用錘子打出來的,形狀有兩種,一種是四楞方扁的沒有帽;還有一種是有帽的,人們叫它帽釘。沒有帽的釘子,除了蓋房錠椽子,就是做棺材或者用來封棺剎扣。有帽的帽釘,用在木製車輪或車棚上;還有就是用在大門上。

    百姓做傢俱,什麼板櫃,炕琴,地琴,櫃琴(不是樂器,是老東北人用的傢俱)等等,有時候也用釘子,不是鐵釘,而是竹釘。用竹釘作傢俱,也很麻煩,先鑽孔,再把修理好的竹釘塗上水膠,才能錠入孔內。那時候的鐵釘,傢俱無法使用,因為它即粗糙又笨重。如果用上人工鐵釘,反而會起到破壞作用。

    中國有很多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多數都是沒有鐵釘的,全部採用榫卯,要麼就是卡,要麼就是扣。那些木匠工藝,可以說,都是工匠師傅們憋出來的成果。

    洋酒、洋炮、洋槍、洋人,這都屬於外國造。還有洋蔥、洋柿子、洋瓜,這也許是從外國傳入中國的。還有一種不叫洋字的洋植物,叫鬼嗑,就是現在的葵花籽,這有可能是小日本帶到中國來的。華人看到他們用牙磕開再吃,就起名字叫鬼嗑。

    關於“洋樓”這樣的叫法,也應該是一個年代久遠的名字。為什麼叫它“洋樓”?因為他的建築風格和中國的房子相比較,有些不一樣,所以華人叫它“洋樓”或“洋房”,這也不奇怪。在中國城市裡的“洋樓”,多數都是歐式建築風格。哈爾濱就有很多這樣的“洋樓”,那是老毛子(蘇聯人)來中國修建的。

    當然了,現在的樓房,年輕人沒有叫它“洋樓”的,因為都是中國式的風格,又是華人自己設計施工而成的。有些老年人把現在的樓房,叫“洋樓”,也許是他記憶中的一種重複吧?

  • 7 # 孤煙蕭寒

    洋樓,洋火,洋布,洋碗,洋缸子,洋櫃,洋鍾,洋槍,洋炮,大到尖端武器,小到民用器件,這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的老人們常用的叫法!都帶一個洋字,表示這是外華人制造的,是好東西,那不是華人能想象到的和造出來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跟國外發達國家間的差距一直存在,這就形成了直到今天還有那麼多華人崇洋媚外,一再看不起華人,老有辱國言論出現!這是一百多年來骨子裡形成的東西了,真需要改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看手機,努比亞Play配置怎麼樣啊?支援5G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