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arpets哥
-
2 # 守護90歲老母親
我性子急,遇事容易上火。育兒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如果沒能Hold住自己,事態就會變得糟糕。若冷靜思考,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處理,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幾年來,我有了一個深刻的體會:和孩子發生衝突時,與其較勁,不如“從命”。
睡與不睡的較量
女兒自小精力旺盛,一歲多開始拒絕午睡。作為新手媽媽,我認為孩子午睡天經地義。每到午間,我們想方設法讓她睡,卻總事與願違。終於,我對這睡與不睡的鬥爭忍無可忍,大光其火。顯然,我已遠離午睡的初衷,和女兒較上了勁。但是,面對我的聲嘶力竭,女兒始終微笑著堅持她不睡的立場。兩相比較,我慘敗——失態,沒有達到目的;她完勝——彬彬有禮,不睡到底。
最後是女兒的謊言讓我徹底反思。那天,我加班,從先生那裡得知女兒沒睡午覺。回到家,我親了親孩子問:“中午睡了嗎?”女兒迅速回答:“睡了”。我又問:“再想想到底有沒睡啊?”“睡了。”看著她稚嫩的小臉,聽著她奶聲奶氣地說出謊話,我的心被刺痛了,這是她第一次說謊。而我知道,謊言的背後是她不願也不應承受的壓力,這些壓力正是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大人給的。我深深地吸了口氣,溫和地對她說:“燊燊,睡了就是睡了,沒睡就是沒睡,爸爸媽媽很愛你,不會因為你不午睡而不愛你!”她立即坦承:“沒睡。”
從此,午睡的事由她作主。
吃與不吃的鬥爭
有段時間沒來由地,女兒突然不愛吃飯。起初,我耐心地做各種她喜歡吃的飯菜,可她都不吃。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週。有一餐,我連續做了三四種主食,她碰都不碰。我鬱悶到了極點,情緒失控。見我發火,女兒乾脆告訴我她飽了,然後從餐椅上往下爬,完全不理會我。氣急敗壞中,我衝出家門,找了個無人的角落,讓自己靜靜。
幾天後,我和父親通電話,說起孩子最近不好好吃飯,頗煩惱。父親的態度卻出人意料,他輕描淡寫地說:“不要緊,誰都有不想吃飯的時候。”短短的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我不再糾結於吃飯的事,姑且聽之任之。結果,不出三天,女兒又恢復了以往的好胃口。
不較勁的甜頭
週末的傍晚,我在書房用電腦,女兒跑來,穿過椅背和牆壁間的縫隙,艱難地鑽到電腦主機邊,並一腳踩到了窗臺上。“不可以站到窗臺上,不要靠近電腦主機”這些是我們常跟她提的安全規則。如果為了維護規則,此刻,我們又該槓上了。但我忍住了,我正在她身旁,可以保護她,幫她繞開主機周圍那些難纏的電線。我耐著性子看她到底要做什麼。只見她擰亮檯燈,說:“不開燈你看不清的。”這時,我才注意到,窗外已暮色四合。一股暖流從心間淌過。小小的她冒那麼多風險,只為幫媽媽開一盞燈。若我一念之差,在剛才打斷她、驅趕她,會令她失去一次關心他人的機會,我也就失去了一次瞭解她的機會,那該多遺憾。
不較勁的慶幸
中班第二學期將要結束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女兒突然提出明天不去幼兒園。我很吃驚,女兒入園以來一直很快樂,上學從不哭,在園狀態也很好,提這樣的要求還是頭一回。我詢問原由,可她一直說沒有原因,只是不想上學。旁敲側擊問了很久都問不出原因,最終,我與她商定,學期的最後一天再去幼兒園。她對這個方案很滿意。
事後得知,那天女兒因午睡時“不乖”,被老師兇狠且粗暴地批評並拉扯出午休區。女兒被這突如其來的陣勢嚇哭,遭到同學的嘲笑。對於一直表現乖巧很少挨批評的女兒來說,這樣的懲罰可算是天大的事,自尊心讓她對此事羞於啟齒。
當憤怒和心疼過去後,我十分慶幸當時由著孩子在家休息。倘若我為養成天天上學的好習慣逼迫她去幼兒園,那麼,繼續面對兇悍老師的畏懼感,不被母親疼惜的委屈感和無處釋放的心理壓力又該怎樣折磨幼小的心靈?
小結
當我放棄與女兒“較勁”,我發現,她其實從來都值得我們信任和尊重。我所說的“從命”,並非無原則地聽由孩子無理取鬧,而是做父母的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選擇。當你學會信任,他會越來越值得信任,當你學會尊重,他會越來越值得尊重。
-
3 # 誠爸育兒記
發生問題和衝突的時候,要感到開心!太棒了!這就是教機出現了!抓住這個機會,支援孩子發展。1、發展什麼?面對衝突的心理力量,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自己的能力,採擇觀點的能力。2、如何處理?比如發生衝突了。上去,先分開他們,避免衝突升級。共情,感受他們——我看你們很傷心,臉都紅了。然後給他們機會,說說到底怎麼弄了。一個說完第二個再說。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做的原因。也聽一聽對方的原因,動機和期待。大家彼此瞭解,然後再一起去尋找解決方案就很好了。
-
4 # 我和孩子那點事兒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了,要不要還手”的問題,可以去看看。
地址: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31022911569527041/
在此基礎上,我想補充幾點吧:
1、小學的孩子和幼兒園的孩子不同。上小學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經7-8歲了,已經基本上建立了完整的是非觀念,他會明白是非對錯的邊界在什麼地方。所以孩子在小學後給你表示受到了欺負排擠等,做家長的一定要重視。不要不當回事兒,忽視在孩子人生觀世界觀正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孩子之間的衝突,先讓孩子自己解決。請注意,這裡是說“先”,要相信孩子們之間有自己的解決方式方法,但是要給與指導。讓孩子明白什麼解決方法是有效的,讓孩子在解決矛盾衝突中學會成長。
3、如果問題比較嚴重,一定要透過老師,和對方家長進行冷靜溝通。需要了解清楚具體問題,分清楚責任。有時候或許是我們自己的孩子犯錯誤在先。切記不要衝動。有些家長一看到孩子受欺負,不問青紅皂白恨不得立刻替孩子出手,大打對方一頓。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4、如果透過學校和老師,還無法解決問題。說明問題已經很嚴重了。如果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就必須就走法律程式。給予孩子心理干涉。必要的時候,給孩子換一個學習環境。孩子的心理生理健康是最大的,不要因為暫時的困難,給孩子帶來終身的陰影。
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事情:受到傷害,第一時間是尋求父母的幫助。而不是做傷害自己的事情,也不是逃避。世界很大,我們管不了別人怎樣,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做一個怎樣的人。
-
5 # 觀新人
對於“孩子被打怎麼辦”這個話題,很多家長已經不再陌生了,不同的家長都各持一套理論。非常感謝親的信任和邀請。首先我們不要過於慌張和焦慮,面對複雜的社會,總會有欺負我們的人,不可能事事如意,我們也不能夠保護孩子一輩子保證他不受別人欺負。只要我們多關注孩子心理變化,及時採取措施應付,就能幫助孩子應對“小社會”各種問題。
在這裡,我從“孩子的反應”這一角度來提出我的個人見解吧。
如果孩子對於被小朋友打了這件事情反應不大,只是輕描淡寫或者簡單吐槽一下,平時又沒有什麼反常的表現的話,家長可以不加以強調或者理會。因為小朋友的世界裡,我今天跟你打架可能明天就和好了,比較健忘,他們有他們的一套認知規則。他們都忘記了覺得沒什麼事,而家長卻不斷地每次放學都問“那個誰誰誰今天有沒有打你啊”,就是在告訴小孩“我總是被打,我總是弱勢一方”這樣子一個意識。如果家長當著小孩子的面去怒斥別家的小孩,那麼孩子可能就意識到“下次有什麼我就馬上告訴我爸爸媽媽來收拾你”,他可能會藉此得逞,這樣子並不利於小朋友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果孩子總是被打,並且出現了不肯去幼兒園,或者突然變得很焦慮煩躁膽小怕事,那麼就可能被打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傷害,對於嚴重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來幫助解決孩子問題了。
如果孩子還沒到“心理創傷”這個嚴重程度,卻會因為被打而心裡很不高興甚至哭泣不能釋懷的話,家長可以做的就是(1)首先表示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明白孩子因為被打而難過和生氣,很想還擊對方。(2)然後擁抱孩子讓孩子心情儘快平靜有更多的安全感(不要小看“擁抱”這一動作)。(3)等孩子的心安定下來了,我們可以問孩子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4)再和孩子一起討論商量如果下次還被打我們可以怎麼做,列出清單(例如,馬上跟對方說不能打我。走開跑開。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打回他。以後再也不跟他玩…)。(5)最後和孩子一起分析所列的清單裡面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我個人主張面對威脅我們的事物,我們首先表達自己的意願say no,讓對方知道我們的表態。至於回不回擊對方這個因人而異了,我認為如果涉及到人生安全的話是可以自慰的。(6)最後思考和總結孩子的情況,考慮如何跟幼兒園老師反饋,是否和對方家長溝通這些問題。最後,面對這個問題無論採取什麼措施,我們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每個人的心裡都自有修復功能,但這個功能的強弱因人而異。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培養自信心,就能讓孩子的心具有較好的修復能力,也能抵抗外界壓力。
-
6 # 毛媽幫你帶娃兒
我寶寶還小,暫時考慮不到這個問題。但是可以借用我的父親告訴我的話。我小時候我的爸爸告訴我,別人打你你想清楚原因再還手。假如是你的錯,你捱打那活該,我只會帶你去醫院。假如不是你的錯,就儘管打回去。所以我在學校既不是個小霸王,也不是個包子。
-
7 # 言勸
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了,作為家長的是“護犢子”,無端指責別家孩子;還是埋怨自己孩子無用,唆使其以牙還牙;還是安慰自己孩子,問清緣由,與對方家長溝通。我帶孫子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怎樣處理還真不好選擇。
有一次,我帶著三歲的孫子在江邊的沙灘上玩耍,一起玩耍的孩子很多,不一會我的孫子哭著向我走來,發覺孫子一頭的沙子,幸好眼睛裡沒有。我首先牽著孩子在江邊用水清洗,在清洗的過程中,邊安慰孩子,邊問清事情的經過。頭上的沙子清洗掉了,孩子的情緒也穩定了。也就沒必要去找那個孩子和家長去要說法了,必竟都是小孩子。
後來我也想過了,如果當時不顧孩子頭上的沙子,而是先找那個孩子去罵一通,再加上有的沒修養的家長去用肢體語言教訓人家,對方家長也會有意見,搞不好家長們再互懟,矛盾不斷激化。這讓旁邊的孩子情何以堪,這種處理方式對孩子的潛移默化,肯定會影響孩子。
因此,在處理孩子被打後的明智方法有以下幾點:1.首先安慰自己的孩子,穩定其情緒。不要埋怨受委屈的孩子。2.處理自己孩子身上的傷害,包紮傷口,清洗石沙等等。3.問清事情的前由後果,心平氣和的與對方家長溝通,不要盲目教訓人家孩子。4.處理完後,進一步安慰孩子,就事論事,指出孩子要注意的地方。5.多鼓勵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小夥伴和平相處,不欺負小孩子,也要學會很好地保護自己。
-
8 # 堯媽成長記
衝動是魔鬼,如果和孩子發生衝突了,最好是先深呼吸,冷靜下來,過一會再解決問題!
第一、就事論事,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而是靜下心來換位思考一下!
第二、如果這件事情確實是孩子的錯,那就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孩子一哭鬧你就妥協了,如果這樣不就沒有規則了嗎?
作為家長和孩子發生衝突是很常見的,尤其是都在氣頭上的時候。如果不等冷靜下來就事論事的處理問題的話,估計就會讓愈演愈烈,導致對孩子大打出手!
-
9 # 趙鎖仙
以兒童去教育兒童
小女兒生性膽小,上小學時經常被大個子男生欺侮,她從來不敢出聲。
一次,一個大男孩子故意將她推倒,孩子的鼻子碰破了,碰扁了,孩子躺在床上默默地流淚。
第二天早上,她眼淚汪汪地對我說:“媽媽,我不敢上學了”,我聽了孩子的話剜如割肉般心痛,我想到學校為孩子爭口氣,我想當面教訓一下那個小男孩,娃她爸不讓去,他說:“讓孩子學著自己去面對,我們不能老跟在她屁股後頭為她做主。”孩子硬著頭皮去了學校,事實上娃她爸說得對,做得也對。
孩子們喜歡自我為中心,他不懂別人的感受和感覺是什麼,他們以自己的幻想去要求對方,如果對方不認賬,於是打架於是鬥毆,這一定是一件壞事嗎?也不一定,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以孩童的心理,不斷增強是非觀念,是獲得自我教育的手段。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堅持“以兒童去教育兒童”的原則,有了隔閡自己去消除,有了問題自己學著處理,有了矛盾想著辦法去化解,讓孩子去面對別人,面對陌生的世界,去感受失敗和被欺侮的感受,從而激發起維護善良、憎惡邪惡的美好情感,如同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游泳中學習游泳一樣,孩子們正是在相互抗爭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教育的過程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不要以成人的目光去攪和孩子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要太多地介入孩子們之間正常的矛盾糾紛中,不要輕意地對他們說長道短,讓他們以自己童真的心一點一滴地理解生活,學著人和人如何相處,讓他們在失敗中克服內心的弱點,建立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人生觀。
回覆列表
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我慣你吃慣你喝但我絕對不能慣你一身的臭毛病,我做錯了我會和孩子道歉孩子做錯了也必須道歉必須糾正必須改正,我與孩子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是我的原因我會和他道歉是他的原因他必須和我道歉,教育教育孩子就是這麼簡單。不要說孩子不聽話都是父母慣的,經常看到孩子六七歲了母親還要整天端著一個碗東屋西屋的追著喂,我的孩子兩歲半開始就自己吃飯,自己不吃飯他就餓著,2歲半多的孩子什麼都明白,看父母怎麼去引導,現在5歲自己的襪子都要自己去洗,早上起床要自己疊被子,每次吃完飯之後他自己都碗必須要自己去洗,雖然她洗不乾淨的我還會幫他重新洗一次,但是這個過程必須有,從小就要讓他知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個簡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