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總探長
-
2 # 子由拍案驚奇
北宋與西夏之間,大戰了三場,分別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戰。這三場戰役的結果是北宋三戰三敗,而且,基本被西夏給打殘了,不能也不敢再戰。
特別是在三戰之後,西夏與契丹遼國之間的關係開始緊張,並且不斷惡化。眼見得形勢對北宋及其有利,可是,被西夏打服了的北宋不但不敢利用有利形勢進行反攻,反而以此為契機,主動與西夏講和,賠款納幣,求太平而已。
那麼,“宋夏定川寨戰役,南宋軍隊為何在西北大敗?”北宋與西夏的定川寨之戰是北宋與西夏之間三戰之中最後的一戰。但是,這場戰爭卻輸的有些蹊蹺。
在戰爭進行過程當中,宋軍大將葛懷敏率領宋軍一萬多人被西夏兵圍困在定川寨。葛懷敏決定突圍而走,結果,宋軍大將葛懷敏與其他十四名宋軍主將全部戰死。
可是,葛懷敏麾下的一萬多宋軍士兵卻活著陷於敵手,這就使得這場定川寨之戰變得撲朔迷離,搞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曾經有歷史愛好者也對這一場北宋與西夏的最後一次大戰深感興趣,實地踏察了定川寨遺址。
可是,人們驚奇的發現,以定川寨的規模與內涵,根本住不下一萬多人的宋軍,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萬多人的宋軍並不是在定川寨集結的。
再查閱史料記載,發現這一萬多人的宋軍當時是兵發四路,可是,中間突然改變方向,轉進定川寨。
這在當時,一定是除了特殊的情況,以至於一萬多人,兵分四路的宋軍突然改變了行進方向,奔向定川寨。
那麼,出現了什麼情況呢?原來,定川寨附近出現了西夏軍隊。這個時候的宋軍急忙撤入定川寨中,隨即,被重重圍困的北宋軍隊開始了一次互相對攻的衝鋒。就在兩軍對陣之際,陡然颳起一陣沙塵暴宋軍的軍兵被裹挾在沙塵暴中,人馬亂作一團,西夏兵則趁機發起攻擊,據稱宋軍主帥葛懷敏當即被擠下馬來,受傷昏了過去。
這一萬多宋軍雖然在諸將的努力之下,沒有因此而潰散,但是,一時之間,被幾乎同等人數的西夏兵困在了定川寨,加之,隨即西夏軍隊就斷了宋軍的水源,宋軍派出小股軍兵去搶水,都被飛蝗一樣的利箭射回,這也鬧的軍心不穩。
以葛懷敏的作戰特點,他不想死守在定川寨,更不想在這裡把一萬多宋軍佈置好,與西夏兵開戰。
他想把這一萬多宋軍引領者,撤回鎮戎軍或者去第背城。此時此刻,以宋軍一萬餘人的軍力,西夏軍隊一同樣的一萬多是圍困不住這基本等量的宋朝軍隊的。
宋軍統帥葛懷敏深夜召集將領合議,葛懷敏決定;這一萬多人結陣而行,離開定川寨,一路穩進,早日回到鎮戎軍轄區。會議之上,有人擔心西夏兵會埋伏在鎮戎軍方向,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爭執未果,葛懷敏下令次日黎明大軍結陣,鳴鼓南行。
到了時辰,葛懷敏生氣的發現,諸軍完全沒有動彈,也就是說,他發現自己指揮不動這支軍隊,這位宋軍統帥負氣自己策馬前行,路上也就十幾個軍官一路跟隨、保護著他出寨。
由於只有十幾人,根本性不成戰鬥力,出寨門沒多遠,就遭遇到西夏兵的阻擊,在西夏騎兵的一個衝鋒之下,葛懷敏等十幾名宋軍將領全部戰死沙場。
更為使得我們來了解這段歷史的人感到鬱悶的是,定川寨外面駐守著9400多名宋軍士兵,另有600多匹戰馬,竟然被一萬多人的西夏軍兵俘獲,定川寨內擅自留下的還有1000人左右的宋軍,對這些視若罔聞,他們倒是躲過了這一劫。
那麼,這些奇怪的宋兵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坐視自己的統帥危亡而不救呢?原來,葛懷敏麾下的軍兵當中,分為“東兵”與“蕃兵”兩種,“東兵”就是宋朝禁軍當中戰鬥力較強的一部分兵種,而“蕃兵”的成分就不行了,他們大多是党項人,使用這些“蕃兵”實際上是為了省一部分軍費,這些人戰鬥力弱,戰爭中不頂用。
葛懷敏平素治軍也嚴,直接斬殺逃兵,這也使得他麾下將領們對他極其不滿,最後出現了軍事行動馬上要開始的時候,軍兵當中,沒有人跟著他走的局面。逼的葛懷敏只能以死報國。
定川寨這一戰,使得北宋當時的決策者們都覺得仗沒法發打下去了,必須在軍隊制度與戰鬥力培養上做大的努力和調整,不然的話,多少兵將與軍事儲備都會付之東流,空自消耗掉朝廷的軍事物資與軍事力量。 -
3 # 古今次位面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宋夏戰爭不是西夏和南宋之間的戰爭,而是西夏和北宋之間的戰爭。
然後我們來從各方面分析一下北宋軍隊為什麼會在西北大敗:
1.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領導這次戰役的地方軍事統帥是文官帶兵。
2.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除了這種將兵分離,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因素之外。北宋軍隊日常嚴重缺乏操練,搏殺技能逐漸生疏。
3.戰略戰術錯誤,互不馳援。北宋陝西地區防禦西夏的邊境線延長上,以東始於麟府,向西縱深至秦隴之境,邊防總長約2000餘里,劃分為五路統轄,北宋防備西夏入侵的戰備防線過長,而需要據守的鎮寨據點繁多,因而兵力過於分散,防禦勢力就會被削弱,而處於被動捱揍的局面。
4.軍事情報刺探不利。在宋夏戰爭中,北宋的軍事偵察非常不得力,所獲得的西夏軍事諜報少之又少且又不確切。因而,宋將對西夏的軍事部署情況是"茫然不解",換句話說就是知道的少之又少。
5.李元昊在謀劃對宋發動侵略戰爭之時,西夏政權處於剛剛立國之初,國民軌制和社會文化處於逐漸攀升時期,西夏統治者和党項氏族們都高奏著改革的號角和充溢著實幹的元神。
6.西夏建國前後就開始了置官制、定軍制,透過掠取宋、遼、夏三國之間的諸部族來擴充軍事力量,搭建以党項族為主體的西夏軍政管理系統和制度。建立了蕃漢聯合統治制度,推出了相容幷蓄的民族融合之國策。
7.以党項族為主體的西夏政權處於一個勢力快速發展階段,而北宋王朝卻是每況日下,趨於日益腐敗之勢。
8.第五點、西夏的兵力數量雖遠遠不及北宋王朝龐大,可是西夏的兵員素質和戰鬥力與軍事指揮系統自上而下行為一體,佔據著北宋王朝所不能及的絕對性優勢。
-
4 # 巴州刺史
定川寨之戰,是北宋(而不是南宋)與西夏之間在宋仁宗慶曆年間的一次戰役,以北宋慘敗而告終。是繼三川口、好水川之後,北宋軍隊連續第三次敗給西夏李元昊。
就定川寨之戰失敗原因來說,在戰略和戰術上都存在重大失誤。
戰略上,陝西沿邊各路兵力分散,缺乏相互策應和聯合,致使葛懷敏無人救援。
戰術上,葛懷敏貪功冒進,沒有摸清敵情,遇敵又不能死戰等諸多問題,都是導致此戰慘敗的原因。
【一】北宋沿邊各路兵力分散,李元昊集中優勢兵力,在定川寨之戰中佔據人數優勢北宋在對外戰略上,無論是對遼國,還是對西夏,都是主要採取守勢,一味防守。
在宋夏邊境長達兩千裡的情況下,防守戰略最容易造成的問題,就是兵力太過分散。
面對李元昊的優勢兵力(往往10萬以上),被攻擊的某一路線(如此次定川寨之戰),能夠機動阻擊的兵力往往在2萬左右,宋軍的劣勢一下子就暴露了。
沿邊各路在地形和防守的難易程度上也不一致,兵力分配本應有所側重。但事實上兵力卻仍然是平均佈置,沒有突出重點和薄弱環節。
地形最難防守的涇原路,也就是宋軍連續三次敗北的涇原路(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戰都發生在這一路),總兵力也不過5萬人而已,機動兵力可想而知。
在兵力分散的情況下,若要做到防守緊密,則相互之間必須要有策應,一處被攻擊就必須要援救。
但是從當時陝西沿邊各路的對戰結果來看,幾乎每一次都存在不策應救援或者難以策應的問題。
【二】主帥葛懷敏貪功冒進,又不知兵法,幾乎全軍覆沒在得知李元昊來犯之時,涇原路經略安撫使王沿,就命令經略安撫副使葛懷敏,從渭州(甘肅平涼)率軍向北,到瓦亭寨(寧夏隆德)集結待命,並在此地伺機阻擊李元昊的大軍。
然而,葛懷敏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違反命令,堅持向北冒進。從最初約定的阻擊地點瓦亭寨,一路向北過鎮戎軍(固原)、養馬城,抵達定川寨。
中途李元昊大軍移動駐防地,本有機會趁其立足未穩進行突襲的機會,可是葛懷敏沒有同意行動。
宋軍到達定川寨之後,就被李元昊迅速包圍,並斷掉了宋軍從原路返回的機會。
此時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從定川寨以西突圍,然後繞行回到涇原路和渭州;二是不突圍,下定決心死守到底。
可是很弔詭的是,葛懷敏既沒有突圍,也沒有死守,而是輕率出戰,以絕對弱勢兵力對陣李元昊大軍。最後近萬人被殺,葛懷敏等十六位將領戰死。
等到定川寨之戰結束後將近10天,最快的援兵才由范仲淹帶領前來,也可見宋軍部署的問題。
定川寨之戰的失敗,跟之前的三川口、好水川如出一轍,敗在了李元昊的優勢集中兵力、靈活機動戰術以及良好的情報工作,也敗在了宋軍自己的整體部署失當、指揮官貪功冒進以及不知兵法的愚蠢。
回覆列表
北宋和西夏的在西北邊境地區的相互廝殺,其實,對於北宋王朝而言,是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
宋朝疆域在陝北一帶的疆域廣泛,尚無法對於邊境據點進行全面的防禦,這也意味著西夏的軍團勢力可以從任意一個方向上發起進攻。
這也直接導致,北宋從來無法正確預估西夏軍隊從那個方向突襲,防守也變得極為被動。
宋夏之間戰役貫穿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代帝王。
其中的三川口之戰、好川之戰、定川寨三個大型戰事,均以北宋王朝的落敗而宣告結束。
北宋和西夏,實則是君子和流氓的一場戰役,西夏國在李元昊的帶領下從來不按套路出牌,一會向宋王朝示好,一會反手就是一巴掌呼到你的臉上。
實則蕞爾小國,無恥之國。
慶曆元年,下旬。
負責經營西北汴京慶州防守的范仲淹,開始在宋夏邊境不斷打造營寨,更是修築了讓李元昊為之忌憚的大順城,大順城的打造,直接威脅到了西夏所控制的白豹城。
白豹城可以說是西夏南下進攻北宋西北汴京的戰略緩衝據點,可以有效避免西夏軍隊無限拉伸戰線。
正因如此,白豹城在李元昊心中的地位極為重要。
李元昊眼看著范仲淹一步步的在邊境打造防禦據點,遂決定主動發起進攻。
慶曆二年,九月。
李元昊為了緩解白豹城的軍事壓力,帶領大軍直撲涇原路重鎮鎮戎軍城。涇原路統帥聽到李元昊南下的訊息之後,火速下令讓部將葛懷敏帶領大軍前往瓦亭寨駐軍防禦。
葛懷敏進軍路上,在五穀口成功合兵一處,開兵三路全力開拔北上,準備攔截李元昊挺兵南下。
三路大軍分別駐軍於鎮戎軍的外圍,等待李元昊的南下大軍。三隊人馬等待許久,葛懷敏終於聽到了西夏軍的訊息,他立下下令再次全軍開拔,進抵定川寨集合,準備主動進攻。
葛懷敏不會想到,當他下令讓各路大軍一一挺兵進抵定川寨之後,李元昊帶領西夏騎兵狂飆奔襲而來,恰好將定川寨山隘南翼的水源切斷。
葛懷軍帶領的宋軍被困於定川寨,在定川寨的他,如果嬰城自守只能是困守待斃的出路。
為了能夠打破僵局,葛懷敏下令出城迎戰,很快就被西夏騎兵衝破東北翼防線,宋軍突圍失敗,只能退回城中。
出城迎戰失敗,眾多將士開始商議突圍路線,從定川寨突圍有兩個重要的方向:
東翼:突圍至鎮戎軍城
南翼:突圍至籠竿城
鎮戎軍宋軍防備完善,而籠竿城兵力守備薄弱,即便逃入籠竿城也無險可守,葛懷敏最終選擇了從東翼突圍逃往鎮戎軍城。
他的此舉,早已經被李元昊得知,作為軍事統帥的他,甚至鎮戎軍能夠提供最為完善的防禦,葛懷敏也一定會從東翼突圍。
葛懷敏的出逃之後,李元昊趁勢追擊,宋軍將士被一舉蕩平。
不僅如此,李元昊更是帶領大軍直撲涇原路治所渭州,渭州七百里之地被盡數劫掠,李元昊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