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北陸遜
-
2 # 靜悟33
目前小設計院都差不多已經改制了,國企設計院大都是大型的設計院,幹了三年也算是能獨當一面了。所有的設計院都差不多,面對的是浮躁的行業,每一個專案都要求加班,專案設計沒有時間保障是完成不好的,又推行責任終身制,不想幹是正常的,但是作為一個設計師又能去哪裡更好的發揮才能呢?大型設計院效益算是好的,很多人想去還去不了,圍城啊。
-
3 # 愛做夢的中國聰
為什麼在一個地方工作不到三個月就想換工作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我分析一下大致有如下原因。
1、你並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沒有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
一個人沒有自己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就想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瞎碰,最後是頭破血流。
2、找工作不慎重
如果你有了自己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那麼就要慎重地按照職業發展的方向去尋找工作。與自己職業發展方向差距很大的工作就不要輕易去,寧願再等等。現在各個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在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時都有一種所謂的“騎驢找馬”的職業輔導理論。這種理論根本不對。
是很不利於未來你在職業上的長期發展的。一般企業的HR,在面試的時候都會去了解你過去的工作經歷,以便在你過去的工作經歷中去判斷是否能夠勝任你所應聘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方向很混亂,去應聘你較理想的工作職位時,用人單位的HR部門就難以判斷你過去的工作經歷對現在的工作有什麼幫助,一般要錄用就很困難。
3、沒有充分認識到這種頻繁跳槽的工作經歷,對於你未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你在每個地方工作都不到三個月就換工作,那麼,你在這個地方基本上就難以學到什麼東西,當你去下一家單位應聘的時候,對方如果知道你在工作上這麼沒有定性的話,一般是不會錄用你的。即使是錄用,也一般會用在一些臨時性的工作上。這樣對你未來的發展將很不利。
4、對於剛進入社會的青年人來說,第一份工作其實是很重要的。
認真地對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將會是我們成功的開始。
第一份工作的尋找不見得單位有多大,有多出名,關鍵是要符合自己今後的職業發展方向。這樣儘管這個職位不高,並且工資待遇也不高,這都可以幹。因為在幹工作的過程中我們積累起了經驗。能夠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設計師看重:職業上升空間 公司氛圍 薪水
長三角區域設計院的分類:
國企型別的設計院:
例如,上海的華東院、同濟院、民用院、中船九院,南京的江蘇省院、江蘇省規劃院、南京市院,杭州的浙大院、中聯、浙江省院、杭州市院、浙江省規劃院等等;
民企型別的設計院:
例如,上海的CCDI中建國際、天華、三益,杭州的江南院
外企型別的設計公司:
例如,上海的RTKL、GENSLER、KPF、NBBJ、ATKINS、BAU、KOW、B+H、甚至即將入住上海的MVRDV。
還有地產公司:
如萬科、郎詩地產、華潤置地等等
還有地產公司下面的設計院:
例如杭州的綠城、綠城東方,華潤置地等
三益
方案施工分開做,400人規模,6個方案組 3個施工圖組
設計總監-主創設計師-設計師,跟不對領導,就完全沒有話語權,領導決定了工作風格
勞動強度大 自由空間小,環境壓抑 不讓上網,不讓帶隨身碟
綠城上海
老員工比較囂張 論資排輩 小團體氛圍濃 朝九晚五,壓力不是太大 員工都較穩定,跳槽的較少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些家公司的投遞時間是有先後關係的。在我看來,民企和地產公司的offer會最先到來,外企和國企的會在後面。所以,也就是說,可能民企的公司在同意要和你簽約的時候,國企和外企還沒有給你回覆。這個時候如果選擇簽約,就意味著會失去後者的機會;如果不簽約,有可能這個民企的名額會被取消,給其他人。
那麼,這幾類公司的區別在哪裡呢,優勢和劣勢都有哪些呢?讓我慢慢道來:
關於國企:
待遇:一般,年薪在6-8萬之間(所有的年薪都是按稅前計算)
福利:很好(包括年假、婚嫁、產假、過年過節的物品傳送等)
設計:型別較豐富,政府專案居多,但開創性不強,沿用大院思維模式較嚴重
工作強度:不是很大,加班不會很多
上升空間:如果善於處理人事關係,可以上升到較高職位,可以有很多收入(所長、專案負責人一類)
技術力量:強大,有施工圖的設計,也有各個專業之間的合作和配合,甚至到現場基地監督檢查
進入難度:較大,往往需要有內部關係。
關於民企:
待遇:一般,但應該會強於國企8-10萬間
福利:還可以,在外企和國企之間
設計:型別較豐富,各型別也較均衡,開創性一般
工作強度:較大,會有加班,加班時間有多有少,不會很輕鬆
上升空間:看各單位的職位配置,也看個人能力和機遇
技術力量:也會涉及到施工圖的繪製,和各專業的協調,但個人覺得沒有國企大院的技術力量強大
進入難度:一般,透過
各輪考試面試,憑能力錄取
關於外企
:
待遇:一般,應該在6-8萬之間,絕對不會超過10萬
福利:一般,沒什麼太多福利待遇
設計:專案都較好,思路比較具有開創性,在我看來,大規模的外企也是商業操作,如atkins、gensler、rtkl,小規模的還有一些研究性質,如之前實習過的archiplein、即將入住上海的mvrdv。
工作強度:有大有小,有的很累天天加班,如gensler,也有時加時不加的,如rtkl,atkins,但不會像國企那麼輕鬆,工作時間的勞動強度都很大
上升空間:很小,很難走到中層。除非有特別的海外背景。幾乎只能是做螺絲釘的工作。
技術力量:沒有國內資質,所以不能繪製施工圖,大部分只做到方案和擴初深度,雖然擴初的深度有一些已經非常非常深入,跟施工圖差距不大。但還是缺少其他專業的技術力量支援,不夠完備。
進入難度:大公司很難,小公司比較容易。
關於地產公司:
待遇:還可以,8-10萬
福利:不瞭解
設計:不做設計,是控制整個專案的程序,從開始的策劃到最後的施工、物業管理。當然剛進去還是會畫一些圖的。
工作強度:還好,當然有的也是會加班的。
上升空間:如果可以處理好人事關係,有較大上升空間,包括薪金(比如有的專案組長甚至年薪30-50萬)
技術力量:是另一套技術型別了
進入難度:最小
關於地產公司下面的設計院:
因為很少,所以只介紹一個:
杭州綠城和綠城東方:是在綠城集團下面的設計院
待遇:年薪15-18萬
福利:還可以
設計:公建/住宅=4:6,專案型別有點單一,設計思路一般,開創性不大,但品質還是可以保證的。
工作強度:較大,加班也很經常。
上升空間:目前看來不大,因為是合夥人制度,合夥人還都比較年輕,所以機會很少。
技術力量:和民企差不多
進入難度:看個人能力,要求老四校和浙大的研究生、本科生
在我看來,如果想在專業領域進一步長足發展,可能還是要去國外讀書,在國外事務所做設計或者回國內自己開事務所,但這是一條很長很辛苦的路。與這條路最為接近的是去外企,或者多賺錢出去深造。
如果選擇生活,那麼很適合去地產公司或下面的設計院,有較高的薪酬,也不是非常非常的辛苦。但是可能設計就不會有很大的追求了。
關於城市,要我看來,杭州和南京是最適合生活的城市,上海人很多,生活壓力大,很難放鬆下來。不太敢想象在這樣一個城市生活幾十年的生活。當然優點也是有的,就是機會真的很多。
-
4 # JimLI
可能會有很多人罵我,但大多數我接觸的設計院(工建)確實加班多,但幹活都比較糙,效率也不高,而且低階錯誤不少。除了儘量改制想做總承包連施工管理都做了,更多的是淪為外資背景設計單位和民營設計單位轉圖的工具。
舉個簡單例子,化工建廠,情願設計費貴一點,外資一般都傾向於找外資設計單位,最後掛個資質單位改個設計院章。為什麼?外資做得細很多,管道都3D建模,空間管理,出單線圖Isometric,而且p&id都做得很標準,layout也都有,各專業提資都比較系統化,來回折騰好多次,最後設校審正式出圖,而且版本號系統都管的很系統。我見過不少民企直接找設計院出的圖,以管道為例,直接幾大張平面圖了事,現場施工還要施工單位自己核實各個細節尺寸,碰到跟風管線槽打架,從來都是施工單位自己現場協調解決,設計院最愛推責任。各專業例如土建,結構,裝置之間經常對不上,缺乏系統性各專業協調,當然一些有實力的大院會好一些。
設計院裡一些牛逼高工要不就混日子,撈外快,要不跳槽甲方審圖,要不去外資,中間一點的做草根賺外快,年輕一點的還在熬資歷考證。能說會道膽子大的,在忙著外出拉專案。
我沒做過設計院,以上內容是工作中接觸到設計院的人,一些客觀瞭解和觀察,有可能是在以偏概全。
-
5 # 使用者86443176
沒有呆過,一直在私企,所以並不知道為什麼,只知道我們有同學,三天兩頭想辭職,好像因為說是沒激情,領導又3天2頭事
-
6 # 軒轅大駁
其實,把設計院三個字去掉,這個問題更值得回答。現在看人的工作背景,先看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國企,自然是體制內。年輕人會越來越多的選擇遠離體制內。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大多數會將自我超越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當中。
在國企,正常情況下,最多可以滿足到第三層次,也就是社交需要。很難滿足更高層次,也就是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一旦你的能力足以滿足你的基本需要,比如生存,安全感和社會交往。國企的環境無法給你創造足夠的條件,讓你得到更高層次的尊重感和自我實現的巔峰體驗。
這個時候,就是你該離開的時候。
-
7 # 柒小舟
其實,曾經設計師是一份多麼讓人心生羨慕的工作,是一份人人嚮往的事業。幾年前,當一個人能進入設計院成為一名設計師,那可是無上光榮的事情。因為能夠進入設計院工作的人那都是相當優秀的,沒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是很難進入設計院的。一旦進入設計院,那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在那個年代,工程師可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究竟是什麼讓曾經無數人擠破頭皮也要往裡鑽的設計院不再具有吸引力?是什麼讓曾經以進入設計院工作為自豪的工程師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抱怨,並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是設計計算越來越難了嗎?是繪圖越來越複雜了嗎?是待遇越來越低了嗎?其實這些年隨著計算軟體和繪圖軟體的蓬勃發展,設計計算和繪圖比以前的手算和手工繪圖已經方便了太多,這些年工程師的待遇也在增加。所以,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甚至可能都不是原因。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進步了,經濟發展了,設計院裡工程師的工作價效比下降了,同時呢,由於設計院中論資排輩的現象比較嚴重,新人在工作的前幾年一般會處於劣勢地位,所以設計院對新人的吸引力不斷下降了。
十幾年前,能夠進入設計院工作的工程師們一年工資加獎金和提成能拿幾萬塊錢,多的甚至能拿到十幾萬。當時社會上普遍工作的工資才一兩千塊錢一個月,而且普通工作的獎金很少,也很少有提成的,所以設計院裡的工程師們雖然加班時間比較多,但是收入明顯碾壓社會上的絕大多數工作者。每年年底回家親戚朋友們聚在一起,聊一聊收入,工程師們的優越感自然會油然而生。儘管累點,加班多點,收入比一般人高很多,也值啊,以時間換金錢也是很值的。
但是,隨著這幾年經濟的發展,社會基本工資不斷提高,普通行業的收入出現了大幅度的增加,但同時呢,由於設計工作的性質所決定,設計院的工程師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於工程量的多少,儘管這些年設計單價和工程量都有所上漲,可是相對於社會上其他工作的收入上漲幅度來說,設計院的工程師們明顯拖了社會的後腿。
現在很多設計院在招聘新人的時候普遍處於收人畫大餅的狀態。在面試的時候,人事部門會告訴一個較低的月收入,當你不滿意想要提高工資的時候,會被告訴這只是基本工資,年底會根據工程量有很高比例的提成和獎金,一般年薪會達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可是真的等辛勞的工程師們辛辛苦苦幹到年底的時候,往往會感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提成和獎金往往會打折扣,甚至無法兌現。
同時,設計院也很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新進入的工程師們在前幾年很難有大的收入上的提升。一般都會被安排給那些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工程師們打下手,即會給安排一個師傅,自己很難接觸到大工程。而且很多設計院在工作量及提成計算上也會有一些適用於新人的分配製度,前幾年的工作量基本上需要分給師傅們很大一部分,這就讓本來就收入不高的新人們在工作提成上是雪上加霜。
由於設計院工作具有論資排輩的性質,一般工作多年以後,具有資歷的工程師們都已具有一定的職位,或者是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資本可以擺脫不停畫圖的現狀而且不會太多影響收入,俗稱“老油條”。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讓一些新進的工程師們或者是資歷較淺的工程師們的晉升之路充滿了障礙,使他們很難在設計院中晉升管理層,頂多混夠資歷以後可以變成“老油條”,這就讓很多有遠大志向的工程師們新生倦意。
儘管設計院中的工程師們不斷在抱怨自己的工作,也有很多人依然離開,但是現在來看,保持現狀依然會是常態。儘管很多人渴望跳出圍城,但是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從圍城裡跳往何方。很多工程師們除了畫圖,已經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了。尤其是對於那些不具有社會資源的工程師們,他們的生活只有迷茫,沒有出路。
其實,設計院的工程師們儘管最近今年收入增幅明顯要小於很多新生的工作業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依舊是他們最好的工作。因為除了做設計外,有些人並沒有更好的工作技能可以養活自己。像是外賣、快遞等工作的收入可能暫時比較高,但是由於這類工作的不穩定性和高勞動強度,並不適合多數工程師們的工作規劃。
作為仍舊在設計院體系內的工程師們,不應該天天工作中迷茫,而是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不斷開發自身潛力,只有這樣才能儘快找到自己滿意的發展途徑。
相關專業畢業的你,如果你還未進入設計院開始工作或者剛開始工作,那麼如果有更好的發展方向,那麼儘快的轉行吧。如果你已經在設計院工作了好多年,目前又沒有好的發展方向,那麼你不應該在迷茫了,更加勤奮的努力吧,同時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相信會有好的發展的,不論是在設計院內,還是逃離設計院,只有努力才是王道!
-
8 # 溫水閒魚
這樣的問題,相信不僅僅是在設計院工作的同學會有,其他行業的很多同學也會因為長時間在一個單位上班,產生厭煩心理,我就是其中一枚。
設計院工作怎麼了?設計院的工作本應是富有創造性的,在眾人心目中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不僅要求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支撐,還需要掌握必要的設計工具應用能力,為客戶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科學合理的設計。
但是實際上許多設計院,特別是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工業廠房佈局設計單位,由於生產流程已經模式化,因此大多數設計也趨於模式化,結合客戶用地情況,地質氣候情況以及客戶要求對原有設計或者標準模版進行修改即可,導致工作重複性高,工作挑戰性降低,逐漸產生厭倦心理。
其實其他行業也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在很多行業,特別是一些一線操作工人,由於長時間進行重複性工作,逐漸出現逆反心理,對工作不認真,工作中有煩躁情緒,都是長時間工作而又在心理層面沒有得到滿足的結果。
如何解決首先我們要分析清楚,在工作中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是什麼。
可能是心理層面得不到滿足,人類在解決基本溫飽問題後,並具有一定程度的經濟能力,就開始尋求精神層面的需求,如社會地位,優越感,成就感等等,如果在工作中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工作生活。
可能是工作不順。當工作出現長時間沒有解決的問題或困難時,人們逐漸產生挫敗感,進而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適合在該崗位或單位工作。
可能是人際關係問題。在單位工作,就是身處一個小社會,如果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就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沒有歸屬感是很難在一個單位裡繼續工作的。
分析出問題根源以後,對症下藥,實在不行就趁著年輕趕緊轉行跳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工作,有時候拼搏一下才是對自己負責的行為。
-
9 # 土木課堂
學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後最好的選擇就是設計院,設計院有什麼好的呢?工作體面,出入高大上的寫字樓,待遇高,動腦不動手,就像溫室的花朵一樣,享受著恆溫的舒適。一句話概括就是吃的好、喝的好、住的好、唯一就是睡不好,因為你要加班啊。在設計院工作,你的錢幾乎沒什麼時間花,因為你沒空去花錢,公司很多福利待遇都給你解決了需要用錢的地方,你的錢都存下來了,基本沒有花費。
正是這樣一種環境,時間久了人就會變得懶散,沒有激情,做事情也沒有什麼創新了。剛剛畢業的時候當你突然月薪1萬,那個時候你會瞬間感到自己變成了富翁,非常的快樂,但是時間久了,這種感覺就蕩然無存了,錢已經激發不了你的快樂了。
或者說你的慾望膨脹了,需要更多的錢才能滿足自己的快樂。
另外設計院有幾個缺點,總結一下。
長期沒有Sunny和新鮮空氣滋潤,很多同事喜歡抽菸,不抽菸的同事只能吸二手菸,這是最無法忍受的,其次就是整天坐在,外面的Sunny你無法沐浴,久久你可能會生病,這是一種慢性病,你一時間感覺不到,時間長了就會有症狀。久坐的人也會造成很多莫名其妙的疾病。
所以在設計院工作的人都有想法,要麼就是想要有更廣闊的空間,要麼就是想來一次深呼吸。
-
10 # 雨人YR
沒有設計院的經歷,我是直接從甲方下來自己開的小設計公司,有甲方的工作經歷,很能理解甲方的設計需求,一年三到五個專案,都認真去做,閒的時間比較多,年均100萬左右,還算舒服,有時間旅遊,有時間陪孩子,但是現在活也是越來越少了,未來比較迷茫,座標哈爾濱。
-
11 # 李金澤872
因為前期工作太多,付出勞動得不到相應回報。政府,甲方,審圖,施工。全部關自己的事,太多太多的事。價錢白菜價,責任比賣白粉還重。
回覆列表
這個跟國企關係不大。有句張國立的名言叫“審美疲勞”。
其實工作大都差不多,真正需要很多創新的機會不多,大都是一些重複性的工作,而人能夠把興趣和工作結合起來的更少了。
重複性的工作幹多了,審美疲勞自然就沒有了激情,沒了激情,再者人不是活在真空裡,接觸社會的同時,自然會與人比較,一比待遇薪酬假期等等,就會心裡不平衡,簡而言之就是變態了。
變態了就會做,就會很痛苦,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和你作對,感覺人生灰暗,沒有前途,所有人都想害你。
其實我不是給國企唱讚歌,這些該有的骯髒面,民企只多不少。有一朋友,空降某民企主管市場,公司不算小,幾百號人,老闆娘的舅舅是市場部太上皇,老闆的好些親戚在市場部,各種挈肘,只有走人了事。
而且國企想趕你走還不太容易,民企老闆看你不順眼了,分分鐘讓你滾蛋。
當然了,國企人浮於事,業績沒有處人重要也是事實。但哪裡又不需要處人呢?
如果實在不想呆了,那就走吧,但同時也就失去了穩定的收入和保障。看你自己更看重哪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