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農日誌

    我在家裡是這樣處理的,因為都是小學生、初中生、自制能力差、所以不懂事、亂花錢;首先從家裡能上網的裝置管起、IPAD、電腦、手機,規定只能用於學習、並設有家長才知道的密碼,這樣可以監督得到孩子的上網時間,孩子要用時說明理由;其次,對於可以支付的工具;支付寶密碼,銀聯密碼,微信支付碼等不開通免密支付功能,絕不讓小孩知道密碼;對小孩的零用錢也要多加註意流向,那就不會有錢打賞主播了。這是我的一點經驗,希望有幫助。

  • 2 # 山鷹專列

    第一,最簡單最直接,解除安裝遊戲登出賬號,但會引起較大的反應

    第二,可以允許孩子玩,但以時間限制為由,打掃家務,學習功課,外出玩等等也與遊戲時間相掛鉤,讓孩子明白遊戲不能玩太久

  • 3 # 過江卒

    家長主動降級賬戶“限購”

    花掉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來打賞主播的孩子著實不少,類似的事件頻頻出現,這也引起了父母的反思和應對。

    怎麼攔截“熊孩子”刷鉅款?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防止孩子任意消費,家長也使出渾身解數“圍追堵截”:增加親子陪伴時間、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次數、轉移卡上大額現金、取消支付免密功能、開通餘額變動提醒,為了避免刷出大額現金,有的家長還主動申請將關聯賬戶降級,開通起“熊孩子限額賬戶”。

    打個比方,這個賬戶相當於銀行賬戶家庭裡“錢箱”。放多少錢都可以,辦什麼業務都行!因此,非常不建議父母用銀行主賬戶去綁網上支付。“一旦孩子知道支付密碼,大額資金分分鐘打賞出去了。”

    據介紹,現在有的家長依託已有I類賬戶,主動開通設定銀行II類、III類賬戶。“II類賬戶,類似錢夾,適合1萬元以下的刷卡消費、網路購物、網路繳費、投資理財等,一年累計消費繳費不超20萬。”客戶經理表示,而III類賬戶,更像我們的“零錢包”,最適合做“熊孩子限額賬戶”,家長把支付寶、微信關聯到Ⅲ類戶上,能夠自主設定限額,即便錢刷出去,額度也是可控的,“因為當支付金額達到規定上限時,賬戶就會自動停止支付。”

  • 4 # 第五瀟然皮皇解說

    時下,不少孩子盜用父母信用卡充值遊戲卡、打賞主播,究竟商家該不該退款?還是應由孩子的父母為此“買單”?六一兒童節前夕,今天北京海淀法院就此向大家詳細解析。

    在近日一起此類糾紛案中,據原告家長張潔(化名)女士稱,她經常收到信用卡的扣費提示資訊。前兩次扣了一二百元,她沒多想。但是在一個月內,她竟然收到10次扣費提示,共計8000多元,這是明顯的異常消費。張女士跟家裡人提起了此事,發現8歲的小強(化名)神情慌張。經過她詢問得知,小強迷戀上一款遊戲,為了給遊戲充值,偷偷使用了媽媽的信用卡。

    張女士非常生氣,遂以小強的名義將遊戲公司起訴至法院,稱小強是未成年人,其使用信用卡進行網路消費的行為應屬無效,要求遊戲公司返還遊戲充值費用。

    而如今像小強這樣的、由孩子私自給遊戲充值、打賞主播的案件並不少見。未成年人與成年人之間的此類交易有效嗎?海淀法院的王曉丹稱,雖然未滿18週歲的都是未成年人,但是在法律上未成年人還會根據年紀大小進行細分。《民法總則》第十九條規定:“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週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也就是說,和8週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做生意”,小孩出面不管事,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全權代理;和8至18週歲的未成年人“做生意”,如果未成年人能夠純獲利(比如給此年齡段的孩子發紅包,他們只要點開了,這筆財產就合法地歸屬於孩子)或者未成年人從事與年齡、智力相適應的行為(比如坐公交車買票),這些交易都是有效的。此外,如果沒有經過其代理人同意或者事後追認,這些交易就是無效的。

    對於未成年人購買虛擬幣或虛擬禮物打賞主播,王曉丹認為,由於主播提供表演服務的行為屬於《電子商務法》規定的“電子商務”範疇,所以仍適用該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的民事行為能力推定規則:“在電子商務中推定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倘若透過文字或影片聊天,主播能判斷出使用者為未成年人,就可以推翻行為能力的推定,進而可根據未成年人行為的能力狀況,最終確認打賞的效力。如果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打賞的,該行為歸於無效;若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打賞,應根據該行為是否與其年齡、智力等相適應來判斷。

  • 5 # 青猿

    孩子充值遊戲賞主播,只要你不讓你的孩子玩遊戲,他怎麼能遊戲,沒收手機和平板,他到哪裡去遊戲?手機平板設定上密碼,他又怎麼能打得開?即使你於心不忍允許他玩遊戲,那麼也可以使用一個沒有繫結銀行賬戶的一個賬號讓他去玩,這樣它在裡面無論怎麼操作都不會涉及到一分錢。所以根本就不會有打賞主播的這種情況發生。注意用一個空的賬號,沒有繫結任何跟錢相關賬戶的一個賬號,他隨便玩再怎麼玩也玩不出錢來。也就不會出現打賞主播的這種情況。家裡大人的手機電腦,所有跟錢相關的賬戶和裝置全部設定成孩子不知道的密碼,或者他解不開的密碼。這樣對他實行兼併清野,我就不信他還能有錢打賞主播。

    小孩的心智還不成熟,也不知道金錢來之不易,他還沒有足夠的駕馭金錢的能力,如果你把大量的金錢使用的權利有意無意的交給了他,接下來它的操作很可能就會讓你大吃一驚。

  • 6 # 愛清酒的貓醬

    這種情況在社會上常有發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僅需要孩子的配合,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出現這種情況的大部分孩子比較缺少父母的陪伴以及大部分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所以對於錢該往哪花的概念會較為淺薄,他們會在潛意識認為大手大腳花錢回贏來對方的喝彩,所以個人認為要早早教育孩子對錢的概念,哪些是該花的哪些試不該花的,並且要以身作則,手機給孩子玩樂的時間最好有限制,不要讓孩子沉迷,在進行支付時最好不要當著孩子面,等孩子心智成熟後再另作考慮,要常常陪伴孩子,從旁側擊教育孩子對於事物的正確理解。望採納,謝謝(*°∀°)=3

  • 7 # 風早鳴

    這個是個社會學問題,涉及面廣而深,目前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吸引力非常強,就拿遊戲和直播來說,已經佔據了人們大多數休息時候的娛樂時間,對於孩子充值遊戲打賞主播的問題,需要社會、政府、遊戲公司等多方面協調統籌安排,接著說說我以下幾點觀點:

    一、首先需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樹立他們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遊戲觀。家長和學校要加強這方面的約束和宣傳,讓孩子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

    三、娛樂遊戲公司應該自我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利用技術完善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充值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不合理充值行為在無損失的情況下,可以實行申請退回機制。

    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

  • 8 # 富甲西遊糊塗蟲

    實名制,人臉識別,遊戲宵禁等。

    主要原因還是在家長方面,家長忙於工作,對孩子疏於管理,才讓網路遊戲有機可乘。

  • 9 # 歐之冷倫

    孩子沒有經過家長的允許,就去打賞主播。這顯然是不對的。畢竟,哪個家長願意拿自己的血汗錢去打賞主播?

    我的建議是,把各種直播平臺設定為像遊戲一樣的健康系統。防止孩子大量充值,打賞主播。

  • 10 # 亞里士吳德無限期停更

    家長朋友們應該要讓孩子知道玩遊戲僅僅是為了娛樂,並不值得要去充錢,把氪金的錢拿去買排骨、買零食,不香嗎?

    關於打賞主播:要先搞清楚孩子究竟是因為什麼而看主播直播的,這個主播有什麼特點。其他領域的我不清楚,但很多遊戲領域的主播,如老撕雞、陳大白,都在直播間最醒目的位置寫上“未成年人禁止刷禮物”,並且常常強調。如果碰到那些張口閉口要禮物,甚至鼓動未成年人刷禮物的主播,完全可以向平臺舉報。

    家長朋友們必須對孩子加強監管,尤其是涉及錢的問題,要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知道家長掙錢不易,不能把錢花在氪金、打賞這些沒有意義、沒有回報的事情上。

    關於遊戲氾濫:在當今社會,遊戲製作者、主播確實是很火熱的職業,世界上也有很多熱門的電競比賽。一個個遊戲也成為了孩子們的誘惑,甚至有很多孩子想成為職業電競選手、職業主播。如果真的熱愛電競,那也可以支援,畢竟亞運會都加入了電競專案,搞不好還能為國爭光。但如果只是娛樂著玩玩,那就要加強孩子的自控能力。

    希望您能採納。

  • 11 # 那年我變成了光

    限制孩子與手機接觸的時間,限制給孩子的零錢額度,儘量多安排家務活讓其做,督促其作業完成情況,養殖盆栽植物等其它興趣愛好,限制家裡Wi-Fi開啟時間段,家裡大人做好帶頭榜樣,無事不要一直拿手機看,多開電視觀看,孩子聽話做好不過,如果孩子教導不聽,俗話打是疼罵是愛,力度適中則行,要記住嬌生慣養的孩子受不了Sunny的普照!

  • 12 # 峽谷鐵憨憨老李

    首先孩子能在手機上看直播就是一件很大的錯誤 這個就是家長的原因 不要覺得現在孩子懂得都多 都聰明 跟我們以前不一樣 拉倒吧 都是鐵憨憨 對於孩子手機這一方面監督好 一定要有節制 而且要分得清虛擬現實 堅守本心 抵抗誘惑!

  • 13 # 遊戲界劉憨憨

    父母得知後發火,讓孩子傷心,嚴重的傷害了家庭的幸福,孩子的童年。社會在不斷進步,父母在外奔波,起早貪黑的打拼,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沒有做好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與監督。

    其實,父母要跟孩子多溝通,及時瞭解和發現孩子的問題,盡父母的監督職責,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給孩子良好的品格和心理健康。

    休息期間多去一下,有互動有意義的場所,促進一下跟孩子感情,多溝通。

    現在網路遊戲種類繁多,閒暇時間可以娛樂一下,但是也要讓孩子在父母監督指導下玩一下有益智的遊戲即可,控制好時間,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

  • 14 # 老王一聲吼

    可以支付時增加程式,例如增加面部識別功能,識別成功後輸入密碼,最後支付完成下發簡訊至繫結手機號,傳送支付詳情

  • 15 # 櫻花可樂吖

    一、首先需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樹立他們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遊戲觀。家長和學校要加強這方面的約束和宣傳,讓孩子知曉其中的利害關係,

    三、娛樂遊戲公司應該自我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利用技術完善未成年人的不合理充值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不合理充值行為在無損失的情況下,可以實行申請退回機制

    這種情況在社會上常有發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僅需要孩子的配合,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出現這種情況的大部分孩子比較缺少父母的陪伴以及大部分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所以對於錢該往哪花的概念會較為淺薄,他們會在潛意識認為大手大腳花錢回贏來對方的喝彩,所以個人認為要早早教育孩子對錢的概念,哪些是該花的哪些試不該花的,並且要以身作則,手機給孩子玩樂的時間最好有限制,不要讓孩子沉迷,在進行支付時最好不要當著孩子面,等孩子心智成熟後再另作考慮,要常常陪伴孩子,從旁側擊教育孩子對於事物的正確理解

    望採納

  • 16 # 耍酷時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基本都擁有一種屬於自己的電子產品。絕大多數青少年的業餘愛好也從線下轉為了線上,也就是玩遊戲。現在出門走一走,看一看,低頭族隨處可見。

    遊戲行業製造了不少商機,各路直播平臺爭先恐後來到這塊"肥肉"面前。一批批主播陸續進入直播行業,靠自身才藝或遊戲技術來吸引觀眾。網友對一個主播特別青睞時,會用刷禮物的方式來表示仰慕,但刷禮物並沒有什麼限制,導致了許多小孩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給自己喜歡的主播刷禮物。這種情況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針對此情況我覺得是否有必要採取措施來防範,保護小孩的健康成長。

    一、賬戶繫結 基本網站或遊戲客戶站現在都需要實名認證,我想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一個家人的關聯賬戶。這樣可以做到家長時時對孩子相關方面的管制。

    二 、年齡限制 在各主播頁面設定未滿18歲的青少年不能充值刷禮物,畢竟未滿18歲,本身就沒有生活行動能力。

    三、遊戲時常管制 週一至週五,遊戲不能對未滿18的青少年開放。

    針對此事,你們還有什麼看法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線上英語班報哪種的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