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錦繡中源
-
2 # 張翔看世界
我認為,大規模的基建投資,如果真是四個八萬億的基建投資是對經濟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可以肯定的說,對中國的經濟刺激至少會帶來3個點以上的增長!經濟發展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外貿”,投資的權重在中國往往是位列第一位的。
關於投資四個8萬億是不是對小微企業幫助很大?我認為肯定幫助很大。比如,國家要投資基建,必然要很多人去參與建設,目前國內普通的用工人員多來自於小微企業的勞務派遣公司。這些勞務派遣公司承擔著全國普通用工的大多數份額。還有,大的基建專案所需的設計及生產資料多來自於大中型企業,但有很多的小微企業承擔著這些大中型企業的低端供應鏈角色。往往一些小的專案都是小微企業幫助完善的。
小微企業的特點是成本低,效率高,轉型快。他們可以幹大中型企業認為是雞肋的小專案。一方面小微企業需要這樣的邊角料專案來養活自己,一方面大中型企業也沒必要為了一些邊角料的專案去專門成立相關部門,所謂的專案外包便是經濟執行中常見的一種合作方式。
四個8萬億不是小數目,小微企業在此起到哪怕百分之幾的作用,也是天大的經濟數字,這不是小,這就是積水成河的原因!
-
3 # 肥東吳長峰
這是給老百姓和隔壁老王吃一顆定心丸,也是放了一個大大的無以複製的鞭炮。從立項,到融資,到勘察設計,招投標,再到開工不知道要等多久。
即使下雨,從打雷到下雨也需要時間。即使下下來雨水,也應該是細水長流要流很多年。
現在有疫情擋在路上,老百姓生活都難以正常。老百姓生命健康生活比生產更重要。
還有現在基建已經滿足了國民生產生活經濟需求。
綜合考慮應該理性分析看待。
-
4 # 莫水宏觀經濟
有機遇也有挑戰,有發家致富的機會,也有倒閉的風險。
首先先說一下,這四個八萬億有一點誤讀。這是媒體對資料的一個總結,但是這個投資既包括去年的、今年的,也包括未來的一些計劃。
其實今年新增加的投資和去年相比變化並不大。
今年更大的變化是在於增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如下圖所示,有七個方面。
對於小企業而言,如果主營業務涉及基建或者新基建,比如物聯網充電樁之類的。那麼確實是一個機會。因為風口到了。如果企業是做服務業的,也許在投資的拉動下比如餐飲或者其他消費增加了,那可能中小企業賺的錢也會更多了。很簡單,你的飯館旁邊開了一個大工地,那你的生意肯定會變好了。
但為什麼說還存在一些挑戰呢?因為隨著投資的增加,經濟變得更活躍。房租和人工成本可能會上漲。還是剛才那個例子,如果你旁邊開了一個工地。你是小餐館,可能生意會變好,但如果你是一個健身房。那恐怕沒有什麼幫助,而且還會推高房租,你反而經營不下去了。
所以對小企業來說。是不是有好處,要看你是什麼行業,人工成本的增加是否對你的傷害很大。以及這次增加基建投資對你的行業是不是有幫助?還有你的企業在什麼位置?能不能享受到增加投資的福利。
-
5 # 註冊招標師
小微企業直接中標專案大型基建的機會不大,但是作為分包或者二級供應商是非常有可能的。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在政府採購中有一定的照顧,所以如果小微企業確實在某些環節上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我覺得很可能可以分一杯羹。畢竟政府採購市場總體規模這麼大,最末端服務如勞務,原材料供應很大部分也是來自小微企業。
-
6 # 中年老劉聊財經
恐怕這裡的“新基建浪潮”,中小微企業參與度真不高。
首先,既然是“新基建”,肯定區別於“傳統基建”。我們從各個省市披露的“新基建專案”也能看出,此次基建的重點是“新領域”,包括新材料新能源領域、5G領域、人工智慧、智慧製造等。傳統基建只是圍繞“新基建專案”的“周邊建設”,如發射塔建設、高新科技園區建設、新能源發電站建設等。
既然是新基建,那麼所能參入的人群也非常有限。之前的傳統基建普通建設工人就可以參與,而此次新基建必將以技術性人才為主,而中小微企業大多以傳統普工和低科技含量專案建設為主,因此中小微企業參與度估計不高。
第二方面,並不用刻意的強調所謂的“4個8萬億”,金額再大也不是一年的投入,而是今年包括以後幾年的總體佈局。今年的投入金額為5萬億元左右,相對於前幾年並沒有大幅度的提高,反而降低了投資額。所以說,所謂的“4個8萬億”只不過是放大了的“機會”。
第三方面,此次新基建投資之所以能引起高度關注,是與剛剛受到的疫情影響有關係的。疫情對經濟的直接影響是經濟增長放緩,而基建投資是拉動經濟最主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能帶來更多的工作崗位,穩定就業,另一方面能在未來激發經濟增長潛力。
所以,此次基建的目的並不是直接為中小微企業帶來“資源”,也不是直接作用於中小微企業,所以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的機會有限。
第四方面,中國近幾年來一直在進行產業升級和行業整合。此次新基建就是一個契機,新技術新生產方式在未來的投入使用必將淘汰一部分傳統工人和落後技術,而中小微企業的科研投入不大,技術和生產方式相對落後,所以新基建的投建在一定程度上會淘汰落後的中小微企業。中小微企業存在下去的方法必然是要加快產業升級,與時俱進。
總結透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此次“新基建”對中小微企業來說參入感並不大,以“高新技術”領銜的“新基建”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和專業人才。
除此以外,“新基建”甚至會對中小微企業帶來衝擊,作為產業結構落後的中小微企業必須提升技術含量,才能不被淘汰。
-
7 # 工保網
2018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下簡稱“新基建”)逐步駛入發展快車道。
有別於面向經濟高速增長需要的傳統基建,“新基建”是面向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未來型建設,既包括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慧+”升級,也包括以資訊網路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因此在2020年被寄予以對沖疫情影響、應對經濟下行的眾望。
隨著“新基建”成為從頂層規劃到社會投資的“風向標”,以建設工程專案為承保物件的工程保證保險,也將迎來藍海市場與嶄新機遇。
1、工程保證保險市場擴容可期
此前在4月份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類,分別對應著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形成的基礎設施、為創新活動提供便利條件的基礎設施,在去年央視闡述的“新基建”七大領域基礎之上有所擴充。
而無論是作為前沿的資訊基礎設施、作為後盾的創新基礎設施,還是連線新舊的融合基礎設施,其中的5G基站建設、智慧交通建設、科技產業園建設等“新基建”專案都涉及工程建設,也都離不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設、建築安裝、建築裝飾等行業的支援。如近日發改委的計劃報告明確提及將實施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建設重大工程,2020年會佈局10個左右區域級資料中心叢集和智慧計算中心;《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也初步梳理排摸了未來三年實施的第一批48個重大專案和工程包,包括新建3.4萬個5G基站,新建1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新增1.5萬臺以上智慧配送終端等。
多家研究院測算,2020年“新基建”七大重點領域投資總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隨著“新基建”外延的擴大,“新基建”投資規模還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據更大比重。因此儘管“新基建”的建設規模難與以“鐵公基”(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比肩,但也將顯著擴大建築市場容量,並帶動相關的工程保證保險行業規模持續增長。
2、“新基建”驅動電子保函發展
“新基建”是數字經濟的基礎保障,也是實體經濟的轉型支撐。隨著“新基建”為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為實體經濟帶來新紅利,工程保證保險行業也應把握好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的全新要求,在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之間架起風險保障橋樑。
工程保證保險本身面臨著疫情防控提出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從2月初發改委《關於積極應對疫情創新做好招投標工作保障經濟平穩執行的通知》強調“大力推廣使用保函特別是電子保函替代現金保證金”,到5月安徽阜陽投標保證金電子保函平臺上線、內蒙古呼和浩特首單電子保函落地,經濟發展對於電子保函業務、電子保函平臺的需求已顯露頭角。
與此同時,數字科技對電子保函業務的賦能價值也逐步顯現:5G技術的應用有助於提升險企的防災減災及查勘定損工作效率,大資料技術將助力險企提高風險預防能力及風險處置能力,人工智慧技術也能夠最佳化投保核保、理賠核賠等服務的線上營運——“新基建”作為數字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其發展將為工程保證保險業務升級提供不竭動力。
除了利用數字科技發展電子保函業務外,險企還可以藉助“新基建”力量挖掘工程保證保險的潛在場景,增強工程保證保險的社會功能,順利搭上“新基建”順風車。
3、保險資金投資迎來新機遇
工程保證保險所具有的“事前收費,事後補償”特徵,賦予其將部分保險資金投入社會再生產的資金融通的功能。“新基建”的投資模式較為靈活,對於市場主體而言機遇頗多,其加速發展也將助力這一宏觀職能的發揮。
“新基建”孕育出的鉅額投資需求為大規模的保險資金提供了用武之地,且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大資料中心等具有建設期長、投入資金量大、未來現金流和收益穩定等特點的“新基建”專案與保險資金的期限和規模契合,都將為保險資金提高投資效益提供契機。
近日,銀保監會明確將加強對於保險資金運用的政策引導,對符合國家導向的投資專案,從投資範圍、投資比例等給予政策支援。此前,保險資金已以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形式在基礎設施專案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資金支援作用,此後對於“新基建”這一國家政策支援、投資範圍豐富的重要領域,保險資金還可以透過二級市場投資、股債結合等方式積極參與投資,更加充分地發揮其期限長和來源穩定等優勢,積極為支援實體經濟開拓空間。
此次疫情導致的實體經濟停擺,加速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也帶動了“新基建”頂層設計與社會投資的推進。面對“新基建”熱潮,工程保證保險唯有抓住藍海市場商機、數字化轉型契機與保險資金投資機遇,方能成為“弄潮兒”。
-
8 # 登圖科技
小微企業會是新基建的受益者,因為未來數字社會,企業也得跟緊數字化轉型,而小微企業將藉助新基建中的成功專案進行轉型
回覆列表
並沒有所謂的“四個8萬億”,因為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很多省份都推出了自己的基建計劃,截止到目前,全國已經有13個省市釋出了2020年重點專案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專案,總投資金額接近34萬億!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這近34萬億投資專案並非一年就投那麼多,根據其中8個省份公佈的年度投資額,合計約2.79萬億元,而總投資額接近25萬億,因此很多時候不能只看前面,而是要看其整體的全部內容。另外,這些重點專案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只是投資基建那麼簡單。
這輪投資與當年“四萬億計劃”應該是不同的,不會是當年“四萬億計劃”的翻版。對於基建方面,當年“四萬億”主要投資於高鐵、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網等,而這一次似乎會更多的投入到“新基建”當中,即投入到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上,不是簡單的重走老路。至於對中小微企業有什麼影響,個人認為會有一部分投資用來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