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佟麗婭,陳素,高露一些知名演員上演了一部電視劇叫做《完美關係》,相信許多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們會覺得奇怪,這公關工作不是負責協調各種關係的嗎?原來這也是一種稀缺的職業啊,大學裡早就有這門課程了,只是它們以各種不同的名字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這就是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學就是公關,專門攻克各種矛盾。看了這部電視劇,你就明白這個時髦工作將是未來社會關係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說得明白一些,這種公關工作倒是有點像律師的工作,律師是為人打官司,就是有些人或者兩家發生了矛盾,要找個說和人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中間人的意思,未來這樣的工作將會是填補三百六十行的空白。這個工作感覺沒有情面,只是冷酷的合作關係,完美關係第一集就是公眾人物出軌被堵在賓館,記者們圍堵在這位明星的家門口等著爆料,公關人士衛哲帶著助手去把他救了出來。
第一集裡出軌的公眾人物被曝光後,他媳婦說什麼也要離婚,衛哲經過調查取證,把耿悅是讓人算計才有了被偷拍的過程告訴他媳婦後,又給他們算了一筆賬,說他們離不起,最後兩人達成一致,為了利益沒有離婚,這事情雖然解決了,但是衛哲作為公關人士明明知道這是一對渣男腹黑女,本應離婚,卻違心勸和,心中不舒服,屢次去看心理醫生,因為他覺得違心的幫助別人也是不道德行為,再者每次都把這些負面情緒壓在心裡,久而久之,心裡產生畸形想法也是屬於心理疾病的一種,幸虧他能及時排解自己的情緒。
這些個做錯事的富二代或者有錢人高薪聘請公關人士為他們解決自己造成的麻煩,發現這些做公關的人才真是天生就是很有智慧的,但是,這個職業也越來越被人認可,正在充斥這個市場,衛哲每次成功辦成一個客戶委託,心中都不是滋味,直到與江達琳為楊墨的死爭取到了撫卹金,才讓人們認識到這個工作性質的正能量方面,楊墨因為在休假時突然死亡,公司認為不是工傷,不給予補償,楊墨妻子李靜柔一篇微博引起社會軒然大波。
紐非斯老總顧凱雷一直不願意付錢給李靜柔,雙方相持不下,江達琳在衛哲指導下一次次找李靜柔談,她發現李靜柔懷孕了,因她善良想到李靜柔以後會更需要錢,開始同情她,並要求衛哲幫她,衛哲也為江達琳的善良感動,最後,把老總顧凱雷感動了,不僅給了李靜柔二百萬撫卹金,並答應孩子出生後每月給孩子撫養費三千,這個舉動感動了所有人,也讓江達琳和衛哲個合作關係更進一步。
一開始看完美關係,感覺就是冷酷的關係,是沒有人情味的關係,有種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感覺,直到看到他們為了正義一步步拋棄金錢與銅臭的誘惑,開始與人為善,與邪惡鬥爭,保護弱小後,就開始對這個工作有了好感,原來這個工作還有這樣的作用,它不只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它還有正義的一面,就是幫助人們恢復關係,解決麻煩,這部劇播出後瞭解了人之間的完美關係都是需要有人去幫助解決的。
透過這部電視劇,不僅讓人們知道了這種工作的重要性,還知道有些關係,透過努力是能達到完美的,給我的感覺是儘管有些關係當時是讓人反感的,痛心的,或是不可理喻的,經過公關人員的幫助,最後達到圓滿解決,這個行業真的是一個不錯的職業。
槽點有,其實遇到選擇題要是都沒有道德制高點沒有人聖母的話這個社會就不是個正能量的社會了,遭遇悲情的人越多甚至會改變道德取向,一遇到事情就覺得講真相講道德那是在電影裡才出現的高於現實的東西,那當每個人自己遇到事了看還有誰幫你呢~ 雖然劇情把佟麗婭設計的很腦殘,但事情其實應該要有這樣的選項。只是劇情不到火候,要是佟麗婭用手段腹黑的做成了一件正能量的事情,那就大快人心火了。我之前也覺得女主人設不行演技不行,甚至看久了都覺得顏值也不行了。但就像業主和設計師一樣,設計師說這是業主要求,但是業主又不是專業的設計師,只是有要求,怎麼把要求合理和諧的美觀的放在一起才是有設計啊。不然自己就可以完成生搬硬套的軟裝了還要設計師做什麼? 只是誰是業主誰是設計師,可能技能都沒太要求,所以觀眾吐槽女主到了這地步。
但是一到現代職業劇,就會被觀眾吐槽:
黃軒怎麼這麼油膩了?
我想,這不是黃軒的問題,這是中國產職業劇的特色問題。
中國產職業劇進行角色塑造的第一要義是什麼?裝。
《完美關係》中,黃軒飾演的是拿獎無數的獨立公關人衛哲。
作為業界精英,豪華跑車、幾百平的大house是標配。
一邊是業內眾星拱月的追捧與熱鬧,一邊就得賦予其不為人知的內心創傷——焦慮症。
大神一出場,嚼著口香糖,走路拉風,說話死不正經。
一秒切換到專業狀態的做法是,讓助理當場背誦所謂的“衛哲法則”。
且不說這個法則聽上去絲毫無法提升逼格,在後來的劇情裡可謂頻頻打臉。
就拿曹雲金出演的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明星出軌案來說。
所謂的“客戶至上”,結果公關大神對著客戶一頓冷嘲熱諷。
事情尚未解決,就進行道德打壓,“判斷對錯”。
小助理不遑多讓。
無論是對老闆還是對客戶,咄咄逼人的氣勢,讓幹過苦逼乙方的觀眾驚掉了下巴。
找老闆要理由“速度第一”,結果客戶出軌影片被曝後的一小時四十分才趕到現場,事發第三天才發表了第一篇宣告。
就這種速度,也稱得上危機公關?
在這期間,公關大神都幹了些什麼呢?
跑去調查拍影片的人,證明了出軌男是被模特故意設計(這時候助理是用來幹嘛的?);
把出軌男領回家求原諒,像居委會調解員那樣勸和不勸分(爭分奪秒的時刻適合說這種廢話?)。
兩集出軌案下來,只有一場戲有一點資訊含量。
那就是衛哲對著不肯原諒的影后妻子,算了筆經濟賬。
娛樂圈裡賣恩愛夫妻人設的明星們,早已形成了比婚姻關係更加牢固的利益捆綁。
公司、股權、代言等等,離個婚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這一點,看多了娛樂八卦的觀眾也早已不稀奇了。
劇情裡所謂的公關手段,就像是紙上談兵的學生做危機公關的實踐論述題,只剩下最後十分鐘時想出來的得分點:
1.寫宣告;2.應付微博熱搜;3.開發佈會。
毫無創意,浮於表面。
換句話說,編劇對公關這個職業的刻畫,沒有任何超出普通人認知的地方。
主角人設包裝得精明能幹高大上,但是一到專業描寫卻疲軟無力沒含量。
最後只剩下耍帥、貧嘴撐起來的空殼子。
不油膩才怪。
男主裝X,女主賣蠢。
佟麗婭飾演的傳播公司Quattroporte江達琳,騷操作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凸顯女主的善良本質,編劇不惜犧牲角色的智商。
江達琳剛出場是在澳洲賣房子。
為了土豪同胞不受騙,在房子快要成交時,當著老闆面告訴買家:
這是一座凶宅。
果然,女主因為正義感被西方資本家掃地出門,然後就回國自己當資本家了。
臨危受命接受Quattroporte一職,為了樹立威信,江達琳硬著頭皮接下了“紐菲斯”的棘手case——
創業公司員工過勞死,員工妻子網路聲討引發社會輿論。
女主在公司元老面前表決心:
“我好歹也是公共關係與傳播專業碩士畢業”。
雖然看著不像。
但我還是等著女主展露天資,或者勤能補拙,上演一場勵志的菜鳥翻身記的。
誰知,她的解決辦法是——找男主幫忙。
一靠堵門耍無賴,二靠生病博同情。
三兩下就把不婚主義、魔王人設的男主給拿下了,成為了替她收拾爛攤子的公司合夥人。
看到這裡,我們就該明白了:
沒什麼不同,依然還是往職業劇的皮囊裡塞偶像劇的屎啊。
只是為了突出他被女主一牽手、一依靠時的前所未有的心動和心安啊。
女主沒有成年人的智商,不具備正常的職業素養,你以為是要表現她不與職場規則同流合汙嗎?
只是為了突出她好善良好不做作,還極度地需要男主扶持啊。
要說善良真是偶像劇第一大神秘力量。
能讓男主一再打破自己的處事原則,甚至還能讓資本家秒變慈善家。
這樣的職場,上過班的觀眾都無法建立任何認同感。
我們希望從職業劇中看到儘量寫實的職業刻畫——
這一職業的工作流程是什麼樣的,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素質?
儘量將每份工作中不為人知的一面、體現從業者價值的一面,呈現給大眾。
同樣的題材,英劇《公關》免不了被拿來與這部劇對標。
女主羅賓是個經驗豐富的PR,專門負責名人醜聞的危機公關。
相比《完美關係》裡公關跟在熱搜後面跑,《公關》的處理原則是在客戶東窗事發之前就把事態收拾乾淨。
所以我們眼見女主如何在酒店現場,解決了足球明星的嫖娼、嗑藥和性向的曝光可能性;
在美食家性醜聞曝光之前,編造丈夫對生病妻子不離不棄的故事反轉輿論;
在飛機上的5個小時,隔空指揮同事幫自己為戀童癖男演員解除不雅照洩露的風險......
節奏緊湊,操作可信,還讓觀眾一窺公關行業的陰暗面。
這些,都是這個行業能給觀眾提供的新鮮感和趣味性。
專業性戲份,是國內編劇最大的短板。
因為缺乏調研、觀察和經歷,出手就是低階錯誤和降智操作。
職場戲撐不起來,內裡便用偶像劇思維移花接木。
精英視角,高大上的辦公環境,用示弱和道德感解決問題,戲劇衝突和轉折都是為了男女主感情發展做鋪墊......
偶像劇思維代表著一種低幼化、凹造型、美化和簡化現實的審美取向。
在創作層面簡單易操作,還能製造各種引起觀眾身心舒適的幻覺。
從《親愛的翻譯官》、《談判官》、《獵場》、《創業時代》、《精英律師》到《完美關係》,中國產職業劇主打明星陣容+高階職業的路線,已經成功地讓觀眾對“職業劇”這一型別產生陰影。
為什麼將偶像劇套路嫁接到職業劇中,格外令人反感?
因為職場是現代人最重要的存在場景,有著極重要的社會性意義。
職場首先關乎生計。
哪來那麼多的光鮮亮麗,多得是身心俱疲、強行振作,以應付一個又一個或麻煩或枯燥的工作任務。
失去工作,我們無法生存。
其次它構成我們大部分的人際關係和精神世界。
從工作中接觸到的人和事,成為我們的談資,滲入我們的生活,甚至塑造我們的思維習慣。
不同的職業,可能會帶給你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乃至精神面貌。
最後它還承載著我們的價值追求。
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往往代表了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怎樣對待你的職業,怎樣進行工作中的價值取捨,都是個體的觀念態度的顯現。
專業度和道義感,是職業劇中最常表現的一對價值矛盾我們既被工作剝削,又從中尋找價值;我們既想擺脫工作,又離不開工作。
人和工作之間,有著永恆的矛盾和拉扯的張力。
身處職場的人,也因此有著非常豐富的面向可以挖掘。
對於觀眾而言,並不奢望中國產職業劇能有歐美劇那樣的尺度和節奏。
但起碼它應該有類似日劇那樣的社會問題意識。
職場,照見了人類的各種現代性困境——
生活與工作的關係思辨,普通人的職場打拼壓力,女性在職場遭受的不公待遇,都市白領的精神性孤獨,職業利益與人性的衝突......
仍舊陷在俊男美女談戀愛的狹隘天地裡,製造一成不變的垃圾。
這不僅是編劇能力的不足,更是整個創作環境的不作為。
繼續玩著成年人穿華服、過家家的遊戲,中國產職業劇將永遠也無法走進現代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哪怕一丁點共鳴。
由佟麗婭,陳素,高露一些知名演員上演了一部電視劇叫做《完美關係》,相信許多看過這部電視劇的觀眾們會覺得奇怪,這公關工作不是負責協調各種關係的嗎?原來這也是一種稀缺的職業啊,大學裡早就有這門課程了,只是它們以各種不同的名字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這就是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學就是公關,專門攻克各種矛盾。看了這部電視劇,你就明白這個時髦工作將是未來社會關係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說得明白一些,這種公關工作倒是有點像律師的工作,律師是為人打官司,就是有些人或者兩家發生了矛盾,要找個說和人解決問題,總之就是中間人的意思,未來這樣的工作將會是填補三百六十行的空白。這個工作感覺沒有情面,只是冷酷的合作關係,完美關係第一集就是公眾人物出軌被堵在賓館,記者們圍堵在這位明星的家門口等著爆料,公關人士衛哲帶著助手去把他救了出來。
第一集裡出軌的公眾人物被曝光後,他媳婦說什麼也要離婚,衛哲經過調查取證,把耿悅是讓人算計才有了被偷拍的過程告訴他媳婦後,又給他們算了一筆賬,說他們離不起,最後兩人達成一致,為了利益沒有離婚,這事情雖然解決了,但是衛哲作為公關人士明明知道這是一對渣男腹黑女,本應離婚,卻違心勸和,心中不舒服,屢次去看心理醫生,因為他覺得違心的幫助別人也是不道德行為,再者每次都把這些負面情緒壓在心裡,久而久之,心裡產生畸形想法也是屬於心理疾病的一種,幸虧他能及時排解自己的情緒。
這些個做錯事的富二代或者有錢人高薪聘請公關人士為他們解決自己造成的麻煩,發現這些做公關的人才真是天生就是很有智慧的,但是,這個職業也越來越被人認可,正在充斥這個市場,衛哲每次成功辦成一個客戶委託,心中都不是滋味,直到與江達琳為楊墨的死爭取到了撫卹金,才讓人們認識到這個工作性質的正能量方面,楊墨因為在休假時突然死亡,公司認為不是工傷,不給予補償,楊墨妻子李靜柔一篇微博引起社會軒然大波。
紐非斯老總顧凱雷一直不願意付錢給李靜柔,雙方相持不下,江達琳在衛哲指導下一次次找李靜柔談,她發現李靜柔懷孕了,因她善良想到李靜柔以後會更需要錢,開始同情她,並要求衛哲幫她,衛哲也為江達琳的善良感動,最後,把老總顧凱雷感動了,不僅給了李靜柔二百萬撫卹金,並答應孩子出生後每月給孩子撫養費三千,這個舉動感動了所有人,也讓江達琳和衛哲個合作關係更進一步。
一開始看完美關係,感覺就是冷酷的關係,是沒有人情味的關係,有種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感覺,直到看到他們為了正義一步步拋棄金錢與銅臭的誘惑,開始與人為善,與邪惡鬥爭,保護弱小後,就開始對這個工作有了好感,原來這個工作還有這樣的作用,它不只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它還有正義的一面,就是幫助人們恢復關係,解決麻煩,這部劇播出後瞭解了人之間的完美關係都是需要有人去幫助解決的。
透過這部電視劇,不僅讓人們知道了這種工作的重要性,還知道有些關係,透過努力是能達到完美的,給我的感覺是儘管有些關係當時是讓人反感的,痛心的,或是不可理喻的,經過公關人員的幫助,最後達到圓滿解決,這個行業真的是一個不錯的職業。
槽點有,其實遇到選擇題要是都沒有道德制高點沒有人聖母的話這個社會就不是個正能量的社會了,遭遇悲情的人越多甚至會改變道德取向,一遇到事情就覺得講真相講道德那是在電影裡才出現的高於現實的東西,那當每個人自己遇到事了看還有誰幫你呢~ 雖然劇情把佟麗婭設計的很腦殘,但事情其實應該要有這樣的選項。只是劇情不到火候,要是佟麗婭用手段腹黑的做成了一件正能量的事情,那就大快人心火了。我之前也覺得女主人設不行演技不行,甚至看久了都覺得顏值也不行了。但就像業主和設計師一樣,設計師說這是業主要求,但是業主又不是專業的設計師,只是有要求,怎麼把要求合理和諧的美觀的放在一起才是有設計啊。不然自己就可以完成生搬硬套的軟裝了還要設計師做什麼? 只是誰是業主誰是設計師,可能技能都沒太要求,所以觀眾吐槽女主到了這地步。
但是一到現代職業劇,就會被觀眾吐槽:
黃軒怎麼這麼油膩了?
我想,這不是黃軒的問題,這是中國產職業劇的特色問題。
中國產職業劇進行角色塑造的第一要義是什麼?裝。
《完美關係》中,黃軒飾演的是拿獎無數的獨立公關人衛哲。
作為業界精英,豪華跑車、幾百平的大house是標配。
一邊是業內眾星拱月的追捧與熱鬧,一邊就得賦予其不為人知的內心創傷——焦慮症。
大神一出場,嚼著口香糖,走路拉風,說話死不正經。
一秒切換到專業狀態的做法是,讓助理當場背誦所謂的“衛哲法則”。
且不說這個法則聽上去絲毫無法提升逼格,在後來的劇情裡可謂頻頻打臉。
就拿曹雲金出演的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明星出軌案來說。
所謂的“客戶至上”,結果公關大神對著客戶一頓冷嘲熱諷。
事情尚未解決,就進行道德打壓,“判斷對錯”。
小助理不遑多讓。
無論是對老闆還是對客戶,咄咄逼人的氣勢,讓幹過苦逼乙方的觀眾驚掉了下巴。
找老闆要理由“速度第一”,結果客戶出軌影片被曝後的一小時四十分才趕到現場,事發第三天才發表了第一篇宣告。
就這種速度,也稱得上危機公關?
在這期間,公關大神都幹了些什麼呢?
跑去調查拍影片的人,證明了出軌男是被模特故意設計(這時候助理是用來幹嘛的?);
把出軌男領回家求原諒,像居委會調解員那樣勸和不勸分(爭分奪秒的時刻適合說這種廢話?)。
兩集出軌案下來,只有一場戲有一點資訊含量。
那就是衛哲對著不肯原諒的影后妻子,算了筆經濟賬。
娛樂圈裡賣恩愛夫妻人設的明星們,早已形成了比婚姻關係更加牢固的利益捆綁。
公司、股權、代言等等,離個婚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這一點,看多了娛樂八卦的觀眾也早已不稀奇了。
劇情裡所謂的公關手段,就像是紙上談兵的學生做危機公關的實踐論述題,只剩下最後十分鐘時想出來的得分點:
1.寫宣告;2.應付微博熱搜;3.開發佈會。
毫無創意,浮於表面。
換句話說,編劇對公關這個職業的刻畫,沒有任何超出普通人認知的地方。
主角人設包裝得精明能幹高大上,但是一到專業描寫卻疲軟無力沒含量。
最後只剩下耍帥、貧嘴撐起來的空殼子。
不油膩才怪。
男主裝X,女主賣蠢。
佟麗婭飾演的傳播公司Quattroporte江達琳,騷操作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凸顯女主的善良本質,編劇不惜犧牲角色的智商。
江達琳剛出場是在澳洲賣房子。
為了土豪同胞不受騙,在房子快要成交時,當著老闆面告訴買家:
這是一座凶宅。
果然,女主因為正義感被西方資本家掃地出門,然後就回國自己當資本家了。
臨危受命接受Quattroporte一職,為了樹立威信,江達琳硬著頭皮接下了“紐菲斯”的棘手case——
創業公司員工過勞死,員工妻子網路聲討引發社會輿論。
女主在公司元老面前表決心:
“我好歹也是公共關係與傳播專業碩士畢業”。
雖然看著不像。
但我還是等著女主展露天資,或者勤能補拙,上演一場勵志的菜鳥翻身記的。
誰知,她的解決辦法是——找男主幫忙。
一靠堵門耍無賴,二靠生病博同情。
三兩下就把不婚主義、魔王人設的男主給拿下了,成為了替她收拾爛攤子的公司合夥人。
看到這裡,我們就該明白了:
沒什麼不同,依然還是往職業劇的皮囊裡塞偶像劇的屎啊。
只是為了突出他被女主一牽手、一依靠時的前所未有的心動和心安啊。
女主沒有成年人的智商,不具備正常的職業素養,你以為是要表現她不與職場規則同流合汙嗎?
只是為了突出她好善良好不做作,還極度地需要男主扶持啊。
要說善良真是偶像劇第一大神秘力量。
能讓男主一再打破自己的處事原則,甚至還能讓資本家秒變慈善家。
這樣的職場,上過班的觀眾都無法建立任何認同感。
我們希望從職業劇中看到儘量寫實的職業刻畫——
這一職業的工作流程是什麼樣的,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素質?
儘量將每份工作中不為人知的一面、體現從業者價值的一面,呈現給大眾。
同樣的題材,英劇《公關》免不了被拿來與這部劇對標。
女主羅賓是個經驗豐富的PR,專門負責名人醜聞的危機公關。
相比《完美關係》裡公關跟在熱搜後面跑,《公關》的處理原則是在客戶東窗事發之前就把事態收拾乾淨。
所以我們眼見女主如何在酒店現場,解決了足球明星的嫖娼、嗑藥和性向的曝光可能性;
在美食家性醜聞曝光之前,編造丈夫對生病妻子不離不棄的故事反轉輿論;
在飛機上的5個小時,隔空指揮同事幫自己為戀童癖男演員解除不雅照洩露的風險......
節奏緊湊,操作可信,還讓觀眾一窺公關行業的陰暗面。
這些,都是這個行業能給觀眾提供的新鮮感和趣味性。
專業性戲份,是國內編劇最大的短板。
因為缺乏調研、觀察和經歷,出手就是低階錯誤和降智操作。
職場戲撐不起來,內裡便用偶像劇思維移花接木。
精英視角,高大上的辦公環境,用示弱和道德感解決問題,戲劇衝突和轉折都是為了男女主感情發展做鋪墊......
偶像劇思維代表著一種低幼化、凹造型、美化和簡化現實的審美取向。
在創作層面簡單易操作,還能製造各種引起觀眾身心舒適的幻覺。
從《親愛的翻譯官》、《談判官》、《獵場》、《創業時代》、《精英律師》到《完美關係》,中國產職業劇主打明星陣容+高階職業的路線,已經成功地讓觀眾對“職業劇”這一型別產生陰影。
為什麼將偶像劇套路嫁接到職業劇中,格外令人反感?
因為職場是現代人最重要的存在場景,有著極重要的社會性意義。
職場首先關乎生計。
哪來那麼多的光鮮亮麗,多得是身心俱疲、強行振作,以應付一個又一個或麻煩或枯燥的工作任務。
失去工作,我們無法生存。
其次它構成我們大部分的人際關係和精神世界。
從工作中接觸到的人和事,成為我們的談資,滲入我們的生活,甚至塑造我們的思維習慣。
不同的職業,可能會帶給你完全不同的生活圈子乃至精神面貌。
最後它還承載著我們的價值追求。
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往往代表了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怎樣對待你的職業,怎樣進行工作中的價值取捨,都是個體的觀念態度的顯現。
專業度和道義感,是職業劇中最常表現的一對價值矛盾我們既被工作剝削,又從中尋找價值;我們既想擺脫工作,又離不開工作。
人和工作之間,有著永恆的矛盾和拉扯的張力。
身處職場的人,也因此有著非常豐富的面向可以挖掘。
對於觀眾而言,並不奢望中國產職業劇能有歐美劇那樣的尺度和節奏。
但起碼它應該有類似日劇那樣的社會問題意識。
職場,照見了人類的各種現代性困境——
生活與工作的關係思辨,普通人的職場打拼壓力,女性在職場遭受的不公待遇,都市白領的精神性孤獨,職業利益與人性的衝突......
仍舊陷在俊男美女談戀愛的狹隘天地裡,製造一成不變的垃圾。
這不僅是編劇能力的不足,更是整個創作環境的不作為。
繼續玩著成年人穿華服、過家家的遊戲,中國產職業劇將永遠也無法走進現代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哪怕一丁點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