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豪樂
-
2 # 搞怪的裙子
看到你的問題,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家大寶現在剛剛七週歲,一年級,可能是因為一直有爺爺奶奶慣著,所以凡事都要順心,一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還亂扔東西,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有時候還把窗戶開啟,把我們也是嚇得夠嗆,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各種教導,現在也是有所改觀,我自己的經驗就是:
1.首先就是要跟爺爺奶奶溝通,孩子都這麼大了,如果再不管教以後是要吃大虧的,現在那麼多的熊孩子,有的熊孩子被火鍋燙傷了,有的被別人毆打,甚至有的到了青春期自殺的,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案例給爺爺奶奶看,我說你們不希望你們的孫女以後變成那樣吧?自從溝通以後,爺爺奶奶在我管教小孩的時候就不再護著了,直接進臥室或者就出門了,這樣孩子就沒有救兵可搬了;
2.第二步,先不講道理,等孩子哭夠。孩子哭鬧肯定是自己的要求沒有被滿足,所以覺得委屈,我就等她發洩夠了,再跟她說話。比如她吃飯的時候想讓我們喂她,自己卻在那裡玩摺紙,我就不會在她哭鬧的最厲害時候說話,等她的哭聲小下來的時候,那時候她也覺得自己哭的沒意思了,跟她講道理;
3.在孩子心情平靜下來的時候給他講道理。等他發洩完了,哭聲變小了的時候,也就是他需要臺階下的時候,再給他講道理。我會說你都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了,老師在幼兒園就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你現在還讓人餵飯或者是做其他不該做的事情是不對的;我們不給你餵飯或者是不滿足你現在的要求不是我們不愛你了,而是為了讓你長大;以後吃飯要自己吃,我們再不可能給你餵飯,或者是以後類似沒有意義的要求再不要提等等。其實 他自己也會覺得為這樣的事哭鬧沒意思,那以後類似的事情就不會發生了;
4.透過讀書、講故事的方式讓他明白小孩子亂髮脾氣是不對的,把自己反鎖在屋子裡更是錯誤的,是很危險的。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並且學會了拼音,我就會給他一些糾正壞習慣或者勵志類的書給他看,或者給他讀一些相關的名人故事,讓她自己得到體悟,看完書或者聽完我的故事我還會提一些問題問她,慢慢的,有些道理她就懂了,以後發脾氣也就少了。
-
3 # 5864906970778一剪梅
小孩子愛發脾氣,喜歡將自己反鎖在房間,怎麼處置(治)。
9歲之前,父母不要與孩子做朋友,父母應該引領孩子,幫助孩子,糾正孩子。嚴格去管教這是責任。做錯了,該責問的,該懲罰的,仍然有必要,父母要給孩子定下規矩,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必須立一個明確而嚴格的標準。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父母應搞清楚因為什麼事,不愛寫作業,不讓看電視,不允許用手機,電腦。是不是自己一反鎖,這些問題就被父母妥協了。記得我家孩子小時候就是愛發脾氣,正在吃飯,不知誰說了啥,她就連碗帶飯倒扣在說話人的碗裡,這一頓她必須為自己的錯誤埋單,餓著,冷處理。等她高興時,有她最愛吃的東西時,故意問她這好東西不用吃了,好吧。她就會說,她以前錯了,再不隨便倒飯了,父母也要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別動不動就談論孩子的不好。
另外,孩子發脾氣,父母不能跟上發脾氣,上火,三捶兩拳將門踢壞,這不但於事無補,還會更激化矛盾。我家的孩子也有這種毛病,動不動就將廁所門反鎖,我讓她先出來,等別人處理完內急,她繼續,這樣一出一進,就將矛盾慢慢化解了。父母平時與孩子明確地約法三章,嚴格要求孩子的行為習慣,不要讓他(她)養成懶情、拖拉、磨蹭、不守信、缺乏責任心等等的壞習慣。多觀察孩子,主動幫助孩子,捨得用孩子,讓孩子從小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洗洗毛巾,洗洗自己的碗筷,倒倒垃圾,整理一下自己的書桌,在孩子做完此事,一定要就事論賞,用鼓勵的辦法積極肯定孩子。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從懵懂,無知,幼稚,犯錯,生氣,任性中慢慢成長起來,吃一塹,長一智,這也需要父母用耐心、愛心、關心甚至專心地做好引領角色,幫助孩子從成長過程的困難中慢慢解脫出來,並及時的調整或改善孩子隨時發生的錯誤行為。
-
4 # 國花出國油
那你就在門外用他喜歡或者瞭解他愛好的一些玩具零食吸引他,告訴他,躲在房間媽媽就不知道你需要什麼了,所以生氣了要告訴媽媽
-
5 # 筆跡女孩
01 孩子為什麼會經常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固然正常,可孩子亂髮脾氣,父母就要多做思考。
為什麼要這樣提醒呢?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過:“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一旦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必然,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有多麼地重要,而父母看清孩子發脾氣的根源更為重要。
1.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綜藝節目《一起出發吧》有一些片段,演員楊爍在準備出發中因一些事情對孩子楊雨辰無故發脾氣,總是掛著很不耐煩的表情。
孩子動作慢一些,楊爍就怒吼:“所有人都在等著你啊,快點!”
沒有按照指示方向走,也是命令式地說:“走回去,再走一遍。”
衣服沒穿好,就指著兒子吼:“衣服拉好,包背好了。”
後來,兒子很委屈地含淚了,而父親楊爍一直在對他發脾氣。
楊爍並不想這樣,他也想好好愛孩子,但就是剋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其實,“暴躁”爸爸背後還有一個“暴躁”父親,童年的惡夢。
楊爍曾在節目《星月私房話》裡坦言父親從小對他特別嚴厲,不是打就是罵,慢慢地自己變得自卑自閉。
看得出,成家後的楊爍也變得暴躁,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這都是受童年教育的影響。
蒙臺梭利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孩子的脾氣也好不到哪兒去。”
易怒的父母會讓孩子的情緒失控,甚至一有不如意就會歇斯底里。
2.沒有理性地規矩孩子的行為
很多家長只要看到孩子一鬧就會立馬妥協。
常常用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來打發所謂的規矩,無視規則。
去年五月份,深圳一小學,全班47名學生45人讓被打,輕者被吐口水,重則被打傷就醫,兇手竟然是這個班的一個男孩。
這名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幾乎打遍所有的學生。
有人被圓珠筆戳額頭,有人眼睛被打出血。
而這位學生的父親卻稱孩子平時很老實,膽子小,打人的事情只是孩子之間的磕磕碰碰而已,並拒絕帶男孩去醫院檢查。
“孩子平時很老實”和“他還是個孩子”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家長都會認為孩子就是孩子,犯些錯誤屬於孩子行為不必責備,更是無視了孩子的行為已經越界了。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父母無視規則過分溺愛孩子,孩子卻?只學會一種能力就是隨心所欲。
因為他的父母沒有教育他要遵循社會規則,他的意識裡只有任性。
3.孩子長期被忽視,得不到父母的關注
《變形計》裡的劉一鳴和父母的關係非常惡劣,交流是以爭吵開始,也是以爭吵結束。
脾氣暴躁的劉一鳴,凌晨三點左右,才從酒吧回到家。
一回到家就開始爭吵,這一次爭吵卻說出了真相。
一鳴的父母已經給他安排好了未來的路,吃穿住全滿足,卻始終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自己在學校被欺負,父親也沒有做出任何表示。
自尊心受挫的劉一鳴開始脾氣暴躁,打架酗酒。
他身還是乖巧懂事的孩子,卻因為父母長期的忽視,沒有給予過真正的愛,逐漸變得暴躁。
在美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博士,喬尼斯.韋布暢銷書《被忽視的孩子》中提到,
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的孩子,長大後面臨很多問題,期中就有不會對他人感同身受,不會表達感受情感,只會憤怒的表達方式。
得不到父母重視的孩子,也不再是懂事穩重的樣子,只能透過暴戾來吸引關注。
02做到這三點,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溫和
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心理學認為,3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秩序形成的敏感期,當他所熟悉的秩序被打亂時,他的內心就會煩躁不安,但是他又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就只能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尖叫、哭鬧,來宣洩心中的不滿。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也要掌握如何讓孩子的情緒變得溫和。
1.控制情緒,讓孩子保持積極的心態
《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中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的好情緒能讓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竇靖童在《幻樂之城》裡的演出驚豔所有觀眾,媽媽王菲作為評委已經開始大讚,女王範秒變女兒奴。
臉上的喜悅足以顯示她有多驕傲,並且直呼:這是至今為止最點題的一個作品。
王菲曾在專門寫給竇靖童的一首歌《童》裡說:你不能去學壞,你可以不太乖。
雖然離過兩次婚,但王菲的情緒絲毫不受影響,依舊是酷酷的個性。
她更不會把自己的婚姻不幸強加給孩子。
她說:“她有自己的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愛人。”
王菲一直都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兩個女兒在她的教育下是樂觀自信的,也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
父母的心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樂觀的心態會讓孩子更加積極向上。
2.有原則地立規矩,並多次強調
曾國藩說:“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節目《媽媽是超人》一期中,賈靜雯的女兒咘咘因為還不困,想要下床玩,而賈靜雯用堅定的態度說:“咘咘,現在是睡覺時間,不能下床。”
咘咘卻不聽媽媽的話,堅持下床。
此時賈靜雯也下了床走向門口,隨手把門關上,同時嚴肅的對孩子說:“修允菲,你要去哪裡,不能出去!”
咘咘就大哭起來,本以為媽媽會心疼讓她出去玩。
賈靜雯並沒有妥協:“那你哭好了,你哭吧,你繼續哭好了,反正你是不能出去的。”再次表明態度:“沒關係,你哭吧。”
女兒咘咘見自己的哭聲不做效,繼續哭。
過了一會,賈靜雯抱起孩子柔和地安慰,孩子漸漸地消去哭聲睡著了。
從頭到尾,媽媽賈雯靜不會隨著孩子,並告知現在是休息時間,不能玩耍,用懷抱與安慰來暗示孩子在規則面前媽媽一樣也是愛你的。
有規則地約束孩子的行為,才不會讓孩子為所欲為。
3.第一時間傾聽孩子的感受
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學會第一時間去傾聽,也就是引導孩子說出發脾氣的理由。
美國親子教育專家帕蒂·惠芙樂說:孩子發脾氣、不講道理時,表明他需要被傾聽。只要有位成年人來到他的身邊關懷地傾聽他訴說煩惱,他就會從受傷害的感覺中解脫出來。
朋友曉曉的育兒經驗簡直是槓槓的。
一天,曉曉在廚房煮飯做菜,孩子在客廳玩耍。
突然孩子哭起來,曉曉不慌不忙地走過去看看。
看到媽媽來,越哭越大聲,還亂扔玩具。
曉曉知道孩子是在亂髮脾氣了,並沒有見他亂扔玩具就上去打罵。
而是蹲下來問孩子:“為什麼會亂扔玩具,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嗎?”
孩子在媽媽的引導下說出了自己被桌子磕到,很疼。
曉曉瞭解後,抱著孩子並表示我覺得肯定很疼,孩子漸漸地停止哭聲。
傾聽孩子,讓孩子願意訴說,就是對孩子發脾氣最正確的迴應。
-
6 # csloser2020
別理他,把他安置在一個沒有危險物品和隱患的房間,等他發洩。他看到沒人配合,累了餓了,就會找你,再按規矩辦事。
-
7 # 柔媽教育心法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小的時候淘氣,愛哭。長大了,不學習,叛逆等。教育孩子是家長一生的事業,如果想安度晚年就要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科學教育。
孩子年齡小動不動就哭鬧這很正常。家長要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但孩子經常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是很危險的,家長要引起重視。
針對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個人意見:
一、先冷靜分析原因。
當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多半是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
如果不是違反原則問題的小要求,比如:想出去和小朋友玩耍,比如想看會動畫片,比如想吃零食等。
家長可以事先跟孩子約定好,跟孩子有個良好的溝通後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不會再哭鬧。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不要干預過多,管制過多。一些小的事情沒必要跟孩子斤斤計較。家長嚴控只會限制孩子的發展。
對於一些觸碰底線的問題,家長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妥協。 即使再哭鬧也不能滿足要求。
二、允許孩子發洩不良情緒。
孩子現在就處於哭鬧的階段,家長要正確面對,不是孩子一哭家長就要發火,這樣只能激化矛盾。
遇到膽小的孩子,家長的暴怒就會壓制了孩子。不良情緒沒有宣洩處理,被壓制在心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內向,膽小,懦弱。
所以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理會,給她時間,給她場地,盡情的表演。等她哭累了自然就會尋求家長的幫助。
三、講安全知識,生命的意義。
孩子反鎖在屋裡是很危險的。要跟孩子非常嚴肅的講清楚這個行為的嚴重性。
平時家長也要經常去跟孩子講安全知識。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也可以在網上找一些類似的新聞給孩子看。
比如:孩子玩旋轉門被夾住事件 ,孩子把頭伸進狹小空間出不來事件 ,孩子只有親眼目睹才會記憶深刻。
安全知識不是嚇唬孩子而是讓孩子懂得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安全知識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是至關重要的。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四、家長學會共情。
每個人都是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的。孩子也不例外。
當孩子出現某一個不被允許的想法或行為時,家長不要第一時間表現出阻止,而是共情。
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你或許更能理解孩子。這個時候,即使孩子的需求我們不能支援或滿足,但至少我們不會大發雷霆。
有了共情,更能讓家長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孩子。而不是衝動。
五,家長以身作則。
都說人的脾氣性格是天生的。不排除有基因的因素。但後天是可以修復的。
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好脾氣,處事平和。家長就要以身作則。
不要遇到事情就爆炸。你的性格是會被傳染的。孩子看待父母的處事風格會潛移默化的去模仿。
六,平時多關注關心孩子。
孩子是需要家長陪伴和愛護的。尤其的低齡兒童,更需要家長的用心呵護。
不是給他吃飽穿暖就可以的。精神的需求永遠大於物資需求。
平時家長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形成。
孩子就會更加尊重父母,愛戴家長,當家長給孩子意見的時候,孩子才會更容易聽取。
回覆列表
①對小孩過於的寵溺②小孩犯錯總是聽之任之③對於小孩的錯誤不去更正,任由發展下去,對於小孩的管教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於他們犯錯的也不去管,聽之任之,最後讓他們認為做什麼都是對的,形成霸道的性格,受不到一點委屈,一生氣就無法找到發洩口,只能把自己鎖起來,讓家長妥協。家長要教會孩子在錯誤面前勇於承認錯誤,改正錯誤,對小孩也不要過於寵溺,要讓他知道什麼不能做什麼能做,要有正確的認識觀,對人和事要收臉自己的脾氣,在長輩面前不要亂髮脾氣。也不要答應他一些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