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運河陶山
-
2 # 召喚歷史
暴君應該談不上,畢竟“康乾盛世”在那擺著,你能說是子虛烏有?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一事定善惡,一語定江山”,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對乾隆皇帝的評價應該是有功亦有過(好像是通用詞彙)。其主要功績。政治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廣開言路,維護政局穩定。經濟上獎勵墾荒,大興水利,減免天下錢糧,百姓受益,安居樂業。文化方面,修編典籍,特別是《四庫全書》,推動了文化的發展。軍事方面,穩固邊疆,完成一統大業。而且創造了在位時間最長,最長壽兩項記錄,實為兩大亮點。所謂過失,是依據後人心目中“好皇帝”的標準進行評估的。鋪張浪費,六次下江南,耗費巨資,客觀上導致賦稅增加,使百姓痛苦不堪。大興文字獄,焚燬中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文化典籍,確實是一大敗筆。最關鍵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使當時的中國失去了與世界交流的機會。雖然有過失,但從推動歷史發展的角度衡量,愛新覺羅·弘曆,不失為一個好皇帝。
-
3 # 酒翁
“暴君”二字,在百度詞彙裡的解釋是專制無道的君主,殘酷地或野蠻地行駛專制權力的統治者。
對於乾隆,應該不算是暴君。
從乾隆皇帝的一生來看,雖說算不上暴君,但也有一些過失,特別是在晚年,好大喜功,過度的活在幻想中的乾隆盛世之中,而忽略了民間實際情況,餓殍遍野,是乾隆晚年的民間真實寫照。
第二就是乾隆大興文字獄,而大興文字獄的緣由就是他想編纂一部盛世鉅作,也就是後來的《四庫全書》,只要稍微有一兩個子透露出對大清朝不敬時,就會下獄 被關押。
第三,六下江南,明說是體察明清,可暗地裡又造成了多少的勞民傷財。
但回過頭來再看看,其實這些事情,也只能算是過,畢竟任何一個君主都會有一些過失。
所以,乾隆只能算是晚年家間有過失,但還算不上暴君。
-
4 # 詩文觀止
乾隆雖然有過失,但是功績也很大。如果說是暴君,就有點言過其實了。暴君至少要符合以下幾點:一是荒淫無道,二是混賬到不識輕重,三是殘酷屠戮。而這幾點,乾隆沒有明顯的表現。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漢民族來說,乾隆雖然算不得暴君,但也算不得明君。乾隆對漢民族做的最大的孽障是《四庫全書》的編撰。下面具體說一說:
首先從滿人的歷史來說,乾隆無疑是成就最高的皇帝。他是世界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君王。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雖然在位72年,但太陽王5歲登基,22歲以後開慢慢開始實施對國家的統治,實際掌權時間充其量50年。乾隆從雍正駕崩的那一刻直到自己駕崩,專制皇權64年,從未放手。
他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長壽的君王。乾隆活到89歲,臨死前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仍然操控著繼任者嘉慶。
他是中國歷史上運氣最好的君王,沒有之一。25歲毫無懸念地穩穩繼位,沒有一點內宮糾紛纏鬥。之前,勤勉的康熙和鐵腕的雍正共統治七十年,為乾隆打下了穩固的統治基礎。
他是成績卓著的君王之一。執政期間,華人口最多,經濟最富庶。他遠征新疆,拓土二萬餘里,以致四方來賀。
他是清代皇帝中漢學最好的。他寫詩很多,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雖然可讀可誦的作品少之又少,但至少平均每天超過一首的產量,說明了他對漢文字的駕馭能力相當強。他留詩總共41863首,相比於有2200多位作者的《全唐詩》一共才錄48000餘首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其次從漢民族及其文化來說,乾隆帶來的災難是空前的。他加深了華人的奴性。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專制者之一,用六十餘年的時間,把皇權推到了中國封建皇權史上的頂峰,為了壓制臣民,制度法律無所不用其極,嚴重消耗了人民及封建官僚階層思想行為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加深了自程朱之學以來華人性格中的奴性。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字獄製造者。都說朱元璋製造文字獄殘酷,但乾隆更加殘忍和瘋狂。其統治期間,文網之密,文禍之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據不完全統計,大的文字獄就製造了130件。最令人髮指的文字獄,比如一些患有精神病的人,在發病的時候隨手塗鴉、毫無所指的字,也會莫名被乾隆認為是大逆不道,本人凌遲,親人連坐。類似這樣的文字獄居然多達20餘起。
他是最為陰狠的漢文化毀滅者,沒有之一。始皇帝焚書坑儒被世世代代唾罵,而乾隆以修《四庫全書》之名而一生禁燬圖書無數,有記載者達三千一百多種,十五萬一千多部。此間,官民因懼禍,或者交給朝廷處理、或自行毀掉的書,不計其數。
他的固步自封,使中國錯過了瞭解西方、學習西方、與西方齊頭並進的機會。乾隆時期,表面上看是一派盛世王朝的景象,而骨子裡,卻是固步自封,懼怕外來知識和文化動搖治理之術,終於被世界發展越甩越遠。基本上可以說,中國落後於世界,乾隆是始作俑者。
綜上所述,乾隆算不得暴君,但也絕對算不上明君。雖有康乾盛世為其臉上貼金,但從根本上論,他不過是一個守成的皇帝。因為康熙和雍正為其打下的基礎,不是一般紮實,是相當的紮實。
-
5 # 立志成蟲
要分開看,在文化思想方面乾隆確實是暴君,乾隆在位時是整個封建歷史文字獄最多的時代,彙編《四庫全書》不知毀掉了多少古代典籍。為了達到君主集權和個人獨裁,乾隆對精神思想的控制和扼殺是不遺餘力的,“奴才文化”也達到了頂峰並遺毒至今。從治理天下看乾隆的前期中期還是有巨大成就的,第一多次免農業稅,在位60年,免掉的賦稅白銀超過2億兩,糧食1200萬石,而且規定農民開墾了荒地無需報告官府,官府也不用過問,就等於告訴農民新開的地不用交稅。第二大力推廣種植來自美洲的紅薯玉米土豆這些高產農作物,糧食的大大增加也促成了人口大爆炸,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人口基數就此奠定。到乾隆後期就嚴重腐化墮落了,乾隆好大喜功,奢侈無度,只知講排場享受縱容貪官汙吏,所謂的“康乾盛世”在乾隆後期實際上已經終結了,吏治腐敗,民眾負擔有增無減,只是乾隆還在自以為是的陶醉自己是“十全老人”,活不下去的民眾爆發了轟轟烈烈白蓮教起義。說乾隆是暴君不完全正確,只是有幾分道理吧
-
6 # 傲嬌的小農人
乾隆十年,皇帝接到川陝總督的加急奏摺,說到四川的金川一帶發生了藏人搶劫商人,甚至打劫官兵的情況,得用武力解決。但是在此之前乾隆卻覺得,如果只是偶爾發生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動用軍隊。可是這一次情況比較危急,委派張廣泗去剿滅大金川。
誰知道,金川不大,但是張廣泗智慧的部隊卻多次失敗。他將所有責任推脫給將領,並且要求皇帝增加一萬大軍,給一百門大炮以及一百萬的餉銀,預計在夏秋之際就能結束。對於他的保障,乾隆皇帝信以為真,滿足所有要求。誰知道這一次更離譜,清軍缺乏作戰經驗,損失二十萬大軍,耗費兩千萬白銀,依然失敗。
這樣的結果令乾隆皇帝特別生氣,將張廣泗等人以貽誤戰機的罪名交給刑部處理。到了年底,皇帝決定將張廣泗以耽誤國事,情節嚴重等罪名處死,隨後與之相關的大臣都被賜死。這件事情震驚朝廷,一次性處死三位重量級大臣,真的特別罕見。
在乾隆13年前,乾隆皇帝覺得死刑犯能不處死就不處死,可是到了14年秋審時,直接將大批死刑犯處死,並且將貪官汙吏都處死。這一年處死的人數,打破了清朝記錄。可是,為什麼乾隆有了這麼大的改變呢?
這一年,乾隆最喜歡的富察皇后病逝,給皇帝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擊。再加上官員在國喪期內剃頭,令乾隆大怒,絕對他們極其不尊重皇后。各種打擊以及不開心的事情都堆到一起,即使是皇帝也無法接受,所以乾隆變得有些任性。對於不喜歡的人,就按照自己的性子來,徹底放飛自我。
或許乾隆這一次大開殺戒令滿朝文武都殫精竭慮,甚至創造了大清的殺人記錄。但是當他的情緒平穩之後,也發現在金川之戰中清軍的不足。軍紀廢弛,整頓不利,這些都是失敗的原因。於是,他在象山建立訓練營,加強對軍隊訓練。乾隆經常去巡視,越來越重視軍隊訓練。
總體來說,乾隆是一代仁君,對大臣很寬容大度,對百姓愛戴有加。可是遭遇了一系列精神重創之後,心情自然不好,難免會做一些違背原則的事情。好在整體不錯,沒有一直那麼暴虐。
回覆列表
乾隆皇帝生於公元(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姓愛新覺羅,諱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卒於嘉慶四年。於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禪位於十五子顒琰,自封為太上皇帝(非一般的太上皇,意指皇帝的皇帝)。在位共六十年,禪位後繼續訓政三年。其實上已是中國封建史在位時間第一長的皇帝,已超過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六十一年,同時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正面評價:
一、繼成康雍兩代的基礎,內政“寬嚴相濟”,開創“康乾盛世”
二、全面出擊,開疆拓土
三、封建文化集大成,最為著名的如(四庫全書)
四、一代雄主,十全老人,作為帝王,壽命最長,在位最長,疆域最廣,人口最多…
負面評價
一、大興文字,破壞中華五千年文化根本
二、六下江南遊玩,勞民傷財,
三、電視劇裡大家都看啦奸臣和珅,惡直好諛,重用大貪官和珅
四、好大喜功,作老大。對周邊附屬小國無度施捨
當然乾隆是歷代帝王當中是明君。他致政60年使若大個國家能不出大亂己相當不易,60年的自我陶醉,60年的封關鎖國,為大清朝走向滅亡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