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江閱
-
2 # 詩文觀止
歷史上能確切找到依據被封過武聖的,有三位,即姜尚、岳飛、關羽。
一、姜尚姜尚即我們通常所知的姜子牙。姜子牙是個傳說中很神奇的人物,所說他活了139歲。先後輔佐周武王興周滅商、被封於齊並完美治理齊國、留下一部《六韜》千古奇絕的兵書,等等。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歷代皇帝和歷代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唐肅宗封姜子牙為武成王,武廟就是來源於武成王廟的簡稱 。宋真宗時,又封姜子牙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子牙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被民間百姓尊為“武祖、天齊至尊、光明之神、神上神、眾神之神、神祖”。
二、岳飛岳飛的大名,盡人皆知。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不管有些用心不純的人,再怎麼抹黑,也改變不了他在老百姓的心中是民族英雄的事實。
1、南宋孝宗皇帝於淳熙五年(1178年)十二月十二日賜封尊“岳飛武穆”王位。孝宗皇帝詔旨曰:“折衝禦侮曰武,佈德執義曰穆,合茲二美以武穆諡公”。
2、南宋理宗皇帝趙昀於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二十日追封岳飛為“鄂王”、“王爵”、“鄂王本家”等封誥。
3、南宋理宗皇帝趙昀於寶慶元年(1225年)二月三日賜岳飛“忠武、太師”位,諡號封號。
4、南宋理宗皇帝趙昀於景定二年(1261年)賜“岳飛忠文”王位諡號。
5、元朝順帝於至正九年(1349年)封加“岳飛保義”諡號。
6、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於洪武九年(1376年)詔配“岳飛宋太祖享位”。
7、明朝神宗皇帝朱翊鈞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封“岳飛為三界靖魔大帝”位。詔書曰:“諮爾宋忠臣岳飛,精忠貫日,大孝昭天,憤洩靖康之恥,誓靖朔漠之師,原職宋忠文武穆嶽鄂王,茲特封爾為“三界靖魔大帝”。 在嶽王祠右,有“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嶽聖帝君”的封號
三、關羽關羽就不多說了,大家都非常清楚。看下錶:
-
3 # 約定9521
中國歷史上共有三位武聖人。他們分別是幫助武王滅商興周的姜尚,姜子牙。精忠報國的岳飛嶽武穆。忠義千秋的關羽,關雲長。一姜子牙,幫助周武王滅商興周,著有太公兵法,在唐朝時,被封武聖,二岳飛,由於岳飛一生精忠報國,平反後被封武聖。三關羽,由於清朝是女真人後裔所建,所以他們把關羽封為武聖。
回覆列表
在歷史上不同的時期的武聖是不同的,官方以及民間認可的有三位武神。第一位是姜太公,姜太公被歷代皇帝追封為武聖,唐高宗尊姜太公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比”,也就是與孔夫子享受同樣的待遇,宋真宗時,又追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姜太公輔佐周武王滅商,有不世之功,縱觀古今難有與之匹敵者,此時的姜太公的形象是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軍事家,因此得到統治者的供奉,民間對其的崇拜,主要來源於元朝時期,民間出現的一些神話神化了姜太公,百姓也將姜太公視為神明供奉。
第二任武聖就是嶽武穆岳飛,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岳飛都是名副其實的武聖,文有《滿江紅》氣吞山河,武能領兵橫掃金軍,忠義兩全。即使是現在有許多文章認為岳飛失敗肯定有他本身的原因,研究來研究去得出一個結論:岳飛沒有政治頭腦。但依我之見,政治意味著妥協,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而岳飛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擔當的人,而不像秦檜之流眼裡只有個人的政治利益,而沒有擔當,居其位卻不為天下謀福,所以,並非嶽武穆沒有政治頭腦,而是在利益與人民的天平中選擇了人民。
因此岳飛一直在武廟接受世人的供奉,雖然在康熙年間,岳飛由於是抗金英雄,被奪去了“武聖”的稱號。但英雄只會被埋葬,不會被遺忘,清朝被推翻之後,民國的武廟又將岳飛和關羽合祀。
第三位就是關羽關二爺。關羽能成為武聖,是隨著明清小說的盛行,加上佛教《佛祖統紀》、道教《歷代神仙通鑑》對關羽的神化,關羽逐漸由宋代的“顯靈王”、“義勇武安王”到明代的“協天護國忠義大帝”、“天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關羽進入武廟,正式成為武聖是在清朝。因為滿清建國者奴爾哈赤愛讀《三國演義》,並在戰事中運用這部小說中的計謀,以後歷代滿清統治者都把《三國演義》列為必讀書。 正因為滿清統治者對《三國演義》懷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順治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乾隆敕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不斷地神化關羽。並且岳飛由於是抗金英雄,滿清於是順理成章的讓嶽武穆從武廟“下崗”,將關二爺換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