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V記錄者
-
2 # 石畫記
我前幾年去了喀什旅遊,喀什有個老城區,土房子,高臺民居,是古代延續至今的製陶基地,由於下雨經常會塌方,住的人不安全,旅遊者也不讓上去了,我偷偷從後山上去,看到破敗的景象,還有很多一家三代人居住於此,為了保護歷史遺蹟的這些高臺民居老房子,政府出資修繕,負責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成喀什旅遊名片,會帶動旅遊經濟發展,帶來住宿餐飲購物的消費,所以城市發展,要保留好歷史遺蹟,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惠澤百姓,也對歷史有個保護責任,這是最好的方法!
-
3 # 濟元生活
城市擴充套件是大趨勢,便於管理和能源利用並集中優勢資源。擴大國家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力。
而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燦爛的文化傳承。保護民族遺產,傳承民族文化,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選擇有規模、典型、儲存完成的民族文化特點村落,進行保護和保留並投入資金進行完善和修復。轉變成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教育和文化實驗、體驗(旅遊)基地,做到國家一次投入,終生受用的目的。
-
4 # 禪語禪修
城市發展擴充套件是以經濟為主導的人口非農化、土地非農化發展的過程。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必然要經歷城市化時期,中國也不例外。面對城市發展擴充套件的加快越來越凸現的一個問題是不能攤大餅,要有選擇性方向性,中國是一個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對於古老文化村莊要加以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健康安全的城市發展擴充套件,古老文化村莊屬於國家文化保護物件,城市發展擴充套件與古老文化村莊共同構成國家發展與文明的健康標準。兩者相輔相成,保證保護古老文化村莊的前提,規劃好城市發展擴充套件。
-
5 # 靜聽花解語
只要處理好“城市發展擴張”與“保護古老文化村落”的關係,可以同時進行,相輔相成。
一、城市發展擴張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工農業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隨之人口增長,城市也要擴建,才能保障人們工作和生活需要。
相信每個城市領導者在擴建城市前,一定會多方考量,做好城市擴建規劃,避開古老村落不被破壞。在原來基礎上,在不破壞古建築基礎上進行擴建,打造新的城市藍圖。
二、保護古老文化村落古老文化村落是當時人精心建造的,歷經百年、千年的風雨飄搖,由多少代人花費精力儲存下來的。因此,需要我們保護和繼續傳承下來。
古老村落和古建築隨著年久失修,幾近倒塌,所以要歷史修繕,盡力保護。
現在,許多被保留下來的古老村落都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成了華人旅遊的景點,讓人們透過觀賞,品味古老村落的鄉村味、民風民俗和自然風光。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古老文化的重要性,盡力保護和修繕古老村落,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付出了實際行動。
三、讓“城市發展擴張”與“保護古老文化村落”成為一個地區騰飛的雙翼一個地區既能發展現代化城市,又擁有古老文化村落,是一件多麼幸運的大好事。因此,要珍惜。要在保護好古老村落基礎上,繼續努力發展,提升城市品位。比如,平遙古鎮、鳳凰古鎮、烏鎮、周莊等,這些地方也在不斷髮展,卻也保留了古建築和當地民俗文化。這些古村落因旺盛的旅遊業發展,為城市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力。
願越來越多的古村落得以更好保護,更願每一座城市在保護的基礎上得以迅速發展。
-
6 # 超超小能量
城市發展擴張與保護古老文化村落應該是同時兼顧,相輔相成的。古老文化村落彰顯城市底蘊,現代城市發展擴張需要在繼承古老文化村落的基礎上創新推進。
第一、古老文化村落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破壞之後幾乎不可恢復古老文化村落是人類經過長時間的歲月積澱儲存的中華瑰寶,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裡面隱藏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一磚一瓦之間,一木一門之中,都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古老先民的智慧結晶,內在融入了大量的書法、繪畫、雕刻、風水等知識,遠非現在的鋼筋水泥式混合建築可比。
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搬離了古老的村落,流入大城市之中,但對古老文化的村落仍然有一份牽掛。我們每年的五一、十一放長假,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大量的人尋找這種古老文化的村落,來滌盪長時間在都市裡沾染的不良習氣。
這種古老文化村落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地方重要的旅遊資源。比如江南六大古鎮,周莊、西塘、同裡、甪直、南潯、烏鎮。
這種古老文化村落能淨化人的心靈,讓人的步伐慢下來,讓人有一種和古人對話的時空感。
中國幅員遼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風土人情千差萬別,隨著時間的流逝,最能反映時代歷史的見證者就是那些古老的文化村落。北方的彪悍,南方的小巧,東邊的細膩,西邊的粗狂,將東西南北分的格外明顯,地域特色特別濃郁。
其中最著名的破壞古老文化村落的就是北京城牆的拆除,那些城牆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沉澱,是北京歷史變遷最好的象徵,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為了保留住城牆,四處奔走相告,最好還是拆除了城牆,為此梁思成大病一場,並直言今後一定會後悔的。
沒想到一語成讖,現在北京都在恢復明清古文化,特意建造城牆體現北京特色,但人造的怎麼能和歷史留下的相提並論,如今現在的人在想看看真實的明清城牆,恐怕只能在書本里和影視資料圖片裡了,這不得不說是巨大的損失。
第二、城市發展擴張是世界大勢所趨,但與保護古老文化村落並不矛盾,學會在矛盾的對立中尋找統一現在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在搞大拆大建,損害了不知道到多少文物和遺蹟。古代的文化隨著城市的擴張都成為了歷史,這樣的結果是,所有的城市都是一個樣,南來北往,到處的高樓大廈,柏油馬路,到了晚上從一個一個的鴿子籠一樣的小窗戶裡透著微弱的燈光,顯得冰冷和寂寞,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和交流,家家關門閉戶,有時候對門的鄰居都不知道是男是女,也沒有說過一句話。這是造成現在社會誠信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脾氣,城市發展擴張可以採取包圍式發展,或者對稱發展。比如,如果一個城市的古老文化村落在中間,城市發展擴張可以圍繞整個文化村落周邊發展,如果感覺古老文化村落影響市容市貌,可以適當對外部環境進行改造,表面上要維持古老的感覺,內裡可以實現現代化的修補,完全不會喪失城市的氣質,反倒給城市增添無限的文化氣息。
或者採取東西、南北對稱發展模式,東邊是古老文化村落,西邊是現代化的城市發展,古今合璧,想追求現代化的可以去西邊,想尋找歷史的可以去東邊,互不打擾,而又形成古今對話,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這樣的例子如北京的二環以內的四合院,現在已經開始加強保護了,保留原有的衚衕和佈局不變,只在邊邊角角修修補補,一樣不會妨礙大北京的國際範,而且絕大多數人來北京旅遊或者出差,都是奔著北京的衚衕和四合院去的,沒人看北京多少高樓大廈的。
這樣的措施才能正確處理好城市發展擴張和保護古老文化村落的關係。
矛盾是對立統一的,要學會在對立中尋找統一。而不是一票否決,推翻重新來過。
-
7 # 譚是非
題主提到的“城市發展擴張與保護古老文化村落的矛盾”,這裡的古村落我理解為城市邊緣的古村落或者城中村,如果是偏遠的,比如大山裡的村落,城市再怎麼擴張,也不會與之產生矛盾的。
一方面,隨著人類文明化程序,城市的發展擴張是必然趨勢,城市在就業、教育、醫療、交通、通訊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中國近年更是提出了“城鎮化”的概念。
另一方面,中國的古村落正在以極快的速度消失,調查資料顯示,中國自然村總數由2000年的363萬個銳減到2010年的271萬個,10年間減少90萬個,平均每天消失200多個。古村落消亡之迅猛已經勢不可擋,對古村落的保護迫在眉睫!
誠然,城市的發展擴張確實造成了對處在城市附近的村落的破壞,但這不是主因,只要措施得當,城市與古文化村落是可以並存且相得益彰的,具體分析如下:
一、不拆不毀,讓城中村變成城中花園城市發展擴張,將古村落拆遷然後建成高樓大廈,村民拿到拆遷補償和拆遷款喜笑顏開,而開發商賣房子和商鋪賺得盆滿缽滿,表面上看是雙贏的局面,這塊土地似乎也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
可實際上從長遠上看,這是一種短視行為,古村落裡房屋建築是活文物,富有研究價值;另外村落的俚語方言、民風民俗、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本來就面臨失傳的局面,隨著古村落消失,必將一同消亡。這些東西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我們知道,城市建設中,本來就要規劃一定比例的公園綠地,比如美國紐約市的“中央公園”,讓城市高樓林立中增添一抹綠色,也讓城市居民有個休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的好去處。
那麼,城市在規劃時,為什麼不將城中的古文化村落加以修復,直接建成城中公園呢?具體做法是城市徵地以荒地為主,避開古村落,讓古村落在保留原貌和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完善現代化的排汙排水和垃圾處理等系統,讓古村落告別髒亂差。
如此一來,必然形成城市的高樓林立與古村的錯落有致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景象,發展得好,還能形成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二、遊子歸鄉,讓古村落重現生機活力古村落的消亡最大的原因還是人的流失,即便將古村落保護起來,沒有人,那也只是一座空村,死氣沉沉。
但是城市對村裡人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村民一旦離開村子來到城市,就再也不想回來了,想方設法要在城市落地生根。所以人去村空,有些村子即使有人也只是留下一些空村老人,他們要麼是在等待子女接自己去城裡生活,要麼是過不慣城市生活不肯去城市而留在村裡。
按照第一點說的,村民自己村子旁邊就是城市,或者自己村子就在城市的中心,那麼村民們自然不用離鄉背井了,村子裡的燈火才會重新亮起,重現生機活力。
但是僅僅留住人還是不夠的,村子在,他們賴以生存的田地沒有了,生存是個大問題,無法在村裡生存下去,他們最終還是會離開。
怎麼辦?請看第三點。
三、傳播文化,讓古村落找回傳承之魂既然是古文化村落,必然是有其文化內涵的,文化保護最重要的還是傳承和傳播。村民們回到村子要做的事就是傳承並傳播他們的文化。前面提到的俚語方言、民風民俗、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有巨大價值和吸引力的。
村民傳承、傳播文化必然創造巨大財富,也可為自己帶來可觀的收入,這就讓村民們有了立足之本。這些不像拆遷款那樣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續性的。
而文化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像周莊一樣開發旅遊,銷售周邊文化產品;也可像象牙山那樣,發展成影視拍攝基地;還可以像“印象·劉三姐”那樣編排出自己的大型文化表演。方法多種多樣,儘可根據自己村落的特點,因地制宜,或者多管齊下。
古建築的造成的吸引力只是一時的,傳統文化形成的吸引力才是永久的。特別是近些年來,外國友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感興趣,趨之若鶩。
正是這些傳統文化讓古文化村落有了靈魂。
總結:城市和村落其實並不是你存我亡的對立面和生死局,任何矛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要處理得當,壞事也可以變為好事,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保護古老文化村落既要治標,更要治本,真正讓華人民幾千年來的那份“鄉愁”得以延續。
-
8 # 蘭亭覺父黑龍大哥
有時代紀錄的古村一定要保護維修,有些城市光顧發展,拆掉了本應該保留的好東西,看似進步發達了,卻失去了品味。譬如,吉林省吉林市,原來城市古地圖有八大門都被開發掉了,現在後悔,古門已成記憶。這一點,江南一些古村就保留養護的極好,現在都成了旅遊產業的熱門,成了地方經濟的支柱。
-
9 # 土右鍾海濱
這是一個城市發展建設規劃的問題,涉及歷史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正能量。
城市發展建設是新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建設過程中要保持地域的連續性,考慮歷史沿革和傳統文化這兩方面因素,把保護古村落列入考慮範疇。要有發展的戰略眼光,從城市發展的長遠利益、全域性利益、科學合理的觀點出發,既要考慮到城市遠景發展的需求,又要規劃出水源地、風景名勝古蹟和歷史文化存留區域等。
城市發展擴張,在保護古村落方面,堅持活態保護和創新發展,以傳承鄉土文化、彰顯本土特色、促進利用發展為方向,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力度,切實讓古村落古民居成為“鄉愁”守望地。
古村落又稱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是歷史文物豐富、歷史建築成片、保留傳統格局風貌的村,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也是美麗“鄉愁”的重要載體,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理念和智慧。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鄉村振興是保護好古村落的具體表現。在大規模進行城市發展建設中,要適度發展特色產業,切忌大拆大建和破壞性開發建設,系統保護古村落古民居歷史文化遺存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同時,著意延續和恢復古村落原有格局和風貌特徵,提升人居環境水平,合理改善傳統建築內部設施和外部條件,進行節能改造,改水、改廚、改廁、改院,補齊古民居現代生活功能,滿足居民現代生活需求。在城市發展建設的同時,要注重整治背街小巷,消除亂搭亂建和亂堆亂放現象,有意恢復鄉村農耕風貌與鄉土氣息。強化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意識,將文化的傳承、展示與特色塑造融入古村落與古民居保護利用全過程。
回覆列表
城市發展擴張首先得是人的需求而不是“錢”的需要!縱觀今天城市建設無不利益最大化!一座城市發展需要有系統,可持續性規劃!沒有了這兩點城市發展就是錢的需要!城市在發展擴張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一座城市的遺址遺蹟,這些遺址遺蹟不僅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更是這座城市地緣文化的見證和標識。所以在城市發展擴張之前就要順勢而為,依勢而建。讓古老的鄉村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一體,而不是孤立劃分!如果有條件的地方對古老村落成片保護劃出保護區域,使之成為具有時代特色的歷史沿革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