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聞英語
-
2 # 軍哥天天侃
基於人學習的複雜性和多元性,傳統學校模式不會有太大改變。vr和人工智慧技術,並不能顛覆學習模式。未來的老師仍站在黑板前,50年之內。學習者仍已完成學業為主。談顛覆,還為之尚早。
-
3 # 莫言莫言2
1.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仍然存在。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由於未成年人的自律能力尚未形成,國家就必須以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對他們進行紀律訓練,以求得他們形成基本的社會行為能力。再說,傳統的學校集中教育是人與人正常交流的有效訓練渠道,有助於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和合作共享的基本社會行為素……因此,未來的學校老師,至少基礎教育階段的老師,很大程度上要採取現在司空見慣的課堂教學模式。
2.線上遠端網路教育。這至少包括線上直播課堂教學和線上一對一個或一對幾個學生的輔導。線上直播課堂的利與弊在這次疫情防控期間就已經充分展示了出來,由於本次是倉促上陣,導致效果很是不佳,破遭詬病。
3.家校互動線上化、虛擬化。未來的學校老師在與學生本人及其家長的溝通中,可能更多采用影片或語音形式。這樣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但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相信隨著全社會對這一新生事物的共同重視和研究,虛擬化的家校互動必然向更好更高更文明發展。
-
4 # 萱寧老師
未來的學校老師們應該怎麼上課,學生們應該如何學習?
學校是一門時代學,它會隨著時代發展的變化而發生一些新的變化,並出現一些新的特徵,它的形態也會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顯示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特徵。
未來的學校會呈現什麼樣的特徵呢?我們可以嘗試來設想一下。
首先是教室。未來的教育有可能會突破常規教室的束縛,不會像今天這樣有固定的教室,所有的教學工作都在固定的空間完成。未來的教育可能會強調開放式、多樣化的學習空間,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老師們在開放式的環境下給學生上課。當老師在講一個固定的知識點時,第一種情況是所有的學生會圍坐成一圈,聽完老師的講解講後,這個形式就可能會發生變化,它可能不是這種圍坐,有可能會變成小組討論的方式,針對某個問題進行組內的研討,研討完了以後,這個小組討論就會變成一個圓桌上的,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展示出來與同學進行交流。甚至包括老師的講臺,也是可以移動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學的學校,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進行任意的調整。還有一種情況是像疫情期間一樣,學生可以遍佈世界各地,透過實時影片、提前錄製短影片等形式進行教學,討論,查閱資料、檢測以及進一步深入學習,甚至可以實現教育上的私人定製。如此更方便解決學生層次不同,層次低的拉低層次高的同學的學習進度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第二是教師。首先是知識結構。未來的教育可能會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具備本專業紮實的學科功底,還要有各領域的知識積累,資訊科技和其他高科技的掌握能力,心理學和管理學等各方面知識的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其次是教師思維。教師們的思維要發生大的昇華,不僅具備教育的共同體思維,還要有平臺思維和跨界思維,同時還要具備開放精神,放開心態,使得教師的學生的雙向發展變得更自主、更自由。再次是教學方式多樣化、學科融合無縫化。教師之間的互相合作要加強,可以更多的開展跨學科的主題課程,方便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也可以提升學生面對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多思維多角度全面的思考問題的能力。面對專案,老師們可以透過實驗、查、閱資料甚至是研學、遊學等等形式完成任務和專案。可以說未來的教師不是教學的師傅,而是讀懂學生的分析師,這個是我們未來教師在網際網路+教育時代之所以能夠不被技術所取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做最瞭解學生學習需求的人。
第三是教學工具。只要說到未來和未來教育,大家更多的是考慮到教學工具更加與時俱進的問題。首先是老師們上課最常用的課件,未來已經發展成為VR課件。課件內容本身相較現在的ppt、影片課件,在精彩度上肯定有卓越的提升(想想三體裡的VR遊戲),同時它擁有更好的應用環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給老師在製作課件這件事上減負。從當前科技的程序來看,VR課件也是大趨勢。
第二是人工智慧實現監督。未來Siri、Cortanna等人工智慧助理可以按照預先設定好的學習計劃來提示、強制學習。也就是說,到了某個預設的時間段,智慧助理將學習內容呈現在學生的電子裝置上,所有關聯裝置只提供當前學習的資料和一些非娛樂化輔助應用,並且在學生的完成學習後,將資料同步反饋到教師終端。
第三就是即時搜尋,答疑解惑。利用AR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快速提煉,比如你在用新課標教材學習英語的時候,希望快速get到本單元語法,你馬上掏出手機輸入關鍵詞“語法”,並在課本上嘩嘩掃幾下,就可以得到本單元的語法講義、練習題等,大大提高了掃盲效率。
第四是即時教具的使用。目前3D列印多在工業、醫學、藝術等行業得到小規模的應用,待將來技術完善、成本降低後,一定會在教育領域普及。屆時,用3D印表機/筆製造的即時教具,方便快捷,不僅可以用於幼兒智力啟發亦可用於大學課程裡的模型講解。
第五就是專業教學模型的設計。這點在我們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方面肯定會大放異彩。可以想象一下,學習服裝設計的學生帶上MR即混合現實技術,穿戴裝置後,在現實中某些基本框架上,如一個模特假人,你將可以嘗試給他搭配任何你設計的虛擬服裝,360°無死角審度優劣,這不就省時又省料?同理,電路設計、臨床醫學、網路工程、城市規劃、室內設計等等大多數學科、行業都能受益。真正實現哪裡不懂點哪裡,哪裡沒定試哪裡。
實際上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先進工具可以輔助教學,使得教學更加輕鬆自在。
第四是考核機制。一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未來有可能會沒有考試,實際上只是換了一種考核辦法。由原來的單純知識的測驗,變為未來的大眾評價或專業評價。老師們在確定學習課題後,他們會帶著學生來開展專案式的學習,最終的評價,其實是一次學生作品的展示,教師可以專門邀請相關教師、專家甚至是學生自己組成的考查小組,一塊來參與學生展示。學生的最後所表現出來的,可能會超出我們的預想的。
未來的教育是連線世界的引路人,總體來說課堂會越來越開放、形式越來越多元化、層次越來越高、對教師的挑戰也會越來越難,這是歷史的必然,是趨勢。未來教育的理想多麼美妙,圖景令人嚮往,為了實現這些,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和社會人為之努力、為之探索。
-
5 # 美得內涵
1.未來對於市區可能會科技方式去上課,
那傳統的課堂還是非常需要的,比如在落後農村裡,那些留守兒童呢,
2.或者未來直播課程會有,或者更多,但是隻有面對面的教授課程才是最真實,有人情味的,孩子也能直觀感受,
3.現階段的線上上課模式,對於大部分孩子家長來說是一種煎熬,如果這樣的模式陪伴孩子去學習,工作可能就兼顧不來,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自覺性地學習
-
6 # 教育支援中心
未來!老師和學生學都將首先學習三個課題。
1,為什麼要學習
2,學習什麼
3,如何學習
這是教育的根基!
-
7 # 教育技術老牛
首先要搞清楚你說的未來是多遠的未來,我從兩個方面來說吧。
在不太遙遠的未來。
如果沒有經歷戰爭、現代社會仍然存在,那麼我想學校及班級授課制依然會存在。老師依然會在課堂上講課、學生依然在學校班級裡學習。這些肯定是不會變的,變化的可能是以下幾個方面。
1.上學不用帶書包了。
以現在的科技就能夠做到在一臺普通的平板電腦中放下所有的電子教材。阻礙教材電子化的,是現在的顯示裝置還沒有進化到完全不傷害學生的眼睛與視力。如果能做出這樣的產品,課本大小、超薄、柔性螢幕、高畫質彩色電子墨水屏、壓感手寫筆、大容量長續航電池,透過網路帳號同步電子教材、筆記、作業等學習資料,關鍵是價格低廉能夠全民普及,那麼還有什麼理由繼續使用傳統的紙質教材,讓孩子揹著超重的大書包去上學呢?
2.你的老師可能不在你眼前講課了。
線上教育、遠端教育可不是我們現在停課不停學時期的網課了。現代化、資訊化的教學手段雖然還不會完全顛覆傳統的教育方式,但在未來一定會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或者補充手段。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歷史老師有可能在考古的現場透過手機直播上課;英語老師可能在英國大笨鐘或者美國時代廣場的街頭直播教你口語;美術老師帶你網上參觀盧浮宮現場講解世界名畫……
3.你上課坐的地方,不一定就是你的教室了。
VR虛擬現實技術更加的普及與先進了。未來的班級和教師可能更多的是為了方便組織集體活動而設定的。雖然同學們坐在一個班級,但當他們戴上VR頭盔以後,可能是進入了不同的虛擬班級進行上課。在VR虛擬現實的幫助下,你幾乎可以體驗到身臨其境的學習了。
在很遙遠的未來
人類知識和資訊大爆發,一輩子都學不完。在遙遠的未來,生物和基因工程越發強大與神奇。所有需要記憶背誦的知識,都能以生物晶片的形式植入到人體。
那時的中小學,學生們不再需要死記硬背。在學校裡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如何靈活地使用這些記在腦中的知識。不需要查字典、不需要背單詞、不需要背課文,每天上學要做的是練字、寫作文、做手工、做運動……
這樣的未來還真實令人期待啊。
回覆列表
1.未來學習:
關於未來學習,我想大家最熟悉的就是VR了,我想未來VR技術發達之後,內容創作者們完善了各種內容,我們的學習會變成這麼樣子呢?舉個例子,假如我突然想了解蘇東坡這個人,那我不必去翻歷史書,只需要戴上眼鏡即可,瞬間就可以穿越到古代。我可以像個幽靈般跟在蘇東坡的身後,親眼看著他的父親蘇洵,帶著蘇軾和蘇轍走出四川,進京趕考。身臨其境地觀察,蘇軾是如何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迅速躥紅,每有新作,就會很快傳遍京師。可以看到那個時代,人們是用什麼工具,持有什麼觀念,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可以看到他跟周邊人物關係如何,每寫一首詩詞,過往的學者做過什麼研究,有什麼褒獎又有什麼批評。蘇東坡當年呆過的地方離我有多遠,他的遺作藏在哪座博物館等等,是不是透過這樣的學習會更加提高學習效率呢。
2.未來教師:我想和傳統教師知識的傳授者和灌輸者的角色相比,未來教師更傾向於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他們不再僅僅佔有知識,而是藉助先進的技術,透過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適時向學生提供幫助,讓他們自主學習和掌握知識。
3.未來學校:未來的學校是我所向往的,這時的學校可不是普通的學校,未來的學校是一座網路學校,每一個孩子上課都會有電腦,比如,老師講語文課時,同學們只需望著電腦,因為老師所講的段意、解詞、中心思想……全都輸入電腦了,而且不用人工輸入,電腦只要一聽到聲音,就立刻把老師所說的話“裝”進“腦子”裡,你還不用自己動手,電腦就幫你儲存起來了。除此之外,同學們還可以透過電腦來回答問題。另外,在數學課上,老師只要說一遍題,電腦的螢幕上就會立刻出現許多數學題,你可以在電腦上解答。如果你有不會的題,電腦可以教你,可以把你教到學會為止。要是你做完了題,按一下鍵盤上的“確認”,電腦就會告訴你哪些題對,哪些題不對。我想到了美術課,同學們就更方便了,你要畫什麼畫,只要告訴電腦,螢幕上就會出現很多幅這樣的畫面,供你參考。不光是上課,做作業也特別方便,你可以在電腦上寫,當你不專心時,電腦會叫你“用心寫”。同時,老師也可以在電腦上批改作業,甚至還可以讓電腦批改作業。
我想像的未來的學校神奇吧!另外,一個班有一個“機器人老師”。這個機器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無事不曉,在機器人的肚子上有一個像電視一樣的螢幕,想出現什麼畫面就有什麼,怎麼樣?未來的學校高階吧?這是我想象中的未來學校,你有更好的未來學校嗎?一起來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