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ForeverLove145437135

    俗語說三歲看老。小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培養,直接影響到他們日為成長的生活準則和規範。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難免有些過於溺愛。這樣的教育將對孩子會造成行為人格的缺失。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發育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規矩一: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規矩二: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由自己支配

    規矩三:從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規矩四: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規矩五:不可以打擾別人

    規矩六: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6歲前的孩子,各種意識還處於萌芽階段,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減少一點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們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並跟著孩子一起認真地遵守,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規則、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而且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也會喜歡上遵守規矩的“遊戲”,在“遊戲”中健康地成長起來。

  • 2 # zz的下半生

    以前覺得孩子懂規矩守規則是件特別好的事兒。後來因為一些小事我覺得也許並不是。老大經常哭著來找我,說某某插隊他很生氣。又或是他的東西別人碰了或者拿走了,他也覺得很不開心。我就一下感受到自己之前的規矩教育,還缺失了一部分,那就是如果守規矩的孩子遇到不守規矩的事情,應該怎麼樣。也慢慢覺得能打破規則的孩子,更有創造力,腦筋更靈活。而這些對比懂規則,守規矩,哪拿的東西放到哪去來說,似乎創造力更重要一些。規則,規矩長大自然都會懂,但是為了這些去固化孩子的思維,真的是得不償失。

  • 3 # 全能媽媽86

    個人覺得是需要規矩的,這個規矩不是單方面的大人說行就行,大人說不行就不能做。我說的規矩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和孩子一起討論協商的規矩,就家裡而言,如每次看電視多久的時間等一些事項,剛開始立規矩的時候,孩子有可能會反抗,會違背規矩,大人需要強調出來,大人不能說到做不到。幾次下來之後孩子也就欣然接受了。在外的規矩,如玩東西排隊等待,不能打人,不能搶東西等行為規矩需要大人給出不這樣做的後果。而有禮貌,能為別人考慮等文明規矩,則需要大人做好榜樣了。整體來說,是要給孩子規矩,但方式上要讓孩子接受,不硬來

  • 4 # Neverland何靚

    聽過一句話叫做懂規矩守規則。顯然規矩和規則不是一回事兒。

    規矩呢,好像是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做法,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你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大部分是別人給你定的。而規則不同,他由一群人共同制定,並且共同執行。

    事實上,我認同孩子需要規則。規則的真正目的是建構一個對內在世界和對外在世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人。這個秩序的人也建立了與外部世界的、以及和人的和諧的生存關係。建立真正的界限,發展出強大的自我意識。建立平等自尊的生存環境,驅除權威和暴力。沒有規則就沒有自由。

  • 5 # Milo媽咪

    孩子需要規矩,孩子需要秩序感,規矩指的是吃飯就應該坐在飯桌吃完收拾自己的碗筷下桌,是指玩具懂得玩耍後自己收拾歸位,是指睡覺前會刷牙道晚安。而不是我不許你這樣、你不能、不要、我早就說過不可以。

    是指給孩子一個氛圍、讓其順其自然而然產生的習慣,父母的生活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如果我們本身吃飯看著拿著手機看著電視,看過的書看過的碟片穿過的衣物隨處丟,卻要孩子有規矩,那樣孩子會感到茫然,不知道該怎麼做,會矛盾,會產生叛逆的心理、如果一個家庭每個人都遵循規則,孩子會覺得這樣的方式讓他舒服而變成習慣才產生規矩。

  • 6 # 貝貝192416808

    讓孩子在框架內自由地做自己

    家長不要試圖總是取悅孩子,逃避衝突,讓孩子總是處於需求或慾望被滿足的狀態,這樣會讓她們沒有機會去體驗痛苦、難過或失望的感覺,而這些感覺是除了快樂之外生活中重要的情感體驗,總是被一味滿足的孩子通常習慣了自己的需求或慾望被無盡的滿足狀態,因此對世界有不合理期待,而這些孩子也通常誤以為:他是世界的中心,一旦他們的慾望沒有滿足,他們會抱怨、發怒,事實上,挫折、失望和妥協是生活的常態,家長需要給孩子自己去體驗、去學習。所以,對於家長來說,和善、溫柔得設定界限是重要的,這樣的界限也通常沒有懲罰意味,界限清晰也讓孩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感,讓孩子在框架內自由得做自己。自由和規矩從來不是矛盾的,沒有規矩的無邊界自由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難以形成被社會認可的行為習慣。當他們嘗試融入社會時,會覺得格格不入,難以融入群體之中,感受到社交挫敗感,長期來說,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溫柔而堅定地與孩子共同設立界限

    當我們設立界限和規矩時需要注意:

    只有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設定規矩,才能在執行時更好地得到孩子的合作。規矩和界限在設立時需要清楚的告知孩子,並允許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議,在他的參與下制定,在得到孩子的認可後,規矩設立。注意規則必須合理且邊界清晰。

    2.一旦設立必須嚴格執行

    規則一旦設立,就要嚴格跟進執行。沒有例外,否則會讓孩子覺得規則是可以人為更改的,那樣他就會不斷地嘗試去挑戰規則,導致最後規則有等同無的尷尬局面。當孩子不遵守規則時,家長需要及時介入和引導。首先,需要和善地提醒,可以才有提問的方式,如:“玩具玩好了,我們現在還需要做些什麼呢?”不要命令孩子,提問的方式能邀請孩子自己去思考並行動,因為這讓孩子感覺是自己的行動,而不是大人強迫。其次,家長注意當孩子不配合時,要堅持和善且堅定的態度,即態度要和善,不要吼叫或打罵,但原則不能改變或退讓,底線要堅持。慢慢地,孩子會知道底線在哪,哪裡是不能越界或觸碰的。

  • 7 # crystal05

    現在都在提倡正面教育,而我自己也是正面教育體系的支持者。但是現如今社會上很多育兒書理解的正面教育感覺有點片面,就是提倡什麼都是遵從孩子。其實正面教育應該是尊重孩子的同時也是有框架的,並不是絕對自由。自由一直都是相對的。我們給予他心靈的自由,按照正常的發展特點來養育他?但是我們同時還是需要告訴他這個世界還是有規矩的。有些事情可以有些事情不可以。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去做的。只是不可以做的事情我們可以溫和而堅定的告訴他,不用發脾氣也不用大吼大叫。規矩也可以是讓他很愉快的接受方式去立。

  • 8 # 斤斤蓬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當然對孩子的教育也離不開規矩的培養。這裡的規矩在我看來應該是個人的品行培養和教育正確的處事方式和處事原則,個人的品行培養包括:經常教育小孩要有禮貌、尊重他人;教育孩子在公共場合要有基本的社會公德,不要大聲喧譁,要遵守排隊秩序等等,正確的處事方式和原則有禮貌待客、自我約束的意識、勇於承擔錯誤等等,這些都是對孩子規矩的培養。當然,規矩的人培養並不是受約束的、一成不變的,有時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中有一定的變通,不是教條主義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期的形成習慣性的規矩過程。

  • 9 # Shayman

    所謂國有國法 家有家規,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圓。

    百度:任何事情都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活動的動機、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沒有規矩,各行其是,社會就會混亂不堪,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就是人們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社會成員都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社會生活離不開共同的準則.

    既便是一個孩子,出於年齡出於其它任何原因都不能成為不教規矩不懂規矩的理由和藉口,人是群居動物,以後要接觸社會走入社會,沒有人會願意跟一個我行我素沒有規矩的人交往,往小了說不教孩子規規他會常常惹禍,往大了說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 10 # 空十年育兒說

    【家長不趁早給孩子立規矩,外人可能用拳頭教訓孩子】

    1、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時候,可以告訴孩子這就是規矩。譬如我們排隊買票的時候,我們上公交車投幣的時候,進超市買東西付賬的時候……身體力行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這點是最基本的準則,是不允許僭越的!

    2、每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及時制止孩子錯誤行為的家長。確實有時候孩子的行為,並不一定出於惡意,可能只是好奇。就像我家寶寶有一次把小朋友借給他玩的泡泡機裡的泡泡水全倒出來,這時家長會怎麼做?我當時要求他必須賠償給小朋友一個。別人借給你玩的東西,要麼愛護,要麼就是弄壞了必須賠。這些行為規範,要在生活的點滴中灌輸給孩子。

    3、你縱容孩子,別人卻會狠狠教訓他。就說孩子搶別人東西,這樣好不好?不要覺得這樣孩子不會吃虧!那是孩子沒碰上強手,遇到了肯定得捱打。所以,我們趁早告訴孩子是非對錯,總好過別人用武力來教訓他。而這武力的傷害,可大可小。所以,立規矩,要趁早!

  • 11 # 朶朶媽媽成長記

    無規矩不成方圓。

    首先,社會靠規則來維繫,作為社會的組成體――個人也要遵守規則。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遵守規則。孩子也不例外。

    其次,規矩可以保證行為的規範性。讓孩子懂得規矩,可以讓孩子從小懂得規則,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合作,有利於孩子成長。

    再次,規矩有時候是教養的一部分。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規矩的人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從小讓孩子指導規則,可以提高孩子的人際溝通和交流能力,有利於孩子早日適應社會。

    最後,讓孩子受到規矩限制,可以保證孩子安全,也有利於修正孩子的不當行為,這樣孩子可以有規則意識,不受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學習觀,擁有辨別是非的判斷力。

    讓孩子懂規矩,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有利於孩子快速融入新環境,接納新的事物。

  • 12 # 羽你共讀

    無規矩不成方圓。老祖宗的話還是有一點道理的。

    現在“熊孩子”橫行,熊孩子哪兒來的?就是沒有在有規矩的養育方式下,過分放縱之後養成的“無他”行為。由此可見,“規矩”有多重要。

    課堂上,有集體規則;社會中,有社會各類規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需要有自我約束的各種規則……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規矩”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律,如何得以自律?自然就是從小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知曉各類需要遵守的規矩,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有良好教養的人,這樣對他的成長也是更有利的。

  • 13 # 糯米麻麻Coco

    當然需要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需要給孩子立規矩,在規矩之內給與孩子充分的自由。如果 沒有規矩,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大人都無從管教,不能自律,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的規則。

    所以我覺得給孩子立規矩是很有必要,而且是越早越好的。一旦規矩制定好了,就要嚴格制定,不能成為一紙空文。

  • 14 # 子謙媽媽育兒經

    可以肯定的說,孩子需要規矩!大自然本身就給我們定好了規矩,人人都要遵守,無規矩不成方圓!白天上班晚上休息,顛倒就是對健康的挑戰!

    一個家庭沒有規矩,沒有給孩子立規矩,那麼,孩子會很隨意,啥時候想吃飯,啥時候吃,飯點不想吃,過會吃零食,啥時想睡了再睡,午休不想休就不休了,這些沒有規矩的習慣最後會讓孩子變的沒有計劃,拖拉到上小學的時候,時間緊,作業多,到時候他能立馬改好嗎?作業不會拖到很晚嗎?答案是肯定的!

    這還是小事,孩子好奇心大,喜歡摸電門,可以嗎?不可以,需要立規矩。可以橫穿馬路嗎?不可以。生活到處是規矩,需要我們從小教育孩子遵守規矩。

    所以需要給孩子立規矩,只有規矩才可以讓孩子成長。

  • 15 # jingjing2013

    給寶寶建立規矩,不僅是讓寶寶“乖”“聽話”,更重要的是,遵守規則的生活能保證寶寶在秩序中成長,讓寶寶學會判斷是非善惡,自發地建立良好秩序與和諧的氛圍。自由和規矩從來不是矛盾的,沒有規矩的無邊界自由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難以形成被社會認可的行為習慣。讓孩子遵守規矩其實是給孩子自由。

  • 16 # 熊豔老師

    無規矩不成方圓,即使是孩子也要趁早給他立規矩。父母要告訴孩子,去超市買東西付賬的時候要排隊等候 ,在公共場合不能大喊大叫影響別人,不是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能動,不能跟陌生人走不吃別人給的東西,要講文明有禮貌等等,要知道你現在不管教好孩子,別人會替你狠狠地管教。

  • 17 # 找靚機質檢員啊正

    俗話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時候,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注重禮節,也制定了不少規矩,現在,這些老規矩,你還記得幾個呢?

    一,吃魚不能說「翻」翻魚等於翻船,不吉利,想要吃另一面,得從魚頭開始倒轉,這叫做「掉頭」,寓意可以平安歸來。

    二,添飯時千萬不能對客人說:還要飯嗎?要飯是「叫花子」的代名詞,這麼說不侮辱人嘛。以後一定得記得:添飯、添飯、添飯,!

    三,不許用筷子敲盤碗,敲著碗時我感覺自己是個音樂家。但在大人眼裡敲啥敲,你當自己是乞丐嗎,?

    四,過年下餃子皮破了不能說「破」,過年得說吉利話餃子皮破了得說餃子「掙」了。

    五,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因為看上去像香爐,一般祭奠亡人才這麼插,死刑犯的後一頓也這麼插,太晦氣。

    六,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許吸溜,餐桌的基本禮儀。關係到家庭教養,多少人因為吧唧嘴沒有物件。

    七,長輩不動筷,晚輩不能動。全家一起吃飯,長輩來了才能做,長輩動筷子了,自己才能吃。這是尊老敬老的表現。

    八,吃飯手要扶碗,不許一隻手放在桌下,坐有坐相,吃也有吃相,放桌下不雅觀。

    九,吃飯時不能在菜裡亂翻在菜裡翻來翻去,大家都吃你的口水多不衛生,小心被打哦。

    十,家來客人茶七飯八酒滿。小夥伴們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 18 # 老吾老幼吾幼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要生存,必須學會守規矩。

    給孩子養成規矩意識是在幫助他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否則就是在害他。無知者無畏,一個無所畏懼的人,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因為他的無畏只會讓他更早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懲罰。

    沒有人天生就什麼都懂,孩子也不可能自然就學會規矩,變得懂事。大人是孩子的鏡子,你的一言一行,將成為孩子的榜樣。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並用適當的方式為孩子講述,教孩子自己待人處事的方式。

    在教育引導孩子的過程中,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切忌無端指責,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孩子沒有問好,大人馬上指責孩子不懂事,或者孩子沒有分享,大人就馬上說孩子太小氣。學會和孩子對等交流,在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現,也許他沒有分享的原因,是要把好吃的留給媽媽。

    教會孩子守規矩,孩子將會受益終生。但養成如涓涓細流,潤物無聲。慢慢來,記住身教重於言教。

  • 19 # 恆媽育兒

    孩子肯定需要規矩。在這錯綜複雜的世界,孩子可能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首先,規矩能保證孩子的安全。家長必須告訴孩子,不能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能跟陌生人走,這樣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

    第二,規矩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社會。比如在這個手機盛行的社會,孩子每時每刻可能都想玩手機,適當的規矩告訴孩子什麼時候能玩什麼時候不能玩,這些至關重要的。

    第三,規矩讓孩子更好的生活。有的孩子不喜歡吃飯,家長如果能制定規矩,就可能幫孩子解決挑食的問題,健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蘭花生病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