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藤籌勁草論教育
-
2 # 張馨文聊家常
十三歲的女孩正是愛美的時候,喜歡塗口紅很正常,我小時候也喜歡塗“口紅”,不過那不是口紅,是對聯紙撕下來,沾上水,塗在嘴上。
可能媽媽喜歡塗,被她看到了,慢慢引導吧,告訴她小孩子嘴唇面板嬌嫩,長期塗口紅,會爛嘴,而且影響身體健康,會變醜,她可能就不會塗了,實在勸不住,那就轉移注意力,多陪陪她看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有時候會做出奇怪的事情,可能跟大人有關係,多陪陪孩子吧,畢竟童年很短暫。
-
3 # 虞海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連幼兒園的小女孩還要照著媽媽樣子塗口紅呢,更何況都十幾歲的女孩呢!
小小女孩塗口紅更多的是模仿大人和好玩而已,只要她快樂那就讓她玩吧,十幾歲的女孩也知道什麼是美,也想更美一些,她們的塗口紅也可以,只要濃淡適度,場合得體的話倒也不必過多幹涉,畢竟塗口紅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西方女孩小學生上學前還要對著鏡子塗點口紅呢…我們大人觀念比較傳統,認為塗口紅這是大人的行為,小孩子一般不應該有,不過只要孩子不是把口紅塗的過於鮮豔,平時不是太過於注重打扮,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的,家長對孩子的著裝打扮注意引導,孩子通常都是會聽取建議和要求的!
-
4 # 吳忌88
朋友,這個問題是有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個原因,孩子進入青春期,敏感,希望被關注,價值觀強,再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讓女孩錯誤的認為這樣是對的。
第二個原因,是為人父母的你們缺失了對孩子的陪護與關愛,缺少溫暖的家庭氛圍,你們根本沒有讓孩子知道家庭有嚴格的家教。
第三個原因,孩子談戀愛了,女為悅己者容,注意打扮就會荒廢學業。
不管是哪種原因,父母應付九成的責任,從現在開始,把以前沒有做到的,全部馬上做到。
比如:①不要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留一個人在家經營家庭;
②對孩子善加引導,別打壓,可以這麼說:我家女兒本來就很漂亮,心地又善良,心慈則貌美,哪用得上搽脂抹粉,這種言語上的暗示,比言辭犀利地打壓訓斥得來的效果要好的多;
④每天要按時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只要有時間和機會就態度和藹地跟孩子交流,話題可以是: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有意義的事?你有什麼收穫?
-
5 # 舒心舒羽
正確引導好就可以了。因為十三歲剛好是青春期的開端,所以引導好,很重要。這個時期孩子對美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不需要那麼緊張
-
6 # 於鑫慧2022
要防拜物教的時尚類心理控制。這種其實是比較有"貴氣"的。這類的東西都很危險。比如拿投資來說,R5層級的外匯、期貨和原始股。我爸朋友家的弟弟鄰居是穆斯林,女主是做化妝品時尚行業的。他告訴我們說的這東西要追求是“很耗錢”的。要是日本省是一種勁兒,因為它們那邊是野蠻的資本國家。但中國追求這些就很糟糕。從校服的脫性別特徵就看出來了,中國實際是仁義的國家。如果讓情感和社會經驗極低的小孩兒沾上了成人世界的東西,無疑是恐怖的
-
7 # 小於老師兒童畫
愛美是每個小女孩的天性,13歲的小女孩兒經常喜歡塗口紅,和這個愛美的天性是分不開的。
現在的小女孩很多都喜歡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為了吸引別人對她的注意,這種青春期的心理,相信每一個做為過來人的家長都經歷過,愛美的心理不是錯,只是家長要注意正確的引導。
口紅是由羊毛脂、蠟質、色料等組合而成。雖然口紅對人沒有毒害作用,但其內的羊毛脂對敏感體質的人極其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另外,長期塗口紅經常塗口紅會使唇部組織角化、發乾、發癢,嚴重的時候還是會發生脫屑或者引起發炎。並且,小女孩的唇部面板本來就很嬌嫩,更容易引起面板過敏。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愛美是天性,家長不要過分打壓孩子的這種天性,應該尊重孩子的審美,但是要給孩子一些適當的建議和方法來引導和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審美呢?
第一,在生活教會孩子如何注重自我形象,從每日的穿衣搭配入手,告訴孩子如何穿衣能夠大方整潔、凸顯氣質,培養孩子對穿搭的審美。
第二,規範孩子的言談舉止和禮儀,一個穿著端莊大方、言談舉止得體的孩子,很容易贏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並且也會給自己帶來滿滿的自信。
第三,透過別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比如說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體驗山河的壯麗;在文學作品中體驗詩詞歌賦意境的美;帶孩子去參觀書法、美術等展覽體會藝術的美等等。
最後,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發現美。用心去體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存在,如果能發現,那麼平凡的生活已經也將變得豐富多彩。
所以引導孩子練就一份高尚的審美,隨時捕捉和欣賞生活中的美,為孩子的心靈開啟一扇窗,孩子才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美麗。
-
8 # 薄荷味的草莓糖
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我想起了我,13歲時在唸初一,剛剛步入青春期,小學時即使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安排也會言聽計從,初中開始逐漸叛逆起來。就感覺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的世界。青春期孩子愛做夢,比如看當年最流行的“一起來看流星雨”幻想自己就是楚雨蕁。那肯定也想著變美一點。也是這一年我在學校門口買了第一支3塊錢的變色口紅,美的不行!最要命的是口紅盒上是“楚雨蕁”代言的。每次沒人的時候只敢偷偷的塗一點點。把它當成寶貝。好景不長我媽有次發現了它,直接把它給丟了,說塗了它你想中毒啊!不學好!講一大串……我說了一句記憶至今的話“你比我大幾十歲可你什麼美都不懂!”我趁她不注意又把它撿出來可是由於是夏天太熱垃圾桶裡又有水,口紅徹底斷氣了變成了淡淡粉紅色的液體。承受了我覺得那個年齡我承受不了的痛哈哈哈我也一天沒理我媽。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感覺如果當時我媽發現它可以說我先幫你保管,只要你下次考試考進班級前多少名我就重買一個更好更漂亮的口紅送給你,給你用一個星期,按此類推。(那個三塊錢口紅真是不能用一股廉價味道)這樣我可能精力會轉到學習上而不是偷偷買了更多口紅。
-
9 # 婚姻諮詢師海州灣姐姐
這是青春期愛美的特有表現!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很強,主要表現下面三點:
一.強烈關注自已的外貌和體徵。比如說愛打扮了,題主說的孩子喜歡塗口紅就是青春期孩子對自已的一種關注。孩子人生觀生活觀尚未形成,他不懂的是非美醜,父母這個時候要給予孩子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要理解尊重孩子,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美,讓孩子正確認識青春期身體上的變化特徵。二.十分關心自已的人格特徵和情緒特徵。比如說男生愛看武打小說,女生愛看言情小說,他們在小說中體會不同故事的喜怒哀樂,甚至把自已也融入其中。這些都是孩子在青春期的自我探索的種種需求。父母不只要強制幹渋,要合理引導孩子走正確的路。三.對成年人或偶像的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像,孩子在成長中不知不覺的模仿大人。在春春期孩子對性懵懵朧朧,父母要適時處理好關係;現在電視網路的普及,春春期孩子看到明星或名人出現都有人前呼後擁,感覺他們好歷害,就開始崇拜和追求,不自覺中就模仿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父母不要盲目地阻止和打壓,正確引導孩子哪些是可以學習的,哪些是不可以模仿的。面對於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溝通要注意以下三點:
1.理解尊重孩子。
2.學會傾聽,知道孩子內心所想。
3.相信孩子,雙向溝通。
-
10 # 紫羅蘭0713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是女人的天性!
十三歲了,小孩子塗點兒口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孩子塗口紅,說明已經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審美觀,開始追求美麗的事物,這是需要肯定和鼓勵的,可以引導孩子擦些帶顏色的唇膏,既可以保持嘴唇溼潤,也可以顯得面板紅潤,整個人看上去朝氣蓬勃…
如果是經常擦口紅,就要注意下口紅的顏色,烈焰紅唇不適合孩子。當然了也分情況,參加節目演出或拍照,需要化妝,聚光燈下需要深顏色的口紅!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平心平等的交流溝通,我們也是從孩子時代過來的,相信我們都能理解孩子的心理!
-
11 # 珊姐談擇校
你好,我是珊姐,一個兩個孩子的媽媽,作為媽媽我來說說這個問題的看法啊。
首先,女孩子愛美是天性,是不分年齡的,13歲的女孩子塗口紅我認為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我清楚的記得小寶3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從自己選衣服款式、顏色,到衣服的搭配,都有自己特別的理解和認知,雖然我經常認為她的搭配真的很奇怪,但她卻認為那就她心中的“美”。我記得那年我幫她買了一套小公主的化妝箱,她特別的開心,每天都會重複的把所有的娃娃擺出來一個個的給它們化妝,儼然一個化妝師的影子。到了4歲左右,她開始研究我的化妝品,每次我化妝的時候她都會盯著我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而我也會把一些化妝品送給她,每次收到我的化妝品她都開心的如獲珍寶一樣。當然我會要求她不可以塗在自己的臉上,只限於娃娃們啊。一個三歲的孩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念,更何況一個13歲的孩子呢?我認為如果只是單純喜歡化妝,喜歡塗口紅,家長無需太多的關注。
其次,家長要注意孩子的行為是否是青春期的表現。13歲的孩子屬於青春期,對外界的事物和人比較敏感,早戀的種子也開始有萌芽,這個時候的家長一定要多觀察孩子平時的言談舉止,心情和心態是否有變化,多和孩子溝通,多瞭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同時也要經常和老師保持聯絡,看是否有早戀行為。如果真的是有早戀情況發生,建議家長一定要心平氣和的去溝通,畢竟現在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段過程,讓孩子自然的去成長,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故事,讓他們在我們的呵護和愛中長大。即便是早戀,也是每個孩子必然經歷的過程,而我們能做的只有不焦慮,不急躁,用心的去牽著他們的手一起成長吧!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也可以理解。13歲的小女孩剛剛開始青春期,而且透過自己的視角,開始以她自己認為的成人的角度看世界,所以就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讚許,因為會有一些出格的行為,所以對待孩子塗抹口紅,家長首先需要反思,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如果家長是一個很愛打扮的人,自然潛移默化會影響孩子,而且孩子又在青春期這樣的反映肯定會更深,孟子有云: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此外,孩子這樣行為,也是為了尋求關注,找到存在感,因此家長需要反思是不是現在對孩子的關注少,是不是在某些方面缺少了關心和關愛,是孩子有了孤獨感所以才這樣。亦或是在班級或者同學相處中想找到存在感,這就需要家長去和老師溝通,多正面引導孩子,多鼓勵讚揚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