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臨習中該如何體現?
69
回覆列表
  • 1 # 王乃棟說書畫

    晉唐筆法,是一種讓筆鋒跳芭蕾舞的提按明顯的筆法。所以晉唐筆法的特點,就是提按,能做到提按用鋒了,就是學得了晉唐古法。

    有人可能不同意,因為書本上寫的,課堂上講的,大多不是這樣。這個可以基本忽略,不信可以看看傳世的晉唐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稿》。

    《蘭亭序》中的後字和懷字,《祭侄稿》中的兩個區域性,可以看到明顯的筆畫粗細對比。如果再看王羲之行草代表作《喪亂帖》中的離、毒等字,粗細更為懸殊。

    為什麼粗細對比會這樣強烈?筆法高超!沒有操控筆鋒的運腕神力,誰能把筆畫粗細差別寫得這麼大?

    這個筆法秘訣被蘇軾發現了,他的字為什麼粗重厚實?運腕力足。《黃州寒食詩》足以抵消有些人對他書風的不實議論。

    為什麼要說晉唐的高明筆法就是提按筆法?因為粗筆畫必定提按重,提按重時按難提更難,腕力不足者往往提時筆鋒彈性消失,筆毫亂拖使筆畫成為墨豬。

    所以明代董其昌深明晉唐古法,他的書法理論最重要一句話是“作書須提得筆起”,為什麼?是指提按均要保持筆力,如果不能保持筆力,彈性消失也就是筆鋒消失。這又是筆法的不傳之秘。

    因此臨習晉唐書家真跡不是描頭畫腳學字樣,必須做到學會提按筆法。臨帖時人們往往會把粗筆寫細,又把細筆寫粗,把奇而不平的筆畫寫平了。結果學的是書法佳帖,卻寫成了書寫俗體,學不到提按古法,是臨帖者的通病。

  • 2 # 芳草軒書法講堂

    法度是書法的基礎,書法中,晉法和唐法是兩種不同的用筆之法,晉法指,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東晉書法,而唐法,則是以歐虞顏柳為代表的唐代用筆之法。東晉書法,崇尚自然,用筆簡練之中含精巧。折轉的應用,細緻得不留一絲痕跡。這是因為它們的起筆和收筆衄挫無痕,動作極其輕微卻又極準到位,如《十七帖》、《集王聖教》等。唐代的書法,起始處的折轉頓挫相當明顯。欲左先右,欲豎先橫,在唐代成為了書法標準。唐人尚法,他們知道,要企及王羲之出神入化的高度,實在太難。不如退而求其次,把王羲之書法中蛛絲馬跡總結出來,方折起筆就成了唐人書法的標誌。如《麻姑仙壇記》、《勤禮碑》、《神策軍碑》、《九成宮》等諸碑。

  • 3 # 張勁逸

    書法中的晉唐筆法,是一種什麼樣的筆法和特點?

    確切說晉唐筆法分別是兩個概念,並非一種筆法。是"一個宗法,兩種形態"。歷來對晉唐筆法普遍認可的定義是清人梁巘《評書帖》 上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所有的書道,終歸都是人道,筆法也好,結構也罷,都是透過外在形態,表現人的內在意象。還有那時的世風人心。就拿"晉人尚韻,唐人尚法"來分析,表面是幾個字涵蓋了那時書法家的精神風貌和藝術特色。然而"行至水盡處,坐看雲起時"。再仔細分析,原來當時世態風尚也大致如此。

    明代書法理論家項穆說:"書不入晉,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詎稱逸品"。也就是說"晉尚韻"筆法是建立在以二王為代表的書法。而"唐尚法"是在二王筆法的基礎發展及法度化。正如鍾明善教授所言:"唐人用法謹嚴,晉人用法瀟灑,然未有無法者,意即是法"。

    為此,我們有必要話分兩頭,各自表述。分別從"晉韻之理",以及"唐法之度"。把中國書法的兩個最高峰筆法和特點,做一簡略的闡述。

    一 晉代書法風格特點

    從時代背景看,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分列割據的時代,然而它又是文化的活躍期。這一時期書法家們的精神不拘不束,瀟灑放曠,悠然自在於山水之間,這種精神意向,在他們的書法裡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後來人把這種筆法“絞轉”之間,揮灑流美風神藝術的風貌,概括為“晉韻”。

    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代說,它主要是指以"二王"為代表的楷行草書法,它們不但形質上流美飄逸,而且骨遒墨韻,靈氣脫俗。他們所崇尚的“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的書道風格,相濡沫於儒家風範,又兼融了“唯道集虛“的老莊道家色彩。構成了其書法“溫潤恬和“的瀟灑風神。楷行草藝術一派天機,無法而有法,一點一畫皆有情趣,心手相應,一氣呵成。

    二 晉韻筆法特點,

    雍容晉韻的魏晉書法確實是一蹴而就的,剛開始成長就邁向了成熟,高屋建瓴了。代表人物就是東晉時期聖人一般的王羲之。正如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他所締造的書法的輝煌,至今無人能超越;他所達到的標高,後人無法逾越,只有高山仰止,最多是取法其書法的某個方面,精研細磨,結合自身優勢,足以領時風之先,形成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

    具體到筆法特點,歷代書法家一致共識,主要就是指得"二王筆法"。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廣採眾長。其書法古往今來讚美之詞可謂排山倒海,滔滔不絕。但總體歸結起來就是:"窮變化,集大成,致中和"。

    下面以王羲之,王獻之兩位書聖的筆法為例,具體從楷書行書的代表作,來介紹晉代筆法的特點:

    孫過庭《書譜》雲: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扎"。正講的正草行筆法之間筆意相通,古人有句話叫"草書十行敵行書一字,行書十行敵真書一字"。我們選用晉人筆法特點的根本基石正楷,還有創新流變的《蘭亭序》行書為主要字型來介紹晉韻筆法特點

    1: 據《晉書》記載,王羲之兼善五體,最擅長是楷書小楷,在楷書上,王羲之是在鍾繇之後,對魏晉書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將楷書的筆法,筆意,結構推到形巧而勢縱的新境界。

    用筆特點是簡化了鍾繇為代表的漢隸翻挑為斂筆,一拓直下。被後世稱為“內擫”。橫畫起筆輕,收筆略重,運筆法是速度緩前急後;縱向筆法則伸展挺直。結體和字形變前人橫扁為縱長,使結構變得端莊精緻。如下圖鍾繇《宣示表》和王羲之《黃庭經》。我們把同樣尺幅的字,作一近距離對比,就可更清楚看清他們的筆法,結體的,形態各異的區別。

    特別是 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贊》對後世影響極大。

    《書後品》雲“右軍正體如陰陽四射,寒暑調暢,則飄渺而已仙,昭彰而在目,可謂書聖也”。

    2 :真正把"晉韻"書法攪動風生水起的是被稱為王大令的王獻之,特別是王獻之的小楷精神筆力,毫髮畢備。又較王羲之有所發展。

    張懷權說:"大令極能小真書,可謂窮微入聖,筋骨緊密,不減於父"

    其筆法特點是在王羲之後以"外拓"的創新筆法,還有妍媚,俊爽的獨特風格發展了楷書藝術。和大王比較,其筆法要點是用筆橫畫輕入輕收,提按幅度較小,提鉤圓轉,撇捺呈放縱之勢,輕靈飄逸。結體上到了王獻之才算脫盡隸意,盡顯散逸自然之風姿。

    如上圖,其代表作《洛神賦玉版十三行》體勢秀逸,宛若天成,其字態筆姿平側欹斜,翩若驚鴻。其筆法字形,秀潤若用白居易"大珠小珠落玉盤"來形容很是貼切。

    如果將《洛神十三行》與《蘭亭序》對照,雖然是兩種不同書體,而用筆,結體乃至章法也是一脈相承,比如其中"感,和,流,脩,嗟,以"等兩帖相同字,更是筆法無二。如下圖

    因此,要想揣摩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筆法,從《洛神賦十三行》問津不失一條捷徑。

    3 :眾所周知的行書《蘭亭序》,就是晉韻筆法完美體現,全篇324字,每個字結構優美,全文章法布白,前後管領,既有主題又有變化,終篇結構,首尾相應,表現了晉人追求美的最高韻致;具體到筆法結構上,點畫骨力清勁,筆法起如落斷金切玉,乾淨明麗,結體似側反欹,若斷還;疏處不覺空,密處不容光,既有極深的楷書功夫,又具有嫻熟的草書筆勢。除了點畫精到,結構多變外。最大特點是平和簡靜,遒麗天成得韻致。

    如下圖,5個"懷"字的寫法。其結構從外觀上看,似乎差不多,但仔細觀察,起筆到收筆,藏鋒和漏鋒,還有方圓長短筆法皆不相同。有些古樸蒼勁,有些俊麗灑脫。點畫各具神態,韻味十足。

    還有筆畫間的縈帶相當精巧,如下圖"蘭,聽,清流"。

    筆法細如髮絲,筆斷意連,如行雲流水儀態萬千。

    所以如果只選兩幅作品來大致概括"晉韻筆法",那麼《蘭亭序》為晉代行書的不朽傑作;《洛神賦》則是楷書的唯一珍品。雖然它們都已不是真跡原作。

    三 唐代書法特徵,筆法特點

    唐代的書法天空。是一個書法大家輩出的時期。它不是象晉代一峰獨秀雲天,雙王並峙書史。而是群星璀璨,巨星閃亮登場。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褚遂良,李北海,虞世南等等。唐代書法是中國書法史上另一個高峰。是對晉代書法的一個完美的發展。中國書法到唐代,猶如長江從源頭沱沱河到上海崇明島這段入海口,主流的事基本都定型了,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在支流上拓寬鑿飾而已。

    正如開頭提到,所謂"晉唐筆法"就是"一個宗法,兩種形態"。

    所謂唐人尚法,更大程度是唐人崇尚晉法。其書法及筆法特點主要表現兩個方面。

    1 :書法以晉人為楷模。併發揚光大。筆法呈現多樣性,規範化的特點。

    甚至皇帝唐太宗酷愛王羲之書法,獨尊王羲之為書聖。一掃魏晉隋的分裂割據,在強大的中央集權政治之下,修明製法,法度嚴謹。出仕為官首先學習書法,全國上下的文化人都在學書法,才會有唐代 “尚法”書風的盛行。也就是說,由於唐太宗的大力倡導書法,所採取的強有力行政手段,掀起了學習書法的風氣,才有了唐代書法 “尚法”的規模。使其更規範化的,大規模的歸納融合的工作。唐代"尚法",就集中體現在這裡。

    具體到各具風格的筆法代表人物。首推顏真卿。他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正大氣象和盛唐雍容華貴,大唐雄風的審美標準。而顏真卿對王羲之書法的發展和創新。也為後來者開啟了新的法則。

    就顏真卿書法的"尚法"的特點,評價精準的是《續書斷》所說:"合篆籀之義理,得分隸之嚴謹,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矣。"

    顏真卿的書法雄渾沉穩,醇厚老成,奏響了大唐盛世書壇的最強音。他的字型裡,把那時唐朝社會追求豐腴之美的風尚,表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歐陽詢,也被前人作為"唐尚法"的典範。所謂"詢書骨氣勁俊,法度森嚴,論者謂虞得晉風之飄逸,歐得晉之規矩"。他的筆法被譽為"楷書極則,唐人楷書第一"。而歐體也是把筆法,結字的險勁的技巧推向了極致,這點在他的行書千字文中更為突出。

    明代陳繼儒謂其:"如深山至人,廋硬清寒,而神氣充腴。"

    另外還有柳公權,褚遂良,張旭,懷素他們“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與古意之外”。"顛張醉"二人的狂草,大膽自由,狂放隨意, “雖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正所謂“張顛不顛”,“醉素不醉”。這一“尚法”的書法群體,和晉代書法相互輝映,互為聯絡,如同眾星捧月般璀璨閃爍於書法的長河,成為書法史上的指路北斗,光耀人間。

    2 :筆法理論的總結梳理上。達到了書法史上另一個高度。其代表人物為李世民,張懷瓘和孫過庭。李世民親自為王羲之作傳記。還有張懷瓘《書斷》也是一部舉足輕重書法理論著作,佔有重要地位。

    最具代表意義的是孫過庭的《書譜》。它是一部極具哲理和辯證思想的書法理論著作,也是一個草書書法藝術的完美典範。書文並茂,堪稱千古合璧。從歷史傳承上,揭示了書法藝術的基本規律。闡述了以"漢魏鍾張","晉末二王"為典型的系統性書法理論。為"唐人尚法"做了一個最好的解讀,他的書法理論的構建,也使後來的書體,書法評價有了一個客觀有據的標準法則。

    《書學捷要》評價其:"全法右軍,而三千七百餘言,匪特文辭華美,且草法兼備一氣貫注,筆致具存,實為草書至寶"。

    總之,正是以上這些書法大家的成就和努力,才使唐代書法彪炳史冊,法度完美。也就是所謂"尚法"。

    從上面"晉唐筆法"乃至中國書法發展史的簡單闡述表明,凡書法之道皆意,法兼具,無意不是法,無法難為藝;書法之道,只是其意隨世情,時序而發展;其法也在創作實踐中不斷變革創新,從而促成了各個時代書體的獨有特點和風格筆法。

    所以說,"晉唐筆法"裡的"晉人尚韻,唐人尚法",不是簡單的"法和韻"。而是那個時代背景下,追求自己之韻,追求個性化之法,還有法外之意的風格,匯細流之脈於江河湖海,從而營造出的那個時代整體的書法特徵和風神。

  • 4 # 遇見練字

    唐楷中顏體中鋒行筆是其主要用筆特徵,比較其他楷書要多,柳出於顏,中鋒也不少。

    但是“晉書”中追求“韻”這和唐楷追求“法”大相徑庭。所以多側鋒行筆。

    只有自己深入其中才能一窺究竟。

  • 5 # 紫府筆傳

    晉唐筆法並提本身就有問題,晉人筆法簡單,書寫快速實用。唐人筆法倒退了,尤其是柳公權筆法有點反人類。後來趙孟頫把他自己的個性收斂了就是為了再現晉人,只是很多人不理解趙在書法上所做的讓步和犧牲。唐人為後世樹了個很不好的榜樣,很多書法家把書寫變成了炫技,比如米芾……而且自唐以後,書法的藝術性整體性下降,這和技法不無關係,藝術是個直抒胸臆的東西,只要夾雜其他心理因素,鐵定會傷害藝術性。

  • 6 # 123細柳

    晉唐筆法:一,起筆峰巒,行筆中鋒如屋漏之痕,殺筆存結如待放之蕾。筆飾特徵不晌顯的是早唐虞,歐,褚,筆飾特徵明顯的如中,晚唐的顏柳書法。二,各種筆畫一筆完成,有利於快速書寫,又稱一筆書。 晉唐筆法於晚唐柳公後遺失,從宋起開始流行近代筆法,又稱描畫筆法,造成近,現代楷書無法象古人那樣快速自然書寫,又保證楷書的華飾特徵。現代,人們把唐楷作為初學書法的基礎學習範本,而丟失了楷書的快速自然書寫功能。

  • 7 # 高培書畫琴

    晉人尚韻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並不清楚究竟是誰是什麼意思。那麼什麼叫韻?韻的含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從尚韻呢?這個問題需要從社會總體的上去把握,從社會風氣的層面去研究。

    東漢時期政治實用主義衰退以後,老莊的思想開始抬頭,思辨玄學開始興起。一大幫的文人欣賞莊子的精神,在生活情調上追求高潔,在精神無不與莊子的思想相通。他們把莊子看作是藝術的精神的源泉。著名的美學家宗白華說過,“漢末魏晉六朝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的確,這是一種人格上真解放,思想上大自由的時代。

    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晉人追求的是最能反映玄澹、天然、自由的美,他們在藝術上追求的是一種超然絕俗、天人合一,超越了道德的標準,遊心於一個遠離人間社會的精神世界之中。“法天貴真,不拘於俗”,特別強調個體生命與人格精神的獨立自由。這恐怕就是晉人尚韻最本質特徵。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晉人的書法藝術中自然會出現尚韻的筆法。這種筆法的核心,說到底就是以最具體,最恰當的書法形式,來表現空靈的玄學精神並體現其個性主義的自我價值。

    二王是這一時期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書法作品韻高千古、自然神駿、瀟灑風流,是美在神韻,美在不沾滯於物的自由精神,充分體現了一種自由心靈的美。

    晉人書法筆法特點就是一片神機,無法而有法。我們現在來看最能代表晉人尚韻,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彷彿可以看到王羲之下筆時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真有情趣,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如天馬行空,悠遊自在。這種超妙的藝術只有瀟灑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筆法才能得以完成,從而使晉人書法藝術達到登峰造極,至今讓人難以企及。

    進入唐代,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有晉代的自由社會氛圍,對書法的要求也就從尚韻變成了尚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書法的法度太多太嚴雖然有利於規範,但反而束縛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而藝術是最貴自然的。所以,我們現在的書法藝術往往強調有晉人的古韻,只有具備晉人韻味兒的書法才是真正高階美好的藝術作品。

  • 8 # 子衿書法

    晉法與唐法,是兩種不同的法。晉法指的是以王羲之書法為代表的東晉書法。唐法則是以歐虞顏柳為代表的唐代書法。

    東晉書法,崇尚自然,用筆簡練之中含精巧。折轉的運用,細緻的不著一絲痕跡。以致於後世學書之人常嘆:“學晉無門”。這是因為他們的起筆收筆,衄挫無痕,動作極其輕微卻又精準到位。我們現在看到很多蘭亭序的臨習者,加入了太多的東西。臨出來的字形肉乎乎的,和晉韻完全不沾邊,倒是像胖胖的清人樣。

    唐代的筆法,起始處的折轉頓挫相當的明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豎先橫,在唐代成為了書寫的準則。唐代人尚法,他們知道,要企及王羲之出神入化的高度,實在太難。不如退而求其次。把王羲之書法中蛛絲馬跡總結出來,方折起筆就成了唐代書法的標誌。

  • 9 # 不二齋

    一直寫字,很少單獨的去探求筆法,很多筆法靠說是說不出來的,需要親身去體驗,用毛筆去體會。

    筆法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來說也一直很神秘,歷史上有鍾繇盜韋誕墓的故事,據說是韋誕有一本著名書法家蔡邕的《九勢》,鍾繇和韋誕關係不是很熟,一直想借來看看,但是韋誕就是不借給他,氣的鐘繇捶胸頓足。直到韋誕死了以,才從他的墳墓裡得到了這本書法秘籍。

    其實是我們自己把筆法給神秘化了,筆法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它也不是憑空出現的,是歷代書法家、書寫者總結出來的寫字的經驗。

    透過這個經驗可以更好的使用毛筆,更輕鬆的去書寫。

    好的筆法自然就是最自然、書寫起來最輕鬆的。

    如果一個筆法讓人用起來很彆扭,那這個筆法一定有問題。

    所謂的晉唐筆法,其實就是書法裡面法度和自然結合的最好的筆法。

    只自然,少了法度不能稱為藝術,有了法度少了質樸就會太做作。

    我們崇尚的晉唐筆法就是二者最好的結合。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自然。

    這種自然,唐代中後期以後就沒有了,淪為純尚法,只重法度而不求自然,失去了書法的質樸和天然。

    晉唐筆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提按和轉折、中鋒和側鋒,不停的是對了一個絞轉,絞轉其實是處於中側鋒之間的一種狀態。

    絞轉是自然用筆最直接的體現,其實就是毛筆鋪毫以後直接順轉,中間沒有提按頓挫。是一種很自然、直接的筆法,王羲之就是用這種筆法。比如這兩個山字,一個就是直接絞轉,第二個則是透過提按來完成的。

    絞轉是透過手腕來完成的,動作很簡單、不復雜,這種筆法簡單到沒有練過書法的人都可以寫出來。下面那個山字則需要訓練才能寫出來。

    其實,最簡單的筆法才是高階的筆法。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10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晉、唐兩代,由於社會環境與文化氛圍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因時代需求所致,書法的實用功能有了很大的轉變,於是,書法載體特性也有了區別,隨之,書法技法也與時俱進了。

    我們現在見到的字帖(出版物),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墨跡本的,另一種是碑刻拓本的。其中,墨跡本的多是小楷,當然也有大字的(作品類)。拓本多是根據碑文上的刻字拓片製作的。

    由此,書法表現形式不同,故而晉代筆法、唐代筆法,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系列。

    晉人的書法,主要表現形式多是手寫體小楷,它是實用與藝術完美結晶。

    由於小楷字小,多用抄寫經文、奏摺、題跋、信札等,於是,書寫技法上力求簡潔明快,追求自然美。

    唐人的書法,主要是表現形式是書丹,也就是說,它是在正式刻制碑碣墓誌銘文之前,專門特意書寫的臨時樣稿,有的是在碑體上用硃砂水汁直接寫,有的是在紙上寫的,當摹勒刻字完成後,書丹就沒有用了,所以也就沒有保留下來。

    唐代筆法,實際上是當時刻碑特殊需要而為,比如,字型形象必須莊嚴肅穆,工整嚴謹。又因為多是3釐米左右的中楷字,書寫技法自然與晉代小楷完全不一樣了。唐楷明顯的特徵是,帶有工藝美術性,筆法動作比較繁雜,比如,強調逆勢、頓筆、回鋒……其實是一種錯覺,只不過是提按幅度較大而已。

    其實,想了解晉、唐筆法到底都有哪些不同之處,只有練練王義之的小楷和王羲之的行書,再練練歐顏柳褚等楷書、行書,反覆試驗幾次就立刻明白了!單純看字帖,憑印象感覺而不進行實際書寫技法研究,很難領悟它們的其中奧妙所在。

    另外,初學者學習書法需要注意幾點:

    一是,不能使用當今書法界流行的假冒偽劣五字執筆法。宜採用“潘氏三指執筆法”,如圖:

    二是,初始訓練階段,一定要臨寫原帖原大,並且要對等臨摹,千萬不要把範本放置一旁,比原字放大好幾倍照著寫。

    三是,必須嚴格按照〈讀帖~摹帖~校驗~臨帖~調整〉這樣的訓練程式進行,決不能直接要照字帖寫。如圖:

    四是,書寫訓練方法必須科學系統,同時要選擇匹配的訓練用具等,也要考慮周全,否則,事與願違。如圖:

  • 11 # 臨池管窺

    春秋戰國的思想高峰、魏晉時的人性釋放高峰以及大唐的實踐高峰,形成了中華文明普遍認同的文明精粹脈絡。

    書法,在晉唐時達到繁榮頂點,是以後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

    晉唐筆法,為什麼如此令人著迷、令後世者孜孜追求,無法超越……?

    我們不得不讚嘆:晉唐筆法的那種渾然天成、古樸、沉著又處處透露出驚豔的新意……,直到如今仍煥發著不朽的誘惑力!

    魏晉時書風多姿多變,處於書體新舊交替期間,好書者們“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目一筆,月數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䚡出血,猶不休輟。”(漢《非草書》)

    從中我們可領略到,當時的書法愛好者們對書法狂熱到何種地步。完全痴迷於書體創新併為書法的特有魅力而著魔。

    魏晉筆法,注重筆畫起止承接的精微變化;用筆豪放又沉著,對線條質感極盡變化之能事,既實處寓虛,又虛處蘊實。起筆多露鋒,順勢而為;行筆多方折,筆筆三過;收筆調鋒,轉、提、按、回處處到位,充分發揮了毛筆的八面功能。

    這些特點,透露出“魏晉風度”的重要特徵。

    至唐後,法則的成熟導至書風又為之一變,初唐時還承其魏晉餘緒,以褚、薛為代表;其後“銘石之書”大盛,表現著大唐莊重氣象,以歐、顏、柳代表。

    用筆方直厚重,筆力雄強,起筆有刃遊骨隙之利、有裹圓之澀、有衄挫之巧;行筆鋪毫直拓;收筆頓挫有度。

    至此,書法的完備已終結。後世者只是承其法、參之性、達其偏而已。

  • 12 # 千年蘭亭

    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那麼就是說筆法應該不存在晉唐筆法一說。但是,我想,晉唐筆法應該是相對宋代書法而言的,是對筆法本源的一種強調。

    書法的發展大約可以唐代為界。唐之前是書法的探索階段,而唐代則是成熟階段,這一階段書體都是發展完善,筆法業已完備,法度皆已固定。

    而宋代,隨著尚意書風的興起,強調個人情趣,而忽視晉唐流傳下來的技法,其間雖產生了宋四家,但尚意書風越往後越不重視法度。至南宋時終因技法單調而江河日下,於是宋末元初趙孟頫重舉復古大旗,直接向二王學習。

    所以說,晉唐筆法應是傳統書法技法,是書法的本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奧運會會延期舉辦嗎?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