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律的時光機

    日積月累的行動是否必須依靠良好的工作習慣、生活習慣來高效完成呢?

    筆者不需要引用名人故事,也需要嘮叨更多雞湯,

    答案是肯定的。

    習慣能不能改變命運,我不知道,因為我改變習慣還只有一年,但2019年因為早睡早起就這麼個習慣,讓我減肥15斤,馬甲線都若隱若現了,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樣,更加自信和樂觀,很多好事都會來到你身邊,人是有磁場的,一定相信這一點。

    好習慣多了,自然壞習慣就少了。因為沒有時間去有那個壞習慣,比如我以前追劇,不追完不罷休,沒白天沒黑夜,但是我現在因為早起,寫日記,列今日要事,去學習,就沒時間追劇啦,好習慣就把壞習慣吃了。

    那麼,怎樣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呢?

    這就是本文要提到的核心,也是非常受用的概念---微習慣。

    “微習慣”一詞來自史蒂夫·蓋斯的著作《微習慣》。

    書中提到:“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並且具有超強‘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一種有效的習慣養成策略。”

    第一個例子:在2019年9月22日,定了個小目標,要透過艾奇的平臺撰寫10篇稿件,讓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能複製給更多同頻的夥伴或在學習成長的semer。

    這個目標,其實對當時的自己來說無疑是個非常大的挑戰,因為除了在寫10多萬字的親子日誌,幾乎沒有寫過行業文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腦子一熱的成分佔五成,另外五成來自分享付出,服務他人的初衷。

    《微習慣》的核心點來了,徹底養成微習慣,只需要八步,用一個書友的話是微習慣之“天龍八步”

    第一步、確定要養成哪些微習慣?

    目標的重要性不重複了,只有確定了目標,才能去確定對自己來說最為重要的微習慣。

    比如寫稿,那麼每天做件跟目標有關的一件小事,包括蒐集素材(閱讀、交流、瀏覽網頁等等)、定下心來探索資料、實施相關資料引導的策略(會議、操作、記錄等等)、覆盤策略實施後的結果,用番茄鍾寫稿(並不是每天,但每週會安排2天碼字),這看上去不像小事,是一系列的事。

    那麼我繼續分解,比如:

    閱讀之後,我記錄一句受用的話;

    瀏覽2篇知乎上跟稿件主題相關的文章;

    一週只用4個番茄鍾寫稿;

    每週檢查完成情況(基於今年年初養成了晨間日記的習慣基礎上來做,這樣更輕鬆些)。

    需要注意的是,同時追求的微習慣不要超過四個,甚至四個都太多了。

    筆者在過去的630天裡,有每天寫日誌的習慣,50到800字不等,所以以上相對複雜的微習慣有一定挑戰,偶爾也會焦慮和壓力,但還在能承受的程度。

    其實,每一個微習慣都超級小,每天完成所有微習慣只需要少量的意志力和自律,而且微習慣的目標是100%成功,而不是95%。

    每個微習慣的理想數量是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一個習慣的難度。比如喝水就比健身計劃更簡單。那麼喝水就可以成為你的微習慣。

    《微習慣》一文這樣闡述:“把你的習慣變成‘小得不可思議的一小步’”

    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這個最簡單也最深刻的問題是打入任何事物核心的最佳方法,沒有之一。

    為什麼要寫稿呢?

    因為熱愛文字。

    為什麼會熱愛文字呢?

    因為我的文字表達能力優於語言表達能力。

    為什麼要表達呢?

    因為想要形成自己的系統。

    為什麼要形成自己的系統呢?

    因為要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為什麼要最大化呢?

    因為這件事情有意義。

    為什麼有意義呢?

    因為能分享出去,可能正好有人需要,正好能幫助到他人。

    為什麼要幫助他人呢?

    因為這樣更有幸福感,成就感……

    就這樣不斷問自己,直到形成迴圈和重複為止,這時候就找到了核心。

    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培養習慣的常見依據包括時間和行為方式兩種。拿寫稿來舉例:

    如果根據時間來選擇習慣,那麼就是每個工作日的13點開始。

    如果根據行為方式來選擇習慣,那麼就是午睡後清醒了就開始。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獎勵自己,提升成就感。

    《微習慣》對於回報的解釋多數來自實驗研究,看上去晦澀難懂。

    筆者的體驗有內部回報也有外部回報.

    內部回報包括:

    行動本身就在產生回報,因為感受很愉悅;

    內心成就感倍增;

    為了確保資訊的精準,在不斷找資料、資料覆盤過程中,無形中學習力也在提升;

    工作效率提升;

    外部回報包括:

    看到字數的不斷上升、閱讀量的不斷增加,自我滿足感提升。

    圈裡朋友的不斷鼓勵;

    讀者的肯定和進一步交流;

    讀者從文中的隻言片語有所觸動和啟發,能幫助到更多人。

    一項研究也顯示:如果你想更幸福,享受成就感是讓自己對生活滿意的最有效的策略。。

    第五步、記錄和追蹤完成情況。

    每天完成的情況記錄進你常用的app或紙張上。(最好在睡前)

    與電腦或手機記錄相比,親自把目前養成的好習慣手寫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完成了就打鉤,能讓你成就感更真實,對讓你對自己微習慣的進度、成功與否更敏感,完成效果也會更佳。

    在最開始的幾天,一般我們能持續完成,就形成了一個行為鏈條。

    幾天後,你就只需要維持它,隨著時間過去,這個行為鏈就越來越長。

    接下來,唯一要做的就是不破壞它,不中斷這個鏈條。

    筆者會每週檢視下完成情況:

    已經發稿幾篇?定稿幾篇?雛形幾篇?剩多少時間?後面幾篇的主題是什麼?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當初,筆者選擇寫稿作為目標時熱血沸騰,但是到中期,也會有退縮的想法,這種想法在消磨我的意志力,但在開始這個“微習慣”後,幾乎每天都在超額完成,形成了習慣之後,動力就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就算意志力在耗盡,微習慣任務如此之低,自己總能找到方法完成。

    在筆者記憶裡,沒有哪一次意志力弱到無法完成讀2篇文章的任務。

    第七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望值。

    避免對某種具體行為規律產生較高的期待值,比如一天寫3000字。

    從潛意識層面看,超額完成目標後,大腦會設定一個新的期待值,它承載了你以前設定的典型目標帶來的負擔和壓力,典型目標就是看上去高大上,事實上目標依然是目標的目標,是的,你沒看錯。

    所以,提醒自己,你每天的目標並沒有改變,還是每天讀2篇文章,這一點極其重要。

    時刻讓自己的目標微小到荒唐和可笑的地步,在心底裡認為讀2篇文章,就是成功!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這一步是提醒自己要耐心。微習慣策略效果很好,如果在微習慣真正變成習慣之前,你就停止,繼續新增下一個微習慣,那有可能2個微習慣都無法養成。

    1、 沒有牴觸情緒。如果有牴觸情緒,筆者認為:要麼是內在價值挖掘不夠,需要確定及肯定這個微習慣是你心靈深處特別想要達成的目標,要麼這個微習慣還有一定難度,需要繼續分解得更微小,讓你就算在環境、時間、精力都準備不充分時,依然能如期完成。

    這個簡單的微行為,做起來更容易,不做反而更難。比如寫50個字,讀2篇文章,看2頁書等等。

    2、 身份。認同自己的行為,並能信心十足地說“我是個作者”、“我熱愛文字”。

    3、 行動時無須考慮。

    不需要考慮做還是不做,只會考慮什麼時候做,做多少,做什麼,其實如果在微習慣制定初期,行為的時間、數量和內容都確定下來就更加完美而有效了,比如決定練馬甲線,那麼在keep裡選好課程,幾點做,做幾分鐘都確定好,微習慣就更加順理成章了。

    4、 你不再擔心了。

    剛開始時,你擔心遺忘或放棄,但當這個行為形成習慣以後,你知道你會一直做,除非出現緊急情況,導致行為鏈斷裂,這也非常正常,接納自己,明天繼續。生命太長,無法預見的事每天都在發生,不需要擔心和焦慮,當下的感受比天大。

    5、 常態化。當一個行為變成常態化,它就是一種習慣了。在看文章的你,如果你有無數好的微習慣,那你也一定有無數好的習慣,那你不成功也非常非常難了。是不是呢?

    6、 它很無聊。好的習慣並不會讓人興奮,或者說不會持續興奮,只是對你有好處而已,但它會讓你對生活或工作更有激情,行為本身是平淡無奇的。

    至此,因為微習慣,碼了31491個字,10篇文稿,33299閱讀量,相比大v真的很少奧,但比2018年的自己進步太多啦!要滿足自己的每一個進步,李小龍說:“要滿意,但別滿足。”

  • 2 # 職場眼界

    習慣養成沒那麼難

    掌控好習慣,成就好人生。

    生活中可能會有這樣的煩惱:

    本想減肥,卻怎奈美食總是充滿誘惑;

    想要堅持每天早起學習,卻堅持不幾天,又開始賴床了;

    想要健身鍛鍊,卻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今天,我就和您來聊聊“掌控習慣”,幫您輕輕鬆鬆養成好習慣。

     

    說起養成好習慣,有人就會說:養成好習慣不就是靠著強大的毅力堅持到底嗎?

    哎,你說的對又不完全對。你有沒有發現有些習慣堅持下來沒那麼難呢?

    比方說:

    每天都要遛遛狗或者擼擼貓;

    每週末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

    每週為家人準備一桌豐盛的家宴;

    剛才提到的這些習慣有什麼特點呢?

    它們大多是:有趣的,能發揮自己優勢的,能讓自己感到愉悅的,操作起來沒那麼難的。所以啊,養成習慣一定要抓住本質,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接下來我就和您說說有什麼好辦法:

     

    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優勢。什麼才是你的優勢呢,就是別人需要花好長時間才能做好的事情,你很輕鬆就能get到。好好想想哦,你一定能找到優於他人的領域。什麼,你對購物很擅長,總能淘寶到物美價廉的好寶貝,那就把你選購寶貝的秘籍整理出來,時間久了,就可以發展副業,成為購物師呢。

    其次,要擅於將新習慣和有樂趣的事情繫結到一起。比方說:你想要養成跑步的好習慣。怎奈健身流汗如此枯燥乏味。那可以一邊跑步一遍聽動感的音樂。被音樂帶動起來的腳步更有節奏感。

     

    最後,要讓新習慣做起來簡單易行。《易經》中提到的“易則易知,簡則易從”。這該如何理解呢?比如你要養成勤喝水的習慣,那就把準備一個喜歡的水杯,添滿水,放在旁邊,這樣隨時就能喝上幾口。同樣的辦法,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你想減肥,就可以把容易發胖的美食藏起來,這樣就減少了抵抗美食的阻力。

     

    哈,聊了這麼多,是不是發現:好習慣養成原來沒那麼難,那就行動起來吧。

    想要成就不一樣的自己,那就從好習慣養成開始。人生不設限,挑戰無極限。

  • 3 # 先先幾Sweetie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先先在澳洲。

    這個回答我非常有發言權,我曾經也和你一樣,嚴重拖延症,玩手機玩到天荒地老,想要克服自己玩手機的養成好好學習的習慣你需要想清楚以下4件事情。

    1.首先,明確學習目的。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想清楚這一點,才有動力。

    2.其次,給自己定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一定要有計劃,不然往往都是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久。我每天都會給自己寫計劃。

    3.戒掉無效社交。少了這些人和事,自然而然每天去玩花時間維護的時間少了,玩手機的時間少了,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用來學習提升。

  • 4 # 大魚XO

    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是可以改變命運。

    另外告訴你:“21天就養成習慣”這個說法是不對的,真正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是需要一年的時間,而且要每天的堅持和精進。

    習慣沒有好壞之分,裡面包含了人性部分,比如懶惰,不喜歡思考等等,一個習慣只可能被另外一個習慣代替掉,比如你之前喜歡用手機玩遊戲,現在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用手機看書。

    設定一個目標,比如用一年的時間養成一個什麼習慣,開始每天固定的時間去堅持。改掉習慣其實就是對抗人性,遇到挫折一定不要放棄,每過一段時間檢查自己。做到行動—思考—反饋—結果。一步步的來,這是需要時間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滴灌施肥太容易堵,怎麼好解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