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貪生螻蟻
-
2 # 歷來現實
道光帝的一句硃批:純屬夢話!開啟了晚清“有話不好好說”的自虐模式
1840年10月,道光帝將林則徐革職,換上琦善署理兩廣總督,與英華人談判。琦善使用拖延戰術,英方代表義律失去耐心,決心以戰促和,先打痛清軍再說。1841年1月7日,突襲虎門,攻佔大角、沙角炮臺。
遠在北京的道光帝怒從中來,一再給琦善下死命令“痛加剿襲、以示國威”,而琦善則不敢將戰鬥升級,擅自與義律簽訂了“穿鼻草約”,私自把香港許給了英方。
琦善將簽約的內容刻意淡化處理後,以奏摺形式呈送給道光,想觀察試探道光反應,結果卻大大出乎自己意料,道光帝硃批:“一片囈語”!
純屬夢話!什麼“把新安縣的香港一地給英華人寄居”,說來說去不還是割地?“英逆”簡直欺人太甚嘛!
道光帝的怒氣並非毫無道理,琦善給英華人的條件,比起之前撤換的林則徐跟英華人談的條件,又是大大的讓步。林則徐那時候,英華人無非是要開放廣州這個通商口岸,到了琦善這時候,英華人居然索要大清的地皮了!把琦善這個老小子也革職!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打吧!
屢戰屢敗,一年多後的1842年7月26日,道光帝密諭代替琦善的耆英:“戰費彼此均有,不能議給;將香港地方暫行賞借,並許閩浙暫準通市”,錢不能賠,通商口岸可以多開,香港可以給。措辭當然很有清朝特色,香港可以給,但是要暫時“賞”借,通市也是“暫準”,臉被打的再響,天朝上國的面子仍然是需要的。
一天後,7月27日,鎮江淪陷的訊息傳回北京,道光帝在奏摺上顫抖著加上硃批:“何至受此逼迫,忿恨難言”。
一個月後,1842年8月29日,耆英與英方代表璞鼎查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割讓(而不是賞借)香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五大通商口岸(遠不是當初的廣州一地);賠款2100萬元(戰費彼此均有?你有你倒黴,我有你得賠)。
抗爭了兩年,一蟹不如一蟹,琦善不如林則徐,耆英不如琦善,皇帝不如大臣。
道光帝開啟的正是大清末期的“有話不好好說”的自虐模式:英華人前來要個通商口岸,大清有話不好好說,覺得丟人,不幹!英華人不是受氣的主,開打!大清被打疼了,好吧,我幹,成交。但嘴上說幹其實心裡還是不想幹,敷衍糊弄,英華人覺得受氣了,再打!大清捱打,成交成交!於是成交加倍。
第一次鴉片戰爭,這個過程上演了三次,成交倍加了三次。越嘴硬,失去的越多。但大清吸取了教訓了嗎?道光看起來可能是吸取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六年後,江蘇巡撫陸建瀛上奏有關華洋衝突的“青浦事件”,道光失去了往昔的豪情,淡然硃批:“知道了”。
但繼任的咸豐顯然沒有吸取他老爸的那麼多教訓,再之後的慈禧也沒有吸取她公爹和老公的那麼那麼多教訓,有話就是不肯放下架子好好說,說好的我就是不好好的做,有種你來打我!否則哪兒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庚子之亂!
-
3 # 倪說歷史
道光皇帝是清代皇帝中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被認為中國由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型的關鍵人物。可以說,僅憑這一點,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就被確定了。
道光皇帝在清代皇帝中,是唯一的以嫡長子身份入嗣大統的皇帝。年紀輕輕時,就憑藉林清白蓮教起義攻入紫禁城時,透過鳥槍打退反清人士,一下就奠定了他的不可動搖的皇太子身份,儘管當時還是秘密建儲制度。有人說,“天雲而雷,迨有天意。鳥槍一舉,儲位遂定。”
道光皇帝順利繼承帝位之後,一如繼往地踐行他的一貫做法,比如反對奢侈浪費,推行節儉,認真做事。關於道光皇帝節儉而上當受騙的故事,不勝牧舉,比如他不穿新衣服,永遠打補丁,結果朝中大臣紛紛打補丁,打被丁的費用遠高於買一套新衣服。
道光皇帝比較可悲的地方在於,他如此早生幾百年,甚至是早幾十年,他就不會遇到西方工業化成功之後這個強勁的對手。而由於當時思想的封閉,他還沉溺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而不醒,最後透過第一次鴉片戰爭被西方打敗,簽定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這導致一輩子過得都很節儉、很辛苦的皇帝,居然死後無臉為自己豎立功德碑。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到北京的清東陵、西陵參觀後,會發現從道光皇帝起,清朝皇帝就沒有功德碑的原因。
總體上說,道光皇帝是一個傳統的守陳之君,但因為生不逢時,他完全被他的時代打敗了。
-
4 # 小梁說足球
道光皇帝沒有雄才大略,更像是封建大家庭裡的守成老財。別的不談,就他在選皇位接班人上來看,眼光真的太差,四皇子就因為使了點雕蟲小技,比如春天不忍殺母獸,在道光病重時痛哭流涕就被指定為接班人,根本沒有一代雄主的氣魄,而老六比老四要好的多,英法聯軍打進北京是當年的六皇子恭親王在和聯軍苦苦周旋談和,咸豐逃回避暑山莊直接縱情聲色一命嗚呼!道光不是昏君但絕對是庸君,沒有識人任人唯賢的能力和眼光,雖然崇尚節儉,粗茶淡飯但是脫離了社會實際只能成為笑話!龔自珍當年有詩云: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是對自己不得重用,朝中無人可堪大任的憤慨,道光作為一國之君脫不了干係,一心守著他的一畝三分地,沒有祖上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開疆拓土的膽識和氣魄,英軍在南京城下的炮聲就已經把這位年屆6旬的老人嚇壞了,趕忙簽約保太平,認識不到一絲時局變化,最終遺害國家!
更要命的是如果道光不選咸豐當接班人,就沒有慈禧什麼事了,歷史就是這麼詭譎!
-
5 # 國家人文歷史
道光皇帝組出名的是他的厲行節儉。生活上,道光帶頭節儉,每餐不得超過四種菜餚,除太后、皇帝、皇后,非節慶不得食肉,除龍袍外,衣服破了打補丁再穿。在道光的表率下,底下官員也開始“效仿”,官場風氣似乎有所轉變,但殊不知京城舊衣鋪子裡的衣服比新衣服賣的還貴。
當然,如果只是生活上節儉,倒也不是大的問題,道光還把這一套用到了治軍上,賞賜有功之臣吃飯,也是“節儉”到家。大學士長齡平定了新疆張格爾叛亂,道光帝親御午門受俘後,開慶功筵宴,當時請的客人除長齡外,還有15個老臣。這些人擠了兩桌,桌上擺著幾樣菜,道光在上面不吃不喝,只和大臣們聊天侃地,大臣們也只能表面上應和著,就這樣足足兩個小時,菜沒有吃就散席了,這樣的設宴不但沒有讓大家高興,還讓有功之臣心生埋怨。
在關於新疆設防事宜上,道光也是“省”到極致。將軍們本來想上奏設定18000名士兵鎮守邊疆,結果道光為了節省開支一下砍掉了三分之二,只批准6000人。將軍們非常生氣,拿出專守新疆東部,西部自治,不予設防的方案,道光又說他們居心叵測。經過幾年的爭執,根據《清史稿》記載,最後決定於“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餘萬,以為回疆兵餉”,方案才得以透過。
在林則徐禁菸上,道光的小家子氣盡顯無疑。林則徐受命禁菸,為讓英國商人交出鴉片,承諾一箱鴉片可以以五斤茶葉進行補償,林則徐總共收繳20200箱,價值800萬白銀,當上報給道光的時候,道光磨磨蹭蹭的也不回覆,最後只好林則徐和鄧廷楨等上奏說,需要的茶葉由眾大臣捐辦,不動用國庫,這才讓道光放心,立即進行了批覆:照所議辦理!當時整個朝廷,真正認識到鴉片危害的也只有林則徐、鄧廷楨等奮戰在一線的人,道光之所以支援禁菸,不過是在乎林則徐嚇唬他的事實—白銀外流。
道光在海防、邊務等重大問題上盡顯摳門,大臣一提撥款就滿臉不悅。他儘管為清王朝節省了開支,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和改善財政狀況,甚至每況愈下,在不該省的地方節省開支,最終導致的不是節儉治國,而是節儉誤國。正如近人蔡東藩評價道光帝:“徒齊其末,未揣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
6 # 葦說歷史
刀叔觀點: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絕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卻成為後世無法迴避並屢屢提及的人物。
當時有清朝對回疆的戰爭,大學士長齡等人取得勝利回京覆命,向道光帝獻上戰俘,道光於是宴請這些立下戰功的將領們。可說是宴請,其實寒酸得要命:二十個人擠在兩個桌子上,每一桌只有五六個菜。在座的大臣都不敢舉著,那麼多人幾口就會把這區區幾樣菜吃光,吃光了皇帝哪還有面子?大家面面相覷,一群大臣就這麼餓著肚子退了席。
據喻大華《道光皇帝》記載,皇后過生日的招待會極為簡單,每人一碗打滷麵。
他對自己和老婆都這麼很,對那些打工的大臣們就更不用說了。他為大臣們建立了相應的能力道德標準,皇帝吃飯都是四菜一湯,大臣就不能超過這個標準,皇帝上朝龍袍上都是補丁,大臣們豈敢穿豪華的衣服。據說當時京城裡很多破舊衣服店都告罄了!
外地官員進京述職時,對勤勉能幹的官員,皇帝會以賜宴表彰。但在道光朝,皇帝賜宴,僅是政治榮譽,被賜宴的官員領了榮譽後自己出去掏錢吃飯。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後,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於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但相比起崇禎皇帝,道光皇帝的節儉就儼然成為了一出鬧劇。崇禎皇帝在位期間也是非常節儉,和道光皇帝一樣崇禎皇帝常常衣服壞了也都是縫補丁,但是他的補丁都是由他的皇后為他縫補好的,都是免費,而崇禎常常害怕這些穿舊的衣服露出來而不敢快步走路。
道光帝正是在這些大事小事都力求節儉的人,那他到底把錢花哪了呢?
除了道光因節儉而助長當時後宮的貪汙腐敗之外,他還把這些錢花在修建陵墓上。然而這並不是重點,道光皇帝幾乎存了一輩子的錢最後還是因為他算了一筆爛賬。
在道光年間,鴉片已經傳入中國,而道光皇帝雖然有心打擊鴉片但收效甚微,鴉片戰爭之後清軍以屈辱失敗告終。道光皇帝最終選擇簽訂《南京條約》同意賠款2100萬銀元,摺合白銀1400萬兩,而加上當時因鴉片戰爭獲批的軍資2000萬兩,這些錢加起來早就已經資不抵債。道光摳門了一輩子,最後卻不得不因此“大方”一回了。
愛新覺羅·旻寧,一位勤政節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一個看似平庸的王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
7 # Steven8468
道光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摳門當樂趣,勤政卻少有做為的皇帝。道光皇帝命不好啊,一臉乾癟悽苦相。
道光皇帝一生兢兢業業,力戒浮華,勤政節儉幾十年。他對貪官汙吏嚴懲不貸,曾積極維護國家統一,也曾帶頭勒緊褲腰帶為軍人提供軍需; 重用能臣。在禁鴉片和平定鹽梟方面有建樹。
道光皇帝還是一個守成的好皇帝,但他生在了清朝最不該守成的時期。他處在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和清王朝衰落時期,內部經濟軍備落後,內亂頻繁;外部西方列強開始各種欺負人,而道光皇帝處在清朝社會大變革的開始時期,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在想方設法苟安,沒有想到開拓與創新。
鴉片戰爭的失敗,他最大的錯誤,是與英國佬議和,他沒有清醒的認識到洋人不會搶一次就走。換句話說他輸在了摳門,不想付出太多,結果給後來的皇帝就學他,打不過就投降。沒有吃不上飯也要養軍隊和拼死一搏的勇氣。官員上下滿腦子想的都是外華人趕緊回去。所以最後清朝被禍害成這樣。
經歷這一切之後,道光皇帝沒有對制度做了任何調整,毫無準備而且麻木地進入了近代社會後,也沒有任何企圖知己知彼的作為,這是當時能做而沒做的。
所以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道光皇帝在各方面資質一般。 -
8 # Tearmeapart
一位勤政節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一個看似平庸的王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絕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卻成為後世無法迴避並屢屢提及的人物。 在鴉片戰爭前的二十年間,他力圖繼承嘉慶帝的遺志,勤政圖治,克勤克儉;他也曾戡定西陲,嚴禁鴉片流毒,以重現盛世的輝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慮猶豫、反覆無常,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他的治國之舉成效甚微。
-
9 # 扯淡灬丿的流年96
一位勤政節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一個看似平庸的王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
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絕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卻成為後世無法迴避並屢屢提及的人物.
在鴉片戰爭前的二十年間,他力圖繼承嘉慶帝的遺志,勤政圖治,克勤克儉;他也曾戡定西陲,嚴禁鴉片流毒,以重現盛世的輝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慮猶豫、反覆無常,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他的治國之舉成效甚微.
他在禁菸時,嚴禁與馳禁猶豫搖擺;他在戰爭時,主戰與主和反覆無常;他在用人時,任賢與任奸功罪倒衡.戰爭失敗後,他苟安姑息,得過且過.
鴉片戰爭使清朝懵懂地敗於陌生的對手,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苦難歷程,也成為道光帝人生的轉折點.
道光是三十九歲繼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歲,他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說懲辦貪汙,比如說他整頓吏治,比如說治河,通海運,整頓鹽政等等.道光這三十年皇帝,比較重大的政績是一條,就是新疆回部發生了張格爾叛亂,道光比較堅決,平定了這場叛亂,在道光八年,把張格爾捉住了,到北京午門獻俘,道光在午門城樓上張格爾跪在午門前的廣場,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歷史政績,因為他穩定和鞏固了清朝對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菸運動失敗,鴉片戰爭失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道光皇帝沒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當年“薩爾滸之戰”的一種勇氣,也沒有清太宗皇太極當年“松錦之戰”的一種謀略,更沒有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的那種胸懷,所以我認為,鴉片戰爭失敗、喪權辱國《南京條約》的簽訂,歷史責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應當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讓那些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者鑑.
-
10 # 安靜的瘋子Fan
一位勤政節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一個看似平庸的王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絕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卻成為後世無法迴避並屢屢提及的人物。道光是三十九歲繼位,在位三十年,享年六十九歲,他這一生也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譬如說懲辦貪汙,比如說他整頓吏治,比如說治河,通海運,整頓鹽政等等。道光這三十年皇帝,比較重大的政績是一條,就是新疆回部發生了張格爾叛亂,道光比較堅決,平定了這場叛亂,在道光八年,把張格爾捉住了,到北京午門獻俘,道光在午門城樓上張格爾跪在午門前的廣場,這是道光在位三十年一件重大的歷史政績,因為他穩定和鞏固了清朝對新疆的管理,但是道光這三十年的皇帝,最大的悲苦就是禁菸運動失敗,鴉片戰爭失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道光皇帝沒有清太祖努爾哈赤當年“薩爾滸之戰”的一種勇氣,也沒有清太宗皇太極當年“松錦之戰”的一種謀略,更沒有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的那種胸懷,所以我認為,鴉片戰爭失敗、喪權辱國《南京條約》的簽訂,歷史責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應當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讓那些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者鑑。
-
11 # 倔強的運營volg
道光皇帝,我的評價是平庸皇帝,但是道光是一個好皇帝,一生勤儉,懲治貪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當時的中國,是一個非常時期,而不是守成時期,道光是一個守成皇帝,不適合當時的時局,鴉片戰爭的失敗,他並沒有分析原因加以改正,而是選擇了敷衍了事。我個人覺得是這樣,如果有不同的見解歡迎補充。
-
12 # 我是一個小書蟲
拘泥守成的帝王,“守不住大清的門”。
道光皇帝,1820-1850年繼位,嘉慶皇帝的次子,清朝入主中原後的第六個皇帝,道光皇帝從小接受良好的儒家經典教育,從小立志治國,平天下的理想。
乾隆皇帝後期,清朝由盛轉率,就在走下坡路了,道光皇帝目睹了乾隆時期的盛世,決心“事事效法祖宗,保持清朝鼎盛時代,”,一生恪守祖訓的道光皇帝,卻依然守不住大清的門,避免不了大清的悲劇。
道光皇帝的一生,有人用“四個門”來描述,很恰當。
1 隆宗門之變。
嘉慶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北方大災,餓殍遍野而朝廷不加救助,一時怨聲載道,人心不穩。在這種大環境下,百餘名天理會教徒趁紫禁城防禦空虛,在太監的引領下,攻入紫禁城,此時的道光面對亂局,沉著冷靜,急忙趕往隆宗門應敵,道光勇敢無畏,連發數槍,擊斃兩人,在道光的組織下,這場亂局迅速被平息。
此時道光臨危不懼的表現,贏得嘉慶皇帝讚賞。從這次事件中,我們也能看到道光接手的清朝,是個爛攤子。
2 午門受俘。
1820,道光皇帝剛繼位,接發生了張格爾的叛亂。道光皇帝兩年時間裡調兵遣將,運籌帷幄,嚴守祖訓,恩威並重,用乾隆皇帝西北用兵的地圖指示機宜,定叛亂,於1828年在午門獻俘大典。
3 鴉片戰爭的大門。
1840年,大清朝面臨新的威脅,英華人發動了鴉片戰爭,堅船利炮轟開了落後清王朝的大門,簽訂了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悲慘屈辱史的開始。
4 墓門之“慕”。
道光皇帝十分節約,大量宮女被放出宮,公主,皇子婚禮從簡,皇后生日的大盛典的御宴上,一人一碗打滷麵(不可思議吧)。
道光皇帝的陵墓從節儉出發,建造了一座小陵墓,這座陵墓由道光皇帝自己命名為“慕”,墓門上刻著“敬瞻東北,永慕無窮。雲山密邇,嗚乎,其慕與慕也。”充滿著對祖先過去輝煌的無限仰慕,對帝國落魄的的惆悵。
道光的一生,隆宗門之變,可以看出道光皇帝是個受過良好教育,優秀的皇子。
午門受俘表明道光皇帝恪守祖訓,兢兢業業,恩威並重,用最終取得勝利。
鴉片戰爭的大門被開啟,表明了道光皇帝根深蒂固的守業思想,墨守陳規的守成方法的徹底失敗。
墓門之“慕”表明,面對江河日下的大清王朝,道光皇帝無力迴天,只能唉聲嘆氣,回憶過去的輝煌。
總之,道光皇帝是個恪守祖訓,兢兢業業,勤儉節約的皇帝,面對社會形式急劇的變化,面對國家的新威脅,道光皇帝墨守成規,以守成的思想來守衛大清的國門,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失敗。
-
13 # 王榮聯1
道光皇帝,清朝第八任皇帝,在位近三十年。他一生平庸無奇,但也有一刻輝煌,那就是平叛新疆後,將叛亂首領張格爾從千里之外押到北京城門下低頭認罪,維護了祖國領土完整。道光皇帝還是出了名的摳門皇帝,他要求朝臣勤儉,對自己也是摳刻,可見他多麼想立功建業。可是,歷史卻偏偏讓他碰上了鴉片戰爭。當野蠻而先進的西方文明席捲鴉片而來時,道光皇帝只知恪守古訓,孤芳自賞。他也曾查禁鴉片,但從效果看就是禁而不絕,從朝廷重臣到地方官員,要麼陽奉陰違,要麼與商人內外勾結,從中一起漁利。英帝看準了道光軟肋,於是明目張膽地挑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二年戰爭下來,輸得一敗塗地,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又是賠款,又是割地。因此,道光皇帝成了千古罪人,這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
14 # ZYY720605
清代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個人能力有高有低,但大都勤政沒有昏君。道光帝也不例外,他兢兢業業勤儉節約。但他遠沒有他的父親爺爺幸運,到他即位時,大清朝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國外歐洲列強虎視眈眈。不要說是資質平平的道光,就算換作康雍乾也無濟於事。所以我們也不能過於苛求道光帝。
當時的世界處在一個歷史的轉型期,歐洲列強透過兩次工業革命已進入到資本主義時代,遙遙領先於亞非拉國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概念就源於那個時期。其實在乾隆嘉慶時期我們已開始落伍了,但畢竟廋死的駱駝比馬大。歐洲列強的觸角還波及不到大清。但到了道光時期,隨著歐洲國家劃時代的發展,他們國內的資源已不能滿足需求,於是進入到四處擴張略奪殖民地時期。以鴉片為起因,歐洲列強的大炮終於扣開了清朝的大門。很不幸這些都被倒黴的道光趕上了。
有人假設如果道光帝能透過鴉片戰爭的慘敗看到差距勇於變革,也許還為時不晚。但歷史沒有假設,只有發展規律。我們要正視歷史,要知道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大清的皇帝們從小受到的封建教育,祖制皇權的至高無上。所以任何的變革都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在那個時期大清出改革家無異於天方夜譚。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道光咸豐之後的同治光緒時期,大清才出現了洋務運動。直到甲午戰爭的慘敗以及國外先進思想的影響,才促使光緒帝維新變法。但仍以失敗告終,而此時離道光去世已過去半個世紀。
所以我們要客觀公正的去看待道光,不能因他執政時期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就說他無能,也不能苛求他大膽變革挽狂瀾於既倒。他確實資質不高遠遜於康乾。但他也想勵精圖治重塑大清輝煌。如把他放在太平盛世他也許能成為一位不錯的守成之君。但無奈屬於他的時期是一個大變革時期,僅僅勤政愛民勤儉節約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的是挑戰祖制大膽革新,這對於他來說是不可能達到的。所以他就註定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平庸之帝,一個悲劇人物。
-
15 # 微百科noland
道光皇帝生於1782年,逝於1850年,原名綿寧,他是嘉慶皇帝的第二個皇子,為清宣宗,年號道光。這位守成之君在位時正是西方列強逐漸強大開始資本主義侵略之時。他不具備康熙大帝的雄才大略,若是活在盛世,尚可慈愛萬民,休養生息。可是這個時候的大清朝已經內憂外患,光靠一名太平天子是遠遠不夠的!
光緒在位之初,國內情況就已經不容客觀了,國家開始出現吸食鴉片,吏治嚴重腐敗,農工商業全面凋零,整個封建社會已經達到併入膏荒的程度,階級矛盾十分尖銳,民族矛盾開始顯現。面對內憂外患,這位道光皇帝做了哪些舉措呢?
一是平定了張格爾叛亂,這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從平定叛亂開始到結束,大規模戰役有九次,比如阿克蘇保衛戰,沙布都爾大戰等,九戰九捷,可謂酣暢淋漓!回疆地區全部收復。二是整頓吏治,清查陋規,雖然沒有根本制止這種現象,但是如果不治情況就更加糟糕了。三是厲行節儉,很多人都知道道光是最節儉的皇帝,可以說是摳門摳到家了,甚至有人說他是吝嗇鬼!四是全面禁止鴉片,林則徐虎門銷煙就是榜樣,即使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簽訂後,依然禁止鴉片,並且嚴厲懲處王公大臣吸食鴉片!
即使道光皇帝做了那麼多事情,為什麼說道光皇帝還不是稱職的皇帝呢?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自身原因。他當時可以說是驕傲自大,跟絕大多數人一樣,還認為是天朝上國,對當時世界情況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沒有順應歷史潮流。
第二,能力有限。道光皇帝處在世界新舊時代交替的時期,歷史給他多麼大的舞臺呀!可是他沒有把這臺戲唱好,沒有放眼看世界,沒能帶領中國改革走向強大,比咱們晚的日本進行明治維新走上了強國之路,可是大清朝自道光皇帝開始一而再再而三的錯過改變的機會,讓人痛心!
第三,禁菸不徹底,態度不堅決。雖然虎門硝煙大快人心!可是面對船堅炮利的英國侵略者,抵抗態度路堅決,而且還懲辦林則徐,一再忍讓侵略者,不斷做出讓步,簽訂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四,因循守舊選擇咸豐作為接班人。這個是他死前最大的敗筆,幾次被咸豐給套路了,最終沒有選擇能力更強的奕訢,而是選擇了咸豐這個更加平庸的皇帝,最後造成了中國近代百年恥辱!
回覆列表
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是滿清入關後的第六代皇帝,是秦始皇以來三百多個皇帝中的一員。他不英武,也不昏庸,是一個勤政圖治而無顯著治績的皇帝。儘管有《宣宗皇帝實錄》,有《道光朝東華錄》,《清史稿》中有《宣宗本紀》,還有其他大堆記載,卻很少有人去探討他的一生。然而,他又是一個頗為知名的皇帝。因為他碰上了中國劃時代鉅變的鴉片戰爭,他是這場戰爭的頭號當事人,中國近代史是以他的年號——道光二十年為起點的,一接觸近代史就得接觸他。由於鴉片戰爭的喪權辱國,在近代史的記述中,誇大了他顢頇虛驕的一面,有點漫畫化。
歷代那麼多皇帝,英武有建樹的好寫,平庸而無治績的不好寫,也不必寫。道光兩者都不是。他是一個處於歷史轉折、事變漩渦中頗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應該寫;但是,怎樣寫出這樣一種局勢和這樣一個皇帝及其間的深層關係,是要費氣力的。
當道光養在深宮的童年,荊楚白蓮教大起義,鬧翻了半爿天;在他69歲駕崩的那一年(1850年),洪秀全已聚叢集雄,將發動比白蓮教更大的起義,奪取清朝的江山。清朝已面臨歷代週期性的大動盪,“鬼神思變置”(龔自珍語)的年代。對此,道光算是個幸運者,白蓮教的事是他父親嘉慶皇帝了結的;洪秀全的大動干戈則留給了他的兒子咸豐皇帝去擔當。但是,他躲開了這些,卻躲不開另一種災難,那就是相繼困擾的邊釁與外患,既有歷史的宿疾,又有世紀的新敵。
就在道光剛坐上龍廷的日子裡,歷來烽火頻仍的西北邊塞已告警,伊斯蘭教白山派後裔張格爾由浩罕率眾叛亂,連陷南疆的喀什噶爾等四城。道光遣將調兵,襲祖上餘威,經幾年征戰,又一次平定了天山腳下的叛亂,特詔將有功大臣影象紫光閣。而來自東南海上的鴉片流毒和英軍入侵,把道光攪擾得寢饋不安。他何嘗不嚴厲禁菸,何嘗不決心抗英,無奈禁不成,抗不利,最終只能在無可奈何的忍痛中接受英國的城下之盟。
同一個勤政的道光,同樣的臣屬,同樣的遣將出徵,也贏得了西北的戰功,卻對付不了東南的海氛。兩種結局,除了西北與東南異勢,宿患與新敵殊致的客觀因素外,從道光身上又能看到什麼呢?當英國艦隊攻襲沿海城鎮,道光詔諭任事將臣:“上不可以失國體,下不可以開邊釁。”惟恐損及天朝威儀,其中深懷保境安民的夙願,也有顢頇自大的惰性。基於這種混沌心態,一當定海陷落、讒言迭起時,道光便不顧海上今昔形勢的變化,竟以受到他信任而堅決抵抗英國的林則徐開了邊釁,將其革職充軍,代之以徒事羈縻並無實績的琦善,及至琦善在廣州私許割地賠款的劣跡敗露,又以其有損“國體”而革職拿問。深居九重的道光,不知英國來自何方,不明殖民主義為何物,不諳海戰陸戰的情勢,一以天朝的體面和自己的虛驕為是非,憑藉滯緩和不實的奏報,以指揮數千裡外、變化無常的戰場,安得不在戰爭的起伏中進退失據?
如果說鴉片戰爭是第一次碰上了殖民主義的新敵,道光猝然臨之,缺乏實際認識,沒有思想準備,只能以傳統的武器和戰術御新敵,那還說得過去。雖然風起於青萍之末,殖民主義者的兵艦早在戰前兩百多年以來就不斷出入中國海面,釁端日增,由於清朝一貫的自尊和封閉政策,對西方世界仍茫然無知,歷史造成的這種矇昧,也不應苛求於道光。但是戰爭的結局——《南京條約》的簽訂,對道光該是創深痛巨的,教訓是活生生的,何況殖民主義者的脅迫接踵而來,理應幡然變計,有所更張。而從戰爭結束到道光逝世(1842—1850)的八年,應該說是變戰敗為動力的關鍵時刻。可道光在這八年中幹了些什麼?他雖也一再下詔練兵設防,整頓吏治財政,圖謀挽救。可惜這些並沒有超出戰前所有政令,從中看不到一條是由戰敗得到的新啟示,不僅林則徐前此探詢西事、翻譯西書沒有引起道光的注意,連影響日著的魏源《海國圖志》也被置若罔聞;他不僅未能循戰爭的敗徵追蹤事變的由來,連五口開放的動向也未能觸動他的心思。這固然是板結了的天朝體制使然,作為主持全國大計的皇帝——道光個人,又豈能辭其咎?所以,戊戌時的新政,理應發生於鴉片戰爭震撼的當初,而緊接戰後的八年,竟然連洋務派那樣的措施也沒有。近代中國失落了許多寶貴的時機,這種失落應該說是從道光開始的。
《宣宗本紀》論道:“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且不說“恭儉”、“寬仁”這類套話中蘊涵了幾許理性與實績,要緊的是“守成之令闢”一語。在王朝的通常情況下,道光不失為一個“守成”的君主,決不是壞皇帝;可在轉折的歷史階段,道光守其常而不知其變,則未必是一個識時務的好皇帝。所以,中國被英國的大炮轟出中世紀而進入近代,道光的腳也與之同時踏入了近代,但他的頭腦卻留在中世紀,依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世紀皇帝,從他身上找不到任何時代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