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齊大魔王的羊
-
2 # 信通大臉貓
5G被制約發展的因素。
第一先談談5G基站,5G基站的頻率高覆蓋範圍小,比4G覆蓋範圍小的多。4G覆蓋範圍在1km左右,而5G卻只有300,400米這個樣子。所以建的基站至少需要4G的兩倍,也就是中國全境5G至少需要1000萬個基站,而每個建設基站平均費用在50萬左右,那麼投資至少需要5萬億。建設費用非常之高這是制約5G的一個原因。當然這個錢是基礎建設,比炒房炒股太有意義了。
第二,5G終端。5G基站有了,5G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等等還沒有大規模普及,建了5G當然需要人用它。所以當終端5G產品價格從目前榮耀V302999,華為再出神∪8205G晶片的手機價格在1599,1399時,5G就風靡全國了。
總之,5G被制約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建設和產品,這隻需要時間就可以解決了。
-
3 # 氚思琶醍
1、資金
5G發展首先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基站建設,為了滿足高流量密度和高峰值速率的要求,5G採用了宏微異構的超密集組網架構。這就要求基站的部署密度必須提升。在4G時代,兩個基站的標準距離是不超過1000米,但是5G小基站的間距可能得控制在100米,甚至更近的距離內。由此可見,其數量將是巨大的,其所需的資金必然不是一筆小數目。
2、民眾對基站輻射的擔憂
除了資金難題,電信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選址問題,人們出於對基站輻射的擔憂,阻撓基站的建設,這在過去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中並不少見,在站間距大大縮短的5G時代,這樣的問題或將更多。
3、5G裝置發展受標準制約
現在對5G裝置來說發展最重要的制約是在標準,因為5G的標準還在不停地完善中,它的更迭特別快,包括國際標準,包括國內的標準統一穩定可能是對這個產業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4 # 科技互娛
制約5G發現的主要因素個人認為主要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技術現狀:目前5G建設的主流組網方式是NSA組網,NSA組網最大的好處是建站成本相對較低,易推廣,短時間內達到高覆蓋,但是NSA組網也有它天生的弊端,除了高網速,5G所謂的高可靠、低時延、大連線,都實現不了;且NSA組網切換時間較長,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反而凸顯不出5G的優勢。同時5G是高頻,頻率高意味著波長短,遇到樓宇過密的情況,訊號衰減快,同樣影響使用體驗。因此自身技術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二顯發展趨勢:任何通訊網路的發展都是需要應用場景與之匹配的,同樣5G也不例外,應用場景大類上分無怪乎兩種:面向日常生活的個人使用和麵行產業發展的行業應用。由於5G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廣覆蓋,因此日常生活的個人應用無法有效支撐,而面向產業發展的行業應用,主要是智慧城市、工業互聯、自動駕駛、遠端醫療,除了需要高網速,還需要高可靠、低時延、大連線,這些目前的5G現狀都無法滿足,而且短時間內也無法解決。因此發展同樣難以滿足應用場景需要。
三是社會成本:5G建設投資高回報慢,單站成本是4G的3-5信倍;能耗太高,電費是4G的3-6倍;同樣的覆蓋區域,5G需要建設更多基站。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一個字“錢”,這就意味著需要前期投入巨大,但縣在“提速降費”,“攜號轉網”的大背景下,通訊市場接近飽和,短時間內看不到回報,因此運營商建設熱情不高,缺乏原生動力,這就不僅需要國家政策扶植,也需要行業內上下游廠商,甚至全杜會的共同培育。因此社會成本高企影響建設推廣。
四是終端應用:好的網路需要好的終端,2G、3G時代,終端的推廣一方面是手機產業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運營商的大力補貼所致。在5G時代,運營商本身已經面臨收入減緩甚至負增長的情兄下,已無力支撐終端的鉅額補站;同時,個人客戶短時間受限於網路覆蓋以及網路質量,也沒有強烈更換5G絡端的需求,也就沒有定製套餐的意願。運營商就缺乏足夠收入支撐繼續發展。因此終端應用無法普及也會影響快速發展。
-
5 # 田不爭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導致5G發展緩慢
1、5G基建需大量資金
隨著5G網路技術日漸成熟,5G終端與裝置持續問世,似乎5G時代已然到來。但是要想實現5G的規模化普及,在短時間內達到4G的覆蓋規模並不太容易實現。一方面,5G技術還需加強研發,不斷升級;另一方面,4G網路的建設尚且在完善過程中,還遠沒有到淘汰的地步;更重要的是,推動5G全面覆蓋所需要投入的資金是驚人的。
我們首先回顧一下當年4G的發展歷程。從2013年開始,4G至今已經發展了6年多。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在4G網路上的總投入大概是8000億元左右。時至今日,該數字應該還在增加。但是即便如此,運營商的整體成本也尚未完全收回。
現在運營商面臨的問題是,需要一方面繼續提升4G網路質量的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建設5G網路及配套設施,同時還要為以後的運營維護做長期打算。其資金壓力之大,由此可見一斑。那麼,既然如此花費成本,是否意味著運營商會虧損呢?那倒也不是,據工信部的資料顯示,2019年1~4月,通訊業營業收入為5145億元,其中電信業務收入為44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7%。由此可見,運營商的資料還是正增長的。
有些人擔心,5G的資費會比4G高。但其實這個就有些過慮了。雖然5G的相關資費標準還未正式公佈,但綜合以往的經驗,以及業內人士的看法,由於分配的頻率更多,所以5G的流量資費只會比4G更低。從2G到4G的經驗也證明,隨著技術的發展,資料流量的資費標準只會下降。比如2G時代,上網1分鐘要1.5元,這和成流量大概是1GB要1萬元;3G時代,1GB的流量也在500元上下;但是等到4G初期,1GB流量的費用就降低到了30元,而目前則之後不到9元。
雖然從商業消費角度來說,現在上馬5G,對於運營商來說是不合算的,但作為資訊工業革命時代關鍵性的基礎設施,不能以短期的經濟利益為衡量標準。況且5G時代,最大的經濟利益將來自於整個產業。
2、基站密度過大是否導致鄰避問題
除了資金難題,電信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是選址問題,出於對基站輻射的擔憂,或產生鄰避效應,阻撓基站的建設,這在過去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中並不少見,在站間距大大縮短的5G時代,這樣的問題或將更多。
除此以外,選址也是5G發展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這裡說的並非是基站建設地址而是說的產生鄰避效應,因為基站密度過大,會導致附近居民擔心輻射問題。雖然中國的基站電磁輻射指標甚至比歐美還要高出數倍,但之前4G時代還是出現過類似問題,所以依然需要透過政府宣傳引導加以解決。
-
6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當前制約5G快速發展的因素還是有很多的,裡邊也比較複雜。
運營商因素制約5G快速發展。5G對於運營商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工程。5G的網路結構包括5G無線接入網、5G承載網、5G核心網以及邊緣計算。5G發展還會經歷幾個階段,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
現在運營商主要還是NSA組網,需要建設5G核心網,並且逐步的轉為SA組網,但是這塊還需要等待R16版本凍結,至少要在2020年第三季度才可能真正的大規模轉為SA組網。
運營商這塊,需要將現有的都會網路絡、骨幹網路都進行擴容,這個工程很大,現在都會網路主要是支援Gbps級別的都會網路,而5G基站的傳輸至少是25Gbps級別的。
運營商的主要難點還在於5G建設很花錢啊,運營商這些年來在建設3、4G就花了不少錢,外加上提速降費,去籌集5G建設的資金還是一個運營商頭疼的問題。
5G現在裝置也制約5G建設。現在5G主裝置的價格還比較貴,功耗也比較高。裝置商也需要繼續努力,降低成本和耗電,這樣運營商才可能大規模的覆蓋型的建設5G基站,而不會被5G建設拖垮,而如果基站的功耗不降低下來,運營商在5G時代也就真是給電網打工了,賺的錢都交電費了。
5G建設還需要更多的來自各地政府的支援。5G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就涉及到選址的問題。現在包括一些企業、學校、醫院、小區等都會對運營商索要鉅額的入場費,這些費用甚至要高於基站本身的建設成本,尤其是學校、醫院、地鐵、機場、車站這些區域,更是索要天價。這些入場費都嚴重的制約了運營商建設5G基站,這裡需要有關部門出臺政策,砍斷這些貪婪的手,才能讓運營商的5G部署速度提升。
其實別看運營商在老百姓眼裡是壟斷企業,但是在和其他的單位打交道的時候,那也是受氣的很。
現在一些地方使用者使勁的罵運營商小區壟斷、學校壟斷,其實這背後都是運營商背鍋,一言難盡。
我見過最離譜的入場費,開口就要1個億,你們敢想象?運營商怎麼賺回來?
這裡地方政府的支援可能還需要包括電費,運營商這塊實在是需要支援,電費在5G支出裡實在是太貴了。
此外,現在很多地方業主、物業砍運營商的光纜,驅除運營商的基站,這裡也需要一些政策的支援,雖然現在有一些法律來保護運營商的裝置,但是實際上往往這些法律法規也不過是一紙空文。5G涉及到的行業應用更多,如果不能確保裝置的安全性,那麼也就談不上什麼5G的可靠性了。
5G快速發展也需要行業應用的落地。5G是運營商建設的資訊高速公路,但是公路上也得有車子在跑。行業應用等於是高速公路上的車輛,而這些就需要其他的企業來進行研發了,運營商也不過是起到配合作用,運營商部署5G也就不錯了,這也應用落地如果完全指望運營商,也就涼涼了。
總而言之,現在5G全球都處於一種初級階段,想要快速的發展5G,還受制於很多來自更方面的制約,運營商有些可以解決,有些也需要一些外界支援,自己也無法真正有效的解決。
-
7 # JN管家科技訊
我認為當前制約5G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就一個字:錢!
5G基礎建設需要龐大的資金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確是萬萬不能的。發展5G擺在面前的第一大問題就是資金,運營商在4G時代可以說是虧損的,我們來回顧一下4G的發展歷程。我們從2013年開始算起(4G投入使用時間:移動4G2014年1月17號,聯通4G是2014年3月18號,電信4G是2014年2月3日),4G從建設到現在已經發展了7年左右。據相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家運營商加起來,在4G網路上的總投入大概在萬億元左右。而且這個投入目前還在不斷增加。
我們都知道一個事實,5G網路需要建設比4G更多更密集的手機基站,5G想要達到目前4G這樣的覆蓋效果,則5G基站數量不應少於4G基站的數量。以中國移動為例,目前中國移動全國4G基站數約245萬個,按照5G單站投資38萬元估算,建設245萬個基站至少需要投入9310億元,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字,約相當於中國移動集團9年的淨利潤之和。
5G要支援大規模物聯網應用,就必須對功耗提出要求,因此大量位於城市建築樓頂的基站所消耗的電費也成為運營商的一大痛事。對於5G時代的到來,能耗問題不僅困擾著像智慧手機這樣的終端裝置,基礎的網路基站面臨的能耗消耗過大的問題更為嚴重。
5G有能力和需要5G是兩回事我們都知道5G可以做到很多當前4G無法辦到的事,比如自動駕駛、遠端醫療;但是5G用能力幹某事和市場需要5G幹某事不是一回事,能不能賺錢還是要看市場需求。對於5G網路來說,最重要的一環,運營商該怎麼發展。運營商找到發展的方向,盈利的點,自然會推動5G更快速的發展。
總而言之,運營商的態度至關重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是大問題,但作為資訊工業革命時代關鍵性的基礎設施,不能以短期的經濟利益為衡量標準。況且5G時代,最大的經濟利益將來自於整個產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大規模鋪開。
回覆列表
1.硬體水平
2.傳輸成本
3.人們的接受程度
4.資料量的不完全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