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狗的輕武

    作為通用機槍而言,丟現代也不落後。但現代的通用機槍的瓶頸已經存在好多年了,而MG34作為通用機槍的開拓者,在引數上已經做得很好,雖然後來者有一些不錯的創新,但沒有拉開代差。

    MG34全重12公斤,相比現代美軍的M240B通機還輕上了那麼點,800-900發/分的射速比現代通機普遍650發/分的射速高不少。但這絕對不能說是一個優點,而是為德軍的戰術思路而量身打造。再者,當年支援火力和自動火力沒有現代那麼豐富,因此對機槍的依賴度更高。

    它可以用彈鏈供彈,也可以用一個50發的彈鼓供彈(這個彈鼓只是裝了一條50發的彈鏈),也可以透過75發的雙彈鼓供彈(這個設計需要換機匣蓋板,所以很少用),但不管怎麼樣,他的多樣性很好,現代通機也有這些特徵

    MG34在二戰逐漸被MG42取代也主要是因為成本,畢竟大量的銑削件既費工也費鋼,雖然這兩在閉鎖原理上不一樣,但存在承接關係。

    再者 MG42的繼任者MG3還在服役,所以MG34沒理由不適應現代

  • 2 # 馬家西

    效率很差,MG34機槍本身就是一種結構落後的槍械,原始的後座方式導致射程短,射速過快,他只能在諾曼底登陸那種特別的場合才有優勢,二戰後被拋棄。通用機槍的理念有一定道理,可是萬能的東西同時又是萬不能,遠距離打擊不如重機槍,機動作戰不如輕機槍。所以我軍折騰一陣以後,重新裝備大口徑重機槍和輕機槍。參看《紅海行動》,唯一的女兵,機槍手,大彈鼓的輕機槍。

  • 3 # 穆33908481

    槍械的設計從一戰以後可以說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了。有的只是材料科學的進步,化學工業的進步,帶來了更好的槍管和子彈。

  • 4 # 國平軍史

    對於當代陸軍來說,機械化和資訊化是大趨勢,機械化重灌陸軍乘坐履帶式步戰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與主戰坦克、履帶式自行火炮等混編。機械化輕裝陸軍則乘坐輪式步戰車、輪式裝甲輸送車、防彈效能較好的越野車等,與輕型坦克、輪式自行火炮等混編。不論是重灌機械化部隊、還是輕裝機械化部隊,對於步兵來說,一旦到了野外,進行陣地戰;或是開入城鎮、鄉村,進入巷戰等,所有乘車的機械化步兵,就都成了徒步的步兵。對於脫離步戰車、裝甲輸送車、越野車的機械化步兵來說,終歸會成為徒步的步兵,事實上徒步作戰,才是步兵的常態,舒舒服服地乘車作戰絕非常態,此乃步兵的宿命。因此,對於步兵來說,除了手中的步槍以外,作為步兵最基本的作戰單位-班組,機槍似乎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機械化步兵也配有機槍,有的配輕機槍(現在稱班用機槍),有的則配通用機槍,與二戰時德軍裝備的MG-34/42,事實上是一脈相承的。所謂的通用機槍,也即可根據作戰環境和作戰需求,可實現輕重機槍的轉換,兩腳架時(出產狀態),是一挺輕機槍,一般有效射程800m;當裝上三腳架,就是一挺重機槍,有效射程一般提升至1000m。機槍,作為連發的自動槍械,由於持續火力猛,自誕生那天起,就是作為步兵防禦和進攻的武器,一般班組會配備一挺彈匣、彈鼓供彈的輕機槍。連排級作戰單位,會配備重機槍,戰時日軍的92式重機槍,空槍重27.6 公斤,槍架27.7 公斤,合計55.3 公斤,實在是太笨重了,因此,需要士官、射手、副手、彈藥手等10人才能伺候,包括2匹馬馱載2000餘發子彈。由於重機槍過於笨重,戰場機動性差,因此,德軍創造性地發明了MG-34通用機槍,包括改進型的MG-42通用機槍,裝備了每個德軍步兵班,全班以此槍為核心展開作戰。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MG-34,儘管配有三腳架,但通常德軍不願攜帶笨重的三腳架,大多數情況下,實際上就是一挺出廠時就帶有兩腳架的輕機槍。MG-34全槍重12.1公斤,因此,射手都能一人扛在肩上行軍作戰,儘管也配有一名副手,但一個人就能操控作戰,使用時非常方便,就是一挺輕機槍。此槍發射7.92 x 57毫米毛瑟步槍彈,初速755米/秒,採用50發彈鏈裝入的單室彈鼓,或75發非彈鏈的雙室彈鼓掛於機匣左面作供彈,但改裝成75發雙室彈鼓後無法直接改回彈鏈供彈,這是MG-34供彈弊端之所在。當然,MG-34也能採用50發、200發彈鏈供彈;在二戰中的機槍中,射速算是比較高的,每分鐘可達800-900發。戰後75年來,機槍作為步兵的支援武器,與二戰時期的機槍,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差別,不存在技術代差,大都採用導氣方式,發射步槍彈,彈匣、彈鼓、彈鏈等供彈模式。區別只是製造工藝先進了,槍管、機匣等主要材料質地輕巧了,機槍的重量大幅度銳減,但初速、射速、射程等技術引數,實際上卻大同小異,沒有什麼大的改觀,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機槍,還是那個機槍。因此,MG-34機槍,無論是兩腳架時的輕機槍,還是三腳架時的重機槍,放在當下的戰場上使用,仍然是一挺能殺人的步兵自動槍械,技戰術效能不會輸於其他的機槍,特別是在射速上,可能還會遙遙領先。

  • 5 # 黃河水浪打浪593

    和現代通用機槍從技術角度沒什麼差別,但在戰場上的戰術地位有很大區別。

    二戰時的MG34是連排級戰鬥的主要火力輸出,其他武器是配合它來使用的。

    而現代戰場上,各種車載重武器甚至空中支援已經普遍介入到連排級戰鬥,中口徑通用機槍的作用大幅降低。

  • 6 # 紅色手電筒

    象MG34/42或者大盤雞布侖這種二戰時期的機槍,放到現在也沒有什麼不能用的,也能夠用的挺好。

    作為第一種列裝的通用機槍,到了現在恐怕使用最多的時間是作為輕機槍使用的。

    這些老式機槍使用的彈藥和現在通用機槍使用的彈藥威力、有效射程基本一致,而且現在的通用機槍和二戰時期的機槍相比,並沒有質的區別,主要是材料一定程度上的改進,在主要的效能指標上沒有什麼區別,況且現在的通用機槍大部分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研製的,那個時候,二戰結束了沒幾年,這些機槍的設計者都經歷過二戰,對於步兵武器的認識是趨同的。

    和MG-34同時代的MG42經過一番小改,以便換用7.62北約彈,到了今天也還在大量使用,就算是在德國也是剛剛換裝MG5,而MG-3的保有量還是很大的。

    具體到了MG34,它的主要效能放到現在也不落後,不過,MG-34使用槍管短後座這種自動方式,這種自動方式對於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如現在主流的導氣式-迴轉閉鎖方式,在風沙比較大的中東地區,MG34的故障率會比較高,不過要是有良好的保養,這個問題也不是什麼問題。

  • 7 # 號角WG

    我很喜歡用效率這個詞來形容MG34和MG42這兩款機槍,要知道二戰德軍步兵班組戰術,是以機槍為核心展開的,也就是說,98K也好MP40也罷,都只是做為輔助甚至自衛武器而存在的。最主要的火力及殺傷,基本都是由MG34和MG42機槍來完成的。

    MG34機槍,是凡爾賽條約的產物,妥妥的“被逼的”!一戰時期,MG03馬克沁在索姆河著實給英法好好上了一課,這種水冷式的重機槍,理論上只要有水,子彈夠就能一直射擊,所以戰後限制德軍是不允許開發這種武器的,奇葩的限制,成就了劃時代的產物。

    MG34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通用機槍,伴隨步兵,對地,對空都可以,雖然後期有點被MG42搶了風頭,但不影響他與生俱來的貴族氣質。這裡簡單說一下,MG34和MG42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原版和簡化版的關係,應該說,表兄弟關係,有類似特徵,相同的佈局結構,但工藝天差地別,MG34雖然空槍12公斤,但它是拿49公斤的鋼鐵硬生生鑽削出來的。

    MG42不同,它在生產製造過程中,使用衝壓工藝,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塊鐵皮板子,配合模具,用衝壓機壓下去,就能掉落半成品甚至成品的零件,然後把這些零件拼起來就行了。可以看一下影片解釋。

    所以雖然都叫MG,但34和42工藝不同,輸彈方式不同,閉鎖方式也不同,一句話解釋就是,這兩款槍是同一戰術思路和技術指標下的不同成品。還是不能理解的化,可以參考56式步槍和81式步槍的區別就知道了。

    回到標題點來說,在做解釋前,我下一個結論那就是,MG34放到現代戰場上,和M249,M60,PKM沒多大區別,不但夠用,而且效率很高。為啥呢,因為它有個直接傳人MG3,這裡我們再來擼一下演化思路,MG34成熟好用,但是太複雜太貴,於是在同一指標下,相同的佈局,用衝壓工藝做出了MG42,牛~!好用~!收割機~!戰後,MG42竄吧竄吧改改口徑,做做小最佳化,MG3出來了,也就是說,二戰機槍MG34和現代機槍MG3有沒有區別,有,但是實際戰場效果差別大不大,答案是不大!

    MG34:萊茵金屬生產第一款通用機槍,7.92×57口徑,機槍結構複雜,不便加工,活躍於西班牙內戰時期,二戰後期主要作為車載武器。

    MG42:萊茵金屬生產,7.92×57口徑,衝壓工藝,結構簡單,相對輕巧,42後作為主要步兵火力。

    MG1:萊茵金屬生產的7.62×51 NATO口徑型MG42

    MG1A1(MG42/58):與MG1相似,但瞄準具修改以對應7.62×51 NATO子彈的彈道及改用鍍鉻槍管

    MG1A2(MG42/59):MG1A1改良型,加大退殼口、改用較重的擊錘及加入新式環形緩衝器

    MG1A3:MG1A2改良型,加入了槍口制退裝置、改良兩腳架及擊錘

    MG1A4:MG1改良型,為車用固定版本

    MG1A5:MG1A3改良型,以MG1A3改為MG1A4的版本

    MG2:以二戰時的MG42直接修改成7.62 NATO口徑

    MG3:MG1A3改良型,正式生產版本,加入防空用照門

    MG3E:MG3減重改良型(約減輕了1.3公斤),亦有參與1970年代後期北約輕武器試驗

    MG3A1:MG3改良型,為車用固定版本

  • 8 # 皇家橡樹1972

    MG–34通用機槍放到現在戰場上肯定是管用的,在“烏東戰場”上烏克蘭民兵都用M1931“馬克西姆”馬克沁機槍戰鬥,MG–34比“馬克西姆”更輕、機動性更好,就更能行了!但是它不會進入到現代化軍隊,因為它的晚輩型號的通用機槍正在被逐步的淘汰掉。

    被淘汰的主要問題就是通用機槍與現代步兵營連分隊的其它裝備有火力重疊的問題。

    MG–34機槍研製之初的技術要求就是即能當輕機槍使用又能當重機槍使用,也就是說它使用兩腳架就是是班排小隊的核心火力支援武器;使用三腳架當營連分隊的重機槍使用,就像一戰時期的MG08重機槍那樣,甚至必要的時候使用特殊的高射槍架成了高射機槍,雖然說它的7.92×57毫米子彈即便是打在飛機上,擊落的機率極低,但至少可以干擾飛機的掃射和投彈的飛行線路,由於口徑適中、用途多多,所以叫它通用機槍。

    二戰之後受到了MG34/42通用機槍的影響和啟發,當時的美蘇相繼研製出來了M60系列機槍和PKM通用機槍,兩型槍都參加過越南戰爭,其表現都不錯,但是到了1970年代隨著小口徑突擊步槍的興起,通用機槍逐漸開始沒落了,主要原因是它與突擊步槍沒實現口徑相同、子彈通用和大部分零部件互換化,美蘇通用機槍為了保持一定的威力,通常都使用7.62×54R彈或者7.62×51大威力步槍子彈,而小口徑步槍使用5.56和5.45毫米口徑,子彈口徑不一樣,零件不能互換也就限制了它的繼續發展。美軍M60通用機槍,在越南戰爭中是班排一級的火力核心,大部分越戰題材的電影當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通用機槍第二問題就是它的威力不上不下,7.62毫米子彈的射程和威力肯定要大於小口徑突擊步槍子彈,但它與12.7毫米重機槍相比除了機動性高之外,其它效能顯然是差了一大截!而現代步兵營連分隊的火力打擊已經很細化了,400米以內的距離是突擊步槍和班用輕機槍(外軍也叫重管步槍)打擊範圍、600米~1500米是重機槍、自動榴彈發射器的打擊範圍,1500米之外是60/81.82毫米迫擊炮的射程,這中間還有各種口徑的狙擊步槍和精確步槍,單兵火箭筒,甚至還有單兵反坦克導彈…火力打擊範圍層次和火力支援密度都相當的高,根本沒有通用機槍的位置!所以,各國就不在繼續發展它了。雖然不在發展了,但是通用機槍還有很大一部分庫存,就不能將它們全部退役或者封存,有些型號的通用機槍,比如說:MG34的後輩MG3通用機槍還在德國和一些東歐國家軍隊當中繼續服役…當然,有誰在子彈充足的條件下使用MG34“古董槍”也是沒問題的,只不過正規軍沒有使用這種老燒火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出旅遊時可否用佳能11-24當掛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