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閒雲去處

    其實想想漢高祖劉邦和蕭何的例子就明白了,而且能讓劉備臨死前說出“君可自取”“事丞相如父”這種話的人,這是地位很低嗎?這是完全的“君臣一體,同休共慼”的交情, 諸葛亮的權力,絕對是劉備時期的二把手

    要知道劉備這個時期的地位也就是左將軍,因此首創軍師中郎將這個官職給諸葛亮,總掌軍政事務的參謀長,也就是說,劉備的手下都要受諸葛亮管轄。

    劉備在前線打仗,直接把後方交給諸葛亮管理。《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劉備帶龐統等人攻取益州的時期,諸葛亮和關羽先是鎮守荊州,然後是統帥帶兵入蜀。《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掩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

    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先當軍師中郎將,到了成都後被任命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劉備稱漢中王后,諸葛亮又改為署大司馬府事。可以說,劉備一直拿諸葛亮當相才使用,諸葛亮一直履行著總參謀長兼宰相的職責,軍政方面都有極大的話語權。劉備稱帝之後,諸葛亮從軍師將軍變成丞相,錄尚書事。錄尚書事是漢昭帝設立的職位,就是總領群臣的意思,權位更重。大將軍霍光就是這個職位,而且東漢的每位帝即位的時候,都是三公、大將軍、太傅這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才能擔任錄尚書事。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 2 # 不沉的經遠

    題主明顯搞錯了,諸葛亮在劉備時期的地位很高。

    公元219年,劉備及敗曹操奪取了漢中,並晉位漢中王。在劉備手下的勸進表中,諸葛亮排在馬超、許靖、龐羲、射援等人之後,名列第五。因此確實讓人覺得在劉備集團中,諸葛亮的地位不是很高。不過實際上劉備對諸葛亮非常信任,諸葛亮的地位非常高。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以後,兩人關係就日益密切。劉備甚至把彼此間的關係比作“魚之有水”,可見對諸葛亮的倚重。

    在劉備奪取荊州以後,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從官職上來說要低於關羽、張飛、趙雲。不過諸葛亮卻管理著零陵、桂陽、長沙三郡。此時劉備所轄荊州總共不過五郡,顯然諸葛亮的實際權力非常大。

    所以後來劉備入川時,關羽和諸葛亮兩人共同坐鎮荊州,張飛、趙雲反而受諸葛亮的管轄。當劉備下令荊州出兵和他一起奪取益州時,諸葛亮也是援軍的統帥,帶著張飛、趙雲入川。

    在奪取益州以後,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劉備不在時,都是諸葛亮負責成都大小事務,權力還是很大。相比之下,馬超雖然是平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時又升為左將軍,看著官位比諸葛亮大了不少。但是作為一個外來戶他一直小心翼翼,不敢說錯話做錯事,和諸葛亮相比實際權力差得遠了。

    而劉備稱帝以後,諸葛亮正式擺脫了職務低權力大的怪異局面,出任了丞相一職,並錄尚書事,成為蜀漢集團的第二人。張飛死後,諸葛亮又j兼任了司隸校尉一職,還有了監察百官的權力。

    所以很明顯,劉備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只是初期在職務上稍微低一些,但是實際上的地位很高。所以劉備死後,諸葛亮才要多次北伐,以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

  • 3 # 凌煙歷史社

    首先,指正一下,諸葛亮在劉備時期的地位非常高。

    那麼,有人就會問了,諸葛亮投奔劉備之後,才被劉備封為軍師中郎將,也就是一個正四品的官,如果您也是這麼想的,那就說明您對三國時期的軍官職位不太瞭解。

    在漢朝時期,中郎將一般為禁軍統領,到三國時期,因軍閥較多,而大多數軍閥本身也就是一個將軍,所以手下的中郎將基本上都是統軍將領,如孫權手下的周瑜、程普,劉備手下的張飛、關羽、呂布手下的高順,袁紹手下的張合等等。

    劉備到荊州時,諸葛亮投奔劉備,此時,劉備的最高職位是左將軍,此職還是劉備投靠曹操時所獲,但劉備不是單單給諸葛亮一個比他低一級的中郎將當,而是別出心裁為諸葛亮設計了一個官職,稱軍師中郎將,諸葛亮這個軍師中郎將還可以調動其他的軍隊,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總參謀長。由此就可看出劉備非常重視諸葛亮。

    而劉備去世之前,在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更應證了劉備對諸葛亮的重視,他要兒子認諸葛亮為相父,並下詔命諸葛亮為丞相總理政務和軍務,並且劉備還說出如果劉禪沒有能力,諸葛亮可以自取的話,可見,在劉備時期,諸葛亮的權勢非常高。

    結語:諸葛亮投靠劉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諸葛亮成就了蜀漢,同時借蜀漢這個平臺也成就了自己。所以一個人做什麼很重要,但是選擇在哪個平臺努力同樣重要。

  • 4 # 信陵小司徒

    前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伴隨著《三國志 法正傳》中一句“內統都畿,外為謀主”的出現,一種劉備陣營中,諸葛亮的地位遠遠低於法正的論調開始出現,並且大受追捧,趨之若鶩,從那時開始,諸葛亮的地位急轉直下,下墜的可憐,那麼,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要用事實說話。

    (一)走出茅廬 三分天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二十七歲諸葛亮正式出山輔佐劉備,那時候劉備對諸葛亮便是極力推崇,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直線上升,幾乎一躍成為了謀臣之主,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樣一來,關羽張飛都是醋意大發,趕到了相當的嫉妒,為什麼?因為他們發現,自己有點兒“失寵”了。

    這也就是《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中所說的: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

    此時,昔日裡不避艱險、追隨劉備周旋,且三個人關係好到了吃飯一起吃、睡覺一起蓋被的關張二人都是感到了不開心,不恰恰說明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器重嗎?而此時,劉備也是說出了那句名言,他對關羽張飛解釋說道: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原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這樣以後,關羽張飛雖然羨慕嫉妒恨,但是,也不好在說什麼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赤壁大戰結束,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南收荊州四郡,此時,從諸葛亮出山以來,他先是編纂黑戶入籍,增加劉備的所屬軍隊,又在赤壁大戰中東聯孫權,立下了赫赫功勞,因此,這一刻,諸葛亮的正式職位出現了,是為劉備為其開創的軍師中郎將。

    所謂的軍師中郎將,乃劉備首創,典掌集團的軍政事務,權柄甚重,整個蜀漢集團前後擔任軍師中郎將的,只有諸葛亮與龐統二人。而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實權的證明,是他能夠全權的調動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的賦稅,補充軍需。

    這就是標誌著,此時的諸葛亮既掌管內政,又涉及軍權,同時期,劉備集團除了一堆高階參謀(從事)以外,只有幾個人有正式的官職,分別是蕩寇將軍關羽,駐守南郡,徵虜將軍張飛,駐守宜都,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趙雲等,而諸葛亮顯然是統轄於此三人之上的,所以其地位也好,權力也罷,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二)分權出現 獨佔鰲頭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龐統投靠劉備,被劉備任命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所謂的治中從事,是荊州牧劉備官署的秘書長,主管眾曹文書,居中出事,位高權重,屬於劉備職權內部從屬人員的最高正式官職,但低於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後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龐統升任軍師中郎將,隨劉備入蜀。

    此時,諸葛亮的職務雖然還是軍師中郎將,但是卻是擔負起了荊州留守大管家的職務,帶領關羽、張飛、趙雲典領荊州,所以其地位、權力不是隨軍謀主龐統可以比擬的。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六月,軍師中郎將龐統戰死,法正在劉備身邊的地位、作用進一步突顯,整個益州爭奪戰中,表現亮眼,故而建安十九年(公元219年)夏劉備奪取益州後,法正的地位迅猛提升,成為了揚武將軍、蜀郡太守。

    揚武將軍,雖然是雜號將軍,但是寓意很明顯,那就是彰顯劉備集團的武功,非親信得不到這個封號,此外,法正更重要的是蜀郡太守這個職位,當時的劉備以大司馬兼任益州牧,益州的州治所在地,恰恰是蜀郡的郡治所在地,也就是成都。

    因此,說的通俗一些,劉備是益州省委書記,那麼,法正就是益州省委常委領成都市委書記,這樣的地位,已經進入了劉備的集團高層,是典型的實權性質的人物,所以才會說法正內統都畿,外為謀主。

    而當時,法正的地位雖高,可是還是遠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在入蜀爭奪戰中表現出色,直接被提升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軍師將軍是軍師中郎將的2.0版本,依舊全權掌管整個劉備集團荊州益州的全權政務軍務。

    而署左將軍府事則是劉備左將軍幕府的大管家第一人,這也就是說,在當時,諸葛亮不僅是劉備私人幕府的最高級別助理,更是劉備集團內正式官職的實權第一人。

    可也就是從此以後,諸葛亮逐漸的被分權,地位逐步的尷尬,因為當時,署左將軍府事還有一個人,就是益州本土派的董和,此人兼有東州派的身份,與法正、劉巴等同屬一個派系,劉備任用董和,雖然有籠絡益州本土派與東州派的用意,但是諸葛亮畢竟被分權了,因為大家都是署左將軍府事,有權參贊高階軍務政務。

    但不管怎麼說,當時的諸葛亮還鎮得住場子,地位、權力依舊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可是,幾年後,諸葛亮陷入了尷尬境地。

    (三)孤獨排擠 蒼天眷顧

    劉備奪取益州的五年後,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劉備一舉奪取漢中,擊敗宿敵曹操,而後進位漢中王,此時,劉備集團的大肆封賞開始了。

    此時董和去世,法正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東州派的首位,是為尚書令領護軍,所謂的尚書令,指的是漢中王劉備政府的第一首腦,全權處理漢中王府的政務,護軍指的是監督眾將、眾軍的高階監軍,位高權重,這也就是說,在投奔劉備八年之後,法正終於攀升到了劉備集團當時實權的第一人的位置。

    而此時的諸葛亮的職務,還是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此時,劉備的左將軍幕府都已經撤銷了,成為了漢中王府,漢中王府的老大是法正,諸葛亮卻還沒有撤銷署左將軍府事的職位,你說他有權參贊機務,是對的,可是與尚書令比,顯然是名不正言不順。

    至於軍師將軍,雖然職權範圍不變,但是,漢中王府的一切領導班子,聽命的是尚書令,而不是軍師將軍,所以,當時諸葛亮的地位,在投靠劉備十一年後,真正的達到了尷尬的極點,是為理論上有權掌管一切,實際上卻是處處彆扭,無人買賬。

    但是,上天似乎也是眷顧諸葛亮的,一年後,尚書令法正病逝,在此期間,關羽戰死,荊州丟失,孟達投降,上庸丟失,劉封被賜死,劉備集團連續遭受晴天霹靂,把劉備劈的是外焦裡嫩,一路火花帶閃電,不得已,為了應對危局,劉備只得再次轉向諸葛亮。

    稱帝后的他自然冊封諸葛亮為丞相,再次全權掌管政務,雖然有尚書令劉巴、李嚴,但是誰都知道,掌管絕對大權的,還是諸葛亮。

    所以,事實證明,諸葛亮在蜀漢集團的權力雖然有波動,但是一直沒有低下一線高層,雖然受到衝擊,但是一直是實權在握,因此他在劉備集團來看,不管是地位還是權力,都是貨真價實的絕對一流,這是毋庸置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企業如何對待老員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