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本書的主要價值表現在哪裡呢?
9
回覆列表
  • 1 # 西瓜島主

    作者給我的資訊就是:作者是現實派的作家,雖然她沒有魯迅那一針見血的投槍,但作者以自己獨特的筆法抒寫了自己童年時代在家鄉生活的點滴。作者是孤獨的,在兒童時代雖然他們村莊有很多“有趣”風俗,但作者很少講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從《呼蘭河傳》,我們又看到了蕭紅的幼年也是何等的寂寞!讀一下這部書的寥寥數語的“尾聲”,就想得見蕭紅在回憶她那寂寞的幼年時,她的心境是怎樣寂寞的。 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裡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著那大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工夫會變出來一匹馬來,一會工夫變出來一匹狗來,那麼變著。這一些不能想象了。聽說有二伯死了。老廚子就是活著年紀也不小了。東鄰西舍也都不知怎樣了。至於那磨坊裡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則完全不曉得了。 以上我所寫的並沒有什麼優美的故事,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記憶,卻忘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裡了。 由此而知:作者小時候是孤寂的,沒有什麼同齡玩伴。幸好作者有個爽朗的爺爺,她的童年才不至於沒有丁點兒美好的回憶。 《呼蘭河傳》以作者的童年回憶為引線,描繪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北疆呼蘭小城的風土畫。作品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劇性的生活圖景:令人窒息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舉"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報廟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 但是,令我深有感觸的是作者在第一章是沒有把筆墨放在人物上,而是放在對人物生活的環境的介紹上,透過對環境的描寫,(一下起雨來這泥坑子白亮亮地漲得溜溜的滿,漲到兩邊的人家的牆根上去了,把人家的牆根給淹沒了。來往的過路人,一走到這裡,就象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擊。"到了早季,大泥坑子表面乾燥結實,等人或車馬一走上去,使都陷進去了,需要費很多事,才能把翻進去的車馬抬出來。大泥坑子還經常淹死豬、狗、雞、鴨。大泥坑帶結人們的苦頭太多了,但是沒有人建議填平它。由於人們生活的古板單調,他們常常喜歡尋找一些無聊的樂趣,這大泥坑子能給他們以滿足。他們津津有味地談論、添枝加葉地渲染大泥坑子的威嚴,好象大泥坑子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好處似的。他們把令人煩惱的事情當作開心的事情談,可見,他們的麻木。在議論大泥坑子的時候,他們還把它和封建迷信聯絡在一起。據說農業學校校長不倍龍王爺,因此龍王爺報復他,他的兒子才掉進了大泥坑。大泥坑還能把"瘟豬"變成"淹豬",使呼蘭人既可以吃上便宜豬肉,又可以去掉疑心,這也算大泥坑帶給人們的好處``````)

  • 2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呼蘭河傳》是多年前買的《蕭紅散文全編》中收錄的最後一篇。《呼蘭河傳》文體很特別,文筆很像散文,尤其是前兩章,絕對的散文方法寫出呼蘭河這個北方小鎮的生活;後面幾章有點自敘性寫了她身邊人的不同命運。說它是小說,它沒有傳統小說的統一的故事主線。所以,這篇文章,小說界和散文界紛紛將其歸於自己門下。

    這本書陪在身邊很多年,年初讀了《生命冊》,覺得設計格式上很像《呼蘭河傳》,就把它翻出來重讀。

    《呼蘭河傳》一共七章,加上一個簡單的“尾聲”。

    第一章,作者用非常生動的筆調寫出呼蘭河這個北方小村鎮死水一樣的生活。“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長去;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只有兩條街的呼蘭河每天都上演著重複的戲碼,日子平淡地過著。一個很有趣的談資就是東二道街的一個大泥坑。人、車、家畜什麼地都會掉到坑裡,只要一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就是抬車、救人的熱鬧場面。它雖然那麼礙事,人人抱怨,卻沒一個人張羅把它填平了。這大坑,是呼蘭河人的藉口、熱鬧、談資,是死水一樣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會輕易改變。

    這章有一段記得是上過小學課本的,題目應該是《火燒雲》,大概。“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餵豬的老爺爺在牆根靠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對他說:“你老人家必要高壽,你老是金鬍子了。”…… ”。一段非常優美精彩的描寫,標準散文格式。

    第二章,寫罷呼蘭河枯燥的日常生活,在這章寫了呼蘭河人的精神生活。作者寫道:“在精神上,也還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一樣一樣地寫來,且敘且議。這些活動都超級熱鬧,讓呼蘭河人如過年一樣,拉不下一個的全員盛宴。作者卻在最後寫道“這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並非為人而做的。至於人去看戲、逛廟,也不過是揩油借光的意思。”

    第三章,開篇寫道“呼蘭河這個小城裡邊住著我的祖父。”在全書的“尾聲”中也寫道:“呼蘭河這小城裡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在埋著我的祖父。”可見,祖父是她對於家鄉的全部牽念。全書中都沒有寫道她父母愛她的畫面。她父親的一次出場是踢了她一腳,差點沒把她踢到火堆裡;媽媽出場也是張家長李家短的鄰里間的婆婆媽媽。那麼,她對於她的後院以及和祖父快樂著重描寫,更增顯了她缺少父母疼愛的可憐孤獨的弱小身影。

    第四章,在這章中作者反覆寫道“我家是荒涼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其實,她家的條件還是不錯的,有房子出租給租客,她家院子裡住著養豬的、做粉條的、趕車的。“他們就是這類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裡,可是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逆來了,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

    第五章,最悲哀的一章。租戶老胡家買來一個12歲的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婆婆自己被丈夫打,她打小團圓媳婦,只為了給她個下馬威。因為“有孃的,她不能夠打。她自己的兒子也捨不得打。打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夠,她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豬掉了斤兩。打雞,怕雞不下蛋。唯獨打這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沒有的,她又不能跑掉了,她又不能丟了。她又不會下蛋,反正也不是豬,打掉了一些斤兩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稱。”原來是有說有笑,活蹦亂跳的小團圓媳婦病了。她剛捱打那會兒,左鄰右舍都說該打;現在聽說她病了,緊趕著跑去出點子,貢獻各種偏方、奇方、妙方。最後,老胡家要用大缸給小團圓媳婦當眾洗澡了。“這種奇聞盛舉一經傳了出來,大家都想去開開眼界,就是那些患了半身不遂的,患了癱病的人,人們覺得他們癱了倒沒有什麼,只是不能夠前來看老胡家團圓媳婦大規模地洗澡,真是一生的不幸。” 小團圓媳婦被當眾脫了衣服,放進裝滿滾水的大缸裡,她先是吱哇亂叫、亂跳,後來就沒聲音了,倒在了大缸裡。看熱鬧的人狂喊著把她抬出來,澆冷水。大神為了留住已經開了眼界,打算回去睡覺的看客,對著小團圓媳婦又是噴酒又是扎針,終於弄醒了,又放進裝滿滾水的大缸裡。就這樣,一夜裡,小團圓媳婦被燙了三次,抬出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不久以後,“那黑忽忽、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就死了。”在這殺人的盛宴中,大家都是旁觀者,都在推波助瀾。

    第六章,作者寫了她家的管家有二伯,一個很有阿Q精神的人。他一無所有,被欺負也欺負別人,不滿現狀又安於現狀。

    第七章,最有生命力的一章。磨倌馮歪嘴子與同院的王大姑娘好了,並有了兒子。原來被看好的王大姑娘的很多優點,能幹麻利大嗓門,一下子都變成了鄰里間嘲弄的缺點。自從小團圓媳婦死後,很久沒有談資了。現在馮歪嘴子一家成了風暴眼,什麼孩子死了,馮歪嘴子上吊了……層出不窮。但馮歪嘴子沒有死,兒子也沒有死,一天天大了。但兩三年之後,王大姑娘難產死了,留下了一個四、五歲的兒子,一個剛出生的兒子。“東家西舍的也都說馮歪嘴子這回可非完了不可了。那些好看熱鬧的人,都在準備著看馮歪嘴子的熱鬧。”“可是馮歪嘴子自己,並不像旁觀者眼中的那樣地絕望,……於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負著他那份責任。”他和他的兒子們頑強地活著。

    《呼蘭河傳》將人的麻木與頑強寫得非常精彩。看過這篇文章,我也喜歡蕭紅。

    蕭紅,上世紀非常傳奇的女作家。她身上有太多的故事,前一陣子有個電影《黃金時代》就是寫的蕭紅,湯唯主演。沒看,不喜歡別人的觀點影響自己的判斷。電影海報看了,覺得湯唯比蕭紅漂亮。

    蕭紅雖然命運多舛、英年早逝,但在那個紛亂的年代,作為女性作家,才華被大家賞識,兩部代表作品《生死場》《呼蘭河傳》分別由魯迅和矛盾做序;雖然身屬左聯,卻沒捲入筆戰,左右兩邊都接受她;身邊也總有愛人,蕭軍、端木蕻良。雖然短暫如流星,畢竟是閃爍著劃過夜空,一直被人們所懷念。

    《蕭紅散文全編》,彭曉豐、劉雲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593頁,16元。

  • 3 # 明月清風高樓望月

    蕭紅的童年,是悲苦,寂寞的。走過童年的她,依然與悲苦,寂寞相伴。呼蘭河,她離開家鄉時,帶著無限的嚮往上路。故鄉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留下的是悲傷,是懷念。

    痛苦與悲傷,擋不住追求夢想的腳步,她追求愛情,追求幸福,追求理想。不論如何被傷害,依然不放棄。因為她更害怕寂寞。

    呼蘭河,是作者不得不懷念的故鄉,故鄉有她難以忘懷的人和事。一種心酸,一種離愁一種淡淡的思念。童年的記憶,印刻在她的腦海中,終生難以忘懷。

  • 4 # 似水流年143324058

    《呼蘭河傳》是蕭紅很有名的小說,聲望僅次她的《生死場》,但是蕭紅用細膩而又深情的筆觸勾勒出東北黑土地的風情畫卷,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寫到:我的童年是孤獨的。幸好她的爺爺是她的依靠,書裡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比如:有二伯,爺爺,小團圓媳婦……如果把《呼蘭河傳》當成小說,莫如把它當做散文來讀,象:我家的後院是荒涼的,春天有二伯會種小黃瓜,小倭瓜 等等,小說後部分描寫了火燒雲,雨過天晴後,天上的雲彩,一會變如一匹馬來,一會變出一條狗來……蕭紅作為民國女作家歷經國破家亡,失婚,再婚,顛沛流離,到了香港,她是多麼的懷戀那片黑土地,於是,《呼蘭河傳》呈現給我們。小說很精彩,值得一讀

  • 5 # 書房記

    《呼蘭河傳》是現代作家蕭紅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的語言簡單純潔,樸實無華,堪稱優美。

    《呼蘭河傳》是蕭紅寫於1940年前後的小說。這時的蕭紅,已與蕭軍分開了,與端木蕻良走到了一起,在這種情況下流亡香港。可以說,這時的蕭紅是寂寞的,在這種寂寞、複雜的情緒中,蕭紅開始了《呼蘭河傳》的創作。

    (呼蘭河傳(2017未刪節版·作家榜插圖珍藏本;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 )

    《呼蘭河傳》寫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個鄉鎮的生活圖景,向我們展示了她夢中的故鄉――呼蘭河小城。在某種程度上,《呼蘭河傳》是對《生死場》的延續,反思民族痼疾和國民性的弱點,但《呼蘭河傳》比《生死場》表現的更為深刻。

    蕭紅是20世紀東北作家中最具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蕭紅的作品中有著濃郁的東北文化氣息和女性自主意識。在蕭紅的世界裡,屈從與認同是女性最大的不幸,在《呼蘭河傳》中,女性一方面是男性的附屬品,另一方面又被神化。蕭紅曾說:“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在《呼蘭河傳》中,蕭紅展現了女性的命運的沉重,讓人感受到的是悲慘與蒼涼。

    《呼蘭河傳》中,蕭紅將散文、詩歌與小說的文字運用在一起,獨具特色。透過散文、詩化的手法,涉獵到了人的生與死的價值、人的終極意義等命題,可以看出是蕭紅對故鄉呼蘭河流露出一種悲憫的情懷。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重要著作,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今天讀來仍具有一定的深層意蘊。

  • 6 # 林海靈芝75950667

    “《呼蘭河傳》不象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它於“不象"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一,一些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部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用蕭紅的話說:只因他們充滿我幼年的河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寂寞的蕭紅,寂寞的呼蘭河。

  • 7 # 非常道畢延河

    《呼蘭河傳》,敘述以“呼蘭河”為中心場景的鄉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國”鄉民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即20世紀10年代中葉前後小鎮民眾的生態與心態,是一曲國民靈魂改造的挽唱。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則被茅盾稱為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同時,它又表達了對國民團體盲目、愚昧、麻木、殘忍等等劣根性的憂憤和悲憫,被越來越多的後人認為是繼魯迅之後對國民心態的開掘和批判的力作。

  • 8 # 明亮針葉林

    蕭紅,看她的《呼蘭河傳》,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她童年清脆的笑聲,分明迴盪在我的童年;她家後園裡金晃晃Sunny下肆意生長的小黃瓜、大倭瓜,園裡的蝴蝶、螞蚱、蜻蜓,在南方我家後院矮牆上也找得到。她家園子西北角的大榆樹,下雨會冒煙;我家土牆邊的老楊槐,夏天也會綴滿一串串香甜的槐花,慰籍我飢餓的童年。心如果真誠,就一定能相通,她的真誠和靈動,已經跨越了地域和時代的萬水千山。

    曾去蕭紅的故居,呼蘭河的下游,冰封的散漫水道,從這裡再向北,就是長長彎彎的松花江。她家後園鋪滿積雪,老宅窗欞上散落榆樹的枯枝,冬日的Sunny淺淺地照著這個寂靜的院落,街邊有凍梨凍桃出售。也是冬天,她離開這裡,再也沒有回來。在戰亂的顛沛流離中,她由北國向中原,向南,再向南,在香港嚥下了最後一口氣。她怎麼能夠忘記東北高遠湛藍的天空,筆直高挺的榆樹,在風中刷刷閃亮的樹葉,腳下嚓嚓著響的白雪。她的東北故鄉,廣袤,高遠,厚重,清冽。那些封凍蜿延的河流,那些白雪覆蓋的原野;那些金色Sunny下的白樺林,那些深藍夜空閃爍的星星;那些炊煙飄繞的村落,那些在茫茫雪野勾勒出黛色的樟子松,她忘不了,難以忘卻。寂寞的蕭紅,性情中人的蕭紅,孤寂地葬在香港淺水灣,她想念她的家鄉,卻再也回不去了。千山萬水啊,萬水千山。

    蕭紅,深知你的寂寞和不甘,我看望過你的故鄉。

  • 9 # 輕塵伶羽

    作為一個東北人,我說說讀《呼蘭河傳》的感受。我曾認識一些市民階層出身的年輕人,他們喜歡讀國外的名著,喜歡有都市情懷的、勵志精神的、積極Sunny的小說。他們不喜歡蕭紅的作品,認為她的作品太過消極,因為小說裡幾乎沒有實現輝煌人生的主人翁,況且還展現了太多社會人情的陰暗面以及底層人民面對生死做出的愚昧的且看不見希望的掙扎……

    而我欣賞蕭紅的作品,正是因為她敢於直視世間炎涼,展現真實的人性和底層人民艱苦無望的生存狀態。文中那句“他們被父母生下來,沒有什麼希望,只希望吃飽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飽,也穿不暖”,這幾乎是每個時代底層貧民最真實的生存狀態。在食不果腹、衣不禦寒的狀態下,為了吃飽飯,為了活著,“逆來的,順受了 ”又算得了什麼呢?

    “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當人的身心被蹂躪久了,縱然對活著還沒有絕望,但也沒有什麼希望了。活著,究竟是幸運的,還是不幸的,很多時候未必有正確答案,就像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了,死了才得以脫離人間地域,死對於她來說未必是不幸。

    如果你指望著小團圓媳婦的婆婆能夠幡然悔悟,不再虐待兒媳婦了,那你是真的在做夢了。民間缺少人文教化、獸性未褪的人類通常是要以暴力發洩情緒的,並且人類所具有的階級屬性促使他們傾向於選擇地位低下的弱者施暴,就像現在的農村也可以經常看到丈夫狂罵或暴打妻子,你根本就阻止不了,就算他們的兒女報警,警察來調和說理也無濟於事。關於家庭暴力,曾有農村男子給我的解釋是:“人有情緒就要發洩,不發洩會憋出病的”,這就是他恣意謾罵,甚至是踢打妻子的正當理由。而女人,由於天生力量上的不足,通常只能處於被虐待的狀態。

    農村的人,本身就讀書少,接受的知識文化及科學技術教育非常有限,更缺乏文明的教養,女人被騷擾、強姦、虐待可謂司空見慣,甚至農村婦女若是聽說哪個村的女人被強姦了,或是因為難以忍受長期的家庭暴力而自殺了,她們往往不會譴責施暴者的罪惡,也不會同情被害者的遭遇,而是會說被強姦的女人是“缺心眼”,因家庭暴力自殺的女人是“自找的”,懷著事不關己的心態詆譭和嘲笑不幸者(這是我在當代農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真實狀態)。農村人的生存狀態,並不像農村的景色一樣美好,而是比中國東北三九天的風雪更加凜冽。

  • 10 # 野離離

    有人是這樣評價蕭紅的:蕭紅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一隻無腳鳥,一生漂泊,卻又從未停止過反抗。她骨子裡的韌性,她的灑脫與清冷,註定她的靈魂裡,住滿了北方凜冽而無所顧忌的冷風。

    說起張愛玲大家估計很熟悉了,或者多少聽過關於這位民國才女傳奇的人生中的某一個故事,雖然人生過得也並不算順遂,但比起文壇地位與張愛玲並肩,同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蕭紅,張愛玲的一生又並不算太糟糕。

    談起蕭紅,腦子裡就會展現出她那顛沛流離、窮困潦倒,甚至在身懷六甲之時還遭遇男人離棄的人生。用她自己的話講,那就是:“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

    蕭紅的一生都是悲劇的、掙扎的,不安穩的,浮浮沉沉,恍恍惚惚。1940年,蕭紅逃難到了香港後,對故鄉對呼蘭河那座小城卻愈發思念起來,也就是她在這段時期,她寫完了這本《呼蘭河傳》,並在香港《星島日報》副刊連載了三個月。

    蕭紅將生平所受的悲和苦藏於呼蘭河底,任其暗流湧動,不時翻湧上泛,卻依舊保持著柔軟,也才能在她的自傳性質的小說《呼蘭河傳》中保持著孩童般的視角看世界。飽含悲苦卻夾帶著一串串的歡樂。遺憾的是,蕭紅本人還沒看到文字成書,就於1942年1月,病逝於香港的醫院中,年僅31歲。

    在茅盾給《呼蘭河傳》寫的序中,他說:《呼蘭河傳》給我們看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這本書很多人覺得不 像一部小說,好像自傳又不完全像自傳。但是我卻覺得正因為其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

    01

    記憶中有殤有痛有祖父

    在蕭紅的記憶中,呼蘭河城的人們都很“佛性”,有飯食,有衣穿,有茶餘飯後的談資便是滿足且充實的一生。

    在這小城的一條大街上有個大泥坑,很大很深很黏,這裡經常會發生一些事故,比如說趕馬車經過不小心會陷進去,無知無覺的家禽也容易葬身其中,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難逃掉進去的命運。不過呢,馬車陷進去抬起來就好了,人掉下去了抱怨一番自個兒爬起來,至於那死去的家禽,當然是死了就吃肉。

    縱然每個需要經過的人都有可能會有掉下去的風險,但是一直以來,從來沒有人想過要填上這個坑。

    記憶中呼蘭河城的人過的很艱苦,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掙扎在生存線上,也正因為這樣,才使得小城在荒涼中也能感受到嫋嫋升起的煙火氣息。南頭的王寡婦因為獨子掉河裡淹死了變瘋,卻依舊能平靜地賣著豆芽菜;傷了病了就請大神來跳一跳,若是家裡有人死了,哭完了埋葬之後,回家照舊過著該幹嘛幹嘛的日子。

    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長去,能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老了就老了,感慨沒有必要,走不動了就癱著,看不清了就不看,咬不動了就整吞。還能有什麼法子呢?貧窮之下沒有心情去思考這些人生的意義,命運給的都接著。

    好在童年裡有祖父,還有大花園。

    蕭紅小時候就是祖父的跟屁蟲,祖父做什麼她也做什麼,末了還能耍點小聰明捉弄一下他。祖父呢也會用善意的玩笑話來嘲笑她:

    爺爺,櫻桃樹為什麼不結櫻桃?

    因為沒有開花,就不結櫻桃。

    為什麼櫻桃樹不開花?

    因為你嘴饞,它就不開花。

    那個眼睛都帶著笑,經常笑的跟孩子似的的祖父,今日回憶起來依舊慈祥溫暖。他會教蕭紅唸詩,一老一小,咿咿呀呀。小孩子都嘴饞愛吃,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祖父依舊是儘可能地滿足那個小吃貨,看著她吃的越歡就越高興。

    記憶中的祖父就像歲月長河中夕陽照在水面的粼粼金光,不管河底是怎樣的暗流湧動,薄涼中透著溫暖,黯淡之外依舊閃亮,很美。

    02

    童年不同命,有人上學堂,有人做新娘

    蕭紅的童年是孤獨的,那時家中並沒有她的兄弟姐妹。唯一的去處大概就是後園,只有跟祖父一起的日子是歡樂的,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寂寞橫生。尤其是秋雨過後,花園開始凋零,花花草草黃的黃,敗的敗。後園不去,待家裡也沒多大的意思。

    父親冷淡,母親總是一副惡言惡色,還有會用針刺她手掌的祖母。所以如果沒有祖父陪著,就自個兒玩著,玩累了就直接躺在蒿草裡睡著,自在卻又孤單,好在畢竟是地主家庭,條件不算差,還有一個那麼疼愛她的祖父。而小團圓媳婦的出現,才讓我們真切地體驗了一個人走在無人相伴的路上,荊棘滿地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才12歲的普通女孩,因為早早地被出嫁,還沒明白“新娘”是個什麼東西就要被迫吃下婆家發的難,熬的苦。

    為人大方不好,性情直爽不對,就連長得比一般的孩子高也是錯。坐相筆直不好,走路風快不行,那怎麼辦?看不下去就打,看不順眼也是打,打到自己看得順眼看得下去了為止。

    明明什麼都沒做錯,只是沒有按照他人潛意識裡的團圓媳婦的標準來長那就是錯了,管他這潛意識裡的標準是好是壞,在力量不對等的情況下,在當時社會愚鈍、麻木、粗俗、無知的大背景下,你的稍微反抗都是錯,而且是錯的離譜,不可救藥,所有一切你因此而受到的折磨和苦難那都是應得的,沒有人會質疑這點。

    一個總是笑呵呵的女孩兒,勤快肯幹,卻一次次因為單純地想要給她個下馬威,想給她個教訓慘遭毒打,最後被打出了癔症。這可就讓婆婆慌了神,怕她死了,娶親的錢以及這段時間因為給她“治病”花的錢可就打了水漂,這虧本買賣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所以萬萬不能讓她死了。

    平時連塊豆腐都不捨得買的婆婆,現在卻捨得花上夠吃幾年豆腐的錢來為團圓媳婦兒治病抽帖兒。自己省吃儉用,在媳婦身上去有一擲千金的壯舉,這簡直要把自己感動到哭。所以,當那些“大神”開出了要求團圓媳婦在眾人面前洗滾水澡的時候,婆婆不遺餘力地執行了,最終,小團圓媳婦也成功地被她們折騰死了。

    這種鈍刀割肉的做法才是摧毀一個人所能用的極刑,但從來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是有錯的,可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人人都是劊子手的年代,童年的孤獨和寂寞又何足掛齒呢?

    03

    生不逢時,讓人愛不起,恨無力

    倘若在現代的社會中,年輕人只要人稍微勤快一點,都不至於吃不飽穿不暖。 但是在蕭紅小時候,在租住在她家看似隨時都可能在風雨飄搖中倒下的房子中,住著一些起早貪黑地勞作,勤勤勉勉地生活卻依舊只能是徘徊在溫飽線上,馮歪嘴子就是其中一個。

    大齡未娶,家境貧寒,老實本分的馮歪嘴子是一個磨官,終日與一隻三腳毛驢為伴,“天黑了就睡覺,天亮了就起來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

    如果一輩子這樣活著,不會有精彩起舞的人生,但也不曾辜負了生命。但偏偏的,他成親了,還有了孩子,最後還是過上了自己曾經很鄙視的生活:為了老婆孩子,變得小氣苛刻,省吃儉用一輩子,到頭來還是個窮鬼,白活一場。

    無非求個老婆孩子熱炕頭,哪怕自己再多做一些工,在辛苦一些也無所謂了。可命運偏偏愛這般捉弄人,在第二個孩子出生沒多久老婆去世了,拋下了爺仨在這薄涼殘酷的人世間艱難求活。

    黑色幽默並不好笑,但命運它並不介意尬笑,哪怕迴應它的是窮人臉上更加愁苦的表情,和飛濺起幾滴和者血的淚。就像老舍說的那樣,命運它有時候就像是鬼影尾隨著你,你抓不住它,只能白白地受苦。

    04

    帶著世界賦予我們的裂痕,去好好生活

    蕭紅在寫《呼蘭河傳》的時候已經病的很嚴重,並且身邊沒有至親的人陪伴,那時候的她也已經歷過種種生活給予的艱難和困頓。甚至在餓到想做賊的份上,餓到羨慕下等妓女的程度。

    每一處閱歷都帶著傷,每一寸成長都混著苦。但即便這種情況之下,她也依舊能在這本書中保持孩童般的視角,如此純淨如此柔軟,就像那靜靜流淌進歲月裡的呼蘭河。有人說《呼蘭河傳》是她對自己逃離的故鄉最後深情的回望。深以為然!

    縱然那裡有事故多發且沒有人願意填埋的大坑,那裡有“包治百病”的跳大神,那裡有並不喜歡自己的父母。那裡有封建愚昧,有荒涼冷漠,還有一個個再也挽不回的冤魂。那裡還有一些人,“他們不知道光明在那裡,可是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得到寒涼就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想擊退了寒涼,因此而來了悲哀。”

    但是在最後的最後,蕭紅還是愛著呼蘭河那座城的,柔軟且堅定地愛著。就像我們深愛著那些我們可能再也回不去的故鄉一樣。故鄉年輕的時候跟我們人一樣,也多少會有令我們不滿意不喜歡的地方,但哪有什麼事能處處叫人滿意呢?

    就像路遙在他的一本書裡寫的那樣: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人活著心態很重要,要以寬容心來接納這世間的種種不完美。淡看人生苦痛,積極而平衡。自生下來就有許多無形的東西在束縛著我們,沉重卻擺脫不了。既然無法改變,我們應該培養自己帶著枷鎖也能跳舞的能力。

    找到適合自己的舞曲,用不一樣的舞步,跳出自己的節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慢跑後如何有效放鬆拉伸腿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