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收拾東西,發現家裡孩子的書包裡有別人家裡的東西,什麼名片啊,玩具啊,甚至有幾塊錢,連耳環都有。這樣的情況之前也有發生,但是當時只是些小玩具,訓斥了幾句,告訴他下次不要這樣做,這是不對的。然而現在還有這種情況,並且愈發嚴重,我該怎麼辦?該怎麼去引導他?迫切需要各位給我一些幫助,謝謝!
23
回覆列表
  • 1 # 燕織

      偷竊行為在兒童中並不少見,但情節輕重不同,輕者嚴格地說可以不算偷,重者卻已形成偷竊惡習。父母要採取正確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改掉小偷小摸的惡習。

      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很好,父母會滿足孩子的絕大部分要求。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慾望心理會因為父母的寵愛而變得膨脹。如果孩子的某種慾望在父母那裡沒有得到滿足,那麼就會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

    有的父母給孩子的零花錢少,孩子看著身邊的小夥伴零花錢那麼多,“支配錢”的慾望就會膨脹,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小偷小摸行為的發生。

    一旦發現孩子有小偷小摸的行為,父母不要過於憤怒和隨便誇大事實,更不能不問緣由地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當然也不能對這種行為放任不管。父母要分?孩子出現這種行為的原因,對症下藥,把孩子的小偷小摸行為遏制在萌芽階段。

    專家建議

    勿以惡小而為之。孩子小時候的小偷小摸行為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很有可能發展成偷竊行為。但是隻要父母的教育方式得當,孩子小偷小摸的壞習慣就會得到很好的糾正。那麼,父母應該這樣糾正孩子的小偷小摸行為。

    1.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

    孩子存在小偷小摸的行為是因為孩子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無法分辨自己行為的對與錯。因此,父母要想糾正孩子小偷小摸的行為,必須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父母必須從孩子現有的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逐步提高孩子的是非觀念。父母要讓孩子懂得,小偷小摸是一種不良的行為,今日小偷小摸,將來就有可能大偷大摸,甚至誤入犯罪的歧途。透過反覆教育來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幫助孩子建立物權觀念

    許多孩子缺乏對物品所有權的認識。孩子對物品所有權沒有正確的理解,也就不能分清別人的和自己的物品有什麼區別,從而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屬於小偷小摸行為。父母要給孩子必要的指導,幫助孩子儘早建立所有權的概念。

    要讓孩子搞清楚物品所有權,不是光靠講道理就能讓孩子明白的,還要從實際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3.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

    有的父母不給孩子零花錢或是給孩子的零花錢較少,孩子看見別的小朋友能夠靈活地支配手裡的零花錢,就會產生羨慕之情,打起“小偷小摸”的主意來。

    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孩子會感到溫暖。父母給孩子零花錢的數目要和其他的孩子差不多,讓孩子心裡感到平衡。孩子手裡有了零花錢,就可以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不會對別人的東西眼紅,從而遠離小偷小摸的壞念頭。

    4.增強孩子抵制誘惑的能力

    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他們自制力差,抵制誘惑的能力也較低。看到別人有好東西時,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佔有慾,就會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父母要教育孩子拴住慾望的韁繩,做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要幫助孩子樹立不是自己的東西即使再好也不能拿的思想。

    有小偷小摸習慣的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教育之後,壞習慣會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在孩子新的習慣還沒鞏固之前,當發現有小偷小摸的機會時,又會不由自主地將父母的教育拋到一邊。因此,父母要幫助孩子增強他們的自制力。

    5.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后被說成小偷,就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顧及到孩子的自尊,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提起孩子的過失行為。如果孩子因為曾經的小偷小摸行為在同學和老師面前抬不起頭,父母就要想辦法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 2 # VC媽媽學財商

    看得出來這位媽媽焦急的心理,甚至下意識已經給孩子貼了“小偷小摸的標籤”。

    對於孩子來說,會去拿別人的東西,並不一定是有意識的小偷小摸,有可能是因為不太清楚所有權的原因。

    現在的孩子從小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家長或家裡的老人什麼東西都是優先給孩子,造成孩子比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什麼東西,只要自己想要,就可以拿。

    現在已經發生了這樣的情況,那家長該如何來引導呢?

    推薦歪歪兔系列財商教育童話圖書,這套繪本里第一本《小財神變成了驢》就講了歪歪兔有一個神奇的錢包,裡面有個小財神負責不斷的為它生錢,歪歪兔也認為財神不斷給錢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它花錢大手大腳。後來因為歪歪兔花錢太快,小財神去偷了老財神的錢,所以失去了當財神的資格,需要要和歪歪兔一起生活一起賺錢,才有資格當回財神。家長可以先把書看一遍,再和孩子一起讀,讀完後可以提一些問題,透過問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發現,偷東西是不對的,是要受到懲罰的。

    2、一般來說,孩子從3-4歲家長就可以和他玩一些交換的遊戲。小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想要某一件玩具的時候,和孩子說:“我可以給你這個玩具,不過你需要給我一樣你的東西來交換。”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透過帶他去超市購物時,把錢給孩子讓他來付款,告訴他:"我們買東西就相當於用錢去交換商店老闆的東西。"

    3、透過零用錢來培養孩子的財商,允許他有體驗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權利。

    其實我們成人也一樣,當身邊沒有錢,又有需要的東西的時候,心裡是非常沒有安全感。所以,零用錢某種意義上也可以帶來安全感。

    對於孩子來說,當他特別想要某件東西,他就可以用零用錢來購買。零用錢不夠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先允許孩子,可以告訴他:"你值得擁有好的東西,你可以把它先寫下來,然後我們可以透過存錢或者別的增加收入的方式來得到它”。這樣可以減少孩子心裡層面的匱乏感,讓他從內心覺得我是值得擁有好東西的,我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來得到他。

  • 3 # 聽風讀世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爸爸去哪兒》裡面有一集,黃多多和貝兒一起去買東西,貝兒想買一雙涼鞋,可是多多說錢不夠不能買,最後貝兒就擅自拿走了拖鞋。多多當場指出貝兒在偷東西,可是貝兒只是不知所措的站在那。

    其實大家都像黃多多一樣理解錯了,貝兒根本就不知道那是在偷東西,在小孩的眼裡沒有金錢交易等價買賣的觀念,在她眼裡,那只是拿。特別是在許多小寶寶心裡,你說他偷東西,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是從你的表情裡知道,這麼做不對,小偷是一個不好的詞,媽媽在批評我。所以如果發現孩子拿了東西,先不要馬上給孩子釘上小偷的標籤,他們雖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是絕對懂得,這不是在誇他,如果他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那只是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自卑,敏感。

    在我們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我們應該先問清楚寶寶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嚴詞批評。前幾天我帶著Lisa逛超市,等到我們結完賬時,超市的報警器響了。最後售貨員在Lisa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個清涼油。我馬上結了賬把Lisa拉到一邊。Lisa只有14個月,肯定是不懂得偷是什麼意思的。我就問她為什麼這個會在她口袋裡啊,她就咿咿呀呀的比劃。我說這裡面的東西不管你是因為好奇,還是喜歡,最後走出這道門的時候,都要把它交給媽媽,媽媽需要用錢來換它們。

    不能偷偷的帶出來,因為這不是屬於我們的東西。

    或許你會覺得,這麼小的孩子話都不會說,跟她講道理一點用都沒有。但是從那天開始,我帶她去超市,她看到喜歡的東西都會指給我看,有些特別喜歡的會拿在手裡默摸摸,然後自己放回去。

    不要覺得小孩不懂,你耐心講道理,小孩總是能聽懂一些的。

    如果寶寶真的是出於某些原因“拿了”東西。首先我們要言辭批評,對!做錯事情必須嚴厲批評,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的錯誤。我曾經遇到過一位媽媽,孩子拿了超市的棒棒糖藏在袖子裡,最後媽媽講完道理讓孩子自己去和售貨員道歉,並且扣了孩子半年的零花錢。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都要讓孩子從心裡認識到,這麼做是不對的,除了父母沒有人會無條件的提供給孩子一切。

    最後,如果寶寶大一點了,建議每月給孩子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零花錢,讓他可以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財商。

  • 4 # 寧太太的成長日記

    我們經常會把孩子一些拿東西的習慣定性為小偷小摸。當我們很認真的去問孩子,你怎麼會有這樣東西的時候,孩子通常都會說,我覺得這個東西很漂亮,很有趣,所以我就把它拿回來了。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這個物權觀沒能很好的建立起來的時候,通常分不清楚怎麼是偷,什麼是拿。他經常會認為這些東西我喜歡就可以拿。

    所以當我們像題主那樣發現孩子包裡有很多不屬於他的小東西的時候,我們不用過於緊張,其實孩子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他變壞了。他只是覺得那樣東西有趣好玩。

    那麼我們該怎麼跟孩子溝通這個事情?我們需要跟孩子強調一個物品的擁有所有權。當我們覺得一個東西很好的時候,想要因為只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徵求這個物品的擁有者的意見。只有當我們告訴孩子這些是非對錯,他才能夠更好的去辨別。

  • 5 # 積木育兒

    家長您好,寶寶的“小偷小摸習慣”實際上就是拿了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的行為是“偷”。不知道您如何與孩子溝通的,首先要明確的是不能夠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孩子這種行為,效果可能適得其反。要想正確引導孩子,首先要做到理解孩子。

    我們說寶寶從小的時候開始出現物權意識,最開始的時候所有寶寶能看見的東西他都認為是自己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教育寶寶:這個鞋子是寶寶的,那個鞋子是爸爸的,寶寶要穿自己的鞋子,不能穿爸爸的鞋子,爸爸也只能穿自己的鞋子,不能穿寶寶的鞋。慢慢的孩子會建立這樣的物權歸屬意識,逐漸拓展到如何管理屬於自己的玩具和物品,以及如何對待屬於別人的東西。比如當別的小朋友來搶我的玩具時,我該怎麼辦?當我想要超市裡的玩具該怎麼辦?這些都是教育的契機,透過這些情境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孩子小的時候,當孩子有想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得到的反饋是:這個是哥哥的玩具,我們玩這個(轉移注意力);媽媽給你買這個玩具(滿足需求)。這些都是家長陪同的情況下,而當孩子獨自一人的時候,這種約束消失了。獨佔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變的合理,一旦孩子有了一次成功的經歷,就對孩子形成了強化,有可能導致下一次相似行為的發生。

    另外家長也可以借這個機會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讓孩子知道如果喜歡什麼東西可以用零花錢來買,但是零花錢是有限的,要讓孩子自己學會管理。即便是孩子確實是偷竊的行為,那麼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這種行為不好的後果,態度嚴肅語調溫和,沒必要發脾氣訓斥,這種溝通的形式是沒有增益的。

  • 6 # 堯媽成長記

    孩子以前有過這樣的習慣,而且你管過,現在的習慣還是沒有改,說明你的處理方法不妥!

    首先,是孩子都會犯錯,重要的是不要老是犯同樣的錯,說明家長的引導不正確,需要家長自己反思,是不是對孩子的關心太少了?

    其次,發現孩子有小偷小摸的習慣!這是給孩子亂貼標籤的習慣,如果你在孩子面前用這些詞語說,他只會更受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喜歡這些小東西,可是這些不是咱家的,我能不能要,下次你需要什麼東西告訴媽媽,咱們倆一起去買!

    也就是先接受孩子的行為,然後再想辦法幫孩子把不良的行為改正過來,而不是一味地指責!

  • 7 # 龍傲教育

    這說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正確的理念和方法,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家長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沒有讓孩子知道,那麼當孩子一旦錯事後,甚至形成錯誤的行為習慣後,家長髮現再去改變他已經了很困難的事,

    很多家長都反應說自己家的孩子懶惰,很多家長都沒有辦法跟孩子溝通了,

    李玫瑾教授指出,好吃懶做,不是天性,一定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出現了錯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辦法去辨別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但是家長可以辨別孩子哪些行為是錯的,如果孩子出現哪些行為性錯誤,那麼說明是家長對孩子的保護教育做得不到位,當然這裡的保護並不代表把他完全保護起來,這是不對的,

    有的時候家長需要對孩子進行適度的懲罰,懲罰也是一種保護,有時候家長需要狠心一點,孩子的認知能力不到位, 他們根據家長的反應來剋制自己的行為,

    如果孩子做錯事,家長給孩子板臉色,孩子就知道自己錯了,家長如果在保護中錯誤的理解保護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壞的行為習慣。

  • 8 # 陶玲家長課堂

    記得小學的時候,我們班就有一個學生,不學習,就喜歡偷別人點東西,偷橡皮、偷自己家的錢,他的家長那會在外地打工,沒有時間管,最後他就越大膽地偷學校老師的東西,最後淪為了一個小偷。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有小偷小摸行為呢?

    1、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於孩子的需求大部分都會滿足,但是當有的需求在父母那裡滿足不了時,孩子就會出現小偷小摸的行為。

    2、 家長對於孩子的控制慾望非常高,父母生怕孩子受到什麼挫折,所以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非常完美。

    當發現孩子有小偷小摸行為時,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呢?

    1、幫助孩子建立物權觀念。很多孩子對於物品的所有權根本不理解,所以他們分不清自己的跟別人的東西有什麼區別。所以就分不清告訴與不告訴別人之間的區別。

    2、給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錢。孩子小偷小摸行為的背後,往往來自於缺乏。比如:孩子從來沒有零用錢、看到別人有零花錢,自己的自尊心受挫了等等原因。所以一定要給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錢,順便還可以培養下孩子的自控能力。

    3、家長要謹記不要去斥責、打罵孩子。家長都知道打罵只是為了不讓孩子犯同樣的錯誤,但是往往打罵的效果並不是長久的,並且你會發現,孩子在小偷小摸時會做的更隱蔽。打罵只會傷害孩子自尊心,並且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9 # 甘大掌櫃

    要及時制止,並正確引導教育他,勿以惡小而為之!

    1.如果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發生此行為,不要當面斥責他,小孩有自尊心的。但是要他及時歸還所偷財物,告訴他,不屬於他的東西不要拿,想要可以透過正當途徑獲取,給他樹立正確價值觀。

    2.當他把東西歸還後,在家裡或者無人的地方,再認真教育他。可以適當體罰,例如敲打幾下手掌或者屁股,以示警戒,但是不能攻擊頭部,或者暴打小孩,或者辱罵他,這樣性質就變成大人虐童了,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還讓小孩心生埋怨或者更為自卑。可以勞動處罰,做家務等,然後給他講解偷盜行為所觸及的法律法規。

    3.多給孩子關愛。很多時候小孩偷東西,並不知道那是偷盜行為,以為是“拿”。這方面,作為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很多情況,小孩只是模仿了大人的行為。例如爸爸不經媽媽的允許拿了媽媽的東西。媽媽沒有和爸爸打商量,就用了爸爸的物品,奶奶不經媽媽的允許私進房間等。然後小孩子學樣,沒有經過物品主人的允許就拿了回來或者私自使用。一定要讓他分清自己人和外人的區別,千萬不要是熟人或者朋友就不經允許拿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微軟平板和蘋果IPAD那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