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崔浩暢談歷史

    公元534年,權臣高歡擁立北魏皇族元善見為魏帝,以鄴城為國都,重建魏國,史稱東魏;

    老謀深算的東魏權臣高歡

    同年,割據關中的權臣宇文泰擁護北魏孝武帝元修,以長安為國都,對抗高歡建立的東魏,關中魏國史稱西魏。

    至此,中華大地,南方有蕭衍建立梁朝,東北方有高歡建立東魏,西北方有宇文泰建立西魏,南北朝由南北對峙變為三國鼎立博弈的後三國時代。

    當時的天下形勢是,宇文泰佔據人煙稀少的關中地區,經濟不發達,實力不強大,而高歡佔據人口稠密的廣大山東地區(崤山以東),經濟發達,實力強大;至於南朝的梁國,雖然皇帝蕭衍也把國家治理得百業興盛,但隨著蕭衍的年老昏聵佞佛無度和無限度縱容地任人唯親,南梁開始逐漸走向衰敗。

    北魏分裂後的天下形勢圖

    公元536年,北方發生大規模饑荒,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為了統一北方,進而進攻南梁一統天下,公元537年正月,剛與南梁講和的高歡,便統領大軍進攻西魏。

    此次進攻,高歡分兵三路,其戰略部署如下:

    第一路,由高歡自己率領主力軍,從晉陽南下進入河東,再從河東西進至蒲坂,打算渡過黃河,進攻關中腹地;

    第二路,命京畿大都督竇泰率領一支軍隊,沿崤函古道進攻潼關,直逼關中;

    第三路,令司徒、西南道大都督高敖曹率領一支軍隊,從向荊州向西北出發,進攻上洛,作為偏師,策應高歡、竇泰軍的進攻。

    三路指令下達後,高歡開始進攻西魏:

    首先,高歡率軍攻至河東,並在黃河東岸的蒲坂架設三座浮橋,向西魏展示己軍將要透過浮橋渡過黃河進攻關中;

    其次,竇泰軍從風陵渡口向南渡過黃河,進攻至潼關東部的小關;

    最後,高敖曹率軍猛攻上洛,上洛的守將泉企、泉元禮、泉仲遵指揮守城將士嚴防死守,並對城下的高敖曹軍拼命射箭,結果,勇猛的高敖曹也不能倖免,被射了三箭,且血流如注,面對敵人的箭雨,高敖曹拼死指揮全軍攻城,不幸的是,高敖曹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

    東魏、西魏潼關之戰形勢圖

    全軍一見主將暈倒,立刻停止攻城,並保護主將回返營地。

    返回後,雖清醒過來但行將就木的高敖曹強撐身體,哀傷地對眾將嘆息道:“我視死如歸地報效國家,雖死不恨!只是我快要死了,恨自己不能見到弟弟高季式成為刺史啊!”

    不過,高歡聽說高敖曹以身“殉國”前的遺言是想讓弟弟高季式當刺史後,便立刻激勵愛將地封高季式為濟州刺史。

    沒想到,原來還氣息奄奄的高敖曹,在聽說弟弟確實當上刺史後,竟奇蹟般地重新煥發了生機。

    此次作戰中勇猛無敵、一枝獨秀的高敖曹

    經過數日的修養後,舊傷痊癒的他,又生龍活虎地光著膀子,騎著高頭大馬,在上洛城下督戰,正所謂將懷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東魏軍在主將身先士卒的激勵下拼死攻城,泉氏家族雖然也拼死防守,但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終究還是沒能堅守住上洛。

    終於,彈盡糧絕的上洛,被高敖曹攻下,泉企等眾多守將,被高敖曹俘虜。

    隨後,高敖曹繼續率軍向藍田進攻。

    面對東魏軍的三路夾攻,正在廣陽領軍的西魏丞相宇文泰,召集屬下們商議應對策略,將領們大多都主張分兵,他們想以主力軍抵禦高歡軍,以分支部隊分別抵禦竇泰軍和高敖曹軍。

    識破高歡計謀的西魏權臣宇文泰

    可權臣宇文泰卻與眾不同地分析道:“你們都被賀六渾(高歡鮮卑名)這傢伙給騙了!高歡此人,用兵用計都奸詐異常,不過卻難逃我的法眼。

    高歡此次分兵三路西攻我們,最精銳的部隊卻交給了他的連襟竇泰率領,請大家試想,如果高歡要西渡黃河直接進攻我們,他怎麼可能會把精銳部隊交給竇泰?他自己率領豈不更好?這是第一點;

    然後,我認為,高歡在蒲坂造浮橋,並無所顧忌、毫不隱晦地展示給我軍,就是要製造他想要渡河直接進攻我們的假象,就是想把我們的主力軍吸引到蒲坂,去與他的軍隊對峙。如此,竇泰軍進攻潼關、高敖曹軍進攻上洛、藍田,就可以減少很多阻力,就可以輕鬆擊敗我們那些弱小的分支部隊,進而攻佔關中、前後夾擊我軍主力,這才是高歡的用兵本意啊,這是第二點。”

    緊接著,宇文泰繼續分析道:“不過,竇泰這次率精銳部隊前來潼關,確實給我軍巨大威脅,可也給了我軍絕佳機遇。正所謂善跑者必蹶於陸,善泳者必溺於水,無他,皆因驕傲會導致輕敵,而輕敵必會導致失敗。自高歡在信都起兵以來,每次大規模作戰,竇泰都率軍擔任先鋒,而且竇泰軍幾乎每戰都能克敵制勝,如此每戰皆勝的竇泰軍,其部下將士們大多都驕橫已極,都有輕視我軍、瞧不起我軍的輕忽之心,如果我們能夠集中全部的軍隊,去圍攻竇泰軍,一定能夠將其全殲!

    然後,我們再迅速回師北方迎戰高歡軍,一定可以克敵制勝!”

    部將們聽完宇文泰的分析後,都表示不以為然,他們仍認為宇文泰的決定不正確,萬一西魏軍捨近求遠地都去攻打竇泰,而較近的高歡趁機率軍進攻關中的話,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他們仍然認為分兵抵禦三路敵軍才是最為穩妥的應敵策略。

    對於眾將的保守和萬全之策,宇文泰力排眾議地勸說道:“此前,高歡每次都是憑藉強大的實力對我們實施主動進攻,而我軍由於實力弱小,一直在灞上採取守勢,也正因如此,高歡軍對我們,頗有輕敵之心,一定會認為我軍還會採取守勢。

    所以這次,我們要出敵不意、一反以往慣例地主動攻擊敵軍,如此才能創造成功。

    況且,高歡此時雖然在建造三座規模較大的浮橋,但他要統率其軍隊渡過黃河,至少也需要幾天時間。

    而我有自信能在五日內動員全軍殲滅竇泰軍!然後在高歡渡河之前回師迎擊他!”

    眾將面對宇文泰的一意孤行,還是覺得太過冒險,他們有的強烈反對,有的信疑參半,不過,中兵參軍達奚武、行臺左丞蘇綽支援宇文泰的決定。

    如果我軍到蒲坂與高歡對峙,那竇泰在趁虛攻破潼關後,一定會急切地向西進攻直取長安,或者迅速向北與高歡前後夾擊我軍,到時我們要麼國都失陷,要麼軍隊腹背受敵四面楚歌,形勢會極為惡劣。

    所以侄兒建議叔父可以出敵不意地悄悄急行軍至潼關,再突然進攻竇泰軍,竇泰軍一向驕傲自大輕視敵人,可能毫無準備,這樣他就會大意地戰敗,繼而被我軍或擒或殺。等解決掉竇泰軍後,我軍再回師北進至黃河西岸,尋找高歡軍決戰。

    到時,高歡的愛將及精銳部隊戰敗,定會導致其軍隊兔死狐悲地人心渙散,而以高歡謹慎穩重的性格,他極有可能會保全實力地全軍而退,好將軍隊訓練精銳後,尋機再攻我們。”

    聽完宇文深的建議,宇文泰深感英雄所見略同,他不再對自己的決策表示擔憂,而是立刻組織全軍悄悄向潼關進發,同時宇文泰對外宣稱,他要退保隴西以待捲土重來之機,以迷惑東魏軍,誘使其驕傲輕敵疏忽大意。

    不久,宇文泰的主力軍突襲至潼關東北的小關,與竇泰軍遭遇。

    潼關之戰形勢圖

    竇泰本來以為宇文泰要麼退軍至隴西,要麼去迎擊高歡軍,應該不會再有大規模敵軍防範自己,所以他猝不及防地只好倉促應戰。

    可惜,宇文泰沒有給竇泰從容整軍迎戰敵軍的準備,他迅速指揮全軍發動總攻,一時間,西魏軍心懷孤注一擲、迅速回軍的願望拼力死戰,而東魏軍則在毫無準備的慌亂中象徵性地抵擋下敵軍後,就開始四散奔逃。

    於是,小關之戰,成為單方面的屠殺戰。

    最終,小關之戰,東魏的數萬鮮卑軍大體上被全殲,有一萬多人被西魏軍俘虜,只有監軍杜弼等寥寥數人僥倖逃脫。

    主將竇泰在見到全軍覆沒的慘烈境況後,悲憤的他在殺敵殺得筋疲力盡時,只能鬱悶地揮劍自刎!

    隨後,宇文泰砍下竇泰的首級,送至長安告捷於朝野眾人,並立刻率軍北上,迎擊高歡軍。

    本來,如果宇文泰先進攻高歡,用兵迅猛的竇泰一定會盡全速來支援高歡的;

    可當宇文泰先進攻竇泰時,用兵謹慎、不知虛實就不貿然出兵的高歡就非要等斥候探查好敵情後再從容進軍,如此,即使知道竇泰遭遇到宇文泰的突襲,高歡依然沒能及時救援竇泰。

    等到高歡打算救援時,竇泰已經陣亡,眼見宇文泰挾戰勝之威來戰己軍,而己軍受竇泰軍戰敗影響,軍心不穩對敵畏懼,若持續作戰,則勝負難料損失巨大。

    考慮至此,用兵謹慎的高歡決定暫時撤退,打算再訓練出精銳的部隊後,再尋機進攻西魏。

    於是,高歡率軍撤退,同時命薛孤延負責斷後,確保大軍不受追擊地從容撤退。

    面對宇文泰軍的窮追猛打,薛孤延率後衛軍拼死力戰,在奮力砍斷十五把戰刀後,終於成功地保障全軍脫險。

    見識到高歡不同於竇泰的謹慎小心嚴防密守後,宇文泰不再吃力不討好地追擊高歡軍,而是見好就收地率軍返回長安,並組織軍隊圍攻境內的高敖曹軍。

    這時,高敖曹也接到了竇泰軍全軍覆沒、高歡令他捨棄軍隊、孤身撤退的命令。

    不過,高敖曹之所以能夠率領己軍戰必勝攻必取,就在於他把軍中將士們當做好兄弟傾心相待,所以他忽視高歡的命令,與眾將士且戰且退,終於在敵人的圍攻中殺出一條血路,得以全軍而返。

    隨後,宇文泰組織泉元禮、泉仲遵兄弟的軍隊,重新奪回了上洛,戰爭結束。

    小關之戰,是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後,兩魏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會戰。

    此戰,高歡挑選的時機非常不錯,在西魏國鬧饑荒,國貧軍弱之時趁勢進攻敵人,可謂擇機刁鑽用心險惡,其用兵策略也不可謂不高明,高歡本來想透過自己的疑兵吸引宇文泰的西魏軍主力於蒲坂,好讓竇泰軍、高敖曹軍從容進取關中,再與自己前後夾擊宇文泰的主力軍。

    如此,西魏國終會在竇泰、高敖曹兩軍的蠶食鯨吞下走向滅亡,而西魏軍也將腹背受敵地被殲滅。

    可沒想到,棋逢對手的宇文泰洞察高歡的陰謀,沒有采取分兵對抗三路敵軍的策略,而是採取聲西擊東之計,先對外宣稱要率軍退保隴西,迷惑敵軍,誘使敵軍驕傲輕敵疏忽大意,然後他親率全軍隱秘東進地以優勢兵力突襲殲滅竇泰軍,再北上迎擊高歡軍,最後追擊高敖曹軍。

    孫子兵法: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擅長用兵作戰的人,想方設法牽制敵人,而不被敵人牽制,小關之戰,高歡想牽制住宇文泰主力軍,卻被宇文泰識破計謀,直接無視牽制,先消滅竇泰軍,再從容應對高歡軍和高敖曹軍,做到了牽制敵軍,而不被敵牽制。

    此戰,最強悍的高敖曹攻城略地雖勇猛無敵,但被高歡派做偏師部隊的首領,只能在上洛等山地中逡巡進軍,無法發揮攻滅西魏的最大效能;而竇泰雖勇冠三軍,但治軍粗疏驕傲輕敵,被高歡派做最精銳部隊的首領,承擔最主要的滅國重任,卻被敵所騙葬送全軍,可見高歡任人唯親用人不當;

    此戰,高歡的戰略設想雖然高明,卻沒有敵人不按設想行動時的保全全軍之策。黃河雖然因冬天寒冷而結冰,但也因天氣轉暖而冰層變薄難以通行大軍,所以高歡只能修建浮橋來籌謀渡河,再加上高歡本人用兵謹慎猶豫不決,所以在如此遷延時日之下,竇泰軍在被宇文泰全軍突襲圍攻時,高歡和高敖曹的軍隊竟無法及時前去救援,遂至全軍覆沒,可見高歡異想天開用兵不當;

    當然,高歡在面對宇文泰軍追擊時,派薛孤延整軍斷後,確保全軍安然撤退,這是他的高明之舉;同時,在接到高歡令其孤身撤軍的命令後,高敖曹團結全軍奮勇拼殺出撤退之路,保全全軍,也非常值得稱道,不愧是進軍時攻城略地勇猛無敵、撤退時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高敖曹。

    反觀宇文泰,先識破了高歡的陰謀,推演出己軍按高歡計策做出分兵對策後的險惡後果,再找準高歡謹慎小心進軍緩慢、不能及時救援竇泰軍的弱點,找準竇泰驕傲輕敵、粗疏大意的弱點,對外宣稱率軍退保隴西,麻痺高歡軍和竇泰軍,使其疏於防範,最後在高歡的躊躇猶豫中迅速率軍攻滅竇泰,再回軍迎擊高歡、高敖曹,可謂知彼知己,可謂揚己之長攻敵之短。

    小關之戰結束後,東魏強大、西魏弱小的大勢並沒有改變,饑荒肆虐兩魏國的惡劣情境也沒有改變。高歡因為連襟竇泰之死,對宇文泰更加深惡痛絕,於是他加緊練兵、拯救饑荒中的百姓,籌謀著捲土重來,而宇文泰得罪高歡更加深徹,也開始整軍經武,準備奪糧於敵再開戰端。

    東魏、西魏兩國,將會有怎樣的大戰呢?接下來的大戰,是誰勝誰敗呢?

  • 2 # 風光藝境

    自534年分裂了北魏那天起,東魏、西魏兩家便成了天敵、死敵;東、西雙雄高歡、宇文泰便成為生死對頭,雙方展開了一連串的攻奪戰。從雙方的綜合國力來看,東魏經濟發展,糧草充足,兵力強,驍將多,實力雄厚,對西魏呈壓倒性優勢。但從交戰結果看,弱勢的西魏卻往往佔上風。

    東、西魏潼關之戰是雙方分別自立後展開的第一次大戰。西魏以弱勝強,取得潼關之戰的勝利。

    536年歲末,東魏大丞相高歡起兵攻打西魏,首先挑起戰端。高歡兵分三路,命司徒高敖曹統兵進軍上洛城(今陝西商洛市);大都督竇泰率軍直趨潼關;親率大軍駐蒲坂(今山西永濟市),準備渡過黃河挺進渭北。三路大軍合約十餘萬人馬,戰略目標是攻取西魏都城長安,滅掉西魏。

    轉年正月,高歡在蒲坂搭建起三座浮橋,擺出一副將要渡河的架勢。

    當時西魏丞相宇文泰駐軍於廣陽(今陝西西安市臨潼區東北櫪陽鎮)。聞知高歡發兵三路來犯,宇文泰遂對眾將領分析道:“敵軍自三個方向牽制我們,搭橋欲渡,這是想誘使我軍在正面沿河設防,以便竇泰從西邊渡河進攻我們。竇泰是高歡麾下大將,經常擔任先鋒,所部多精銳,常打勝仗,因而都很驕傲自大;若我們出兵襲擊他,肯定取勝,打敗了竇泰,高歡就會不戰而退。”

    諸將不具備宇文泰的韜略與卓識,紛紛說道:“敵軍近在眼前,我們放著眼前的敵軍不打,卻去襲擊遠處的敵軍,萬一出現失誤,那可就悔之不及了!倒不如分兵防禦,方為妥當。”宇文泰進一步做諸將的工作:“高歡曾兩次進攻潼關,我軍始終以防禦為主,沒有離開灞上;高歡此次大舉入侵,肯定還會以為我們會繼續採取防禦策略,因而他必會產生輕敵思想,我軍趁機襲擊他們,何愁不能獲勝!高歡雖然架起浮橋,但我料定他不會立馬直接渡河,用不了五天,我一定會生擒竇泰。”

    十四日,宇文泰率領六千精騎自廣陽返回長安,作出一副避敵防禦的架勢。由於眾將領還是意見不一,宇文泰便隱瞞了自己計策,獨自徵詢族侄宇文深。宇文深建議置正面的高歡而不顧,遣精騎奔襲竇泰;擊破竇泰,再回師攻打高歡,必獲全勝。宇文泰見族侄的建議正合己意,信心倍增,於是揚言準備死守隴右地區,以此迷惑高歡;同時調兵遣將,準備出其不意奇襲孤軍深入屯紮於小關(在今陝西潼關縣東)的竇泰軍。

    十五日,宇文泰親率主力悄悄向東進發。十七日晨,西魏軍馳抵小關(在今陝西潼關縣東),迫近了竇泰軍營。宇文泰令宇文深率一部駐小關,自率一軍進向馬牧澤(在今河南靈寶市西南),兜擊竇泰。竇泰萬沒想到西魏軍會突然殺向自己,倉促間便急欲率軍自風陵渡(在山西芮城縣西南端)北渡黃河,打算靠近高歡的主力大軍。西魏軍哪肯給竇泰逃命的機會,宇文深自後面追殺,宇文泰揮軍自馬牧澤出擊,圍攻竇泰。竇泰雖然是驍勇善戰的猛將,但身陷重圍中也是迴天無力,結果全軍覆沒,竇泰自殺。

    此戰尚有另一版本,為全面瞭解潼關戰況,特補述之。西魏軍兵抵小關,竇泰猝然臨敵,不免有些驚慌,趕忙依山結陣以迎敵。宇文泰可不給竇泰排兵佈陣的機會,揮師猛攻隊形散亂的竇泰軍,大破之,陣斬竇泰,盡俘其眾萬餘人。宇文泰挾大勝之威,揮師直逼駐軍蒲坂的高歡。

    高歡聞報竇泰受攻,便急欲自風陵渡渡河增援。可黃河冰薄,急切間無法渡河增援,高歡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竇泰全軍覆滅。麾下第一大將竇泰敗亡,高歡雄心受挫,鬥志全無,不敢同氣勢正盛的西魏軍接戰,只好毀壞浮橋撤軍東去。宇文泰追擊不及,便收兵凱旋。

    東魏另一路主將高敖曹率軍轉戰而進,所向無敵,經過血戰,攻克了上洛城。此時,高敖曹並不知道竇泰全軍覆沒、高歡撤軍的訊息,便欲揮師攻入藍田關,直趨關中。高歡已經摺損了第一大將,又聞報軍中第一猛將高敖曹欲孤軍深入關中,擔心其有失,趕忙派人讓他緊急回撤。高敖曹率部力戰,擺脫敵軍的攻殺,全師而還。

    潼關之戰,處於劣勢的宇文泰迎戰絕對優勢的東魏軍,勝算原本不大。但宇文泰識破了對手高歡的意圖,又抓住竇泰孤軍突出及東魏軍驕兵的弱點,示敵以弱,然後集中兵力出敵不意殲敵一路,粉碎了高歡三路合擊的戰略意圖,取得潼關大捷。

  • 3 # 歷史百家爭鳴

    潼關之爭要從北魏的孝武帝說起,孝武帝在位時被大丞相高歡鉗制,朝政大權都掌握在高歡手裡,孝武帝就對高歡不滿,想要消滅高歡,拿回自己的權力,便興兵討伐高歡,可孝武帝沒有打贏高歡,被迫投靠了宇文泰。於是高歡親自率兵攻打宇文泰。

    高歡沒有統率軍隊,把軍隊分成了三路,高昂帶兵攻上洛,竇泰攻潼關,他親自領兵自晉陽去蒲坂。宇文泰知道高歡兵分三路後,分析高歡這做法是在牽制自己,是為了讓竇泰的軍隊從潼關進入關中,而竇泰有驍勇但無謀略,宇文泰就決定攻打竇泰,這樣高歡沒法馳援竇泰,高歡軍隊必定會撤退。

    宇文泰採取了聲東擊西的辦法,他放出話說自己要退守隴右,但實際上他從長安出兵,而竇泰以為宇文泰退守隴右了,便掉以輕心,沒有軍事準備,當宇文泰出現在他帳前時,他只能慌忙應戰,結果是大敗,竇泰也獻身沙場,宇文泰俘虜了一萬多人。而高歡也無可奈何,因為天公不作美,黃河冰薄難以赴救,高歡便撤浮橋而退,宇文泰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打退了高歡。

    宇文泰能贏,是他正確分析敵我情況下做出了對的策略,他知道高歡軍隊中的弱點所在,明白高歡軍隊兵分三路帶來的後果是各方協調失衡,不能相互馳援,這就給宇文泰一個好機會去消滅高歡軍隊,讓他能夠從竇泰入手,贏得戰爭的勝利。

  • 4 # 大福讀史

    要看高歡在當時所控制的疆域以及兵力部署,宇文泰此戰必亡無疑。反之,透過高歡的兵力部署就可知道高歡掌控的疆域與宇文泰的岌岌可危。可以說,高歡的兵力部署直接命中了關中的死穴,這也是歷史上梟雄取關中的最佳兵力部署。

    注:圖中可見,西魏控制的疆域大約等同於戰國時代中期的秦國,而東魏則控制了崤山以東最富庶的土地和最密集的人口,其疆域一直延申到淮河流域。相當於戰國時趙、魏、韓、齊、燕還有部分楚國的土地。

    高歡攻打宇文泰兵力部署:

    第一,司徒高敖曹將兵攻武關,循漢高祖滅秦之路牽制宇文泰在藍田方面的兵力。

    第二,高歡的連襟,大都督竇泰將主力攻潼關,此路是為自古以來進入關中的主路。

    第三,高歡親自將兵屯駐在蒲阪(今永濟),與宇文泰的關中軍隔著黃河對峙。

    面對高歡的兵力部署,《資治通鑑》記載了宇文泰的破敵計謀。

    首先,屯駐在臨潼的宇文泰看到高歡“軍蒲坂,造三浮橋,欲渡河。”而後,宇文泰對諸將說,“賊掎吾三面,作浮橋以示必度。此欲綴吾軍,使竇泰得西入耳。歡自起兵以來,竇泰常為前鋒,其下多銳卒,屢勝而驕,今襲之,必克。克泰,則歡不戰自走矣。”

    但是,關中諸將大多畏懼高歡的實力、疑惑宇文泰的判斷。如此,宇文泰也開始躊躇起來。隨後,他的族子宇文深帶給他一句話,才堅定了他的信心。

    “竇泰,歡之驍將,今大軍攻蒲坂,則歡拒守而泰救之,吾表裡受敵,此危道也。不如選輕銳潛出小關,竇泰躁急,必來決戰,歡持重未即救,我急擊泰,必可擒也。擒泰則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以決勝。”

    之後,宇文泰便集中主力引誘竇泰進入伏擊圈。

    史載,“竇泰猝聞軍至,自風陵度,丞相泰出馬牧澤,擊竇泰,大破之,士眾皆盡,竇泰自殺,傳首長安。丞相歡以河冰薄,不得赴救,撤浮橋而退......”潼關之戰結束。

    史書記載總是簡略的,但如果仔細思考就可以瞭解:宇文泰之所以能不顧高歡的主力而對戰竇泰大約考慮到三點。

    其一是高歡屯駐的黃河對岸是關中猛將王羆駐紮的華州。先前,高歡曾派兵渡河攻擊華州卻常被王羆擊敗。華州治所為武鄉,即今大荔縣。其地春秋時為犬戎所佔據,犬戎佔地修築王城作為都城。秦滅大荔戎後,因為王城位於黃河岸邊,且對岸便是晉國控制的河東地區,故而改名為臨晉。可以說,高歡想要進兵關中,必須拿下華州。

    其二,即使高歡拿下華州,想要兵指長安的高歡還需要透過一片難以的跋涉地帶——沙苑。沙苑地處洛河和渭河兩條大河之間,洛河和渭河長期的擺動造成了這一地帶複雜的地理環境。沙苑位於大荔縣南,範圍大約為東起今興旺村,西至孝義鎮,東西40裡,南北15裡。北邊多流沙,南邊多瀕河灘地,中間起伏不平,間雜著沼澤和灌木雜草。

    其三,關於高歡的猛將高敖曹一路,雖然對長安威脅最大,但好在武關一路通行不便,幾乎處在山脈的夾縫之中。當時,宇文泰在武關一路還控制著武關、商洛、藍田關等地,完全可以憑藉地勢層層設防,阻擊高敖曹。當然,武關堅守的關鍵還是看宇文泰能否擊敗竇泰一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和我吵架回孃家了,準備去接她回來,請問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