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夏曆史文化
-
2 # 胖猴子最愛汪大東
穿耳洞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警戒作用。它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紮上一個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
後來傳到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於是就變成漢族人民的禮俗了。 據史籍記載,那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這樣熱衷,而完全是處於被迫的地位。
女孩子在10歲以前,往往要經過這麼一關。到時候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們專操其事,用米粒在耳垂上反覆輾磨,使之麻木,然後用針尖穿透,貫一通草或絲線,時間久了,便形成小孔。做母親的一邊操作,一邊還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她們懂得如何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女人。在有些地區,女孩剛滿三四歲,就要為之穿耳戴環了。我們現在打耳洞已經很簡單了,有特製的打耳洞機,只需要喀嚓一下就釘上了
-
3 # 夏五朔二
事實上,在古時候,穿耳戴環是“卑賤者”的標誌。明人田藝衡在《留青日札》一書中說:“女子穿耳,帶以耳環,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這段話就明確地告訴我們,穿耳戴環在最初並不是貴族婦女所為。這還要從穿耳的起因說起。 穿耳洞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為了起警戒作用。它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於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紮上一個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後來傳到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於是就變成漢族人民的禮俗了。 據史籍記載,那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這樣熱衷,而完全是處於被迫的地位。女孩子在10歲以前,往往要經過這麼一關。到時候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們專操其事,用米粒在耳垂上反覆輾磨,使之麻木,然後用針尖穿透,貫一通草或絲線,時間久了,便形成小孔。做母親的一邊操作,一邊還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她們懂得如何做一個循規蹈矩的女人。在有些地區,女孩剛滿三四歲,就要為之穿耳戴環了。歷史上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認為孩子是無辜的,讓她們受這般痛苦,是不仁不義的行為;但也有人不以為然,用三國時諸葛恪的話說“母之於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於仁?”時間一長,穿耳戴環便形成了風氣。還有一個比較大眾的解釋是為了辟邪。對於人類的遠祖,佩戴各種各樣的動物牙齒、植物果實以及加工過的木石,主要是為了免遭天災、妖魔的暗算和敵人不懷好意的暗算。考慮到基本所有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東西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作用,辟邪這個解釋我就預設它成立了。藏人中的一個傳說可以支援這個觀點:相傳,古藏人的耳環都戴在左耳上,為金屬所制,並帶到肩膀,相傳這樣能在械鬥中保護自己的頸部,避免被右手持刀的對方砍中左頸。同時,它還充當使人有別於其它生物的獨特標誌物。就像商標一樣,還使人有別於動物,有別於其它部族。就這樣,原始人用這種極簡單的方式劃分了你我,避免在部落的爭鬥中誤傷了己方。不過我不覺得在打鬥中還有時間看對方的耳環,更多地可能是用在氏族內部的分配。曰久天長,花樣繁多的耳環便逐漸成為人們的裝飾品,甚至許多婦女將珊瑚和銀片製成的耳環系在頭髮上,垂到兩肩。 另外還有一種流行比較廣泛的說法是,耳環最初是用於醫療目的而出現的。民間有個傳說。說是古代有一俊俏的姑娘患了眼病,不久雙目失明。一天,有位名醫路遇,見美貌的姑娘受著失明之苦,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在她兩側耳垂上各刺入一根銀針。說也怪,這神奇的眼針竟使姑娘重見了天曰為銘記名醫之恩,姑娘專請銀匠精製了一雙耳環戴在耳上。此後姑娘越發眉清目秀,令人羨慕。此事傳開,婦女們紛紛仿效一直流傳至今。這其實是因為夾戴耳環的耳垂中央,恰好是眼部的穴位。那位神醫的穿耳明目正是中國古代醫學的一種“耳針療法”。現代醫學已證明:刺激耳垂正中的穴位,對保護視力防治各種眼疾,尤其是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今天由於多人相信天然寶石深具療效的說法。佩戴用被人們看作是最具療效的瑪瑙作成的耳釘,有人也認為可以看成耳環是醫療目的起源說法的一個延伸?
最後,提到一個顯然不太成立的起源說。中國古代要求婦女三從四德,有很多的清規戒律。相傳有一戶人家的女兒怎麼教也沒有淑女風範,於是她母親就想到一個好辦法,在她的兩個耳朵上一邊掛上一個東西,如果她女兒再要頭部動作很大時,耳朵上的掛件就會碰到她的臉,有如別人在羞(刮臉皮),效果果然不錯,以後別人也爭相效仿,就流傳到今天變成了耳環。這個起源說不成立的原因在於時間。三從四德最早是唐太宗那位大名鼎鼎的夫人長孫皇后——我個人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讓我鬱悶的一位女性——提出的。就算我們不提我們50萬年前的遙遠的祖先,它也遠遠晚於上文提到的建安末年。而且也不能解釋世界其它各地的耳環的起源。 這個起源說更多的是符合了一種隱喻。有史學家認為,由於男性在經濟生活中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使得耳環同戒指、手鐲等飾物一樣有了一種隱喻拴住婦女,不讓其逃跑的蠻夷習俗。這種隱喻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存在著。上文的最後那個起源說中的傳說就是這種隱喻的體現。而且這種隱喻在某種程度上尤其現實的功效。我以切身的經驗證明,在剛帶耳環的那幾天,我不敢跑,不敢跳。因為一亂動耳環就扯的耳朵生疼生疼的。我的一個臆測是:當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樣的疼痛也許造成某種條件反射,對他們的性格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當然這個只是臆測而已。
-
4 # 解毒名畫
講講祖父母那輩吧。大約是1930年代左右生人。
她們一般就是等到冬天打耳洞。那時候窮,家裡也不怎麼暖和,還要去地裡幹活,生活非常苦,所以冬天特別容易凍耳朵。耳朵凍了之後就沒有知覺了,她們就會拿針猛一用力,穿透耳朵,然後就禮成,耳洞來了……
-
5 # TT小娛點兒
以前女子包括奶奶輩、媽媽輩的人打耳洞都是沒有耳釘槍的,那麼她們都是怎麼打耳的呢?
有的是用花椒代替現在的麻藥,有的是用米粒甚至黃豆代替,在耳垂需要穿洞的位置上揉捏十幾分鍾使那部分組織麻木,當使得耳垂那的肉變成薄薄一層以後,把事先已經穿好線的繡花針用火烤了消毒,最後在酒裡浸半秒取出快速穿過耳垂。(現在想想都疼)
穿過去之後,留在耳垂上的便是繡花線,為了不讓繡花線和肉因為血而粘住長在一起,每過一段時間就得把線拉動,不讓洞堵住!(這更是疼,但沒別的辦法了)之後等耳洞完全通了,就可以佩戴耳飾品了。
如今,有了專業耳釘槍和消毒技術,一耳多洞已經變了非常流行了,甚至還有人戴鼻環、唇釘的。
然而,不管是以前的針穿法耳洞還是現在的專業耳釘槍打耳洞,很多人都避免不了耳洞處發炎的情況,嚴重的甚至會化膿、流血,蔓延至整個耳朵。
-
6 # 錢多多讀文史
關於打耳洞,我有話要說。
我是個聽老師的話,不講究外表美的蠢女人。
三十歲才突發奇想去打耳洞。
個坑爹的,時至今日打耳洞也不文明,有個小槍衝耳朵來一下——痛!
然後掛兩個塑棍兒通竅,兩星期後,傻大妞終於也戴耳環了……
好吧,其實小女孩愛美有啥錯呢?據中醫講,耳穴通之還能明目呢!怪不得我不僅沒早點成美女,還戴了近視眼鏡!
閒話少扯,看下過去人們怎麼鑽耳洞。
就在有這耳槍前,美少女們打耳洞是就地取材,揀兩粒花椒在耳朵上揉,然後冷不防用縫衣針穿過,針上還帶著線呢,就此穿個線環防堵 ——齊活了,等著掛金穿銀吧。再早點,人們怎麼打耳洞,得查資料了。
聽說是這樣:
一、鉛條鑽之。
古人相信鉛能入肉,所以美女們會請人將鉛條兩端磨得尖尖細細的,彎成一個圓環戴在耳朵上夾住耳垂上的肉肉。因為鉛條兩端都很尖很細,慢慢就能在耳垂上夾出一個洞。
二、以針穿之。
第二種方法是取兩顆細細長長的米粒,在耳垂上畫一個小點,然後一直對著碾,把耳垂上的肉肉碾得薄薄的,用火燒過的縫衣針快速穿過耳垂,再穿上一條浸了豬油的針線,這樣一個耳洞就搞定啦。
三、凍木而鑽(難道沒花椒?)。
第三種方法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女生們先露出耳朵在戶外奔跑,讓低溫麻木耳朵上的血管神經,然後回到家,長輩取兩顆黃豆在耳垂上碾來碾去,將耳肉碾薄,最後用火燒過的縫衣針穿過耳垂,塞上茶葉梗就完成了。
看了這些方法,總歸還是要受痛——愛個美容易嗎?
哪天發展愛美而無須受痛,是否表明社會又進了一步?
當然,可能有新的無痛穿耳術了,只是遲鈍的我不知道而已。
-
7 # 野史日記
古代治病
我查閱了一些資料,發現了一個故事,是關於耳洞最早的起源的,當時因為是在很古老的時期,有一個姑娘得了病,是眼疾。這時候部落里正好來了一個赤腳醫生,這位醫生應該是一位中醫,因為他的治療方法是利用針來治病,估計和今天的針灸有一些淵源。
當時看到了這位得了眼疾的姑娘,這位赤腳醫生決定為她醫治,於是,用自己帶來的一個金屬針來給姑娘治療,這根針很奇特,金光閃閃的,隨著赤腳醫生的用力,這根針刺進了姑娘的耳垂裡,赤腳醫生不停的轉動數十圈後,停了下來。就這樣連續弄了三天,第三天的時候,姑娘居然能看到東西了,眼疾治好了。
姑娘的家人都要感謝赤腳醫生,赤腳醫生擺擺手,讓他們做銀針穿過姑娘的耳垂的洞,然後弄成圓環掛在耳垂,防止丟失。
這樣一來,姑娘的眼疾再也沒犯過,姑娘本來就生的美麗,在加上這對耳飾,更是的美豔了,於是所有的姑娘都想像她一樣,這位赤腳醫生無奈的幫助每個姑娘做了種耳洞和圓環,我想,這位赤腳醫生自己都不知道,他可能是歷史上第一位美容醫師。
這就是耳環和耳洞的來歷,當然了,這只是其中一種,比較傳奇,下面我再給大家說說歷史上真正的耳洞可能出現的原因。
辟邪關於這個說法,我還是比較認同的,因為有的民族有戴閉環的習俗,也有戴項鍊等等,但是這些其實很可能來自於最早的神權時期,那時候的講究神權,都是宗教,這些裝飾物極有可能是當時的宗教配飾。
例如現在的那些手串,不都是來宗教嘛。這耳環也很有可能是來自宗教,它的作用就是辟邪。
當然了,辟邪並非是靠耳洞,而是穿過耳洞佩戴的飾物。據我瞭解,古代歷史耳朵上佩戴的飾物豐富多樣,有果實、動物牙齒還有木石,這些飾物都是經過處理打磨的,在他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與今天隨意更換不同,那是他們的信仰和倚靠,也是辟邪的吉祥物,所以她們會經常佩戴,保佑自己,這才是耳環和耳洞出現的原因。
戰鬥其實耳環和耳洞的出現,你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原因,其實佩戴耳環的作用也有你想不到的,其實,佩戴的耳環還與戰鬥有關,你知道嗎?
我聽一位朋友說,他當年在藏族的時候,看到過很多人佩戴的耳環都比項鍊還長,從耳朵垂到了肩膀上,他就很好奇啊,問了一個人,問他為什麼戴這樣的項鍊呢?
那個人心很好,給他講解了關於這個樣式耳環的原因,他說在藏族古代的時候,戰士們經常拿刀進行互相砍殺戰鬥,他們的祖先在戰鬥中不斷的鑽研,有一次,一位戰士被敵人砍向了脖子,但是沒有死,因為它的耳環給刀擋住了,救了他一命,他回去之後告訴了首領,大家一看才知道,原來這位戰士帶的耳環是金屬的,而且很長。於是大家都開始佩戴這樣的耳環,可以有機會阻擋右手持刀的敵人,在脖子位置的揮砍。
如此說來,這耳環和耳洞,居然和戰鬥也有著不淺的淵源。
古代耳洞咋弄的?古代不如今天的科技,但是卻有屬於他們的獨特智慧,鑽耳洞自然是擋不住古人智慧了的。
據我所知,在古代的弄出來耳洞,其實方式大同小異。
第一、針穿
這種方式不是你想的那樣喲,不是拿真直接扎喲。而是做一個金屬的軟針,大多是用鉛製作的,兩頭尖中間寬,不是扁擔哦。然後未成圓環,用兩邊尖尖的位置紮在耳朵上,不出血的那種,就這樣掛著,時間一長,耳朵和針尖接觸的位置就會被拉出來一個小洞,這樣的方式比較柔和,不會很痛,適合古代的小孩子們,一來是不著急,二來是不用那麼痛,不過鉛對身體肯定不好。
第二、直接扎
其實古代扎耳洞也沒有那麼多想法,這種辦法最直接了,用大拇指和食指不停的肉女孩的耳垂,等揉的扁一些了,肉薄了一些了,或者拿豆子捏也可以,耳垂可以變的更薄,然後拿用火燒紅的針,一針下去,“滋……”成了,但是姑娘可不要亂動哦,小心弄豁了。隨後插入一根銀針,沒有銀針的就茶別的東西,總之不能讓它長合了,感染不感染的看天吧,誰讓你愛美呢。
第三、處理一下直接扎
這種是聽了一個第二種加強版本的說法,一個農村老太說的,當時他扎耳洞的時候,她母親讓她冬天出去玩,等凍的耳朵都麻了,回來再實施第二種方法,相當於做一個冷凍。最後沒銀針就用茶葉杆。
我覺得不對勁兒,這種方式不可取,為什麼我小時候冬天凍的耳朵都快掉了,一碰還扎心的疼,根本達不到“麻醉”的作用,或許是我凍的不夠?
-
8 # 小小七9527
在古代也有很多種方法的,一般在10歲女孩子就都要打耳洞。對於為什麼要打耳洞,說法也很多種!我們就講一下打耳洞的方式吧!
第一種稱之為“收穿”工具是一種類似於夾鉗的東西,打耳洞時把銀針夾住。之後再耳朵上尋找合適的位置,用銀針穿過耳朵,這樣耳洞就算打好了。當然他們不會用鐵絲內的針去打耳洞,因為生鏽會導致感染,這些古人們還是明白的!
第二種是用兩粒米,分別置於耳垂兩面,然後用手指在耳朵兩面碾壓,這種方式是很粗魯的,當然也會很痛。而且很多人都會準備好藥材來塗抹,用於止痛。
第三種和第二種差不多但是也有區別的,操作證會用兩顆綠豆在耳垂的兩面碾磨,磨一段時間後,耳垂也會變薄,漸漸的耳垂已經變得麻木,已經感覺不到疼痛了。這個時候操作證用銀針快速的插穿耳垂,耳洞就這樣形成了,開始的時候有些痛,但是後面是不怎麼痛的!這種方法也可以被很多人接受!
最後一種是用鉛,大家都知道,鉛是一種金屬。在古時候有種說法,鉛能入肉。一般打耳洞的時候用鉛條夾住耳朵,時間長了耳朵就會形成一個洞。這種方式雖然感覺不是很痛,但是鉛是一種毒素很大的金屬。古人或許不知道吧!
-
9 # 小聰歷史客棧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無關年代和地域,女性們對耳飾有種特別的痴戀,然而耳墜雖然戴起來很美麗,但是在沒有鐳射和氣槍且醫療衛生條件不發達的古代,女孩們又是怎麼鑽的耳洞呢?
第一:用鉛條
古人打耳洞的神器離不開鉛,古人認為鉛能入肉,所以她們想打耳洞的時候,於是把鉛的兩端磨得又尖又細,用很細的鉛條夾住耳朵,這樣久而久之,耳朵上就會形成一個洞,雖然時間很長,不過想想自己可以帶上美美噠耳飾,等多久也值得了。
第二:用冰柱
這個鑽耳洞的辦法是我奶奶告訴我的,這裡所說的冰柱不是柱子,是冬天結冰在房簷下的細長的“小冰柱”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冰溜子”。
冬天不容易發炎和感染細菌,古代女孩子會上房簷掰了兩根大冰溜子,拿“冰溜子”反覆摩擦耳垂,一直到耳垂被凍得無知覺,然後拿用火燒過的繡花針穿透,再在小孔裡面戴上茶葉棒,這個茶葉棒就是家裡喝茶的茶葉棒,戴上一段時間,耳洞形成,就可以隨意帶其他材質的耳墜或者耳環了。
第三:用米粒碾
這種方法就是用平時家裡吃的米粒,用兩顆在耳垂的兩面,然後開始在耳垂上碾,慢慢的碾薄耳垂,也變得麻木,失去了知覺,接著再用縫衣針穿透,雖然疼一點,不過時間較短,為了美忍忍也就熬過去了。
綜上所述,從古到今雖然已經跨越多年,然而女性們追求美的腳步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從最原始的鑽耳洞方法到現在的鐳射和氣槍以及無痛穿耳術,女性們為了美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小,這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
10 # 薩沙
未婚女孩可以不帶,已婚婦女幾乎人人都要帶。
她穿耳洞很簡單,一個長輩女性親戚,先用兩塊冰冷凍耳垂,然後突然用針一刺。
耳垂因為冰凍,對疼痛感比較麻木,仍然能夠感覺到疼。
兩次巨疼後,耳洞就出現了。
由於打耳洞基本都是在女孩很小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女童,所以耳洞不需要打的很大。
打了耳洞以後,女人必須長期戴耳飾,不然可能會重新長起來,還要再戳!
當然,打耳洞的針也要消毒,一般要泡在酒中,防止耳垂被刺以後感染。
古代其實也是差不多,頂多是採用止疼的方法有區別,或者是防止感染的手段有區別。
穿耳洞多用針,其他工具比較少。
資料中,也有這樣的描述:
《鏡花緣》第33回中林之洋的悲慘遭遇。 林之洋為主人公唐敖的妻兄,是位英俊倜儻的商人。與唐敖、多九公一道出海。一日路過女兒國,此地女人穿靴戴帽,男人穿裙戴花。林之洋上街做生意,被差役扭至皇宮內,女皇見其貌美,欲將其納為貴妃。
於是,有了以下描述:有幾個中年宮娥走來,都是身高體壯,滿嘴鬍鬚。內中一個白鬚宮娥,手拿針線,走到床前跪下道:“稟娘娘:奉命穿耳。”早有四個宮娥上來,緊緊扶住。那白鬚宮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將那穿針之處碾了幾碾,登時一針穿過。林之洋大叫一聲:“痛殺俺了!”望後一仰,幸虧宮娥扶住。又把左耳用手碾了幾碾,也是一針直過。林之洋只痛的喊叫連聲。兩耳穿過,用些鉛粉塗上,揉了幾揉,戴了一副八寶金環。
至於為什麼要打耳洞,主要還是為了戴耳飾。在古代,無論大戶人家,還是小戶人家,女人一般都要戴耳飾,多為金銀耳飾,有錢人則是寶石。
這在很多地方是一種風俗,沒有耳飾很容易被人恥笑,認為式極度貧窮。
至於貴族婦女,更是必須要戴耳飾,就如同今天她們出門一定要化妝一樣。
-
11 # 破乞
首先:要講究天時地利,擇個好日子。相傳為東晉道士許真人所作的《玉匣記》中就已經說了:“女子穿耳,吉日宜節日。
其次: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打耳洞,須得好幫手。古人打耳洞的好幫手就是鉛。根據大明奇才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識》中的記載:“穿耳者,曲鉛條而夾耳之肉,久則自通,以鉛能入也。
再次: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載:“鉛性又能入肉,故女子以鉛珠紝耳,即自穿孔;實女無竅者,以鉛作鋌,逐日紝之,久久自開。此皆昔人所未知者也。”
回覆列表
這個太簡單了。現在農村還廣泛存在。就是用兩粒小的圓圓的黃豆,在女人耳垂處,才開始慢慢地,輕輕地大拇指和食指,按壓耳垂內外各一粒黃豆,越來越快,越來越重,最後只剩下兩層薄薄肉皮,針扎通了,即可。注意傷口處不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