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遊俠

    我相信恐龍是真的滅絕了,而且不止一次歷史上恐龍經歷過五次大滅絕。最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0,000年前。

    恐龍作為地球曾經的霸主。生活了大約1·6億年,但是還沒有進化為智慧生物,沒有智慧,那就肯定不能抵擋地球上發生的災難。

    雖然恐龍身體龐大,抗打擊能力,捕食能力都非常的強。但對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這樣的災難來說,就算是有智慧的人類都難逃一死,何況是沒有智慧的恐龍呢?

    當然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是恐龍滅絕的原因,現在還眾說紛紜。實際上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主流科學界都沒有完美標準的答案。但是近百年來透過對地球地質,氣候以及各種古生物化石的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恐龍滅絕並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所以我傾向於相信恐龍已經滅絕了。那些說什麼,外星人把恐龍的火種帶走了之類的一系列假說,都不過是我們的意淫而已。

  • 2 # 拱瓦

    世界太奧妙,我們永遠都不可能認識它的全部,恐龍真的滅亡了嗎?

    根據可知論,我們註定能認識世界是什麼樣子,條件是,我們不會被意外所打斷,即物種滅絕事件。恐龍在中生代處於統治地位,如果沒有白堊紀末期的大滅絕,它們完全有可能認識整個世界。那麼,恐龍真的滅絕了嗎?我們會步恐龍的後塵嗎?

    恐龍就在我們身邊

    沒錯,你應該猜出我要說什麼了,恐龍變成鳥了。

    在德國的始祖鳥化石被發現不久,有許多生物學家就提出了恐龍進化成了鳥的假說。1868年,著名達爾文進化論的有力支持者赫胥黎發表文章,他根據現代鳥類和始祖鳥骨骼結構的對比得出了鳥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這一假說風靡一時。

    始祖鳥化石

    1926年,丹麥著名的古生物學家海曼寫了一本叫做《鳥類起源》的書,論證了鳥類不是起源於恐龍,而是由更古老的槽齒類動物進化而來,他之所以否定鳥類起源於恐龍,其主要原因是獸腳類恐龍已經失去了鎖骨,不可能向後進化。他的這本書影響非常大,成為當時的權威著作。

    直到20世紀70年代,鳥類的起源又展開了新的爭論。美國奧斯特羅姆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論證了鳥類起源於獸腳類恐龍這一理論,復活了赫胥黎的假說。1986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嘉克斯·高斯特首次用分支系統學的方法分析了鳥類、恐龍以及其他一些爬行動物,進一步論證了鳥類來源於恐龍的觀點。

    儘管以上的論證精彩絕倫,但似乎缺乏有力的實物證據。就像實驗驗證或者預測被證實才是支援新理論的最好證據一樣。1996年,隨著在中國大量的“帶羽毛”恐龍化石被發現,鳥類來源於恐龍才終於塵埃落定,難怪包括奧斯特羅姆在內的各國專家看了在中國發現的化石後,竟然高興地手舞足蹈。

    中華龍鳥

    在中國發現的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尾羽龍、中國鳥龍等大量的“帶毛”恐龍化石,填補了從恐龍到鳥類的過渡期的空白,也證實了生物專家所說的不可逆進化的錯誤觀點。而發現的前肢比後肢長,且翅膀能上下拍打的胡氏耀龍;長有四翼的小盜龍和足羽龍;翅膀可以側向收攏和張開的中國獵龍;都完整的展示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整個過程。

    所以,恐龍是沒有滅亡的,鳥類確實是恐龍的一個分支。

    被低估的恐龍

    先前我的立場是,即便有恐龍,哺乳動物也會取得領先地位,有三點原因:第一,哺乳動物是胎生的,增強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於卵生,只靠環境溫度來孵化有很大優勢。第二,哺乳動物非常聰明,即便是被恐龍壓制,也肯定會崛起的。第三,恰恰是因為生存空間狹小,使得哺乳動物小心翼翼,忍辱負重,為崛起積蓄了能量。

    儘管,我這一立場仍然未變,但是一些證據似乎又十分看好恐龍的發展。其中有三點值得關注。

    直立行走。在人類發展史上直立行走對人類來說極為重要,教科書上叫做“解放雙手”。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恐龍早就解放了“雙手”!而且它們十分靈活,鳥類的祖先虛骨類恐龍有的時速可達80千米,“輕功”十分了得。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不少恐龍都是溫血動物,這表示它們可以全天候保持活力,精力十分旺盛。敏捷的中華龍鳥恐龍的壽命長。可活到120歲!絕對顛覆認知!人類之所能夠快速發展積累智慧,就是因為壽命較長。科學家們在研究恐龍骨骼生長環後,判斷有些恐龍的年齡達到了120歲,但人們無發判定這些恐龍是老死的還是死於非命。如果是死於非命,那麼恐龍的壽命將會超過120歲,有望達到200歲!這使得智慧的延續成為可能。恐龍十分聰明!有人會說,恐龍一點都不聰明,例如一些幾十噸重蜥腳類恐龍的大腦甚至只有核桃大小,不過一些包括霸王龍在內的獸腳類食肉恐龍相當聰明。這就要提到一個重要的恐龍——傷齒龍,這種小型恐龍身長2米,高1米,重達60公斤。這與成人體重相當(這一點很重要)!其腦結構和鴕鳥十分相似,被認為是最聰明和高度進化的恐龍之一。它們和鳥類也是近親,很可能是恆溫動物。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它的進化方向很有可能和人類一致!難怪加拿大古生物學家戴爾·羅素提出了“恐人學說”。他認為如果恐龍沒有那次大滅絕,由傷齒龍進化成的“恐人”將取代人類的位置統治地球!與鴕鳥相仿的傷齒龍

    所以,恐龍在解放“雙手”、壽命、聰明程度不比哺乳動物差,這也是恐龍沒有完全滅絕的原因。

    要想認識整個世界,人類需要逃脫物種大滅絕的迴圈。

    可以說恐龍是相當成功的動物,它們稱霸地球上億年之久,而且它們還化為了鳥類與我們同行,在進化的前景上哺乳動物還真未必是這些鳥類的對手。

    地球上共發生了5次生物大滅絕,平均間隔6200萬年左右發生一次生物大滅絕,而主流物種一般都慘遭滅絕。

    第一次奧陶紀生物大滅絕,許多繁榮興盛的無脊椎動物大量死亡;第二次晚泥盆紀末期生物大滅絕,底層的珊瑚幾乎消亡殆盡,浮游植物也大量消亡;第三次二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這次是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滅絕,其中稱霸陸地的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分別有75%和80%發生滅絕。第四次三疊紀末期生物大滅絕,這次陸地上的古蜥目、獸孔目動物都滅絕了。第五次是白堊紀末期大滅絕,這次處於霸主地位的恐龍、天空中的翼龍、海洋中的魚龍,幾乎都消失了。

    恐龍大滅絕

    如今,據統計每天有75種動物滅絕,每小時3個物種從地球上永遠消失。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全球正經歷第6次生物大滅絕。作為主流生物的人類能否逃過這次的生物大滅絕呢?

    有人會說,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是人類影響的,由於人類對森林的過渡開發,和對地球資源的利用導致了動物的滅絕,而人不可能會消失。事實上,人始終逃脫不了生態關係。生態系統的變化將最終影響到人類,就如同今年的新冠肺炎一樣,逃脫不了人類對大自然的過渡開發所帶來的反作用。所以保護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本身!

    其次,物種大滅絕也是正常現象,這也是快速更新換代的捷徑。比如第四次三疊紀生物大滅絕,促使了恐龍稱霸地球。而第五次恐龍大滅絕,使得哺乳動物走向了繁榮。

    第三,物種大滅絕並不會導致所有已有物種都消失。寒武紀早期興盛的三葉蟲,熬過了前兩次生物大滅絕,最終在第三次二疊紀大滅絕事件中消失,它在地球上生存了3億年的時間。菊石在距今4億年前的泥盆紀初期就出現了,經歷了四次大滅絕事件,不過還是沒能逃脫與恐龍一起消失的命運。不過菊石的近親鸚鵡螺依然在海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堪稱活化石。人類的遠祖腔棘魚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時至今日仍活的好好的!

    活化石鸚鵡螺回答你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恐龍沒有完全滅絕,一部分進化成了鳥類。儘管絕大多數主流物種都會在滅絕事件中被擊垮,但仍會有一個小分支安然涉險過關。

    在歷次生物大滅絕中,我們會發現它們都是適應不了劇烈變化的環境,而人類明顯有一個特點,可以改造環境與之相適應,這為人類的延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可能,宇宙的目的並不是滅絕生物,也許就想透過生命的眼睛來認識它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功考上研究生的人是怎樣堅持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