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日沒有雨
-
2 # 月火連城科技
老電商人怒答一波。
首先咱們明確一個理論前提,電商是個偽概念。
商務貿易就是商務貿易。不存在所謂“電子商務是顛覆性概念”的說法。
不認同這個前提的,下面您也甭看了。
電子資訊時代產生的價值,不是憑空出現的,是透過技術手段解決了以前某個模式裡不可逾越的成本鴻溝之後才出現的。
所謂電子商務,其實只是比傳統商務增加了資訊傳遞的及時性,從而使處理效率大增。僅此而已。其他一切之上的變化,都是基於這不變的,永恆的,不為人意志轉移的核心原則衍生出來的附屬業務。
原本的商務貿易,天然兩大鴻溝:
1. 資訊不對稱。
我開個店,只能服務周圍人。要麼開個流水店,天天服務新顧客,都是一錘子買賣。
如果我能找到價格低的貨源,那我就能贏。
2. 處理效率低下。
天天拿紙筆記賬,守著人當面交易,一個人一天能成幾單?
電子商務一來,首先物理上縮短了天南海北各地貨源的獲取距離,只要有心,我幾秒鐘就可以找到一個海南的店家,即便它距離我上千公里。
而且,一個淘寶店主帶一個幫手一天能處理成百上千的訂單,這不誇張吧。
說了這麼多電商和傳統商務之間的區別,其實就是為了引出下面的說法:
跨境電商,社交電商,與傳統電商之間的區別,其實也類似。
雙方都是因為前者能解決後者某一點的成本鴻溝,從而產生的。
跨境電商提供了毛利、開拓了更大的市場。增加了銷售機會,從而攤薄了運營成本。
社交電商提供了更便宜的拉客渠道,有效降低了營銷成本,而且是大幅度的。
所以它們才能形成一個新模式。
就拿社交電商來說,要知道,自打2012年開始,社交電商的嘗試就沒斷過,在拼多多橫空出世之前,無數的小廠大廠做過很多嘗試,死了不知道多少遍。
它們傻嗎?前面死了那麼多家,還要拼命往裡擠?
是因為需求嗎?作為顧客,吃飽了撐的,在社交裡有購物需求?正經上購物網站或者APP,它不香嗎?
是因為這種方式成本很低。
2012年後,廣大電商平臺就有點玩不起了,盤子小的,底氣弱的,玩不動了。得想想便宜的辦法。社交電商是從成本上看很美的一種方式,只要把顧客側玩明白,只要把顧客側玩明白,只要把顧客側玩明白。。。。。
自那以後,才有了社交電商的輝煌。
回覆列表
一、社交電商
顧名思義,就是透過人際關係社交網路進行電子商務交易行為,是基於社交媒體或支援社會互動的網路媒體,透過客戶參與推動線上購銷產品和服務的電商,也是電商的一種新業態、新模式、社交新零售。
二、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就是指不同國家和關境地區之間以電商形式進行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也可以說把我們國內的產品以電商的形式賣到國外去。
三、傳統電商
傳統電商的廣泛定義是指線上支付型的店鋪推廣形式,比如某寶,某東等,是透過平臺開通一個商品店鋪的形式,然後上架商品,客戶下單並在線支付,或貨到付款,簽收回款等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