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豬扒界娛樂
-
2 # 蔣三順
一、每天早上起來先喝一杯溫開水,從十八歲開始,堅持了有6年了,到後來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就像刷牙洗臉一樣。
二、每天早餐一小時後吃一個蘋果,也是從十八歲開始,堅持了有6年了。
三、每天早上排便,排便真的很重要,也是從十八歲開始,堅持了有6年了。
肯定會有很多人好奇,這些習慣怎麼都是從我18歲開始的。
說說我18歲之前的習慣吧,青少年期吧,也不懂什麼,大人總說吃這個不好早睡早起好,年少無知,也沒感覺有哪裡不好哪裡好。
16歲出來讀書後,家人管不著了,徹底放飛自我。
薯片和快樂水是最好的搭配,每天能吃泡麵的夢想實現了,QQ半夜三點見,辣條是友誼之橋。
然後。。。。就是慘痛的代價
肚子總是圓鼓鼓,就算沒吃東西飽腹感都很強,吃完東西之後更不舒服了。
經常性的便秘,想上廁所又蹲不出來的我真的是淚流滿面呀。
身體浮腫,重點!!真的不是胖,還經常性的感覺身體很累。
重點是!!!面板還不好呀,就是沒有精氣神似的。
後來我一個朋友的營養師朋友,就建議我,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喝溫開水,然後十點吃一個蘋果(那個時候是每天堅持十點吃一個蘋果滴,後來就隨意了,只要是早上吃就可以)
三天後,我上廁所了,巨臭巨臭的!!!(這是一段有味道的文字)
堅持了大概三個月後,反正每天都是有排便的,要不就是兩天一次,不那麼規律。
後來營養師朋友就告訴我,選擇你這三個月排便最常是在哪個時間段,你就在這個時間段去廁所蹲一蹲,如果5分鐘內沒有就算了。堅持了大概一個月後,幾乎每天排便時間都在這個時間段了,便秘徹底拜拜(當然期間要正常吃飯,薯片快樂水拜拜,泡麵徹底隔絕,熬夜儘量能不熬就不熬)
期間我還發現了一個神奇之處,就是你可以控制你排便的時間(除非你拉肚子哈),比如你想在7點排便,那你就定點在這時間去廁所,一個月後能如你所願(當然前提是每天早上要好好和喝溫開水吃蘋果)
這些習慣大概堅持了一年後,發現身體比以前輕盈了很多,吃東西消化會很正常,不似從前的不吃東西都有飽腹感。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是,面板真的變好了,而且面板的修復能力很棒,因為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嘴饞嘛,吃一些辛辣的東西就會長痘,而且有幾次都長得蠻兇的,我都要感覺我整張臉要毀了,沒想到,幾個月後好了,痘印也不像別人會留的那麼明顯(前提習慣要堅持哈)
重點!!!自此之後從沒黑過!!!
-
3 # 職場神通
我自己覺得好的生活習慣有很多,還真不好說哪個習慣是最好的 ,這裡就列舉幾個吧。
比如每天晚上按時睡覺,我差不多每天晚上10點半就上床休息了,這可是很好的一個習慣哦,尤其是每晚都能堅持。要知道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研究成果之一就是,熬夜會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從科學的角度講,晚上9點半睡覺,早上7點鐘起來是最好的作息時間,實際生活中當然很難這樣來嚴格執行,但最晚不要超過10點半睡覺,否則就等於是在熬夜哦,熬夜對身體一定是不好的,如果你沒有感覺,那是因為你的身體還扛得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傷害會逐漸累積,說不定哪天就爆發了,所以還是防微杜漸的好。
再比如喜歡看書,這也絕對是個好習慣,且不說書中自有黃金,書中自有顏如玉,即便是增長知識和閱歷,提升能力和視野,看書也絕對是好處多多,李嘉誠就說過,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看書是積累知識的最佳途徑,希望大家都能愛上看書,實在不行,多來看看悟空問答,也跟看書差不多啦!
-
4 # 流水鄉音
我最好的生活習慣是自律,因為自律我感到快樂,但是痛苦的自律也會伴隨著我,我就是有一點點的強迫症,還有一點點的自虐傾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自己有一點點的享受自己,我就會非常的不舒服,我不習慣享受,但是自虐就已經很享受了。可是我的自律情況從何體現呢?
第一晚上必須在9點50時分到10點20分之前睡覺,不管今天上不上班,放不放假我都是這個點睡覺,早上6點40到7點20之間必須起床,不管放不放假,上不上班這就是我的作息規律,不過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早上8點左右就開始10分鐘左右的瑜伽運動,,10點鐘左右必定吃點東西,然後隔一天下午4點50十必須進行半小時的體能鍛鍊,跳繩俯臥撐打籃球等等。
-
5 # 黎米豆豆
10:30前睡覺,6:30起床
空腹一杯溫開水,每天保持八杯水。
至於運動方面還沒有養成好習慣,我會繼續努力的!
-
6 # 哎呦顧顧
生活中有好多事情,明明知道有益,但是始終沒有堅持,比如運動,比如讀書,只一樣,我堅持了十幾年,那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溫白開。
據說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溫水是很好的養身之道,可以改善消化功能,預防多種消化疾病;可以幫助排毒、減肥、美容;還有防治心血管和泌尿疾病的功效……(此處省去一萬字)
這個好習慣給我的回報就是:排便順暢,身體棒棒。您也可以試試。
-
7 # 道小鴨
聽歌,看書,養花,然後坐等家人做好的飯菜。拜託,我是一個小小小的老百姓我要是有好的生活習慣了我都在白宮工作了。
-
8 # 北京積極人生
能夠保留下來的生活習慣:(一般生活習慣而已)
(1)早晚刷牙和洗臉。
(2)堅持三餐整點。
(3)出門衣冠整齊乾淨。
(4)每天8杯水。
其實我認為最好的生活習慣是:
(1)見人保持微笑和點頭。不管自己是否傷心和痛苦,儘量避免別人發現。
(2)堅持看書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不斷學習新知識。
原因是:
(1)別人不會關心你的痛苦,何必掛在臉上。做一個微笑待人,給別人正能量的人,對仇人也是這樣,給予震撼。
(2)只有書本能減輕你的不愉快,也能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
9 # 清武士
我有一種習慣,我自認為是一個好習慣,就是東西從哪裡拿的,用完後就放到原處,這個習慣可以讓我井井有條,日常生活中需要什麼工具,馬上就能找到。不會出現找不到需要的東西的情況。假如東西用完亂放,那麼東西放的地方多了,下次你就很難想起這個物件到底放在哪個位置了,自然也就找不到了。
另外,跟人借東西使用也是如此,跟誰借的,一定要還給出借人。比如和鄰居男主人借個扳手,用完後一定要趁男主人在家時再當面歸還給男主人,如果用完後,男主人不在,女主人在,那麼也不要急於歸還給女主人,因為你不確定女主人是否會將這件小事告訴男主人或者將扳手放到男主人經常放的地方,萬一女主人沒說或者放到別處。下次男主人找不到扳手,會誤以為你沒有歸還,因此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以上是一點小小心得,說不上好習慣,但自認為養成了這個習慣,生活中真的很有用。
-
10 # 百笑僧
早上半夢半醒之間,閉著眼睛,在床上做49個仰臥起坐,讓自己逐漸清醒。
中午迷迷糊糊之時,紮好馬步,對著牆做49個深蹲,讓自己重新充滿活力。
晚上睡意朦朧之際,靠牆倒立三分鐘,然後做49個俯臥撐,讓自己找回狀態。
-
11 # 梅來一夏
我最引為自豪的生活習慣就是寫日記。自14歲開始,這麼多年來,直到現在從沒間斷過。
剛開始是用筆在筆記本上寫,不管出外做事,還是旅遊,包裡必背日記本和筆。後來有QQ之後,就改QQ。到現在已經改在微信上寫了,微信上可以圖文並茂,而且方便,隨時可以記錄。高興,勵志,新鮮有趣的就發朋友圈,以博朋友們的一笑。心情不好的,負能量的多私密發了,自己獨自品味。
一直以來,覺得寫日記的習慣真好,即可以紀錄了日常,留住人生的許多精彩的片斷,讓記憶定格成永遠。而且可以渲洩情緒,悲觀失望,頹廢不振,心情低落時,或者受了傷,受了氣等等,這些都不可向別人發洩和傾訴的,統統的可以用寫日記的方式渲洩,把憤怒不滿全寫進去,在寫的過程中,心得到沉澱,安靜,慢慢的人也趨於平靜,所有的不快最終付出一笑,心情也豁然開朗。
回覆列表
1.經常帶一些袋裝小食品與同學、同事分享。這是最廉價也最便捷的建立人緣之法。
2.路上偶遇不認識的美女/帥哥,為避免色迷心竅擾亂心智,可以在腦子裡回放一些自己喜歡的有意境的歌曲。你沉浸在感動當中,就不會有那些雜念了。
3.出門隨身帶包,把雨傘、紙巾、創傷貼等常用工具和藥品都放在包裡,以備不時之需。答主學生時代號稱小叮噹,就是因為我想用啥隨時能從包裡掏出來啥。
4.如果煩惱某些事,為之著魔,那就不要逃避,找一個咖啡館之類的地方,把它寫在本子上,慢慢想開它。然後把重要結論記在便條上,一煩惱就拿出來看看,慢慢地也就釋然了。
5.每週去不同的餐廳吃一次飯,慢慢就能達成吃遍全城的成就。
6.把早晨的鬧鐘調到比你真正想起床的時間早10分鐘。急急忙忙地起床不利於身心健康,尤其對心臟不好。鬧鈴設為自己喜歡的舒緩的音樂。
7.早晨刷牙時可以抱著胳膊,這樣不會累,能多刷一會,有利於口腔衛生。
8.洗完臉輕輕做按摩一分鐘,有助於面板新陳代謝。然後拍水,塗面霜,過程只需幾分鐘,顏值提升一大截。
9.上班上學途中想想今天想做什麼,計劃做什麼,這樣一天會充滿幹勁。
10.鬧鈴不光可以用來叫醒自己起床,還可以設在某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提醒自己做某些事情。
11.每看20分鐘手機,電腦,起來看20米以外的遠處20秒,這是護眼界著名的20.20.20定律。
12.就算不買,也常去書店逛逛,給自己一種原來還有這麼多書等著我去看的暗示,有助於調整狀態。
13.常去的理髮店遊戲店書店等等,要留下店鋪老闆的聯絡方式,以後方便聯絡,還可以預約。
14.錢不應只放在錢包裡。你常用的揹包什麼的裡面都塞點錢,這樣萬一哪天沒帶錢包也不慌
15.多忙也不要忘記多喝水,疲勞和焦躁的時候多做深呼吸。
16.不管做什麼,把自己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過馬路不要闖紅燈,危險作業時要專注精神。
17.每天和家人/室友/親密網友談心一會,分享下一天的經歷和感受。
18.睡覺的前倆小時不要吃東西。睡覺的前半個小時不要與人爭吵、冥思苦想、聽激烈的音樂。最好的辦法是看看閒書,或者看一集動畫。睡前喝一杯熱牛奶。
19.把一些隨時湧現的好的想法敲在手機上,定期整理,增加個人積累。在網上看到什麼有意思的東西要常作記錄,最好複製貼上下來,因為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