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然風57778401306

    地球上總水量的變化,還就是跟氣候的變遷有直接關係。有人說全球變暖,兩極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喜馬拉雅山下的高原區會出現洪水氾濫成災。實際上還沒有這種水淹陸地的跡象。氣候變暖是個緩慢的過程,水在地球升溫的情況下,估計是被蒸發了。海平面不會上升,陸地上淡水相對減少,這才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真正原因。那麼,地球上的總水量將面臨減少的趨勢。只有全球候穩定,小範圍氣候環境的變化,並不會影響大局。比方說某個地區出現乾旱的沙漠現象,某個地區沙漠退化,恢復變成了從前有過的綠洲,這種變化不影響地球總水量的減少。全球變暖這個問題,還有待深入觀察討論,地球為什麼要升溫,還是要從地球生態環境去考慮。

  • 2 # 李志勇LZY

    宇宙恆系之間物質能量平衡;

    從日新月異地球三星運位變;

    再到換太陽蓋地渾天宣夜照;

    地軸改向經緯差異造地質代。

    金星控制陽系地球沒有陸地;

    火星日陸潮水星照卵蛋一地;

    月太陽蓋生爬渾天地分東西;

    今宜夜地三次造山地水會變。

  • 3 # 魔怕78479829

    地球上的總水量基本上沒有多大的變化,減少和增加也不過是參與各種化學變化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而且也無法計。

  • 4 # 海客瀛洲84

    地球上的水,這裡主要是淡水資源,越來越少,主要是在分佈上越來越不平衡。

    題主說的很對,消耗的水會反饋到自然中,但是水資源的分佈,隨著氣候變化,變得越來越不平衡。

    第一,先來看看水資源在全球分佈

    地球表面的水分佈極為不均勻。表面只有3%的水是新鮮的。其餘的97%居住在海洋中。在淡水中,有69%位於冰川中,有30%位於地下,少於1%位於湖泊,河流和沼澤中。從另一種角度看,地球上只有百分之一的水可供人類使用,而百分之九十九的可用水位於地下。

    水在全球空間上的分佈

    第二,淡水資源在各地區之間分佈情況

    根據氣候和自然構造的拼湊,估計全球水資源總量約為43750 km 3 /年,分佈在世界各地。在大陸一級,美國在全球淡水資源總量中所佔份額最大,為45%,其次是亞洲(28%),歐洲(15.5%)和非洲(9%)。就每個大陸上每個居民的資源而言,美國為24 000 m 3 /年,歐洲為9 300 m 3 /年,非洲為5000 m 3 /年,亞洲為3 400.1 m 3 /年。

    在國家一級,水資源人均佔有差異很大:從科威特的每人最少10 m 3到加拿大,冰島,加彭和蘇利南的每人至少10 萬m 3。在19個國家或地區,每個居民的TRWR小於500 m 3;每個居民少於1000 m 3的國家或地區的數量為29。就人均水資源而言,十個最貧困的國家是巴林,約旦,科威特,阿拉伯利比亞民眾國,馬爾地夫,馬耳他,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葉門。在大國,水資源相對於人口的分佈也不均勻。

    可以看出,華人均水資源只有全球平均值的30%,所以,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

    第三,水資源在中國的分佈

    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複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複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重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

    中國水資源分佈的主要特點是:

    總量並不豐富,人均佔有量更低。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

    地區分佈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佔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

    年內年際分配不勻,旱澇災害頻繁。大部分地區年內連續四個月降水量佔全年的70%以上,連續豐水或連續枯水較為常見。

    第四,可使用淡水資源越來越少,跟全球氣候變暖有關還有人口爆發增長。

    印度水資源短缺

    氣候變化正在使地球變暖,使世界上最熱的地區變得更加灼熱。同時,由於被稱為Hadley Cell膨脹的氣候變化驅動現象,雲正在從赤道移向兩極。這剝奪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中東和中美洲等赤道地區的賦予生命的雨水。

    矛盾的是,氣候變化也在增加其他地區的降水,生活在河流和溪流附近的人損失最大。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2100萬人面臨河水氾濫的危險。到203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增加到5400萬。

    非洲是一片乾渴的土地

    人口因素:隨著人口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水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目前世界人口為75億,預計到2050年將增加23億人口。這個星球如何滿足他們的口渴?收入的增長也加劇了水的問題,因為富人需要的水密集型產品(如肉類和化石燃料產生的能源)。

  • 5 # 棲鴻看紅樓

    理論上,地球上的總水量是不會有變化的。除非水這種物質分離,化為氫氣和氧氣,但這樣的情況是比較少見的。

    地球上的水,分為鹹水和淡水。海水的鹽分太高,而淡化海水的成本太高。所以一般情況,是不把海水算在“可利用水”中的。那麼海水在地球總水量中佔多少呢?97%,這個數字是不是很驚人?

    更驚人的是,地球上的淡水,不足3%的水源中,絕大部分是以冰川水、深層地下水等形式存在,仍舊不能利用。

    雖然各家的資料有所不同,但是大致而言,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總水量中,佔幾百分之一。

    海水、冰川水、深層地下水,我們是難以利用的。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轉化為不可利用,是很方便的——汙染整條河、整個湖,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不小心”。

    所以,珍惜水吧,不要和地球總水量較勁了。總水量多少,跟我們並沒有直接關係。

  • 6 # 使用者1507348802681

    理論上!

    正常迴圈著的地球與一個正常生活著的人體,對於水分的需求與維持應該有著絕對類似的原因和原理!

  • 7 # 靜靜想11

    都在靠想象啊,下雨的水主要蒸發,而海水的蒸發量是驚人的,淡水不用也不會消失,流向大海後又蒸發,下雨,這樣迴圈。

  • 8 # 河邊生1

    水正在走向消失,我家在1949年前可乘船到廣州,1958年時還能通行萬斤貨物的船隻,1976年時只可通5千斤的貨船,信宜人透過放排將竹木運到羅定城乃至廣州,家鄉很多人從事船運和捕撈行業,那時河水湍急河床深寬,深處達五米,淺的冬天也有一點五米,寬處達百米窄處也有六十米,現在成了一條小坑溝,雞也可徒步過河,下雨時才有一點水。本人認為這水少的原因是地下水位降低了,水位低的原因是填補地下資源(煤,石油,天燃氣,抽取地下水)開採後的空缺,煤礦採空後填補空缺的都是水(常有報道打穿舊礦坑的都是水),因水是向低流的,太平洋東取水會牽連到西太平洋的水位,這是水的特性,因此本人家鄉的水正在消失正是被遠處地下資源採空區所扯去了。再過些年情況還會比現在更慘,這是肯定的。

  • 9 # 龍山夜雨11

    我倒是認為地球上水的總量是不會減少,不管氣候是變冷與變暖,只不過是水的貯存形式起多化罷了。地球上的水減少,除非是水蒸發到地球以外的太空裡去。如果是有這種情況存在,那地球上的水應當從地球形成到現在的幾十億年間,早已逃逸得差不多了。不過有一點,隨著人類工業化的發展,地球上乾淨的水應當是越來越少,受汙染的水應當是越來越多。

  • 10 # 我是榛木閣

    能量守恆定律瞭解一下吧!地球上的水不會變少變多。幾十億年前恐龍喝過的水也許我們也喝過!任何東西都是在輪迴中!

  • 11 # 科普子期君

    地球上的總水量是否有變化?它是不斷增加還是減少中?

    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不難,我們只需要弄清楚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地球上增加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第二個問題是,地球失去的水又是怎麼流失的。我們只需要把這些點都列舉出來,最後再做一個比較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地球上增加的水是從哪裡來的?

    季節的變化會改變地球的總水量

    首先是因為季節的變化,夏天的光合作用發生率比冬天要高得多,而氧化作用將大致保持不変。實際上,我總體上認為冬季動物的新陳代謝將會増加,因為動物需要更多的能量來保暖並因此代謝更多的食物。因此,夏季的總用水量將逐漸增加,而冬季則逐漸減少。

    圖注:地球上的總水量大小與地球的比例

    但是,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夏季和冬季是相反的,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範圍內的許多季節性變化。然而,北半球的土地面積更大,因此夏季這裡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或將超過南半球。

    但是,光合作用同時也在海洋中進行,實際上是約有70%的光合作用發生在海洋中,而陸地上只有30%。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鑑於南半球海洋麵積所佔比例較高,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由於海洋的光合作用,在南半球夏季地球上的水量將會減少,而南半球冬季則會增加。

    碳水化合物的氧化

    其次,我認為由於使用化石燃料,地球的總水量必須有長期的增長。化石燃料是碳水化合物,燃燒它們會釋放水。因此,自從工業革命以來,除了季節性變化之外,地球上的水總量一直隨著化石燃料的消耗而增長。

    流星撞擊地球帶來的水

    圖注:流星撞擊地球

    來自宇宙空間的隕石自身是攜帶了大量的水分的,當它們墜入地球時也把水分帶入了地球,甚至有科學家認為,地球的大部分水都是由這些流星帶來的。

    地球上失去的水是怎麼流失的?

    生物利用水合成有機物

    圖注:綠葉體

    既然氧化有機物能夠釋放水分,那麼植物合成有機物與必然會消耗水份。植物透過葉綠體利用太陽能、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的過程會消耗大量的水。這些有機物一部分被重新分解,另一部分則被埋藏在地下最終形成煤或石油,所以這一部分的水將會被儲存起來。

    一部分水被分解成氫和氧

    還有一部分水在地球大氣上圍被紫外線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個過程無疑會使地球上的總水量減少,至於這個總量我們還無法預估。

    一部分水被太陽風吹離地球

    另外,太陽風暴吹向地球時也會帶走相當大的一部分空氣和水,這些水將被太陽風吹離地球進宇宙空間。但幸虧地球有強大的地磁場,否則我們的大層可能都會被太陽風暴吹散,使地球成為像水星一樣的無大氣行星。

    圖注:地磁場抵抗太陽風的襲擊

    總結:總的來說雖然地球上的總水量一直都在變化之中,但是其中既有增加地球總水量的,也有減少地球總水量的,它們起到了對沖的作用。即使有時候增加的水量多於減少的水分,但是這些變數對於地球的總水量來說微不足道,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地球的總水量是總體穩定的。

  • 12 # 金楓師傅

    這個問題問的好,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地球上的水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了?根據地質專家的考察,大約在25億年前,當時的地殼不是很厚,地球上根本沒有多少陸地,大洋上只是零零散散的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火山島,但是後來隨著地幔的緩慢的冷卻,岩石圈逐漸形成,地殼有了堅固的支撐,陸地開始一個個大面積露出水面,第一塊大陸(哥倫比亞)出現,這一歷史性的事件促成了板塊構造,海水成了地殼板塊的潤滑劑隨著板塊的移動進入地球內部,根據地質專家勘測,地殼下方數千公里深處有大量水存在的跡象,這一發現告訴我們海水正在被地球吸進內部,儘管部分水會因為火山活動重新回到地表但是依然有很大部分水留在了地球內部,這意味著在遙遠的未來地球上再也不會有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突然有錢了,管不住自己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