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清雅148086898

    我覺的齊白石的畫之所以貴,主要是因為他的畫彰顯了傳統的民族的文化精髓,表現形式概括,意境深遠,構思精巧,生命力旺盛……總而言之,是民族的傳統的、中國的!

  • 2 # 東風破春菩石

    齊白石學習吳昌碩的畫,昆蟲畫的好,書法和其它未及吳昌碩,主要時代背景政治因素造就了一批畫家,加上現在商業炒作,又是絕版就越來越貴。單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其水分也不少。就像這年代力推醜書橫行一樣

    ,和誰講理去,誰又能說出個是非來呢?

  • 3 # 彩雲東昇戴寶山

    齊白石的畫當時並不貴,齊白石為了養家絕對不會輕易送畫,能得到白老送畫的人太牛了。如果你有緣給齊老一百斤白菜或兩瓶酒,就能換來一張畫。現在不同了,老百姓傾家蕩產也賣不到齊白石的一幅真跡。齊白石畫畫得真是好,畢加索自愧不如。所以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的畫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國際價值。

  • 4 # 煙花三月醉紅塵

    我是農民,不懂書畫…齊大爺的畫為什麼貴呢?你們有文化的城裡人最清楚:他畫的花鳥蟲魚都是自然野生的,很有情趣,而後人臨仿是養殖的,當然貴了…哈哈,不知對否?

  • 5 # 花尊4

    齊祖師的畫為什麼貴?徒孫回答:以極其簡單的筆黑表達極其豐富的內容。這樣的畫作就是價值連城。千筆萬筆敵不過數碼相機,但數碼相機最多的照片也不過齊派門下的點黑成金。師爺說了把厚厚的書讀薄那叫總結概括。所以大寫意永遠比工筆值錢,因工筆畫就象真的一樣,還有油畫如同相機照片拍的一樣都是工時錢。是個人給圖片和模特就能畫。而文人畫和大寫意不是誰都能畫的。裡面學問高深,需要總概括後畫出胸中逸氣爾。不是門內滴傳弟子,是無法理解其中深奧的禪機。畫魂貴在似象非象之間,不象則欺世,太象則昧俗。畫的是事物的魂而不是形。所以是無價之寶。齊祖師爺是板上釘定的東方頂級大藝術家。齊白石是近代世界傑出的東方畫代表人物。而西方畫以畢加索為傑出代表人物。東方西方就兩個畫家的名字叫得響。剩下的就是政治畫和商業畫。政治畫靠宣傳,商業畫靠的是包裝。

  • 6 # 閒雜人的街景

    從立意上來說。齊白石的畫是雅俗共賞的。類似於現在的通俗歌曲或者民謠。一改文人畫的晦澀嚴謹。齊筆法老道,寫意畫從容精湛,畫卻質樸生動。豐富了中國畫 的語言。工寫兼具的對比也提供了兩種繪畫方式融一的可能。在開啟民智的民國,還是很有代表性的。齊一生注重繪畫的個人氣質,鼓勵學生忠於自我創造而非死學流派。其弟子枯禪 可染個人特點都很鮮明,堪稱大師。。。裝b碼字不易。贊一個吧

  • 7 # 手機使用者52099700724

    齊白石的畫我最喜歡他的蝦。說到畫畫,首先要有神韻和水墨韻味,這是中國畫的最高處。所謂畫龍畫虎難畫骨,神韻是最難抓取並描繪的。

    畫家 黃昌友

  • 8 # 湘運4

    白石老人因為畫什麼就像什麼,他畫魚蟲花鳥就象活的一樣印在紙上,他的畫有你想現不到的意義,所以他畫的畫就貴。

  • 9 # 藝術品牌

    畫的價格是由專業水平與業界影響力構成的。畫的再好,沒有影響力,畫賣不了高價。光有影響力沒水平,也不可能賣出好價格,因為那個影響力有限,就是有,也是吵出來的,並不深入人心。畫即然是賣,就是市場化的選擇,一定和價值有關。可能是投資,並不是因為喜歡或者美,或者藝術什麼的。

    齊白石是歷史上有定論中國畫大師,無論是專業水平還是影響力都無人可比。在近30年來,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一代宗師。他的藝術成就被全面的挖崛出來,很多思想不僅超越了時代,而且影響了世界藝術的走向。他己經從一個單純的藝術家,變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的代表符號,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中國的傳統。

    對於這樣的齊白石,作品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和中國的文化,無論是他那個時期的作品,無論畫的好壞,都會賣出天價。這個價格還和以前他拍賣出的價格有聯絡,畫家的畫家一定的遞進的的,只會越來越貴,不可能越來越便宜,就如同文物一般,時間越長越有價值。

    最近,齊白石的山水十條屏賣出10多個億,是市場遞增的結果,其它這次的作品畫的很一般,甚至說是很差的作品也不為過,但它在齊的作品中比較少見,品像儲存較好,歷史價值高於藝術價值。況且,現在10億和當年的幾千萬相當,通貨澎漲很嚴重,嚴格的來說,還不算貴。現在100元就和過去的10差不多,這個我們生活中都有體會,這和經濟物價也有關係。

    當然了,主要還是市場將他的作品當文化買賣,當投資品買,並非當藝術品來看。

  • 10 # 周先生89218

    齊白石的畫當時一點也不貴,齊白石上飯舘付不出錢,就送老闆一張畫,日子久了老闆拿他沒辦法,於是就卦在店裡賣十元一張。現在漲成稀世珍寶不是很奇怪的事嗎?65年茅苔酒4元一瓶,沒人吃,而且那時的質量是真傢伙。如今:價格飛漲成了仙酒,反倒供不應求。世界上的事說不清。

  • 11 # 芝麻開門收藏網

    從中國目前繪畫交易的市場記錄來看:由齊白石先生所創作的繪畫作品,不論是單幅還是一組出現的繪畫作品,其作品的市場中總是可以排進最高價格的前幾名。古往今來,中國所出現的優秀畫家數不勝數,為什麼由齊白石先生所創作的繪畫作品如此之貴呢?

    首先從其繪畫作品的本身來看:齊白石先生所繪畫的作品,主要是以寫意為主。其畫中為人們所展現的形象也多為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形象。雖然其作品屬於文人畫的範疇,但是由於齊白石先生是屬於從民間鄉野中歷練出來的,其藝術生涯是從木匠中的粗活,轉為作畫寫詩,在完匠人到文人轉變的同時,卻也始終在作品保持了農人的生命氣味,使其作品雅俗共賞。

    最後一點原因在於,齊白石先生作品的品牌意識強烈。不論是普通商品還是我們所講的藝術品,都十分講究辨識度,辨識度越高的產品,越容易成就品牌。而藝術品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夠讀懂繪畫作品歲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但是其作品上的落款署名卻是人人都認得的,人們只需要用眼睛瞟一眼就知道這幅作品出自誰知手。而齊白石先生的畫作中,除去署名之外,還有兩大經典元素,大紅著色和兼工帶寫。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筆法,讓人歎為觀止。

    齊白石的畫成交價格參考:

    1:齊白石庚寅(1950年)作櫻桃鏡心,尺寸:68.3×34.6釐米,估價:RMB 2,800,000 ~ 3,800,000,成交價: RMB 24,080,000 ,成交時間: 2010-11-22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

    鈐印:借山翁、寄萍堂題識:若教點上佳人口,言事言情總斷魂。張仃先生正舊句。庚寅,九十老人白石。

    2:齊白石宰相歸田鏡框,尺寸:94×50釐米,估價: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HKD 23,640,000 ,成交時間: 2015-06-02 ,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年春季拍賣會。

    題識:宰相歸田,囊底無錢。寧肯為盜,不肯傷廉。借山老人畫吾自畫改稿。鈐印:借山翁、齊璜老手、魯班門下、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3:齊白石辛卯(1951年)作紅荷立軸,尺寸:105×34.5釐米,估價: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價: RMB 23,520,000 ,成交時間: 2010-11-22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

    鈐印:齊大、大匠之門題識:張仃先生法論。辛卯元旦,九十一歲白石。

    4:齊白石近現代春山圖鏡框,尺寸:135.5×49釐米,估價:RMB 3,600,000 ~ 4,500,000,成交價: RMB 23,000,000 ,成交時間: 2018-08-25 ,拍賣公司:深圳至正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金秋拍賣會。

    5:齊白石1937年作有香有味立軸,尺寸:135.5×33.5釐米,估價:RMB 6,000,000 ~ 7,000,000,成交價: RMB 23,000,000 ,成交時間: 2014-10-25 ,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秋季拍賣會。

    鈐印:白石款識:有香有味。丁丑冬十月,節近小雪,天日無寒。一揮快成此幅。白石齊璜。

    齊白石的畫作多取材與平民生活非常接近的社會現實。白菜、偷吃的老鼠等充滿平凡生活氣息的物象被他收歸筆下。畫中筆墨簡練率意,縱向構圖的白菜以濃墨減筆寫出,寥寥數筆便將老鼠的雛形勾畫出來,再用潤筆將老鼠的形體變化和神情變化生動的體現出來。簡練的筆墨揮寫出了愜意的自然物象,雖著筆無多,但所表達的情感意緒十分充足,有著平淡、清新、樸實、純真的生活情致。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慣常的審美趣味,洋溢位清新的鄉土氣息和蓬勃的生命活力。

    6:齊白石荷花翠鳥立軸,尺寸:136.3×34釐米,估價: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RMB 21,280,000 ,成交時間: 2011-06-23 ,拍賣公司:北京富比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齊大款識:白石。鑑藏印:張宗憲藏。

    7:齊白石1948年作世世有餘立軸,尺寸:172.5×68釐米,估價:RMB 12,000,000 ~ 16,000,000,成交價: RMB 21,275,000 ,成交時間: 2020-12-05 ,拍賣公司:廣州華藝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華藝國際(北京)2020秋季拍賣會。

    鈐印:白石、吾年八十八、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題識:戊子年八十八歲齊白石客京華。

    是幅佈局上實下虛,蓬勃展開的荷葉佔據畫面上方大部,葉間露出四朵嬌豔欲滴的硃紅色荷花,彷彿翠蓋遮護的美人,臨風微微搖曳。下方林立的梗莖、茨菰穿插交錯,一尾游魚從中悠然而過,空明自在。畫中描繪的季節似乎在夏末,紛披的葉片個別已經開裂,但水分依然充足,下方新發的嫩葉尚未舒展,右側的荷花,蓮蓬已經長成,即將凋謝,而左側的一朵還沒完全開放,顯示出畫家對生活物理體察精微,能準確呈現荷花不同時期的生長狀態。全作筆墨大開大合,收放自如。畫荷葉筆勢重壯,痛快淋漓;枝莖、茨菰則筆筆清楚,絕不拖泥帶水;花葉勾筋及莖上點厾又處理得十分謹細,正所謂“筆墨重大,形神極工”,肆意中見精微,耐人咀嚼。潤澤的濃墨與清淺的淡墨、飛白,表現出荷葉肥厚的質感及陰陽向背,花萼及梗莖、茨菰間或用焦墨,使畫面的墨色層次井然,富有節奏感。畫家對墨色濃淡的把握及控制精準,可謂得心應手。飽滿的洋紅荷花與大寫意枝葉,形成紅黑、濃淡、乾枯對比鮮明的視覺張力,變化無窮,創造出生動寫實的畫境。魚的造型來自八大,雖為粗筆寫意,卻覺鱗光閃閃,神氣活現。乍看之下,彷彿畫家並未刻意求工,但物象特點纖毫不遺,無怪乎此年齊白石以“我最知魚”題畫,誠哉斯言!

    8:齊白石1922年作萬竹山居圖立軸,尺寸:154×58釐米,估價: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價: RMB 21,275,000 ,成交時間: 2012-06-05 ,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2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款識:仲孚仁兄清鑑,壬戌秋弟齊璜。鈐印:木人、白石翁鑑藏印:梅潔樓。

    齊白石《萬竹山居圖》,紙本,立軸,151*57釐米 ,作於1922年。題“仲孚仁兄清鑑,壬戌秋,弟齊璜。”此圖曾刊於1931年上海中華書局玻璃版部印製出版的《齊白石畫集》。該畫集高40釐米,寬26釐米,由樊增祥行書題簽,吳昌碩篆書題扉頁,共收入作品九幅,其中六幅是為仲孚先生作的。仲孚是胡佩衡的至親,任職於北京西城警局,曾對齊白石有所幫助,齊以贈畫相謝。同時,齊白石與胡佩衡又是忘年交,他稱仲孚為“仁兄”,是情理中事。1922年,是齊白石正式定居北京的第三年。由於他初來北京,畫界和收藏界不熟悉他,他模仿八大山人的冷逸畫風又不受畫壇歡迎,賣畫很少,生活困頓。好友陳師曾勸他放棄對前人的模仿,由工變寫,獨創風格。他於是進行了長達約十年的“衰年變法”。這一年春,金城和陳師曾代表中國畫學研究會到日本舉辦展覽,帶去了齊白石的幾幅花卉山水,沒想到大受日本觀者的歡迎,皆以高出北京數十倍的價錢賣了出去。他感嘆說:“這樣的善價,在國內是想也不敢想的。”此後,在北京買他畫的外華人多了起來,琉璃廠的古董商也紛紛登門訂畫,他的生活有了好轉。《萬竹山居圖》作於此年秋,是一件精心之作。中景畫兩座大山,山腳下有一片竹林,掩映著黑瓦白牆的農舍。再近處,是土岸、水塘、小沙洲。幾隻鸕鷀遊憇其間,更增加了畫面的寧靜氣氛。

  • 12 # 涼琛458

    2018新年悄但是過,北京畫院一口氣辦了兩個齊白石主題的特展:一個關於齊白石的書法,一個關於齊白石和徐悲鴻的忘年交。

    而在客歲年末,中國美術館舉行“美在新期間”佳構特展,齊白石的畫又被拉出來供人欣賞。搞得154歲的老人家,不斷忙著連軸轉。

    齊白石當然沒有復生——他老人家曾經走了61年了。但61年裡,他又彷彿不斷沒有離開我們。2014年的一場齊白石特展曾丟擲如許一個疑問:

    “150歲的齊白石還活著嗎?”

    藝術家令人欽羨的一點在於,他們可以用作品使生命得以延伸。齊白石的生命就逗留在他的畫作、墨跡、印章裡。在那些被其後者一遍遍觀摩的藝術品中,蘊藏著一個人、一個畫家,對自我的逾越。

    畫入鍋裡煮

    “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交錢。”這幅被齊白石貼在門上的“告示”,如今已成為北京畫院出鏡率頗高的展品。

    當時,他的畫在京城申明鵲起,前來結交的名士很多,想靠刷臉帶走一幅畫的人不在少數。但齊白石是毫不讓步的:想要畫,必須拿錢來換。對想白手套白狼的人,齊白石還不由得奚落一句:“做人啊,要有廉恥!”

    如許一個大畫家,居然這麼錙銖必較?於是齊白石的吝嗇就出了名。但那並不是城裡人的吝嗇,而是純粹鄉間人的泥腿子味兒。他還為這股泥腿子味兒驕傲了一輩子。

    齊白石在成為畫家之前,是個湖南墟落木工。按他的自述,他的確在讀書方面頗有天賦,但無法家裡光景不好,13歲時,家裡人讓他拜了師,去做木工學徒。這一干,就幹到了25歲。

    齊白石在北京的家裡有一個木櫃子,裡面裝著他以為最寶貴的東西。櫃子有鎖,鑰匙掛在他的脖子上,只要他一人能翻開。櫃子裡除了錢和字畫,還裝了什麼呢?

    徐悲鴻的老婆廖靜文回想,一次去齊白石家做客,老頭目熱情招待——從誰人櫃子裡拿了一些糕點。廖靜文咬了一口,發現硬的咯牙,估量這些糕點被寄存的有些年初了。為了顯得規矩,廖靜文只能硬啃著吃完。

    徐悲鴻與夫人廖靜文

    也就能看出,老頭目年輕時過的是奈何的生存了。

    逾越自我、改動天下,那是上流人才有功夫思索的事兒。大部分人只是謀生而已——按現代人的快節拍,他老人家這輩子的前程和階級,的確根本曾經定型了。

    不過,齊白石還是有掩抑不住的天稟。他愛大天然,故鄉鄉間的一株樹、一棵草,都是他察看的物件。他最喜好看河裡遊弋的蝦、樹枝上鼓譟的蟬。他想把這些花鳥蟲魚,用宣紙定格下來。

    齊白石《雛雞出籠圖》,故宮博物院藏

    於是,做木活兒之餘,他借了一本《芥子園畫譜》,一開始是描,其後是臨,越畫越像,徐徐在湘潭杏子塢這個小地方有了名望。閭閻四鄰都來找他畫神像,“少則四幅,多的有到二十幅的。”

    齊白石曉得本人有畫畫的天稟,因而並沒有滿意於賺點小錢。他又四處走訪名家,先後拜了幾位師父,肖像畫、花鳥畫終於入了門。

    25歲,在教師的奉勸下,齊白石終於放棄了木工身份,一心畫起了畫。也是從此刻開始,這個叫齊純芝的鄉間木工,才走上了成為我們熟知的齊白石的路途。

    但此時的齊白石,只能稱得上一個“畫匠”,而非畫家。

    他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他得揹負起養活百口的責任,而家裡人對他放棄做木工這事兒,多少還是有些擔憂的。於是,他去給大戶人家畫像,也畫仕女圖拿去兜售。徐徐地,賣畫居然比當木工時賺的還多,家人也對他恢復了決心:

    “阿芝,你倒沒有虧負了這支筆。過去我說過,哪見文章鍋裡煮,如今我瞥見你的畫,卻在鍋裡煮了。”看到家裡的光景好了,齊白石的祖母笑的合不攏嘴。

    “畫入鍋裡煮”,意思是畫畫也能當口飯吃了。

    這便是當時齊白石的寫照,晚清中國千千萬萬靠賣畫謀生的匠人中的一員,實在沒什麼特殊的。

    狷介之外,實誠野心

    ——“凡藏我的畫多的人,下次再來就不畫給他了,要麼就進步價錢。送禮品給我的,恕我不回禮。有引見客戶的,我不會酬報。”

    ——“人像不畫,要求工巧精緻的不畫,給別人的畫上色的事兒我不幹。還有,你要是敢催我交畫,別怪我翻臉!”

    ——“刻印不幹的事兒:要刻的字太小,不刻。印語俗,不刻。不配用印的人,不刻。石頭太醜,也不刻。”

    ——“相對禁止討價討價。”

    在這些稜角清楚的門條裡,一個的蠻橫Quattroporte形象呼之欲出。不錯,這也是齊白石。不由要問,他哪來的自大,創設這麼多看似“不講理”的規矩?

    主要緣由當然是畫賣的好。在北平,齊白石已是盡人皆知的大畫家,遭到徐悲鴻、陳師曾等名家的激賞。在徐悲鴻約請下,齊白石還出任國立北平藝專的教授,可以說是吃喝不愁,也就有了狷介的資源。

    但在繪畫獲得成就之前,齊白石起首是在人的方面完成了逾越。在25歲棄木活從事繪畫後,他的尋求便從沒有逗留在以畫謀生上。回頭看來的確不可思議——一個鄉村人,沒讀過多少書,卻有著壯遊中國的志向。

    在交通不興旺的晚清至民國初年,他遊歷了桂林、華山、廬山、嵩山、三峽、洞庭湖等等勝景,融匯成了一部《借山圖卷》,從而構成了本人的山川作風。

    他還不滿意於成為一個畫家。32歲,他開始學篆刻,此前又學詩,學故鄉何紹基的書法。終極他給本人的考語是“餘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固然有追慕徐渭自稱“餘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的成分,但他在這些方面的成就,並不為繪畫所掩,倒是的確的。

    齊白石相稱有野心,當然不是為功名利祿,否則他早就會向日本侵犯者投誠,去做待遇優厚的美術教授。他對全部本人感興味又不善於的範疇,總能打起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神,一心研究透徹,從不敷衍。這才是他的野心地點。

    他為了學好篆刻,向湘潭黎氏家族討教。在篆刻圈子頗有盛名的黎鐵安半開打趣的通知他,沒什麼別的竅門,便是挑一擔好石頭,隨磨隨刻,等石頭變成泥漿,就刻好了。實誠的齊白石真的就挑了一擔石頭,邊磨平石頭邊刻,直到石頭泥漿流了一屋子,他的篆刻技藝終於小成。

    三百石印富翁

    齊白石的“實”和“誠”,不只是看待藝術,看待冤家也是如許。

    1912年,引領他走上繪畫路途的伯樂胡沁園逝世,他延續畫了二十多幅畫,都是胡沁園生前欣賞的,燒在胡的墳頭前;

    終身知己徐悲鴻要在海外辦畫展,跟齊白石說“你這段時間畫的佳構萬萬別賣,留給我。”他真的就沒賣,全留給了徐悲鴻。當然,徐悲鴻也都是照價買走的。

    齊白石與徐悲鴻舊照

    也便是如許,齊白石才能保持一輩子吝嗇、頑強、放蕩不羈不羈的“土包子”性情,才能一幅畫都不賣給日本人,才能在畫風不為眾人認同的時期,頂著罵名,結交到陳師曾、徐悲鴻等為數不多的幾個真冤家。

    當期間翻篇,他被冠上“人民藝術家”頭銜,成為中國畫的泰斗時,他也只是輕輕一笑的說:“我便是個活的長了點兒的老頭兒。”

    鄉巴佬的自我逾越

    這世上盼望登陸的泥腿子很多,可真正中了狀元的沒幾個;這世上竭力的畫匠永久不會少,但齊白石卻只要一個。

    那麼問題來了:

    齊白石何以成為齊白石?

    他沒有發明出什麼震古爍今的繪畫理論,只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又說,“語言要說人家聽得懂的話,畫畫要畫人家瞥見過的東西。”

    齊白石畫中主題,大部分的確是平凡人熟知乃至漠視的事物。比如獨立荷花上的蜻蜓,覬覦白菜的螞蚱,金魚,螃蟹,蝦子……這些都是剛才接觸國畫的人就會嘗試的題材。

    一筆暈成魚身,三筆畫就魚尾,再勾勒出眼睛和鰭,一條金魚就大致畫好了。靠著這些規律,初學者也能很快摸到辦法,經過訓練,也能到達不錯的水準。

    但是齊白石總有讓這些事物更活靈敏現的辦法。普通人畫蝦,也就能畫出一副通明的軀殼,齊白石卻只在蝦頭上重重一點,整隻蝦就立即有了生機。他畫螃蟹,經常讓螃蟹藏著一條腿,看似偷懶,卻契合我們的觀感。

    齊白石《墨蝦》 徐悲鴻留念館藏

    他看張大千畫的蟬,一眼就能看出缺點——哪有真實的蟬是頭朝下,掛在柳樹枝上的呢?張大千不信服,其後他在青城山下細細察看,發現蟬確如齊白石所言,都是頭朝上、尾朝下的。

    齊白石《蟬》

    張大千百思不解,齊白石通知他:蟬頭大身小,柳枝纖細飄柔,“蟬附於上,若頭下尾上,焉能安穩?偶有如是者,所附枝為建壯也。”張大千也很是敬佩。

    有人評價,齊白石的成就,泉源於兩種元素的結合——傳統文人畫,和少年清貧時對生存的真誠體驗。也便是以農人的淳厚之心,運文人之筆。

    泥腿子的出身,不只沒有成為齊白石嫌棄的擔負,反倒成了他的靈感源泉,他也頻頻通知外界:我便是個鄉間人。因而,他才能對天然有如許細微的體察,他才可以讓這些傳統畫家不屑一顧的小題材登上大雅之堂。由於這正是他生命的底色。

    沒有文人的身份束縛,讓齊白石無需囿於傳統,只一昧發明、逾越就好。中國的文人畫,向來被視作文人們尋求功名之外,表達自我的一種消遣。可畫畫對齊白石如許靠之謀生的人來說,倒是安身立命之本。因而他才能把篆刻這一“文人餘事”,研究終生。他才能不斷求新求變,在北京自創“紅花墨葉”法,用激烈的顏色比照改造設色和水墨畫的界線。

    就像《借山圖卷》中的山川,山體沒有古人那麼認真的皴法,只是墨色的簡單疊加,像是小兒塗鴉,卻讓人能感遭到齊白石胸中自有一片天地。這片天地裡,只要瓜果蔬菜、蟋蟀蝴蝶與一個農人作伴,一派純真絢麗之境。

    齊白石《花卉蜻蜓》(花草工蟲冊八開之三)

    齊白石也真是智慧。古人畫的山川,雖也精妙,卻總讓現代的欣賞者有年月隔閡。而齊白石的蝦兵蟹將,卻彷彿時時在我們身邊。於是,他的生命似也長青了,不斷到2018年,並將持續伴隨著我們。

    上世紀一隻印有齊白石蝦畫的琺琅盆

    齊白石的繪畫早已成為我們生存中的符號

  • 13 # 微風8525

    齊白石一生畫作無數良莠不薺,有精品也有小品,據統計,齊白石一生畫有十萬幅之多,除去毀壞,丟失,損毀之外存世的也有八九萬幅之多,這樣的一個數量讓畫作能有好的價值正是收藏者的心態,所以齊白石的畫除精品外大多不值這個炒作價。

  • 14 # 這有一朵曼陀羅

     值得收藏的裝飾畫 齊白石後人樸喆的字畫

      亂世黃金,盛世古玩字畫,字畫目前已經成為很多人士增值保值的投資意向之一。相關專家表示:老一代藝術家有100倍的市場泡沫,新藝術家擁有100倍的市場增值空間。大家收藏一個藝術家的作品,肯定都喜歡作品能夠在將來升職的,那麼現在收藏字畫真的能升值嗎?什麼樣的字畫適合收藏呢?

      資深藏家們都知道一個這樣的道理,收藏名家的弟子或名人之後的書畫家作品增值潛力大。的確從其老師或者先輩們的藝術適詣就能看出其弟子或後人的未來發展高度。尤其是名人之後,因為其身世的傳承有續更被市場廣泛追捧,這就非樸喆老師莫屬了。

      值得收藏的花鳥畫一:

      

      白石後人樸喆寫意花鳥畫公雞柿子圖《事事大吉》正在(易從網)熱銷

    柿熟時紅如火。據《爾雅》,柿子有七德:“一壽,二多陰,三無鳥窠,四無蟲蛀,五霜葉窠玩,六嘉實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 ”柿子,十分入畫,為古代很多畫家所喜愛的題材之一。柿子在國畫中所代表美好寓意也很多,火紅的柿子象徵著紅紅火火,一片丹心。因"柿"諧音"事",古人便將諸多種喜慶吉祥的內涵融入其中,如"四(五)世同堂"、"事事安順"、"事事有餘、"事事清白"等。

      適合收藏的寫意花鳥畫菊花圖二:

      

      白石後人樸喆寫意花鳥畫菊花圖《菊酒延年》正在(易從網)熱銷

      菊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歷來被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徵,代表著名士的斯文與豪情。千百年來,在文人筆下的菊花被賦予了特殊的象徵意義。

      

      隱士的象徵不少詩詞把菊花人格化,當作安於貧窮、不慕榮華、有骨氣的人的象徵。“黃花晚節香”,就是古人用菊象徵人的品質的高潔。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逸者也”。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正是體現了他對幽靜閒適生活的嚮往。東籬下悠然採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板橋先生頗得靖節遺風,道出了自己不為鬥米折腰的氣節。

        值得收藏的寫意花鳥畫三:

      

      齊白石後人樸喆寫意花鳥畫《蝦趣圖》正在(易從網)熱銷

    天造萬物,各有靈性。蝦,生於水中,玲瓏如梭,種類多,姿態繁,蝦體透明,觸角尖而長,眼黑而尖,披鱗,躬身,蝦主要是由頭、腹、尾組成,三對觸鬚,腹分節,為五至六節,蝦的動態變化主要表現為能伸能屈,遊動自由。

      蝦的寓意深刻,北方喻其為“龍”,有鎮宅吉祥之意,南方喻其為“銀子”,取長久富貴之意。蝦對同族之物從不侵襲與傷害,和諧相處,身軀雖小,玉潔透明,淡泊名利,有高尚的品格和純潔坦誠的胸懷,表明了潔身自好的人生寄託。酒店走廊掛此畫,彰顯出酒店主人的潔身自好。此外,蝦身佩玉甲皆可窺,寓意做人要坦誠透明,有頑強的生命力,有敢弄潮的意志,更有龍一樣的騰飛精神,它的觸角可觸沙,可觀雲望月。

      資深藏家們都知道一個這樣的道理,收藏名家的弟子或名人之後的書畫家作品增值潛力大。的確從其老師或者先輩們的藝術適詣就能看出其弟子或後人的未來發展高度。尤其是名人之後,因為其身世的傳承有續更被市場廣泛追捧。

      樸喆為白石老人第七嫡孫—齊西來的夫人,西來年輕時,曾與白石老人共同生活了三年,每天洗筆研墨,隨奉左右,深得老人喜愛。樸喆女士在齊白石老人的影響下,在齊西來先生精心指導和幫助下,專攻齊門藝術,對齊派繪畫頗有心得,充分領悟了齊派繪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精神。尤精工筆草蟲,蜻蜓、蟬、螳螂、螞蚱等十餘種昆蟲,畫風細膩,氣韻生動。

      藏金藏玉,不如藏“白石後人”書畫真跡!

      “齊派藝術”引領中國畫壇近百年,是中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被公認為是全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

      在此,【易從網】號召:所有熱愛“齊派藝術”的有識之士,能夠繼續傳承“齊派藝術”,把這份獨有的中國文化財富代代相傳。

      

      欣賞和購買白石後人樸喆作品,請認準唯一指定官網——【易從網】“名人堂”

      【名人堂】,匯聚名氣更高、職稱更高、水平更高的藝術家!

      裝飾更雅觀、送禮更高階、收藏更升值!

  • 15 # 王瑋陶琉刻繪

    畫價從來不能跟作品本身藝術價值等同,跟名氣和炒作關聯最大,齊白石作品個性風格鮮明且難仿製,名氣又大,具備炒作條件

  • 16 # 大國曆史記

    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的繪畫大師,他的一生留下許多書畫作品,傳世的畫作有《墨蝦》、《牧牛圖》等。

    齊白石是大器晚成的藝術家,他將一生都奉獻於繪畫創作與書法研究,無論是大小動物都能以獨特的手法,描繪出它們的自然靈氣。

    他早年間與多位名師學習,融合眾多名家的特長於一體,在他出名以後,往往一幅畫都能賣出高價,2017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賣出了8.1億元的天價,他的另外一副畫作並不出名,但也拍出了一千萬的高價,這幅畫叫《牧牛圖》。

    畫中有一頭背身吃草的牛,這頭牛身軀圓厚,可以清楚看見兩條後腿和歪出的牛角,整個牛身除了尾巴和牛角用的重墨外,其餘都是用的淡墨,旁邊的柳條從畫的頂端直拖到地上,這幅畫很簡單,就幾條柳枝和一頭看不見全身的牛,但卻被賣出了1000萬的高價,許多人紛紛表示質疑,對此專家給出瞭解答,雖然這幅畫看似簡單平常,如果要是放大看,畫中的牛屁股用筆結構清晰層層分明,牛尾巴使用重墨來突出,顯得這頭牛十分的閒適自得,越是將這幅畫放大看,越能看到許多的細緻之處,牛邊上的的柳枝自然垂落,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春風浮動的活力,許多人繪畫講究形像,而齊白石的畫,畫的是意境。

    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後來又四處遊歷,善於觀察的他,對於動物各種的姿態都非常熟悉,一副看似簡單牧牛圖,畫出了春意盎然悠閒自得的意境,這也就是《牧牛圖》能賣出高價的原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社恐後來成功改變自己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