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陪娃成長記
-
2 # 童教雷鳴
一年級階段是孩子正式學習的起始階段,這個階段的作文學習其實很簡單,但是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卻最容易出錯的階段。
一年級作文訓練易犯兩個誤區在低年級作文訓練中,引導孩子寫作文最容易犯兩個錯誤,要麼過於規範化要求孩子的寫作,要麼太輕視孩子的寫作,不把寫作當回事。
1、過度規範限制孩子的思維發展
孩子年齡小,剛剛接觸寫話訓練,就要求孩子必須要注重句子的格式,寫話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作文要素。表面上看這是對孩子規範化教育的最好方式,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思維特徵與興趣。
孩子並不怎麼理解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要求孩子去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就會限制到孩子的思維。使得孩子對寫作缺乏必要的興趣,不願意去寫作。
2、輕視寫作,不讓孩子練習
另外一種家長就是在孩子學習寫作的時候,哪怕是寫話都不會要求孩子堅持練習,心中想到反正三年級才正式學習寫作文,到時候再說。
哪知道真正到了三年級後,孩子寫作文因為缺乏訓練,又無法正常過渡到寫作文的狀態之中。孩子還是不會寫作文,一有作文的作業,就讓爸爸、媽媽來幫忙。
面對寫作文的兩種誤區,我們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正確的寫作引導要讓孩子在一年級初期就培養起一個良好的寫作興趣,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
第一,寫話訓練先不急,說話訓練先開始。
剛剛開始寫話,孩子摸不著門道,可以讓孩子先說。看圖寫話,在本質上就是看圖說話。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說了什麼就寫什麼。不要求孩子思考太多,讓他們在簡單化的思維過程中去訓練說話的能力,進而把自己說的內容寫下來。
第二,每天堅持寫一點。
寫作與打籃球、走路、騎車、游泳等運動專案在本質上沒有任何的區別,唯有手熟而已。只要孩子練習的時間越多,練習的次數越多,就能逐步掌握其中的訣竅。而且孩子在低年級,我們就要求他們寫出成人要寫的內容,這都是強人所難的事情,不如讓孩子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要堅持每天寫一點。
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學會寫作。這個方法,其實就是以前老師要求學生寫日記的方法。從一年級其實就可以要求孩子訓練寫日記,只不過簡單一點,只要堅持寫就行了。
小結:低年級孩子寫作容易進入兩個寫作的誤區,關鍵不在孩子,而是我們家長或老師的要求。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的時候從簡單出發,堅持訓練,自然會等到花開的時節。
結束語請記住,學習本質上是很簡單的,只需要抓住關鍵點,持續不斷地去堅持。寫作的道理也是這樣的,只要堅持去寫,孩子也一定能寫得越來越好的。請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讓孩子堅持去練習寫作吧。
-
3 # 草莓豬媽媽
一年級怎樣進行作文訓練?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作文能力?
從教學大綱和要求上看,寫作文是從小學三年級正式開始的。按照小學生語言能力和認知規律的發展,一年級應該進行的是看圖說話的練習,二年級進行看圖寫話的練習。
一年級的寫作就是看圖或提示語寫話,這種是寫作的最基礎部分,屬於寫作的最初級階段。那麼如何提高一年級孩子的看圖寫話能力呢?第一、讓孩子做到會寫生字、能組詞、會用詞語造句。生字和字詞這些就好比一幢大樓的地基,以後的大樓夠不夠穩固,能建得有多高,地基非常地重要。所以我們首先要掌握好課本的生字、字詞、瞭解字詞的意思,學會用這些字詞造句。
第二、平時多鍛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一年級的孩子的思維邏輯性比較弱,我們平時可以透過用提問的方式多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比如:“今天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的?”“小貓的耳朵像什麼形式?” 除了提問的方式,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思維導圖有助於讓抽象的思維形象化。
第三、多積累好詞好句,多閱讀課外書,為以後的寫作打好基礎。想要更好地輸出,必須要不斷的輸入,當孩子吸收得足夠多,以後寫作文就會比別人寫得更得心應手。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喜歡閱讀的兒童,其想象力、創作力比其他兒童高出一頭。多讀書多積累,孩子慢慢就會從模仿到創作。
-
4 # 雁落北京
作文,看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其實並不容易。它是語文綜合能力的試金石,而且這個不能突擊,想臨時抱佛腳是辦不到的。根據我的經驗,可以從這幾點著手:
有輸入才能有輸出。第一步要做的是要增加識字量、沒有文字,再多的想法也表達不出來。要大膽地寫。實踐是檢驗水平的惟一標準。剛開始的時候,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可以用相同的字代替、甚至可以用影象代替。語句不通順、表達方式等方面都不要有太高的要求,但一事實上要寫,而且是集中起來,讓他自己今後能返回來看,這樣可以對比著看到自己的進步;3.家長要多與小朋友交流。一年級的小孩子,應該還不會為了保守自己的小秘密不讓家長看他的作品。家長根據寫出來的東西,進行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要在小孩子的理解能力範圍之內)。更重要的是對做得好的方面進行鼓勵。
4.只有量變才能質變。一定要多寫多練。當別人開始看圖寫話、造句時,自己已經能寫出一段段的文字。到真正要求寫作文的時候,水平就會比別人高很多。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一個人都繞不開訓練階段。早開始,早受益。相信在你的指導下,肯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祝小朋友學習輕鬆、天天進步。
-
5 # 青顥自主學習室
我認為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不大,不需要進行所謂的作文訓練,而是在閱讀習慣、口頭表達能力方面加強,如果太早進行作文模式化的套路訓練,不但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影響孩子用文字表達內心的渴望,對孩子今後的寫作是弊大於利,根基不牢固,就走捷徑獲取短期的表面成績,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
在孩子一年級時要把大語文根基打好,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閱讀習慣的培養。一年級的孩子如果前期有進行親子閱讀,那麼過渡到自主閱讀會比較順利。這個階段選擇文字多一些的繪本鼓勵孩子自主閱讀,逐漸過渡到純文字的兒童讀物。如果孩子表現不肯閱讀,不要強迫孩子,一方面考慮孩子的興趣,換其他的書籍嘗試,還有就是和孩子進行閱讀的互動,包括閱讀前書籍故事的引導,閱讀後的討論,總之,儘量保護孩子閱讀興趣,避免把閱讀作為考核任務完成,畢竟閱讀是一件享受的事,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鍛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很多家長忽略的。我們總以為孩子自然而然會說話,但我們忘記語言其實是思維的表達,能夠用語言將自己所想準確表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夠有條理表達思想,那下一步的文字表達就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
所以,和孩子多聊天、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閱讀後與孩子的互動都是鍛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的途徑。在孩子經歷了一件有趣的事,看到好玩的東西,體驗一段豐富的旅行,這些都是孩子口頭表達的好機會,此時父母多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講述所看所想,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在孩子有了閱讀輸入的基礎,以及口頭表達的訓練,可以讓孩子進行簡短的句子輸出,逐漸過渡到日記、看圖寫話的練習,這樣孩子在寫作上不會感到太大困難,紮實的基礎幫助孩子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從而愛上寫作。
-
6 # 初冬壹玖
關於怎樣進行一年級的作文訓練?我有一些個人的方法與建議:
首先,一年級的孩子,識字本來就比較少,會寫的字也很少,簡單的句子也是經常表達得不通順,要有效地進行作文訓練,那就得從最基礎的識字和閱讀開始。
這些,都得靠家長慢慢地去引導,不能有“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的想法”,你得讓孩子自己去愛上閱讀,才能持之以恆,所以不能操之過急。
怎樣才能讓孩子自己愛上閱讀呢?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去學會閱讀,先從簡到易,例如一些簡單的繪本,帶圖片的那種,這樣的書籍,更容易吸引孩子去看,去了解書中的含義。
每天閱讀的時間,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約定,儘量讓孩子覺得,這個不是任務,而是他們自己主動去計劃閱讀的,讓他們自己做時間的小主人。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孩子的閱讀時間不宜過長,先慢慢地培養好閱讀的好習慣,最好是能固定在某個時間,天天堅持閱讀打卡,才能漸漸提高語感,進而運用到寫作中去。
在有空的時候,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繪本或者古詩集,有計劃地,安排一週一次的家庭朗誦表演,或者古詩分享會等,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與肯定。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利用各種碎片時間,例如做飯或者小區樓下散步的時候,跟孩子玩玩文字遊戲,比賽組詞或者成語接龍、多音字練習等。
而在閱讀前,家長可以把學校推薦的課外書分成幾個等級,等孩子積累的文字越來越多的時候,慢慢升級一下閱讀的書籍等級,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有一種小小的成就感,讓他們不斷前進著。
隨著每一天的小進步,讓孩子一步步地征服更多的文字,更難懂的書籍,記錄下自己讀書的想法,並堅持讀、背書中的美詞美句,有時間的,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進行摘寫。
一年級的作文一般都是看圖寫話,要求也不會很高,一般分為寫景色或者寫人、以及寫事等等。在孩子每天閱讀的時候,家長可以潛移默化地教孩子分辨這些類別。
這樣長期下去,孩子無論遇到怎樣的題目,都不會發呆,都能知道往哪方面去寫,這樣下筆就比較容易了。所以除了日常的認字和閱讀,練字對於寫好作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假如你的孩子知道怎麼寫文章了,但是字不會寫,這個時候,也等於不會寫作文的,要麼拼音學紮實一點,用拼音代替,但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三年級後,一般不會給用拼音代替的。
所以,每一篇新課文裡面的一類字都得熟知,得做到聽寫滿分,聽寫內容包括:字、音、組詞。二類字也必須會讀會認,如果能會寫就更好了,這樣對於寫作文,都是很大的助力。
但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都會容易覺得手痠,這個時候,就應該家長出來,陪著孩子,制定好自己的學習計劃,安排好學習的時間,勞逸結合,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了。
如果家長和孩子都能堅持下去,相信寫作文對於孩子來說,也不會太難的,因為平時在閱讀中,積累的好詞好句充足,再加以引導運用,肯定能穩定發揮的!
-
7 # 藏鋒逐夢
我來分享下我的觀點:
正好我兒子今年一年紀,我就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和成果。
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寫作能力其實並不是突然就具備的,而是透過不斷積累和鍛煉出來的。因此從孩子開始上一年的時候就一直在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我和老婆經常陪著孩子做到3點:
(1)鍛鍊造句,增加寫作素材(生活或者課本)平時多給自己的孩子講一些寓言故事或者其他適合一年級學生讀的書籍和文章,並且有意識的讓孩子記住和簡單的背誦。
還有讓孩子造句,經常會用一個詞或者一個東西讓孩子造句,鍛鍊孩子的組織能力和學習興趣。
(2)記錄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我要求自己的孩子把那些他覺得有意思或者我覺得挺不錯的事情記錄下來,當然這個過程不是讓我兒子獨立完成的,而是每天晚上我和老婆一起陪著他完成,並且我和老婆也在這樣做,因為我覺得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想要孩子怎麼做,那首先父母就要怎麼做,這樣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3)運用模板,讓孩子模仿寫作我會上網搜尋一些一年級優秀美文寫作模板,然後下載下來並且列印下來,列印的時候要注意排版或者其他的一些能夠吸引小孩子的要素,像白紙黑字樣式的我試過,孩子不喜歡看。
然後就很簡單了,讓自己的孩子模仿那些模板進行寫作,而且要把平時記錄下來的小故事或者生活素材慢慢運用上去。還記得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很難,但是將近一年下來,兒子在寫作的時候就會主動的運用。寫作格式和技巧也都有幾分熟練了,一個模板會讓孩子堅持一兩個月,直到孩子掌握為止。
雖然在大人看來很死板很幼稚,但是在同齡孩子當中已經很不錯了,還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這就是我這一年教育孩子的成果。這個過程中也並不是讓孩子獨立完成,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下一步,就是逐漸鍛鍊孩子的靈活多變。
-
8 # 憶夢月華微課堂1、指導學生理解圖意
一年級學生的看圖寫話,一般都是單幅圖,內容主要是透過圖的中心部分顯示的。所以,只要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從整體上觀察,再注意一下中心部位,就能初步瞭解畫面的內容。
2、指導學生觀察畫面細節在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時,不要忽檢視畫中的“細節”,要從細節上抓住圖的重點。對畫面中反映的事件、人物的動作、神態、外貌等方面應認真細心地觀察思考,體會圖畫的真正意圖。
3、指導學生展開聯想我們知道看圖寫話的圖只是靜態的生活畫面,因此,在指導學生看圖寫話時,就必須啟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從靜態引出動態,讓靜的畫面活起來。只有對圖中的各種圖畫進行想象、推測,才能把畫面內容寫得生動形象、具體感人,中心突出。
4、指導學生看清圖畫的題目在指導學生寫有圖題的看圖寫話時,一定得讓學生看好題目。題目是圖畫的眼睛,圖畫的題目往往就揭示了圖畫的主要內容。因此,依據題目來抓住圖畫的重點進行描寫很有必要。根據題目抓住圖畫的關鍵細節,寫清過程。
5、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一年級學生的寫話裡,使用的標點符號就是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平時就要貫穿於課堂教學裡,在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就得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從而使學生在寫話時能正確使用秒點。
總之,看圖寫話是一年級學生的一種重要的作文練習形式,在寫話中要提醒學生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要準確地理解畫面內容,根據圖意進行大膽、合理地想象。這樣,才能把圖畫上的內容寫得具體、生動。
-
9 # 西城胖爸爸
小學一年級作文基本就是寫話,一般還是看圖寫話。這裡圖片要表達的內容主幹一般就是誰、在幹什麼,這是要遵循的一個基本規定。
孩子如果不這麼寫,就是沒有正確提取圖畫中的資訊,就是一種跑題。
遵循這個規定之後,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仔細觀察,讓孩子識別圖畫中的主要角色,然後引導他去解讀角色的動作或者表現。比如小兔正在吃蘿ト、小豬正在睡大覺,這些是基本的資訊,是一種不可變數,孩子必須學會提取到這樣的內容。
主幹內容提取到之後,還可以教孩子去發揮想象。比如,一張圖片中有好幾個角色,它們看上去在說話,那麼可以讓孩子想想看它們在說什麼;如果只有一個角色,也可以讓孩子猜一猜這個角色在想什麼。這時可以根據想象去新增的基本要求以外的東西,只要合情合理,和前面的基本規定相照應,那麼就沒有問題。
家長需要讓孩子多加練習,這個練習最好是要孩子寫下來,不能只讓孩子看著圖說出來。
-
10 # 林老師講作文
其實我們都知道,上了小學以後,從三年級開始才會有正式的作文寫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從三年級再開始去接觸作文,而要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做好相應的閱讀與寫作訓練的準備。
按照小學生語言能力和認知規律的發展,一年級應該進行的是看圖說話的練習,二年級進行看圖寫話的練習。
看圖說話注重的是口頭表述的能力,也就是圍繞著一件事和一個思路想法,透過自己頭腦中的語言整理和加工,以口述的方式表述出來。
這既是對語言整理能力的一種訓練,又是對思維的邏輯性的一種訓練。
一年級的同學,他的思維邏輯性肯定是很弱的,那麼這就要求家長以提問的方式或者是畫思維導圖的方式,或者是以圖畫的方式。引導孩子思維表述的嚴謹。
接下來我們對這幾種方式進行一一說明。
提問的方式
提問是透過問題來啟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所謂的舉一反三,正是透過反問來完成的。在提問時家長要注意不要設定太難的問題,而是說稍加啟發孩子就能想到的問題,如果問題過難孩子的思路反而會被阻止終端的。
比如寫一件事情要寫清楚時間地點,我們可以透過提問的方式讓他把時間地點先講出來。比如說形容天氣,我們可以說,你看看天空,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形容呢?
思維導圖的方式
思維導圖的方式是幫助孩子讓他的思維由混亂變得清晰,由無序變得有條理。思維導圖一定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一起動手。還能夠更有效果。
畫圖畫的方式。
圖畫是讓抽象思維變得更加形象的好手段,可以使作文表述更加的清晰。先口述在將口述內容畫出來。然後再依據圖畫去看圖寫話。這種方式一定要注意,在畫圖的過程當中要儘量的使圖畫內容豐富,使圖形更加的形象,才能夠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欲。
以上幾種方式都是從思維的角度來進行訓練,幫助一年級的孩子打好寫作文的基礎。除此之外,多閱讀多積累有效的詞彙才能夠一年以後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情況。才能夠避免在真正的作文當中口語化太嚴重,使作文更有語言美。
所以閱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
11 # 風兒清
題主可能是家長吧,一年級還沒有進入作文訓練階段,只有看圖寫話。但是,看圖寫話是中高年級作文的基礎,的確不容忽視。
一、抓好識字、寫字訓練,提高識字寫字的能力,這是寫好看圖寫話的基礎識字、寫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要想讓孩子寫好看圖寫話,就需要讓孩子具有符合學段的識字、寫字能力。
要讓孩子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就要會認字寫字。如果認識的字少,會寫的字少,那麼就會表達不出來,或是表達不正確。
另外,提高了識字、寫字能力,就能減少錯別字,達到能正確表達意思的基本要求。
二、抓好寫完整句子的訓練寫好句子是關鍵,句子是由字片語成的,字詞基礎打好了,寫出通順的句子就容易多了。
一年級句子訓練的形式一般有讀句子、背誦句子、比較句子、補充句子、仿寫句子、造句、給句子加標點等等。要認真訓練,要求能寫出完整的句子來表情達意。
當然,要準確表達想法,還必須讓學生掌握常用的標點符號,正確使用標點,才能使意思表達清楚。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我先給大家分享訓練看圖說話的順口溜:
看圖寫話並不難,仔細觀察放眼前。 一看環境和人物,二看動作和表情。一絲一毫看得準,融入生活來想像。原因經過加結果,事情過程才完成。口頭說通莫忘記,時間地點要說清。 心理想法和語言,二者一樣不能丟。家長和老師要教會學生仔細觀察圖畫,圖畫上畫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有些什麼,是什麼意思。指導學生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指導學生觀察後按順序說,按順序寫。
看圖寫話不能侷限在圖畫上的內容,要引導孩子根據畫面進行大膽的合理的想象。想象能力是孩子寫作的翅膀,有想象力的孩子會更形象表達內心的感受。
畫面是靜止的,有了學生的想象,就可以讓畫面動起來。看圖寫話,既需要孩子有想象力,同時,看圖寫話又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在訓看圖寫話的練習中,會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四、先想後說,先說後寫,降低難度看圖寫話訓練的步驟是:仔細觀察,先想後說,先說後寫。
在平時的訓練中,可以先讓孩子觀察、思考,然後有順序地說出圖畫的意思。要求說清楚,說通順。
然後把說過的話寫下來,就容易多了。寫的時候要注意指導孩子書寫的格式,書寫要認真書寫,不亂塗亂畫,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總結語:培養一年級學生看圖寫話要先激發看圖說話的興趣,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教會學生髮揮想象,再有序地寫下來。如果能用上平時積累的詞語,則會寫得更加生動、豐富。
-
12 # 蘇小妮
一年級語文主要學習內容包括拼音、生字和組詞,並在這個基礎上去學習造句。
到一年級下學期的時候,造句難度稍稍加大,並且讓學生逐步開始寫一段話,然後到了下一個步驟,就是讓學生學習看圖寫話。
最新編的一年級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學期的教材,裡面有300個生字,下學期的有400個生字,總共加起來有700個生字,在這個700個生字裡面,讓學生必須學會寫的只有300個生字。
學習寫作的人都知道字詞是寫作的基礎,如果學生沒有一定的字詞、詞彙量,讓他去寫好句子、段落,甚至是作文,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加大詞彙量的積累,培養他們的造句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是在家庭中都可以訓練的事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我這會答題的時候,天正在下雨,你可以讓孩子說,天在下雨天,下什麼樣的雨?天空中下著毛毛細雨。天空又是什麼樣子呢?灰濛濛的。所以句子可以擴成:灰濛濛的天空中下著毛毛細雨。這時候有沒有風?有風。微風吹過,灰濛濛的天空中毛毛細雨斜斜地下著。雨中還有些什麼?一些人走在雨中,用手擋在頭頂,還有的人撐起了花雨傘,雨不大,所以他們不用奔跑。
這樣給孩子來觀察培養訓練,那麼一幅雨中的場景就可以寫下來了,也達到了老師對一年級孩子通常要求的一百字左右的篇幅。對於孩子來說,她自己親身經歷過了觀察,又經歷過了前面一句的訓練,他可以自己去寫,而且寫完以後會記憶深刻,家裡有一年級孩子的,不妨參照這樣的辦法去訓練孩子,時間長了會受到比較好的效果,讓他們學會觀察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想象力。
-
13 # 頑石有語
有效利用好寫日記的好機會,幫助小學生積累寫作文的素材的方法。
有的人說:怎麼引導學生先愛上寫日記呢?記得十幾年前我曾讀過一篇作者回憶幼兒時期便喜歡上寫日記的故事。那是因為父常出門,每次出門便叮囑他:每天堅持把心願畫本上,父親回來時給他圓夢。於是才六歲的他,因為非常愛吃糖葫蘆,所以每天堅持在日記本上畫。父親一次次圓他的夢,他也一天天堅持。而日記本上也逐漸由糖葫蘆變成了他對父親的思念。
由此可見,我們只要巧抓、抓好一年級孩子日記的書寫,小學寫作又何足掛齒?但要讓孩子愛上寫日紀,我們老師要善於引導,善於激發其興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我們可讓其用畫描述一天的小事,並附幾句文字。這樣久了,學生的素材便有了。並且,當其養成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後,平日偶爾寫個作文便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了。
-
14 # 玄鑑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不多,只能看拼音,有的甚至拼音都不會讀,我們輔導作文都是從拼讀開始,前四節課都是學習基本的作文素養。
比如,認識漢字的起源,拼音的規律,比喻句式的認識與學習,用樹葉貼畫,介紹作品等,以聽說為主,同時兼顧讀寫。
作文打基礎的階段,一年級學生,下節課就是人稱代詞的用法。
-
15 # 剪紙趣手工
小學一年級作文基本上都是看圖寫話的型別,那麼如何能讓孩子看到一幅圖片寫出一段完整而通順的句子呢?——怎樣進行一年級寫作訓練?
一、寫作(看圖寫話)主要需要以下幾個基本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人或事物在做什麼。
如圖,看圖的時候,讓孩子先仔細觀察,圖上都有什麼人、什麼動物?有人、小鳥、樹、太陽。什麼時間?這裡可以看太陽剛升起,說明是早晨——這裡一定要培養孩子的仔細觀察能力。什麼地點?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周圍是不是有些樹啊,展開孩子的想象力,都什麼地方有一排排的樹啊——對!公園、鄉間的小路、山坡上等等都是可以的。最後把所看到的組織成一段通順話就可以了。
二、詞彙量的積累
家長幫助孩子用所學的字去組詞,每天去背誦10-20個片語,這樣日積月累,詞彙量多了,對寫作非常有幫助的。
三、用詞造句子
造句,是指用詞語組織句子。
句子結構 :
主語 + 謂語 +(一件事情)
例如: 我 + 在看 + 書
提示:句子中加形容詞。
我 + 在看 + 一本很(有趣的)書
三、閱讀
給孩子選一本適合他的課外書,每天閱讀一篇文章。
總結:寫作練習的基礎是詞彙量的積累加上用詞來造句子的練習。
-
16 # 暖萌肉肉
一年級的作文主要的就是看圖寫話,要求就是把圖畫內容用幾句話敘述完整就行。
一年級孩子在寫的過程中常遇見的問題就是不會寫字,不會觀察圖片,不能把一個圖片的內容用文字完整寫出來。
針對不會寫字,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學會用拼音。
針對不會觀察圖片,那麼家長在孩子最開始寫文時,要引導孩子學會看。至於語言表達方面,家長會發現有的孩子很會寫,句子完整,表達意思也完整。
這也是題主的問題,如何引導孩子寫出來。能寫出來,首先孩子需要有一定的詞語儲存。這些必須哪裡來,平時要引導孩子多看書,孩子看的故事多了,那麼在自己寫文時,自然而然知道自己要寫什麼,也能判定接下來圖片中的內容發生後會有哪些結果出現。
還有一種培養孩子會寫文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和孩子玩編寫故事的遊戲。最開始先玩簡單的。比如說一個詞“快樂”,媽媽可以先用快樂說一句話,接著讓孩子也說一句話。
這樣玩一段時間後,就可以玩編寫故事的遊戲。比如“一片葉子落下來”,可以和孩子想為什麼它要落下來,可以說口渴了。落下來以後,它可以怎樣去找水呢?
這樣句子的鍛鍊可以提高孩子表達能力,編寫故事的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語言組合能力。
平時,也可以讓孩子學會用五句話記錄自己的生活的日記。比如可以寫什麼時間,做了什麼事,有無意外發生,自己的心情等等。
-
17 # 伊犁的小林子
一年級是不寫作文的,孩子也還沒有有邏輯思維。但是可以培養孩子觀察能力,讓孩子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可以每天讓孩子寫一句話。如果孩子想不出來就每天讀一個故事書上的故事,讓孩子自己認為好的句子或者詞語抄下來,積累好詞好句,當他到了3年級寫作文的時候就提現出來了,我家寶寶就是這樣的。
-
18 # 小學生作文學習記
告訴孩子寫作的格式,平時,在生活中發現其中的樂趣,逐一記錄下來,漸漸的就會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妙筆生花,無形中鍛鍊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寓教於樂的方式,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已經教會了孩子如何寫作文
-
19 # 伊犁的小林子
一年級是不寫作文的,孩子也還沒有有邏輯思維。但是可以培養孩子觀察能力,讓孩子看到什麼就說什麼,可以每天讓孩子寫一句話。如果孩子想不出來就每天讀一個故事書上的故事,讓孩子自己認為好的句子或者詞語抄下來,積累好詞好句,當他到了3年級寫作文的時候就提現出來了,我家寶寶就是這樣的。
-
20 # 小學生作文學習記
告訴孩子寫作的格式,平時,在生活中發現其中的樂趣,逐一記錄下來,漸漸的就會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妙筆生花,無形中鍛鍊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寓教於樂的方式,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已經教會了孩子如何寫作文
回覆列表
作為一個寶媽,非教育工科出身,培著孩子進行作文訓練,我是這樣做的
⑴ 閱讀不可少
作文是什麼?作文就是故事,是由文字、詞語、句子組成的。
所以,我和很多媽媽一樣,陪著孩子閱讀,或者督促孩子閱讀。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生活中的點滴。
⑵ 重複增強記憶
每天睡前,我會讓孩子給我講他今天看過的故事。
算是透過語言複述,徹底把故事內容變成自己的。
有時候,孩子說著說著,就開始自己改編故事!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故事裡面去。
⑶ 增加詞彙量
好的作文離不開表達幽默、語言精準的詞彙。
所以,最近每天我們都會玩成語接龍!希望孩子可以有一定的積累。
因為小朋友詞彙量有限,所以他可以找爸爸幫忙!
小朋友為了在成語接龍上贏我,每天還會看成語故事!
⑷ 多練習
先列提綱,在填內容。
有了積累,就是寫作練習啦!
針對老師給的題目,我讓孩子自己先捋順思路,想想寫些什麼。
然後幫她列提綱,在讓孩子根據提綱填充內容。
最後,就是檢查語句是否通順,有沒有語病。
家有上學娃,探討上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