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波生態田園
-
2 # 松鼠雲無心
所謂“草莓是最髒的水果”的說法,是來自於美國的一個環保民間機構EWG的排名。這個機構既不是政府部門,也不是學術機構,其排名並沒有什麼權威性。
這個排名是他們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的農藥資料庫專案(PDP)的報告所作的一個排名。排名基於6項指標,其中5項都是關於“檢出農殘”和“檢出農殘的種類”的,唯一跟“量“有關的一項是“平均最大農殘含量”,但是不管不同農藥的農殘標準。所謂“一種蔬果中含有多少種農殘”,並不是一個樣品中含有那麼多種,而是所有樣品中檢測到過的農藥種類總數。比如,一個草莓樣品中檢測到了A和B兩種農藥,另一個草莓樣品中檢測到了B和C,還有一個草莓樣品中檢測到了D和E,那麼就算是草莓中檢測到了“5種”農殘。
決定蔬果是否安全的標準不是“是否檢測到農殘”,也不是“檢測到多少種農殘”,而是“是否檢測到農殘超標”。能否檢測到農殘取,不僅取決於蔬果中是否有農殘,更決於檢測技術有多靈敏。現在的很多檢測技術極為先進,從遠處的水和空氣中漂移來的微量農藥,也可能被檢測到。檢測到殘留並不意味著這些食物就有害健康,離開了農殘的量和控制標準談危害,完全沒有意義。
根據PDP的檢測結果,常規蔬果中的農殘並不值得擔心。根據2016年底釋出的最新報告,15%的樣品沒有檢測到農殘,99%的樣品中農殘含量遠遠低於環保署(EPA)制定的標準,而超過標準的樣品只佔到樣品總數的0.53%。但是根據“農殘總數”那種科學上並不合理的標準,EWG也就弄出了“最髒的蔬果”這種很惹眼的排名,然後順理成章地推出了“應該去買有機產品”的結論。但是,主管PDP資料庫的美國農業部卻從來沒有認可過“有機食品更安全”的說法。
-
3 # 馬鈴薯先生
草莓真的容易殘留農藥嗎?
現代化種植手段使草莓的產量、品相都有了提高,也不再受限於季節。但農藥及各種農用新增劑也給草莓帶來了一些健康隱患。在美國環境工作組公佈的“2014年果蔬農藥殘留排行榜”中,草莓高居第二。《生命時報》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不少消費者認為草莓凹凸不平的表面,可能會導致更高的農藥殘留量。
李洪文對此並不認可:“農殘主要指殘留在水果裡,沒被代謝掉的化學物質,與水果表明是否平整、水果是否需要削皮沒有直接關係。”另外,在他看來,近年來的草莓種植中,對農藥的使用量已隨現代化生產手段的進步有所減少。
首先,育苗技術的提升,提高了草莓種子的質量,成長過程中不需要太多肥料和其他人為技術助其生長;其次,大規模種植技術的推廣,讓草莓種植業走向了工業化生產的道路,散戶少了,更便於管理,濫用農藥現象也會減少。
阮光鋒表示,消費者沒必要對草莓的安全性太過恐慌,僅僅8份樣品的檢測結果不具有統計學的代表性,並不能反映所有草莓的情況。但如果檢測結果屬實,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以明確乙草胺來源,並嚴懲使用者。如不屬實,應及時澄清。目前來說,為提高食用草莓的安全性,還要在以下幾方面有所重視。
企業減少高濃度農藥的生產。李洪文說,農藥濃度過高會使其代謝週期加長,增加水果中農藥殘留的風險。最近頒佈的《新食品安全法》就對與之有關的企業和生產商做出了強有力的規定和規範。
政府加強對種植戶使用農藥的指導和監管。阮光鋒建議,基層相關農業部門應加強對此的指導和監管,因為很多種植戶相關知識比較匱乏,不知道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農藥怎麼用才安全。這樣既保證生產利益的最大化,也能保障消費者的健康。
消費者學會選擇和清洗。李洪文建議,買草莓時,個頭太大、性狀太奇怪的最好不選;洗草莓時,注意千萬不要把草莓蒂摘掉,去蒂的草莓若放在水中浸泡,殘留的農藥會隨水進入果實內部,造成更嚴重的汙染;要把草莓洗乾淨,最好用自來水不斷沖洗;洗乾淨的草莓也不要馬上吃,最好再用淡鹽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鐘,這是最簡單,也最安全的方式,用果蔬清潔劑等可能適得其反。
其實,有關農殘的爭論何止草莓。當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鮮的瓜果蔬菜,而且種類和產地越來越豐富時,有關農藥殘留的問題也就再沒間斷過。哪些果蔬最容易殘留農藥?怎麼才能儘量減少吃進去的農藥殘留?……《生命時報》採訪多位相關專家,教你正確辨別、將果蔬中的農殘一網打盡。
擔心果蔬農殘?看林科院首席專家怎麼辦
受訪專家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專家楊忠岐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雲無心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北京農藥學會理事袁會珠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國家蔬菜系統工程中心副研究員唐曉偉
在研究病蟲害防治多年的中國林業科學院首席專家楊忠岐教授看來,農殘確實引起了大家“非常嚴重的關注”。“如今好多老百姓買菜時,為了判斷哪種菜沒有農藥,都要猶豫半天。”
首先明確兩個常識
第一,“檢出農藥殘留”跟“危害健康”不是一回事。
任何農藥都需要達到一定的量才會產生危害。這個“不產生危害的量”是由國家標準來進行規範的。可以說,基於目前科學對於該農藥的認識,只要不超過這個量,那麼可以認為沒有健康風險。
第二,“有多少種農藥”跟“有害劑量”是兩回事。
不同的農藥是針對不同的蟲害或者病害,作用機理一般不同。即使同類的農藥作用會累加,也還是根據其“殘留量有多大”,而不是根據“有多少種”來判斷是否有害。
“哪些菜不愛生蟲我就選哪些”
“有一次我吃火鍋,一下子就聞出了蒿子稈有666(一種有機氯農藥)的味道。”可即便如此,絕大多數時候,楊忠岐也無法分辨出哪些果蔬用了過量的農藥。
他選菜時的依據只有一個:“哪些菜基本不生蟲,我就選擇哪些。”比如,西葫蘆、茄子、絲瓜、冬瓜等,就是不易生蟲的蔬菜。除了最基本的選擇方法,楊忠岐還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大家普及了果蔬農殘裡的“知識”:
1.豇豆、韭菜最易有農殘。
韭菜農藥用量較大,容易殘留在葉中。豇豆也要使用大量農藥,且不同成熟期的豇豆會同時打藥,這就會導致一些已成熟的豇豆還沒等到農藥自然分解,就被拿到市場上售賣。
2.大棚蔬菜也並非安全。
大棚裡通常是高溫高溼的環境,有利於反季節蔬菜生長,也適合病害蟲生長。不僅如此,大棚裡多數都是同一塊地,連年種同一種蔬菜,違反了傳統農業中“不重茬”種植的習慣,造成土壤中的同一種病蟲害,有了連年繁殖蔓延的機會。如果大棚中不是採用生物防治等安全手段防治病蟲害,就必須大量使用防病防蟲的農藥。
3.土豆比紅薯、花生農殘少。
紅薯、花生雖然在地下生長,但非常容易生線蟲,而對付這種線蟲的“殺線劑”毒性非常強。相對來說,土豆生蟲較少。
4.圓白菜、大白菜比較安全。
圓白菜、大白菜一般在秋季種,距離冬季上市時間較遠,農殘較少。且這兩種菜都是從裡向外逐步生長,最外層的葉子可能接觸到農藥,所以吃時只需把外層葉子多剝掉幾層即可。
5.有刺激性味道的菜不易生蟲。
像茴香、香菜、辣椒、芥藍等蔬菜,因為有獨特的味道,病蟲害少,因此農藥用的也較少。此外,像獼猴桃、核桃、栗子等帶厚皮的水果和堅果,病蟲害更少,生長週期又長,基本沒有農藥殘留。不過,這也不可一概而論,關鍵還要看菜農是否按照標準使用農藥。
6.天然野菜不打藥。
真正的野菜農藥殘留比較少,不過,只有蕨菜是真正長在山裡的天然野菜,莧菜、薺菜很多都是人工種的。薺菜易生蚜蟲,用農藥較多。
7.有蟲眼的蔬菜不一定農殘少。
有人以為葉子上有蟲眼的蔬菜是安全的,實際上,也很有可能是蔬菜被蟲子咬過後,剛被打了農藥。如果打藥時,蔬菜已離收穫期很近,那麼有蟲眼的果蔬反而農藥殘留高。
不用害怕殘留農藥
“如果某種蔬菜農藥殘留超標100倍,人們每天吃這種蔬菜,連續吃20年,1萬人中只有1個可能引發癌症問題。”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北京農藥學會理事袁會珠說。其實,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傷害被大大“妖魔化”了。
“當然,客觀來說,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也的確存在,”農業部一位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全國蔬菜批發市場農殘合格率平均在90%以上,但還是有少量蔬菜水果農殘超標。
“農殘超標雖然不嚴重,大量食用後也可能引起噁心、胃疼等不適。在有些果蔬上,還能夠檢測出已經被禁用的農藥甲胺磷、滴滴涕、毒殺芬等,這類農藥殘留會引發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這位負責人呼籲,菜農要有良心,要依法依規種植,千萬不能拿消費者的生命開玩笑;相關部門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嚴格為百姓的健康把關。
蔬菜農藥用什麼洗
為減少農殘,人們想了很多方法應對,比如用自來水衝、用鹽水泡、用淘米水洗等,這些方法真的管用嗎,哪種效果好?《生命時報》就這一問題請教了幾位權威專家。
↑自來水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用自來水浸泡或沖洗可以去掉部分農殘,但不要泡太久,以10分鐘為宜。如果泡的時間太長,反而可能產生亞硝酸鹽,也有害健康。
最好先在水龍頭下用力搓洗果蔬,外表“結實”的瓜果還可用小刷子刷洗,覺得洗乾淨了,再用水沖洗15~20秒就可以放心吃了。
國家蔬菜系統工程中心副研究員唐曉偉補充說,有機磷農殘引起的蔬菜中毒事件比例很高,包括常見的敵敵畏等,清洗這類農殘時,溫水的洗滌效果比涼水更好。
↑鹽水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表示,用鹽水浸泡果蔬不太可取,尤其對綠葉菜來說,鹽水會破壞菜葉的細胞膜,不僅損失營養,還可能讓農殘進入菜中。
上海市食品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志英指出,鹽水對清洗農殘沒有太多作用,但對去除果蔬內的蟲害有些幫助,比如鹽水可以泡出櫻桃、菜花等果蔬中的一些小蟲。
↑水中加醋或鹼(小蘇打)
朱毅指出,水中加些醋或小蘇打,對洗掉不同種類的農殘或多或少有些幫助。不過,對於常見的農殘,用小蘇打泡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劉偉森等人的研究也證實,小蘇打等食用鹼對去除有機磷農殘有一定效果,在清水中加入10%的食用鹼清除效果最佳,對敵敵畏的去除率可達到76.11%,然而,食用鹼濃度低於2%或超過15%效果和自來水無異。因此,用鹼性水清洗果蔬需要掌握好濃度。
↑淘米水
馬志英指出,生活中人們常見的淘米水其實就是弱鹼性水,對清洗農殘有幫助。不過,臺灣《康健》雜誌提醒,有些米本身就有農殘,淘米水中可能存在不確定風險。
↑洗滌劑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姜微波提醒,用洗滌劑清洗果蔬的方法不值得提倡,因為洗滌劑本身就是一種化學物質,可能造成二次汙染。
最後,朱毅表示,果蔬農殘分兩類,一種是附著式,農殘只是在果蔬表面;另一種是內吸式,農殘已經滲入果蔬皮中。對於前者,可以通過沖洗等去除部分農殘,而後者只能削皮。
回覆列表
吃草莓其實就是吃農藥,這是真的。冬天的大棚灰黴病菌核病都是需要農藥來預防和防止它的發生,所以必須經常打農藥。所以為了草莓的生態安全叫農民不打農藥那是不可能的。就像種蔬菜不用化肥一樣是不可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