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建藏玉者

    玉石有自己的圈,圈內惜如寶,圈外看是草。不過隨著玉石文化的推廣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玉石的圈越來越大,有純玩的,有純研究文化的,有純買賣的,有純收藏的,有綜合考慮的,各種各樣的需求和目的,你呢?為什麼走進玉石的世界?

  • 2 # 美玉尋緣

    以前一直聽老人家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能把玉養活的,活了的玉可以保護你,這也可能是一種精神寄託而已,但是筆者覺得其實有道理,常年佩帶、把玩玉石,可以隨時提醒自己修身養德,逐步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這才是玉養人的真正含義。

    玉是可以戴活的,長期戴玉在身,人體的37度恆溫可以改變玉中分子的運動,使玉器變得通透潤澤,還可有效幫助吸收人體內的濁氣,所謂“人養玉,玉養人”就是這個道理。

    若一個人戴上一塊自己非常喜歡的玉件,終年累月不離其身,這塊玉石就會產生“靈氣”,可以和主人同呼吸共命運,因為你已經把這塊玉石給戴活了。

  • 3 # 壽山石收藏圈

    “人養玉,玉養心”這種修養就是“人玉合一”的過程。人養玉使其重現溫潤之美,美玉乃是珍貴之物,吸收天地之精華,是生命能量凝聚而成,靈性十足,玉會使人養心養性。

    1、人養玉:人養玉使其重現溫潤之美。貼身佩戴和盤玩的過程,我們面板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對玉器還有一種加速氧化的作用,透過年深日久的佩戴,會使玉器表面產生一定程度的輕微氧化,形成一層肉眼看不到的“皮殼”,也就是俗話說的“包漿”,這樣的文盤後,經過長時間的過程,玉器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變化,變得更加細潤,讓玉重現溫潤之美,這就是人養玉。

    2、玉養心:玉使人養心養性,體現在人與玉之間情感體驗的持續性和互動性。玉在華人心目中象徵著聖潔、高貴和美好。玉文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深深影響著華人的思想觀念。在和玉器的持續互動過程中,當人適應了帶器的生活方式之後,就會有意識無意識地注入自己的情感因素,不斷提升了信心、恆心、耐心、細心、虛心、熱心和慧心等等,最終逐漸達到養心養性的目的。

    3、玉和人的持續性互動的表現:因玉器的價值昂貴,為了保護玉器,使人學會細心;盤玩的過程中, 使人學會耐心和恆心;學習玉器知識的過程中,使人學會虛心;與人分享溝透過程中, 使人學會信心和熱心;為了進一步瞭解玉器, 使人學會思考,具備慧心。

    因此,“人養玉,玉養心”就是一種雙向互動的相互促進過程,越盤玩佩戴越美好,這種修養就是“人玉合一”的過程。

  • 4 # 翠多多公斤料

    “人養玉,玉養人”這句話是每個玉石玩家最耳熟能詳的口頭禪,但人們隨著對玉石本身和玉石文化的瞭解越來越多,對這句話的理解也越來越多元化。有的從歷史文化來理解,有的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理解,還有的從修身養性,上來理解。那麼,鍾愛玉石的你支援哪種說法呢?

    從歷史文化講:玉確實養人

    玉,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與眾不同的地位,華人認為玉石是一種蓄“氣”最充沛的物質,千百年來,皇室貴族除了佩戴寶玉之外,還有服食玉屑珠粉之好,甚至死後,口中還都要含玉璧,或者穿著玉衣,藉以保護遺體。這些在歷史中也多有記載。

    《本草綱目》中記載:玉屑是以玉石為屑。氣味甘平無毒。主治除胃中熱,喘息煩滿,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能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滋養五臟,止煩躁,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有益。"

    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玉尺在面部搓、擦、滾。其中記載的玉尺就是用珍貴的特種玉製成的一根短短的圓柱形玉棍子。

    由此可見,古人對於玉的認識不僅限於裝飾品的範圍,在醫藥、養顏等方面也有著與眾不同的功效。這就是為什麼千百年總是流傳著“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了。

    從現代科學來講:“玉能養人”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經常佩戴玉石如玉鐲、吊墜等,由於玉石摩擦面板刺激人體的穴位,能活絡人體的經絡和面板等,改善人體的微迴圈,促進新陳代謝、活躍細胞組織、從而增強人的免疫能力,達到防病健身之作用。

    手鐲:女士佩帶玉鐲,手腕是人體血液迴圈的末端,佩帶手鐲可以促進血液的迴圈....玉鐲對手腕上對“內關”穴位的刺激,可以平穩血壓,減輕心臟的負擔,對心臟會有好處。

    玉枕:在養生之道中,有玉枕這一說。說是硬度剛好能按摩頸椎,而且刺激後腦的風馳等穴位,有益於安神。按中醫穴道的理論,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

    當然應當指出,“玉養人”的過程是很緩慢的,需要數年或數十年,這也是玉器越戴得久。

    從修身養性來講:玉養人

    玉無論養不養人,都不如米飯、饅頭、大烙餅,雞腿、鴨腿、醬牛肉養人。玉養的是什麼?是五穀雜糧沒法填補的內心。說實話現如今,能養心的東西不多,不因為別的,主要還是心不在焉。

    玉養人也在於修身養性。玉養人都是精神狀態的表現,自己心裡有一種寄託,有種情懷也就夠了,你想象的那麼神密它就那麼神密。你想它是塊石頭,它就是一塊比其它石頭好看點的石頭而已。

    玉養人個人理解是佩帶提升氣質主要還是把玉的品質融入自身,也就是君子比德於玉。從好的有積極思想內容的玉雕作品中學習思想內容的精髓,提升自已的修養和品質。還有些寓意好的作品,財神, 彌勒,都是對自己有好的暗示作用,不必從迷信的角度出發。

    人養玉三年,玉養一生

    所謂人養玉三年,並不是說我在身上佩戴三年,這裡的所說的是個虛數,實質指的是人受玉文化的薰陶以後,比德與玉,以玉之五德作為自己的人文處事的規範和準則。

    可以修身養性,對人的品行都有正向積極作用而這一作用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因此人才說人養玉,玉養一生。

  • 5 # 新疆玉姐

    人養玉,從兩方面說。物質上,和田玉是毛氈狀纖維結構的集合體,含有極微量的水,所以人佩戴上,人體的一些物質會進入到玉里,使玉更油膩,增加脂性。

    精氣神上,玉與人因緣相伴,人的靈性,也會進入玉體內,對玉的溫潤細膩起到作用。玉養心,更多體現在精神層面上。因為和田玉本身具備的特質:溫潤、半透明、細膩柔滑、表裡一致、寧折不彎、韌不傷人,自古至今被聖人先賢賦於了許多美好的品德。玉養心,養的是每個人對他人的仁厚之德,表裡如一的品質,面對挫折不氣餒的勇氣,崇尚忠誠守信的德行、對美欣賞的姿態。在玉德的指引下,能不攀附不將就,不迷茫不低頭,不虛榮不浮躁,不自卑不自大,不放棄不沉迷……並慢慢地改變自己,讓內心豐盈,把自己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日本企業家 稻盛和夫先生說過:“所謂今生,是一個為了提高身心修養而得到的期限,是為了修煉靈魂而得到的場所。人類活著的意義和人生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鍊靈魂。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人與玉,彼此成就,共同美好。

  • 6 # 子軒翡翠

    我不想貼上複製,說說我個人的看法吧。所謂人養玉,是因為人在佩戴玉石的過程中,身體的溫度,以及汗液裡的弱腐蝕性,會慢慢的,讓玉石產生一些細微的,積極的變化。得到了這個人養玉的結果。所謂玉養人,從我的從業經驗來看,當一個人,特別是女人,佩戴了一塊價值不菲的玉鐲,玉器之後。行為舉止,會變得優雅很多,心性也會穩很多。

  • 7 # 緬甸翡翠玉石文化

    老話說人養玉三年 玉養人一生

    人養玉三年 玉養人一生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人養玉三年,是指玉在長時間與人體的接觸中,吸收了人分泌的油脂與熱量,也會變得愈加的溫潤。而且人戴的時間久了,玉的顏色就會越來越深,如果是透亮的白色玉,裡面含有紫羅蘭或者一塊墨綠色,慢慢的綠色就濃了,淡淡的蘭花顏色也很清晰,好像是人使玉變得活起來了。那麼玉養人一生又是什麼意思呢?

    玉養人一生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在藥理上,玉石含有人體所需的硒、鋅、鎳、鈷、錳、鎂、鈣等3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能促進血液循壞、增強新陳代謝、及進排除體內廢物。嘴含玉石,藉助唾液與溶菌能生津止渴,除胃熱,平煩懣之氣,滋心肺,潤聲喉,養毛髮。寶玉石對菌類還有抑制作用,故可治療人體的面部斑痕及過敏等症;其次在心理學有個詞叫“自我暗示”,真被養到了是玉的功勞,如果沒被養到跟玉無關。人在經受了中國傳統玉文化的薰陶以後,比德於玉,以玉之五德作為自己為人處事的規範和準則,可以修身養性,對人的品行都有正向的積極作用,而這一作用足矣影響人的一生!

  • 8 # 阿明玉福堂

    老話說: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人養玉,就是指人們在佩戴和盤玩玉的時候,為玉石提供了有機物的養分,也就是我們透過人體面板排出的油脂滋潤了玉石!使玉石變得更加的油潤光滑!這就是所謂的人養玉!玉養人就是指人們因為佩戴了玉器首飾,比如說玉手鐲,玉簪,玉佩等等!這些玉石首飾都比較容易被碰壞,玉器本身就很昂貴,為了保護不被碰壞,在佩戴時我們的動作輕柔穩健很關鍵!這無形當中就培養了我們穩重的行為舉止!也就是為我們養成了一個好的習慣!還有就是,玉石盤玩需要漫長的過程,不可超之過急!只要堅持不懈,總有一天會被盤玩的很油潤光滑!這樣就慢慢讓我們養成了很好的耐心!玩玉的朋友都喜歡把自己的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分享,讓他人給予評價!在他人評價你的玉石時有人會讚不絕口,也有人會指出不足!稱讚時我們要略表謙虛,被指出不足時我們要虛心接受,久而久之就讓我們養成個一個寵辱不驚的大氣風範!這個好的品格和修養都是來自於玉石!所以說人養玉,玉養人!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說錯勿怪!

  • 9 # 文玩知識何

    眾所周知,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是對玉最為喜愛和推崇的國家,沒有之一。

    一直以來,玉在華人心目中象徵著聖潔、高貴和美好。中華民族對玉的追求幾千年來從未停止,玉文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深深影響著華人的思想觀念。

    玉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並且幾千年來始終受到華人的喜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玉石溫潤內斂、含蓄堅韌的品質非常準確地契合了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念中溫良堅忍、謙和包容的高尚民族氣節,從這個層面講,玉在華人情感基因中的重要影響力,是難以逾越和無可替代的。

    白玉牌

    鄰居小女孩才八歲,看到我佩戴著玉第一反應就是:“叔叔,玉是傳家寶!”

    你看,這就是華人對玉最單純、最質樸的理解,玉除了珍貴之外還意味著傳承,這就是最基礎的中國玉文化。

    古人曾感慨:“君子以德比玉”。

    意思是每個人都應當用玉的品格來要求和規範自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我們透過對玉的品格的人格化,使其成為符合中華民族審美標準的重要物化象徵。

    白玉瓶

    但是,歷史上也存在著一些對玉文化錯誤的解讀,比如史料記載,歷朝歷代從民間到帝王,曾有過很多“食玉”的記錄。

    從《詩經》、《史記》乃至《本草綱目》,都有關於“食玉”的記載,尤其東晉煉丹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中言之鑿鑿地聲稱:如果將玉石磨成粉吃下去,連續服用一年時間以上,基本能做到身飛輕舉、水火難侵、百毒不犯。並且最後還補充以和田白玉的食用效果最佳。

    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對玉的推崇達到極致,另一方面則反映在科學不夠發達的古代,人們愛玉、敬玉的狂熱曾經脫離客觀形成迷信。

    除了“食玉”之外,歷史上直至今天還存在著諸如玉能“避邪”、“招財”、“擋災”等等不理性的迷信說法。

    任何理念信仰的形成,除了具有時代特徵之外,更多反映出的是社會綜合素質與文明發達程度,所以在科技高度發展的今天,如何正確理性地看待玉文化,其實也是在為中國傳統文化正名。

    正確對待歷史文化中的偏頗誤解,真正做到正信而不迷信,是每個熱愛傳統文化的華人義不容辭的使命跟責任,透過對歷史正確的解讀,不僅能讓我們更多汲取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營養,更能科學理性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將其發揚光大。

    曾有很多人問過我關於“人養玉、玉養人”的問題,解答之餘我更多的感觸是並非因為我們科學知識匱乏,而是在玉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在諸多因素的誤導之下,使很多愛玉的朋友對玉產生了困惑與誤解。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人養玉、玉養人”這一傳統理念的正確開啟方式。

    和田玉鐲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世界上任何一種寶玉石,從本質上講都是我們俗話所說的“石頭”。

    這就好比鑽石也是石頭,黃金也是金屬,人類也是動物一樣,只不過和同類的區別在於質量等級的優越和是否獲得廣泛認同的價值。

    從古至今一直長盛不衰的“人養玉,玉養人”的說法,也被引申為“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

    所謂“人養玉”,從字面上理解並不複雜,就是人對玉器的把玩、佩戴和養護,而“人養玉三年”是指人和玉器的接觸達到一定長的時間,這裡的“三年”泛指比較長的時間。

    玉帶鉤

    我們知道,正常情況下人的面板相當於5000目的砂紙,並且會分泌一定量的汗液和油脂,因此人們對玉器長期佩戴、磨擦或把玩,其實就是一個精細拋光的過程。

    由於玉石特殊的礦物原料特點,玉石內的晶體分佈有如毛氈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用俗話說就是既“堅”又“韌”,這在其他礦物原料中並不多見。

    同時我們面板分泌的汗液和油脂對玉器還有一種加速氧化的作用,透過年深日久的佩戴,會使玉器表面產生一定程度的輕微氧化,形成一層肉眼看不到的“皮殼”,也就是俗話說的“包漿”。

    古玉包漿

    因此,經過長時間的佩戴和把玩,玉器會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變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愈發的“溫潤細膩”,而且越是質量好的玉石,這種變化就越為明顯。

    但是在西方世界推崇的鑽石和剛玉類寶石身上,這種變化幾乎是不存在的。

    其實,這也正是中國傳統玉器令人著迷之處——“變化”,玉器的這種變化由於是玉石擁有者親身賦予的,因此具有唯一性和情感特徵,不誇張地說,“人養玉”的過程其實不亞於是對玉器的一次再加工,甚至可能使玉器的質量得到質的提升。

    古玉溫潤之美

    歷史上處於玉文化巔峰時期的乾隆年間,清宮造辦處就有專業的玉器打磨工匠,他們專門負責對製作完成的玉器進行打磨拋光,透過使用不同粗細粒度的研磨材料,對玉器進行長時間的精細打磨,進而提升玉器的藝術效果。

    因為當時皇家提倡“乾隆工”,講究不計成本、精工細作乃至“工巧不能企及”的程度。因此,當時的許多精品玉器即使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很難仿製完美,因為玉器製作中現代高速拋光跟傳統手工打磨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完全沒有手工打磨的光澤和神韻,這也是鑑定古玉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

    螞蟻牙黑螞蟻牙猴

    因此,“人養玉”的過程看似漫長無聊,其實卻正是人與玉持續交流的一個過程,透過交流、建立情感、彼此融合,這也符合華人重視內在修養與精神世界建設的傳統價值觀念。

    白玉手串

    而“玉養人”則更進一步體現了人與玉之間情感體驗的持續性。

    當人適應了一種生活方式之後,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注入情感因素。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一塊須彌不離身的玉器,愈戴愈溫潤、愈盤愈迷人,這其中帶給擁有者愉悅的體驗感,一定是深刻而持久的,因此,佩戴者透過玉獲得的精神層面上長期的愉悅感以及舒適的心理暗示,就是所謂的“玉養人”。

    和田玉墜

    歷史上就曾有父子兩代人盤玩同一玉器的佳話,可想而知,經過漫長時間的精心呵護與悉心打磨,這塊精光內蘊、寶光浮動、瑩潔可人、溫潤無比的玉器絕對令人為之神往,而透過“人養玉”的過程感受到的這種“玉養人”的精神體驗,就是玉與人之間融洽和諧的精神價值最完美的詮釋。

    羊脂玉

    因此,從古至今“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的說法,指的是從精神層面的角度出發獲得的愉悅感和滿足感,而絕非牽強附會於玉石上的各種迷信偏見跟無稽之談。

    玉養人,養的是內心和性情,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歷來注重內在修養的華人對玉情有獨鍾。

    正確地理解玉文化、理性地看待歷史傳統,相信在這樣從容優雅的開啟方式之下,愛玉人在玩玉賞玉過程中收穫的一定是情緒的平和、心情的愉悅乃至精神的富足。

    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薯粉,有什麼作用?可以製作什麼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