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80妙玉

      【關於德雲社】

      德雲社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由郭德綱、張文順先生、李菁於1995年創立 。“德雲社”是以弘揚北方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

      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雨歷程走到今日實屬艱辛,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和眾多位新老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德雲社正在逐步走向輝煌 。可以說佔據中國相聲界的半壁江山,一點也不錯。

      

      說一說德雲社的發展史

      德雲社原名北京相聲大會,這個名字如果聽老一點的大實話會聽到,原來大實話結尾就是“沒事呢就把這相聲大會進”。2003年,郭德綱將北京相聲大會改名為德雲社。據說當時郭的意思是改為“北京德雲曲藝研習社”,徐德亮認為太拗口,最後改為德雲社。

      1996年開始,相聲演員邢文昭以及徐德亮等開始陸續加入郭德綱組織的演出。

      1998年,以郭德綱為首的演出團體擴充套件為十幾個人,演出場館也從茶樓擴充套件到中和戲院、華聲天橋等稍大點的茶館戲樓裡。此時郭德綱組織的相聲演出定名為“北京相聲大會”

      2003年,廣德樓的演出結束後,相聲大會開始改名叫做“德雲社”,還有了自己的網站。

      

      從1995年到2004年,這將近10年的時間,都可以算是德雲社早期發展階段。最開始郭德綱,張文順先生,李菁三人撐一場相聲大會。

      九十年代中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相聲藝術走進低谷,許多相聲演員去影視界淘金,其中還有不少大腕兒,更不乏因改行而發財的“相聲演員”。誰都知道表演相聲不掙錢,屬於費力不討好的職業,然而,時年僅二十多歲的郭德綱先生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相聲藝術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迴歸劇場!民間藝術離不開生存發展的土壤,相聲演員必須走近觀眾才能得到水乳交融般的互動。於是郭德綱一方面在一批“文字輩”老藝術家的支援下組織北京相聲大會;另一方面著手挖掘整理了600多段瀕於失傳的曲藝節目。

      2005年10月,侯耀文先生力排眾議收了郭德綱為徒,而後年底,郭德綱才漸漸有了名氣。德雲社開始受到大眾關注。

      2006年,郭德綱和德雲社火遍全國,郭德綱在當年颳起了一陣草根旋風,傳統曲藝文化開始受到人們重視。

      

      如果從德雲社10年慶典的時候,並沒有很多人知道、瞭解德雲社,那麼從2006年到今年,可以說是德雲社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十年。

      在當時德雲社主要演員除郭德綱外曾有張文順,于謙,李菁,李文山,邢文昭,高峰,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欒雲平,孔雲龍等。

      2008年9月,徐德亮透過自己的blog釋出宣告,與王文林一起退出北京德雲社。這是自德雲社建社以來首個成員退出事件。

      2010年2月21日,曾以“兄弟單位”身份加盟“德雲相聲聯盟”的“藝馨社”將成為歷史,這家相聲團體的全部演員成為德雲社的“社員”。

      2010年8月5日,何雲偉、李菁分別在各自部落格發表宣告,宣佈退出德雲社。

      2013年4月15日,北京德雲社在澳洲文化之都墨爾本舉行酒會,正式宣佈成立德雲社墨爾本分社,這也是中國相聲社團跨出國門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分支機構。

      2013年4月20日,德雲社南京分社正式落戶門東歷史街區。

      而後,德雲社的一顆又一顆的新星開始登上舞臺,岳雲鵬、孫越、燒餅、張鶴

      倫等等,有人說這些新生代相聲演員的出名完全歸功於曾經叛離德雲社的演員們,因為他們的離開,才使得這些演員可以暫露頭角,德雲社演出遍地開花。

      

      如今德雲社已經走過二十年,就如郭德綱在德雲社二十年慶典上說的,“在歷史的長河裡二十年實在不叫事,三五百年也無非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是對於一幫說相聲的來說,二十年太重要了,一個藝人在舞臺上能有幾個二十年呢。”可以說德雲社如今的成功,和郭德綱完全脫不開關係。

      都說郭德綱愛錢記仇,一個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天津呆不下去了跑到北京,才慢慢開始發跡,有今天如此的成就。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性格的人,他愛錢這點,使得他在有了名氣之後,上了很多節目,利用新媒體炒作自己,帶著徒弟參加了一個又一個大型的節目、真人秀,才慢慢使得可以讓相聲發揚光大,使得一個個徒弟暫露頭角。

      話說老郭的人脈資源到底有多大,大家可以看看之前的一篇文章,德雲社20週年慶典的時候,請來了許多大咖,除了相聲界的一些老前輩,也許開心麻花、賈玲、大潘佳佳算不上多大的腕,但是能把馮小剛、張國立、宋丹丹、李詠、馬東、孟非等大咖請來,不得不說老郭在這些年的主持和娛樂節目中,積累了不少的人脈,畢竟這些人也不是能用錢就請的動的人,人紅是非多,老郭現在這麼紅,屁股後面的人肯定跟著一堆又一堆。不得不說,近幾年老郭在交際上著實下了一番大功夫。

      如今德雲社遍地開花,各位衛視的娛樂真人秀節目基本上都會看到郭德綱以及德雲社的第子門的出場,也可以說德雲社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受觀眾喜愛的相聲演員,如今岳雲鵬的收徒以及歐弟的拜師進入德雲社家譜,更是讓德雲社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雖說德雲社有發展犯過很大錯誤但總體來說功不可沒,德雲社這二十年來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不得不說已經佔據相聲界的半壁江山。

      從1995年成立,但當時說白了就是召集了一夥說相聲的組隊找觀眾。2005年初具規模,之後10年漸火。德雲社的這十年,也是很多人認識相聲並喜愛他的十年。之前除了馬三立老先生、侯寶林、馬季和姜昆、馮鞏等,非專業相聲演員觀眾很少知道其它人,但是近十年隨著郭德綱德雲社紅火,我們認識了岳雲鵬、燒餅、張鶴倫等人。而且這些人不僅說相聲,從非常了得到歡樂喜劇人,再從我為喜劇狂到笑傲江湖,讓跟多人從側面瞭解了相聲。

      德雲社演員獨特的個性和相聲表演手法滿足了很多人的胃口。有岳雲鵬的賤、燒餅的髒、張鶴倫的二人轉式表演也有高峰的穩重,這些不同風格滿足了不同觀眾的需求,也讓更多人喜歡這個曲藝形式。

      其實,只要傳承了藝術,能讓中華民族的藝術儲存下來,都就是最好的。

  • 2 # 樹梢之月

    老郭師徒們之所以能在當今的相聲界 更確切地說 應該是曲藝界赫赫有名 常勝不衰 歸根結底 是他們的作品植根於大眾 來源於生活 。雖說有些段落 情節 包袱 的確有粗鄙 庸俗之嫌 但 瑕不掩瑜嘛 大家不妨細細回味一番:當今在這方舞臺上 能像他一樣在臺上張弛有度 遊刅有於 傳統相聲功底又如此紮實的相聲演員又能多少?淡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但願那些聽慣了“高雅”相聲的人或者是擅長表演“高雅”相聲的藝術家不會因為偶然的 碰巧地聽了段老郭的相聲而毀了他們的三觀。

  • 3 # 德勝笨笨

    德雲社不行!!一個好幾百人的團隊才那麼幾個有名氣的演員:郭於,高欒,嶽越,小白,老大,小辮兒,燒餅,郭麒麟,陶陽……這才幾個人啊?夠幹啥的啊?看看人家別的團隊,全是名角兒!!有那誰,還有那誰,人太多我都記不住名字了!人家七百人的劇場能坐滿嘍,你三千人劇場你坐不滿!!你至少有二十多空座!!人家的票價接地氣,零票價包郵送貨上門!!反觀你德雲社的票價太特麼脫離群眾了,難得有幾張低票價還買不著,秒沒,一定是你們德雲社僱的黃牛炒票,造成一票難求假像好哄抬票價,賺昧心錢!!

    德雲社對相聲行業的破壞是毀滅性的!!他們讓老百姓以為只有讓人笑的相聲才是好相聲,他們讓老百姓都不喜歡聽相聲接受教育了!!這是歷史的倒退!!德雲社不好好說相聲,在臺上啥都唱:太平歌詞,數來寶,快板,京劇,評劇,梆子,京韻大鼓,小曲小調,流行歌曲……什麼亂七八糟的,有能耐你來段地理圖!!

    他們讓老百姓花高價買票聽相聲,害得我們送票都送不出去了!!他們一場演出拖泥帶水的演到下半夜,害得觀眾都得打車回家,極不安全!!哪像我們,兩個小時之內,觀眾就都走了,都不用趕最後一班公交,我們這才是為觀眾著想!!

    總而言之,說德雲社佔相聲半壁江山,我不服!!!

  • 4 # 小小小小辮兒

    我對德雲社其實並不是很瞭解,還是想說說我自己的看法。

    看到過好多人,特別追捧德雲社,近乎痴迷,也看到很多人,特別唾棄德雲社,貶的一文不值。但是在我眼裡德雲社是個很神奇的團體。不久之前,我對德雲社的印象還停留在郭德綱,于謙,岳雲鵬,郭麒麟,燒餅,曹鶴陽,張鶴倫,郎鶴炎這幾個人,整個德雲社我只知道他們幾個,連什麼雲鶴九霄龍騰四海都不知道,後來無意間看了張雲雷的相聲,一點點了解德雲社,裡面真的有很多人才,不瞭解的人,真的你無法想象。德雲社他人多,相同的機率出人才的機率也大,高矮胖瘦帥醜逗萌騷浪賤你喜歡啥樣的都有,你喜歡娛樂性的閆雲達,張雲雷,岳雲鵬,燒餅,孟鶴堂等等你可以去看,你說你喜歡傳統的,高峰那隊,正如郭老師說的,一條道兒往老藝術家的路上走,有文化的,欒隊,都是高學歷,想聽唱張雲雷,陶雲聖,孟鶴堂等等,想聽說李根那絕了。不光雲字科,鶴字科的,九字科,楊九郎,劉九思,周九良,董九力,李九天,韓九鳴等等都很優秀哇,霄字科的雖然不多但也有很優秀的比如秦霄賢,顏值挺線上的。別說他們就是再小一輩尚筱菊高筱貝也是挺讚的。德雲社為啥如此出色,是一點點磨練出來的,都知道德雲社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以後還會有風雨,但我覺得肯定不會垮掉

    還有,個人感覺在相聲界德雲社稱半壁江山都謙虛了,也許是我沒見識才這麼以為

    另外,看不慣我說的可以不罵我不,無視我就好了。雖然被罵也不會怎樣但影響心情哇

  • 5 # 連化草

    提及出色二字。從正面觀看:一是受眾的推崇或叫捧。捧,可觀注可捧殺可捧紅可推崇!德雲相聲可以說與主流界同頻共振。姜昆像郭德綱這個年紀始至今為未,提及三步戰略,郭率德雲社同步完成,可謂姜指哪德雲社打哪!關鍵在於受眾願意接。相比較春晚是一個道理!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對春晚沒有那麼高漲熱情!而對相聲則如火如荼熱烈?百姓心中需要,久旱之甘霖誰會拒絕!百姓是單純善良的,是則是非則非!資訊時代,百姓若被忽悠,可忍著;被尊重,人心如鏡,清明之至!套用一句話"歷史百姓,百姓歷史"!百姓愛相聲而及德雲社!小老百姓就是個貧樂,德雲有!二,德雲社在以郭德綱為創始的帶領下歷史35年之多,可以說在相聲行內全面發力,而成就德雲社!郭8歲學藝,在當時可以說叫"吃螃蟹"人,而如今則是從藝直接入職業。人一生有幾個35年?郭用生命\興趣\生活詮釋著對職業的熱愛!這是一個階段。郭成年後,三次進京,而後成就德雲。相聲這條戰艦不沉,但從甲板上落水之人何止千千萬萬,數不清的大腕\大家,德雲社豐富了這首艦船,可見郭在相聲上的藝術生命力有多強!強者鼓譟著時代強音,如魯迅《吶喊》著,"真的勇士直面慘淡人生直面淋漓鮮血"!郭等讓相聲動彈了手指,德雲社讓相聲榮且光,歷史的車輪碾壓路面,同時成就著路面的堅實。一個個里程碑用百姓的歡樂聲迎接著"鳳凰涅槃"!隨著德雲社的行進,相聲發展如春筍如破竹,各種聲音如驚雷如海嘯,迴應著人們的歡樂聲!德雲社無外乎是一個集體。首先,是一個小微企業或叫公司,它也受其內在的規律控制。生存下去是第一法則!其次,它亦有其特殊的歷史使命。人之根本在於精神物質並舉。可以說,可以餓著肚子快樂!但無財不足以為道!合併之,華人亦愛師道尊嚴!郭德綱及德雲創始人,做到師之範,傳播說的藝術之道,授徒繼承先行者的說的藝術之業,解受眾及徒弟等的說的藝術之惑教人育已。最起碼,說話可以快樂,可以換來衣食,可以悟到什麼!寓教於樂,相聲首當其衝,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她的根基是文化,文化是人區別是草木禽獸之根本!而說則是人之特有!那麼相聲亦將首當其衝!作為一個一百七十年曆史的行當,可為方興未艾!而德雲社可謂為先鋒!可以說德雲社具備核心的三大動力,①是繼承相聲的優良傳統與衣缽。受眾有直觀\清新\真實的感覺,說話原本如此!②,適應、迎合`推動著什麼。如"君子\藝人"在德雲作品中,受眾與作者良性互動,互為知音。③,德雲真正核心人物的引領作用,導向著發展之行航向;追隨者的業務水平之精進!而這三力又渾然一體!我想,隨著德雲社的努力,有些問題會有答案的,一路走來,留守初心!若把德雲社上升到文化高度,那個範就大了去了!所以,又可以肯定一點,德雲社作為一個團體在其自身人員和受眾(廣義的)間共同合力之下,為出色地完成文化使命無愧歷史(人民)!

  • 6 # ricky1899

    1、發展性。老郭等人在傳統相聲的基礎上有創新,契合現代人的思維和品味。

    2、根本性。最初火起來的時候老郭的段子是之前完全沒聽過的,解決了最大的問題“相聲不好笑了”。

    3、多元化。說學逗唱,每場演出都涉及,不單調。

    4、娛樂化。多個娛樂節目有老郭坐陣,推動了德雲社的發展。

    5、基礎。毫無疑問,老郭的基本功,德雲社的演員都是有多年的積累,前面那些因素只是一些推動罷了。

    6、包容性。現在觀眾對藝術的欣賞有了更好的欣賞和包容。

    7、趨勢。從哲學來講,量變產生質變,多年的積累總會有收穫。對德雲社,對個人,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客觀來講,以楊振寧老先生對於整個物理界的貢獻,排名能否躋身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