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專家媽媽課堂

    兩歲半的孩子膽小謹慎,是因為孩子的看護人長期對孩子過度保護導致的。如果父母想讓他勇敢一點,應該採取“放手散養”的辦法。

    過度保護,是父母或者其他看護人,總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比如,怕孩子摔跤,不讓孩子蹦蹦跳跳。怕孩子跟別的孩子一起玩吃虧,在孩子一起玩的時候,干涉孩子的行為,比如,告訴孩子“你離那個男孩遠一點,他總打人”“你別跟那個小朋友玩,他身上髒髒”。諸如此類的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膽小,做事畏手畏腳,謹小慎微的感覺。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家長要逐漸放手,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自己探索發現,自己進行社交。家長不僅不要限制孩子,還要鼓勵孩子去嘗試新環境,比如,孩子不敢跳一個小臺階,家長可以看護著孩子,給孩子做示範,從小臺階上跳下來,鍛鍊孩子的勇氣。孩子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家長可以主動跟別的小朋友打招呼做遊戲。

    鍛鍊孩子的勇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的,家長要耐心,從小事做起,某一天會突然發現,孩子長大了,不再是那個膽小躲在媽媽身後的小孩子啦。

  • 2 # 婦產科鄭醫生

    聰明有主見但膽小謹慎,說明孩子在顧忌什麼,愛思考做這件事後的後果,平時不要對孩子有過多的壓力,只要孩子做的事沒有違背道德與法律,危險性不高,可以讓孩子去嘗試,然後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引導與改正,這樣孩子養成了獨立行為,也能從中學到許多東西。

  • 3 # 餘香866

    說起散養,可能90%的華人都達不到,嘴上說的不管了,但行為還是會一如既往。尤其幾家就那一個小孩,頂在頭上怕太陽曬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哪裡還談的散養。不過分包裹著就不錯了。

    有空看看“李玫瑾”的影片吧,孩子有關教育方面的她說的很到位,在結合一些教育方法,就會解決難題。

    我是過來人,建議孩子學學語言表演一類的。再則出去大人靠後孩子在前,鼓勵孩子多問多表現自己,少包辦,覺得孩子小,啥也幹不了,那就錯了。

  • 4 # 俊媽育兒

    兩歲半的孩子,聰明開朗有主見,但又膽小謹慎,想鍛鍊他大方勇敢,可以用多陪伴的方式來進行“散養”。

    膽小謹慎的孩子,主要還是源於對自己的不夠自信,特別在不熟悉的環境與陌生人面前,不敢展示真實的自己。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複雜,主要受家庭環境與教育的影響。

    如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過於嚴厲,或擔心孩子容易受傷而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或獨自接觸小朋友機會太少,或對孩子過於寵溺,事事包辦等。

    想要改變孩子的膽小謹慎的性格,需要父母的陪伴與鼓勵,創造更多的機會,鍛鍊孩子的膽量與獨立性。

    1、幫助孩子說出我能行

    記得小淘氣二歲時,很喜歡聽《媽媽,我能行》的故事,裡面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整天粘在媽媽身邊,跟媽媽一起生活,幫媽媽一起做事。有一次跟媽媽去海邊游泳,由於不熟悉海邊環境,平時會游泳的他怎麼老師遊不起來。但是經過媽媽在旁邊一直的陪伴鼓勵,經過無數次練習,終於成功,小男孩高興地說出“媽媽,我能行”。

    一次不經意的獨立成功,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與鼓勵,卻給孩子增添了自信心——我能行。

    2、鼓勵孩子接觸新朋友

    帶孩子外出,不管在遊樂場還是在廣場、公園,都能遇到許多同齡小朋友。家長透過觀察,可以選定性格開朗,比較友好的小朋友,鼓勵孩子去跟小朋友玩,讓孩子自己去跟小朋友溝通。孩子都是單純友好的,很快就能玩到一塊;這樣的機會多了,慢慢的孩子會變得大膽、主動。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依然是陪伴與鼓勵,同樣由孩子自己完成屬於他的社交。一句“請問學,我可以與你一起玩嗎”,能讓孩子結識無數新朋友。

    3、給孩子做正確示範

    學走路時怕孩子摔跤而不敢鬆開孩子的手,那麼孩子永遠也不可能會走路。看起來危險的動作,經過父母的正確示範,感覺很容易的樣子呢,爸爸媽媽能行,我也可以做到。

    4、告訴孩子別害怕,爸爸、媽媽在

    一座獨木橋,一個攀爬架,甚至一個旋轉滑梯,孩子感覺都會害怕,不敢嘗試。經過父母多次安全示範之後,孩子終於肯去嘗試,這時候除了陪伴與鼓勵,還要告訴孩子“別害怕,爸爸、媽媽在”,給孩子增加安全感。等孩子熟悉以後,自然膽量就會變大。,也能獨立完成。

    5、角色扮演增加自信

    日常都是家長教孩子各種本領,這次換孩子當小老師,對“大朋友”們進行教導,卻發現別的“小朋友”跟自己一樣,也有不會的時候,自己一點不比別人差。

    6、適時放手

    以成人的視角看孩子,總覺得這裡沒做好,那裡也不對,於是孩子做過的事情我們重做一遍,或是直接自己動手,剝奪了給孩子嘗試的機會,這是在育兒路上很多人會犯的錯誤,包括我自己。

    記得第一次教孩子練習剪紙,總怕他剪到手,又嫌他剪不好,教著教著,變成是我在剪紙了,孩子落了個全程旁觀,眼巴巴的看著我。幾次之後,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把剪刀換成塑膠剪刀交給孩子,讓他自由發揮,我只陪伴在旁,當個觀眾。當他自己剪出完整的圖形時,象獻寶一樣交給我,那時候的他是充滿自信與滿滿的成就感。

    總的來說,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鼓勵,但不代表事事包辦,而是要給予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自由發揮,才能釋放孩子的天性,激發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大膽起來。

  • 5 # 大威小米

    話不多說其實很簡單,培養孩子勇敢,最有效實用的方法是就是鍛鍊,每天晚上堅持陪孩子鍛鍊半個小時身體,平時多陪孩子玩兒跳跳舞運動類的遊戲多一點,孩子還小一定注意身體素質培養 ,只有健壯的體魄這樣他才有掌控感,才自信才勇敢。

  • 6 # 樂和健康

    孩子因該讓自由發展,但是不能過於散養,孩子自制力相對弱,過於放養就會放蕩,適當的控制才是首要解決,但是不能過於嚴格

  • 7 # 鄭州爽姐

    兩歲半的孩子最主要的養育場所是在家庭,孩子很聰明開朗有主見,從這句描述中可以看到家長對孩子的認可和肯定,這一點我覺得很贊,家長可以看見孩子的長處。那麼孩子膽小謹慎,這是家長看到孩子的行為表達,那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是什麼呢?是不是孩子沒有內在的安全感,孩子很害怕和恐懼,他需要小心翼翼呢?所以你看到了他膽小謹慎。我們知道了原因,我們就知道該如何培育孩子的大方勇敢了,那麼就是培育孩子的內在安全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培育親子關係,提高親子互動的品質,讓孩子感受到他可以信任家長,信任他最主要的養育者,從而信任他人。2.擁有良好的夫妻關係,夫妻關係作為家庭關係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夫妻關係很緊張,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的焦慮,那麼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而沒有安全感。3.建立婆媳關係或者父母與祖輩之間的關係,如果這個關係也是緊張的,充滿矛盾的,那麼這也勢必會影響到孩子內在安全感。除了孩子內在的安全感以外,還有一個會影響到孩子膽小謹慎的因素,那就是孩子的先天氣質,這個孩子的先天氣質它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他,尊重他。所以想要鍛鍊孩子大方勇敢是應該散養,還是應該孩子陪伴呢,我覺得這兩個方面都需要,在孩子向外探索時放手,在孩子向內迴歸時,需要安慰撫慰時陪伴。也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見,我們相互交流。謝謝大家!

  • 8 # 青島夫妻房車行

    我外孫也一樣,三歲半了,聰明可愛,就是偏嬌氣膽小,不是陪伴的問題,我女兒自己帶,女婿也常常陪孩子玩,而且,他們對孩子也不是特別寵溺。

    問題恰恰可能是陪伴過多的原因,害怕陌生人、陌生環境,應該更多的培養獨立性吧,多參加集體運動、多接觸不同人。年齡夠的時候學一兩項競技類運動專案。

  • 9 # 仁傢俬學

    關於這個問題,有幾個點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兩歲半的孩子,很聰明開朗,難道這還不夠嗎?哈哈。3歲左右的孩子是“第一逆反期”的時候,自我意識萌芽,在埃裡克森的人的心理發展階段的第二階段,本身的發展任務就是解決“自主和害羞(或懷疑)的衝突”。他呈現出這樣的狀態是很正常的。

    其次:適度的“膽小謹慎”是個優點,過份的膽小謹慎才會是問題。不過,什麼過份了都不好。如果你的孩子有“膽小謹慎”的一面,說明TA對陌生的、未知的事物保持警惕,樹立邊界。有時候,孩子太過膽大,對危險的判斷能力弱才是更讓人擔心的。

    最後:陪伴是必需的,不管孩子是什麼狀態,家長對於孩子的時間上的付出及親子間的溝通都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

    綜上,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特別的個體,TA帶著來自家族的基因,TA按照自己的節奏生長。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更勇敢,大方,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做更多的“勇敢”、“大方”的樣子給孩子看,做TA學習的榜樣。

  • 10 # 愛美Sammi

    16個月—2歲

    “可怕的兩歲”,這個年齡階段最難教養:一面是非常的依賴,一面又非常的獨立,經常說不要。這是鍛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的時候,不要的時候要為自己的決定去承擔後果。例如不吃飯,好,就餓你一頓,呵呵,孩子可能不會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我們該怎麼做?心疼孩子就放棄自己當時的決定,這就是溺愛,我們的做法是:溫柔的堅持!這個需要力量和決心,所以這個階段的媽媽會覺得自己特別的累,這就需要爸爸幫助

    2歲—3歲

    穩定自我的建立。這個階段的孩子要形成這種認識:我有時看不到媽媽在,但我知道媽媽的愛在。玩的遊戲是:捉迷藏。這個時期需要一個過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現,要求是溫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軟的,比如毛絨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這是健康心理的表現。如果一直依賴媽媽,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遠在心理上長不大!

    0歲—3歲這個階段,如果孩子獲得了被充分接納,學會安全,懂得該分開就分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有穩定自我形象的心理營養,他們就很快適應新環境,社會化速度快!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需要媽媽的照顧支援和幫助。如果缺乏心理營養,一遇到給他心理營養(也許有意也許無意)的人,他會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戀。這和如果三天沒喝水,見到水不管髒不髒就喝;如果七天沒喝水,見到水不管有毒沒毒就喝一樣的道理。

    (1)爸爸媽媽夫妻關係穩定。即便有爭吵,有衝突,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決的。

    (2)媽媽的情緒穩定,越穩定越安全。媽媽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有的媽媽會認為孩子是惹你有情緒的人,其實這不是真相,也許是其他原因(夫妻等問題),孩子沒有能力和責任幫助媽媽解決情緒問題!

    其實人有情緒時一定是找安全的人發的,孩子在承受著社會最底層的情緒垃圾,爸爸在單位,媽媽在單位,甚至夫妻關係問題產生的情緒,如不及時疏導處理,孩子是最終的出氣筒!尤其是媽媽的情緒,孩子吸收更多,不忍心不吸收啊。也許媽媽的焦慮成為孩子的焦慮。

    心理營養的發展路程:首先一個孩子需要人無條件地接納自己,讓他認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來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夠獨立,然後需要肯定讚美認同,到了七歲前是學習認知模範。當然他再長大,他能夠選擇,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如果有足夠的心理營養,他自然就會有生命力去學習,學習新的東西。如果沒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夠有成人目標。他就會一直處於尋找的狀態。讓人家去肯定他,讓人家去稱讚他。他不能在他那個年齡發揮一個人的很好的生命力。

    這個心理營養,能早開始最好.如果沒有,也不存在晚不晚的問題,什麼時候你意識到你發現了,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發現苗頭,就從現在開始做.如果存在缺失的話,先要處理的,一定是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或者是媽媽爸爸與孩子的關係。然後給他稱讚,肯定,告訴他,他很重要。願意聽他說話,出現需求的時候,要滿足他。

  • 11 # 皮皮原創混剪

    其實膽小相對來說就是缺乏獨立,陪伴是必要的但是你也得教會他成長,不能對父母依賴性太強,相對來說散養比較好一下能鍛鍊獨立性,與自控能力,但也是比較難一些,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家長適當的引領方向,不能太過於放縱

  • 12 # 海之晨3

    讓他獨立完成某件有難度的事情,並給予他讚揚,透過多次磨練,他也許會勇敢起來,千萬不要責怪。適當的陪伴也是要有的,要表現出你是他的忠誠支持者。

  • 13 # 傑米的花園

    我的兒子也是這個性格,我沒有特別糾正,謹慎有謹慎的好,不會跟著其他人瞎起鬨,只要孩子長成個好人,他高興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鍵盤俠為什麼招人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