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邊陲後主

    高加林在農村時得到了劉巧珍的愛意,到了城裡又好上了黃亞萍,又回到農村不知所以的接受了劉巧珍,又回到城裡追求自己的人生,然後又回到農村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的主要架構和矛盾。在當時的農村,作為一個高中生算是知識分子,高加林明顯是有追求的,不同於他的父親,甘心做一輩子農民。進而去了城裡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個矛盾的社會,也造就了矛盾的人生,剛剛改革開放的新中國並沒有一種明確的發展觀,人們嚮往好的生活,進城是唯一能改變生活的方式,對於劉巧珍的愛,在高加林眼中明顯是多餘的,這一定會影響到自己的發展,但又不能確定自己一定會留在城裡,所以半推半搡的結束了農村生活去了城裡,再美的花,生在山間野谷也不能吸引追求名利的人,這一點在高加林身上得到了很具體的體現,在城裡生活長大的黃亞萍無論如何都是其追求的目標,甚至超越了愛情本身,在沒有實現留在城裡的情況下!高加林不情願地回到農村,這個打擊是巨大的,不知所以的劉巧珍只是以為愛情來了,在得到高加林違心認可的情況下,將自己純潔的人生交給了高加林,再一次的返城,並沒有實現高加林的偉大夢想,到後來也終沒實現。

    迷茫、追求、失望、無助是整個小說的構成結構,也是當時社會的映照,高加林似的人在當時並不是以個例出現的,小說所能表榷的深度讓人反思,這也正是這部小說受到追捧的原因,我們要評價高加林這個人,還不如去分析和認識那個時代。

  • 2 # 書房記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歷來備受爭議,有人認為他是一個自私、懦弱,對待感情始亂終棄的人,也有人說他是地道莊稼人子弟,但不失信念,不安於現狀,以期追求理想的生活,對人生有一定的態度。

    那麼,究竟該如何評價高加林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高加林是一個有理想、有能力的知識青年,只是在追求理想的現實中不具備實現的條件,應該說,他的悲劇是因為時代環境下的制度造成的,是環境的侷限,也是時代的悲劇。

    其次,高加林為了前途放棄了感情上喜歡的劉巧珍,而選擇了黃亞萍。這種背後暗藏著高加林的情感的悲劇。他是為了前途而放棄了愛情,最後事業和黃亞萍所謂的愛情都失去以後,才發現劉巧珍已為人妻。可以說,這個悲劇是高加林感情矛盾選擇的一次失敗。當然,也是性格與大環境影響的悲劇。

    第三,《人生》作者路遙也曾談到過:“高加林這個形象,我寫的是一個農村和城市交叉地帶中,在生活裡並不應該指責他是一個落後分子或者是一個懦夫、壞蛋,這樣去理解就太簡單了……像高加林這樣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生活經驗不足,剛剛踏上生活的道路,不成熟是不可避免的。對於生活在特殊時代環境中的高加林來說,實現自我理想的途徑十分有限。

    造成他人生的悲劇,歸根到底來說,還是時代的侷限性。人在一個環境裡過於渺小,所以也不能改造環境,最後只能被時代與環境左右。

  • 3 # 大咖解讀網際網路

    人生中的高加林是陝西人,作為90後,看完這本書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父輩當時的生活環境,高加林作為一個農家子弟,他沒有辦法像城裡同學一樣生活,最後即使進了城也被趕了出來,社會很現實,順明瞭當時農民生活太不易

  • 4 # 豫見林州

    高加林果敢,不訓的個性特徵是其人格魅力所在,他是一個在生命波濤中起落沉浮的年輕人,在人生的岔口徘徊不定,在身上體現了現代青年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6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熱愛生活,心性極高,又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融入時代潮流。

  • 5 #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很正常很正直的好青年,沒有指責也沒有表揚,是我們這個年代人選擇的道路,上了學找份工作找個可心的人生活。

    生活硬讓我們投生到誰家,我們也沒有辦法掙脫原罪原家庭。

    給了我們生命的人,養育我們成長的人,透過我們努力不再讓老人求人下跪式生活,我們苦苦掙扎反而被鐵鏈勒的更深栓的更牢,越掙扎不甘心就越扎心的撕扯流血湧淚。

    上天也不會因我們人性的怯弱,停止對我們的施虐鞭打抽皮扒筋。

    讓我們這代人經歷了太多的辛酸坎坷,心靈的扭曲並不知道,個人主義只是一時的衝動和熱情,在這中消耗中我們只有聽天由命。

    由集體主義轉變為個人主義,由高大上世界目標瞄準了一日三餐。

    由使命者變為平民,苦苦突圍脫困再談解放別人奮鬥開始了。

    偉大也好卑鄙也罷,活著就好:理想希望夢想我天天寫《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獻身國防保家衛國我要參軍》《論當前形勢談個人想法》《批林批孔要深入》。

    老師說:“高考開始倒計時,點燈熬油掉肉也要挺身而出,接受祖國挑選,我們要在十年二十年後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拜託你們了”。

    把十六歲的我燃燒的很激情,沒有趕上解放中國,建設中國,那麼四個現代化必須得靠我們自己去實現。

    一下由散沙十幾年轉入正規學習狀態,考上的只有少數成了天之驕。

    其它人在《平凡的世界》裡尋真理,在《人生》中找出路。

  • 6 # 阿白讀書

    讀完《人生》,我的第一主觀感受是:我不喜歡高加林這個人物形象,面對愛情婚姻,他的功利心太強。但我們選擇一本書,讀完一本書,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感受,更多的還是需要儘可能的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思考。

    關於高加林,淺談兩點自己的認識:

    01 無論什麼時代背景,高加林對目標執著追求的精神,值得肯定

    高加林的目標很明確,他要走出農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 高加林在村裡做民辦教師時,他就清晰的認識到需要把民辦教師作為跳板,計劃透過努力學習,轉成國家正式教師,然後再去選擇其他更好的工作。高加林的目標清晰可見。

    • 民辦教師的資格,被村支書的兒子頂替後,他陷入無比痛苦之中,因為他的計劃被打亂,實現夢想的途徑因此落空。

    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走出農村”這個目標,他想到可以尋求遠在新疆做部隊幹部的叔叔的幫助。你看他,即使面對挫折也會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 因為叔叔下屬的“暗中操作”,他意外得到去縣城做通訊幹事的工作,於是他抓住所有可抓住的機會,拼命努力,拼命展現自己的才華,為自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畢業後,高加林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無論在什麼處境中,他都有著自己堅定的目標和清晰的奮鬥軌跡,始終圍繞自己的目標不斷奮鬥、抗爭……

    如果說不是因為時代背景的侷限性,像高加林這種“不達目的 誓不罷休”的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毫無懸念。

    02 “好高騖遠”,脫離現實,註定會摔得很慘

    誠然,有理想有追求是好事,但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絕不可取。

    在高加林所處的年代,有些追求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註定無法實現的。在那個社會的發展還遠遠跟不上時代需求的年代,毫無背景的農村小夥想要跳出“農門”,一下子躍入南京這樣的大城市可以說是異想天開

    然而,始終“目標第一”的高加林顯然已經被自我設想矇蔽了雙眼,他為與社會和命運的抗爭,甚至為了目標,一切皆可犧牲。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愛情。

    高加林選擇痛快答應與幹部子女黃亞萍在一起,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黃亞萍的父親要調回南京,只要和黃亞萍在一起,他就可以順利跳出“農門”,跟隨到南京這個大城市落地生根。

    南京相較於他所在的小縣城,無疑是高加林的理想目標。於是高加林即便萬般不捨也可以毫不猶豫的放棄掉與巧珍的愛情

    我不得不說,在目標面前,高加林絕對是一個有著超強自控能力的人,但他對待愛情婚姻的功利和目的性太強,實在讓人不寒而慄。

    也有人說高加林是窮怕了,以至於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不否認這種看法,但人首先要面對現實

    不懈的奮鬥最終因別人的舉報,將高加林打回原點,重回農村。這說明:現實絕不可能以個人的意志而轉移,作為一個知識青年,高加林有追求沒有錯,錯的是盲目追求實際還不可能實現的東西。

    當然,小說沒有關於高加林的後續,但我更願意相信,在經歷了一系列波折後,像高加林這樣聰明的人一定可以深刻反思,站在現實的角度,踏踏實實走出一條人生的道路來。

    -END-

  • 7 # 秀雲涵天

    高加林是個負心漢,他負了巧珍,負了德順老漢,負了高家村,也負了自己。但他有別於一般飲食男女移情別戀的浪子,又不僅僅是個負心漢。他的悲劇帶有深深的時代烙印。

    他有聰明才智,不甘平庸,勇於挑戰,卻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平臺,最終迷失於時代的漩渦之中,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高加林,他存在於過去、現在和將來。

    他負了巧珍,是他人生中走得最關鍵的錯路。

    德順老漢說巧珍是金子,這是對巧珍最高的讚譽,那個時代的農村人不懂什麼珠寶鑽玉,金子就是最寶貴的了。在德順老漢看來,加林和巧珍就是最般配的一對,可是加林卻拋棄了巧珍,就像是把一件寶貝給毀掉了一樣。在巧珍嫁給馬拴的那天,德順老漢難過得沒有下炕。連不諳人情世故的孩子們也半真半假地笑罵加林“哥哥你不成才,賣了良心才回來。”

    巧珍是真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即便是被加林拋棄之後,她依然沒有恨過加林,這太難得了。一般人愛而不得,油然而生恨,甚至因愛極而恨極,文學作品中,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巧珍不是這樣,甚至在大姐巧英和父親詛咒加林時,她都極力阻止。她雖沒有文化,可很多有文化的人在巧珍面前,真得都是渣渣,渣得掃都掃不起來。說實話,我讀到巧珍出嫁的情節時,實在忍不住流淚了,想想巧珍的苦楚,實在忍不住!

    高加林就像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許多負心人一樣,沒有對巧珍負責,和傳統的始亂終棄沒有什麼差別,是龐大的渣男佇列裡毫不起眼的角色。因為這個隊伍太龐大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知識淵博之大師,道貌岸然之“君子”,沒有落下一個角色。負心就是負心 ,管你什麼狗屁理由,都是負心!

    有人說,如果加林生活在現代就好了,沒有工作,加林憑才華,就是做個自由撰稿人,也完全可以養活巧珍,甚至讓巧珍做全職太太,悲劇可能就避免了。我想說的是,睜眼看看現在的渣男渣到什麼程度了,一個字都不需說了。

    愛意味著責任,不負責任的愛,都是渣,區別是能不能渣到奈米級別!

  • 8 # 五秒魚

    既可憐又可恨。

    高加林是路遙先生《人生》中的主人公,在故事中,高加林的人生髮生了兩次巨大變化,不同的職業,隨之而來的不僅僅是不同的處境,還有不同的愛情。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高加林的確是渣男。巧珍是多麼可愛的姑娘,深愛著高加林,努力的為對方付出一切,可惜隨著高加林進入縣城工作,遇上城裡姑娘,就選擇拋棄了單純善良的巧珍。從這些小細節來看,高加林真的十分可恨。

    不過,其實高加林也是一個可憐人,命運不止一次地捉弄了他。

    一開始畢業成為人民教師,可以說得算是無限光榮。可惜因為權貴,被村長那個不如高加林的兒子頂替了。這個時候的高加林,無疑是可憐的,不管是才華還是能力,村長的兒子都是比不上高加林的,社會就是這樣的殘酷。

    可是遇上這樣的事情,高加林也不會想到自己以後也會變成最討厭的這一類人。為了攀附高加林的叔叔,在旁人的幫助下,高加林在縣城得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這一次的轉變,徹底的讓高加林迷失自己,選擇拋棄農村那些美好的東西,美好的巧珍。

    後面的也是轉變,則是失去工作,失去工作的同時,也失去了曾經那個圍著他轉的巧珍。

    路遙先生的這一本《人生》,其實寫的特別的接近生活。像高加林這個年齡的年輕人,在選擇的時候很容易陷入困境。對於未來總是想著無限的可能,也會渴望很多踮起腳也夠不著的東西。對於自己有的總是容易忽略,這樣的人生很容易迷失。

  • 9 # smallorange1

    《人生》作為路遙先生的中篇代表作,發表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後來由作品改編的同名電影同樣萬人空巷。僅以此文向路遙先生致敬!回到正題。小說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他不甘於平淡的農村生活,立志要在外面闖出一片天。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性格,在教師工作被下回到農村後,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一直在尋找脫離農村的機遇。當命運出現轉機,他能夠重返縣城工作之時,即使他知道這機會不是那麼正當(馬佔勝利用高加林的叔父走後門),他也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事實證明他是有才華的,他在縣委通訊社做得相當不錯!再回到題主所說的高加林是否負心的問題。只能說,在高加林和劉巧珍的交往中,兩人對於這份感情的付出是不平等的。巧珍是全情投入全心付出,而高加林則是被動接受。巧珍只是他在落魄失意的時候的一個慰藉,也是他挑戰村裡的大能人,二能人以及輕視他的村民的一個工具-你們不是說我百無一用嗎?村裡最俊的姑娘都和我好了。至於他對巧珍的感情是否就是愛情?我想就是高加林本人也說不清楚。當高加林重返縣城工作後,這種思想上的差距就更明顯了,巧珍拉的都是農村家常,他感興趣的巧珍又完全不懂……兩個人的共同語言實在少之又少,而高加林又不是一個肯將就的人,尤其是對於婚姻問題,更不可能。因此他和巧珍的“愛情”,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有圓滿的結局!感情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只能說兩人實在不合適吧!

  • 10 # 宇哥帶你讀原著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準長篇小說,它開啟了路遙的輝煌。

    這部小說是路遙用了三個月思考,實際下筆只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

    要客觀的評價《人生》中高加林這個人物,那就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進行考慮。

    《人生》之所以在當時那麼火爆,造成“洛陽紙貴”,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

    當時的農村或者城鄉之間有太多太多高加林式的真實存在了,他們是追求進步的青年,他們也同高加林一樣面臨著人生選擇,而路遙的《人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樣本,並且啟迪了他們,這其中就包括現在許多人的人生偶像:馬雲。

    《人生》中扉頁上引用路遙文學教父柳青的那句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其實直到現在也依然適用,未來也依然是這樣的。

    書中的高加林是負心漢嗎?

    首先我認為:書中的高加林並不是一個負心漢,因為他的心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給予巧珍。

    他與巧珍在一起,是因為巧珍的主動追求,在他最失落,最迷茫的時候,是巧珍給予了他最無私,最真心的愛。

    於是他感動了,他一時衝動的給巧珍在一起了。

    其實當天分手後,他就已經後悔了。

    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未來會永遠被困在農村,靠著土地過活;

    他也不希望自己的愛人會是一位沒有文化,不識字的農村婦女。

    其實,巧珍自己心裡也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她才會在高加林去城裡的時候,對高加林說“加林哥,你要常想我,就和我一個人好……”

    其實對於與高加林的戀情,巧珍是早有預感的,她知道自己留不住已經飛黃騰達的高加林,但是她卻深愛著高加林,不想主動放棄這段得之不易的感情。

    但是她知道這一天遲早都會到來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

    所以在高加林決定與她分手的時候,她才會在極度難過時,又深明大義的對高加林說“加林哥,你別在說了,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去吧,我絕不連累你!”

    然後,毅然決然的騎著腳踏車獨自離開了。

    如果你認為勇敢的結束一場並不適合的感情也被稱為負心漢的話,那麼我也只能表示:呵呵!

    高加林的悲痛結局,並不代表他的選擇是錯誤的。

    選擇是一個機率問題,選擇對了不一定好,選擇錯了也不一定不好。

    《人生》中的高加林選擇了黃亞萍,其實並不是選擇了她這個人,而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同樣,高加林放棄了劉巧珍,也不是說劉巧珍人不好,而是他不希望過那樣的生活。

    黃亞萍對於高加林來說,那才是他理想的物件。反過來,高加林對於黃亞萍來說,這也是理想的物件。

    而劉巧珍對於高加林來說,那只是落寞時的依靠。反過來,高加林對於劉巧珍來說,那只是一場夢而已。

    如果你是高加林,你會怎麼選擇?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思考,有人喜歡激進,有人安於穩定。

    所以有人會選擇巧珍,有人會選擇黃亞萍。

    她們都是好姑娘,能夠得一就應該很知足了。

    所以不管怎麼選擇,那都是福氣。

    而我,只會隨緣。先和誰在一起,那就是誰了……

  • 11 # 甜瓜20875

    這個問題很有趣啊親,評價這兩個人,先確立他們的站位。巧珍是一位農村姑娘。高加林是教師。第一門不當戶不對,站位不同,生活節奏跟不上,處事的觀點不同,語言無法溝通,在現實生活當中,容易發生矛盾影響家庭的和睦。巧珍對高加林的關懷,《愛》是假愛情,不是愛高加林,而是愛,高加林這個職業。如果高加林是一位農民種地的話。巧珍還付出關懷與愛情嘛,答案是不可能。所以巧珍給予高加林的愛是假的,有所取。不好聽的話叫攀高枝。巧珍的錯誤在於,不可能在一起的愛情,要自尊,不可以隨便給予,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高加林,這不是他要的生活,自己很清楚,不可能在一起。如果你真對巧珍好的話,報恩的話,應保持距離。這是對巧珍的尊重。也是對自己人品的一個鑑定。恰恰相反,你付出了這份感情,這是對巧珍人格的侮辱與不尊重。說好聽點,人品有問題,說不好聽的,老百姓的話說《不是個東西》這才是真理所在啊親。

  • 12 # 過客145867709

    第一次看路遙先生的《人生》要追溯到高中時代了,在那個年紀對於書中男主角高加林可謂深惡痛絕,在內心裡很鄙視這個人,感覺這就是一個貪圖富貴、貪慕虛榮的混蛋,為了自己有一個跟好的發展,能夠進入大城市生活,進入一個更高層次的生活領域,他狠心的拋棄了深愛他的巧珍。

    近期重溫《人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人生看法也有所改變。高加林這一角色無疑是具有爭議性,他是一個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不甘於一輩子窩在農村,就像書中他自己說的“我不願意再像你們一樣,就在咱高家村的土裡刨挖一生”,他想去更大的城市謀求更大的發展,他的心很大,以至於黃亞萍問他是否想去南京、杭州、上海這些地方是,他堅定的回答“我聯合國都想去”。在那樣一個年代有這樣的想法實屬不易,甚至值得我們推崇,可是當他選擇黃亞萍放棄巧珍的時候,他就陷入了人們的爭議當中。

    從感情方面來說,大多數人唾棄的行為,看不起他的貪慕虛榮和薄情寡義,為了自己的慾望拋棄了一個金子般的姑娘;可是在人生髮展方面來說,高加林眼界開闊,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人生追求,不好的出生並沒有阻止他對人生更高的追求,有股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衝勁,有些人也會覺得高加林的選擇無可厚非。可是,高加林真的把自己的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嗎?顯然沒有,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標完全押注在了別人身上,當別人告發他走後門,他的人生又被打回了原形!

    仔細品路遙先生的《人生》很有意思,依附於別人,把命運交給別人終究是不可靠的,別人隨時可以把你的一切剝奪。只有把自己的人生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幸福,才是最真實可靠的。《人生》的結尾,主人公高加林被打回了原形,這只是書的結尾,並不是高加林人生的結尾,他還有很長的人生,就看他如何抉擇了!

  • 13 # 影視壇譚

    高加林是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裡的男主角。

    泰山北斗級別的大作家寫的小說都是很深刻的。刻畫人物是很真實的。“人性”本來就是矛盾的,多面的。路遙沒有把高加林定格成一個純粹的“”好”人還是一個純粹的“壞”人。

    高加林代表了八十年代初的農村知識分子,他們身上所具有的氣質有那個時代的時代特徵。有理想,有追求,有激情。但同時也很矛盾。在理想與現實衝突中就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自私,虛偽,虛榮,絕情,勢力……因為農村出身,沒背景,沒人脈,沒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能狠命讀書。對於當時的讀書人來說,讀書是跳出農村的唯一法子。

    高加林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留在村子裡當了一名民辦教師。就算是高中文化的高加林在當時村子裡也是鳳毛麟角的。那高加林是喝過幾瓶墨水的人,他的思想是先進的,寬闊的。他又是一個非常熱愛文學的知識青年。一些文學作品給他帶來了思想上改變和震撼。把他變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憧憬和期待。他要奮鬥,他要掙脫農村,他要去他理想的世界過自己嚮往的生活。這沒錯。一點沒錯。

    但他為了自己理想,是一個理智得可怕沒有人情味的男人。他選擇了黃婭萍,一個可以幫助他實現自己理想的女同學。他不顧在自己最無助最落魄時候幫助過他,金子般好的姑娘巧珍,他也不顧自己感情上還是偏向於巧珍的情形。他無情地拋棄了巧珍。

    所以高加林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熱血青年,同時也是一個虛榮,冷漠無情甚至絕情現實得可怕的沒有人情味的男人。

  • 14 # 東出長安第一州

    不管你怎麼說,高加林是一個有理想,有才華的人!不管他有多少缺點和錯誤。

    他不會是平庸的!他一定會取得成功!這是肯定的!

  • 15 # 郝實潤

    高加林是一個努力追求幸福,卻生活在落後的農村,時時希望改變自已的命運,卻又時常被命運所捉弄的農村知識分孒的形象。他雖然出身農民,卻十分上進。他努力讀書,關心國內外大事,渴望外面的世界。在農村,他被下了民辦教師,正在萬分痛苦的時候,卻意外地得到了巧珍的愛。然而,這份愛雖然暫時撫慰了他受傷的心靈,但他卻又時時擔心娶了巧珍,有了羈絆,怕自己不能遠走高飛,又心有不甘。進城了,剛剛如願以償,卻又這山望著那山高,開始渴望更加符合自已心意的生活。於是他選擇了黃亞萍,選擇了自己認為的更高層次的幸福。在大馬河橋上,他狠心地拋棄了劉巧珍。命運多會提弄人啊!是的,命運之神向他拋來了幸福的橄欖枝,讓他如願以償地來到了縣委,挎上了像機,顯示了自己的文學才華,滿足了一個農民長期渴望的榮耀,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和尊重。而且,過去高不可攀的亞萍主動找上門來,主動向他投懷送抱。一時間,他春風得意。這個世界竟毫不吝嗇地向他敞開了幸福的大門。然而這幸福來得很快,卻也去得很快。張克南母親的一封告狀信讓他的美夢成為了泡影,瞬間把他打回了生活的原點。這次的失意來得更慘。那個常常在他最困難的時候,總會出現在他面前的溫柔美麗的巧珍,已經嫁給了老實的農民馬栓。高加林離開了縣城,走過大馬河,來到家鄉村莊的土地上。德順爺爺的教誨和寬慰,巧珍的含淚求情,這一切讓他百感交集,百味雜生。他一下子跪在了家鄉那片黃土地上,大喊一聲,我的親人哪!那一刻,他的良心復甦了。但那已經過去的一切卻永遠回不來了。他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巧珍,他的良心也受到了譴責。這是高加林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高加林固然應負個人選擇和道德等方面的責任,但當時的社會如果能讓年輕人有著更加自由地選擇和發展,高加林的悲劇還能夠產生嗎?高加林是可悲的,但高加林也是值得同情的。作家塑造了高加林,描寫了他的悲劇,也帶給了人們許許多多更深層次的思考。

  • 16 # 我有春意

    寫出了真實的人物命運,他讓人看到了體制對一個人成長的極端重要性,也讓人感到改革人才機制的重要性。可喜的是這種體制和機制隨著改革的深入已經被打破,今天有多少農村戶口的有志者考入公務員隊伍,更有多少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農村戶口。

  • 17 # 伯樂007

    人生人物為什麼震撼人的心靈?那是路遙的親身經歷。查查作者路遙的人生之路,比高加林有過之而無不及。路遙的《平凡世界》《人生》是反映農村有志青年想掙脫當時農村貧窮落後困境的最深刻的描述。反映了那個年代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命運的巨大差異。這部小說所描寫的不能只單從某一個人某一件事去看,它所表達的是一個深刻的社會現象。

  • 18 # 龜速船員

    高加林,是路遙先生所作《人生》中的人物。高加林是作者著力塑造的複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信堅毅的品質,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並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成了他的複雜的性格特徵。

  • 19 # 生命的守護

    《人生》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很奇怪的,因為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對故事主人公的厭惡,從他第一次進城賣饃羞於啟齒開始,從他表現出對腳下土地的不滿和厭惡開始。

    儘管作者一直描繪高加林的志向遠大不甘平凡,但在我看來這難掩飾高加林本質上是個庸俗的人,跟他自以為的“清高”完全不搭邊,相反的,他對於世俗的成就有著比普通人更強烈的渴望,就像他對於明樓安排擠掉他的民辦教師名額憤憤不平,卻對別人為討好他叔叔而把他安排到縣城工作心安理得的接受。“清高”和“浪漫”不是簡單的多喝幾瓶墨水或者多知道幾個外國作家,而是對自我價值觀念的堅守和踐行。而且高加林有著世俗意義上強人通常具有的特徵:心腸硬,心思活,很難想象這樣的人會成為一個如他所想的浪漫主義者。或者說他所謂的浪漫,是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由野心偽裝出來的浪漫之花,畢竟它們同樣的絢爛奪目,但是卻有著本質的不同。既然如此,那麼故事之後的發展也就順利成章了。

    懷著這樣的想法,我對高加林的很多做法不以為然,驅動自己閱讀下去的動力其實是我想看看路遙會給這樣的人安排什麼樣的結局,我記得看《書劍恩仇錄》的時候對陳家洛也是這種心態。所以故事的結局對我而言確實是大快人心:一個背叛土地的人,在眾人嘲弄的目光裡,狼狽地回到了土地上。不過這塊土地展現出的包容和博大,讓我為自己的幸災樂禍而感到慚愧,自己的想法還是終究太過狹隘。就如故事結局所展現的,人生還那麼長,還有那麼多的可能性,何必過早的下定論。

    看到高加林在集市上賣饃時神情忸怩的樣子,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鍾躍民在陝北要飯的情形,二者彼時的人生境遇十分相似,面臨的都是一輩子紮根農村的絕望,都是黯淡無光的前程(很多人質疑鍾躍民的所謂浪漫是源於他階級上的優越性,因為憑他父親和朋友的社會關係,他再怎麼樣也不會混得多慘。但事實上,第一,在那個風風雨雨人人自危的年代裡,鍾躍民對未來是充滿迷惘和懷疑的,起碼在陝北的那段時間裡,他對於前途應該是絕望的;第二,在後面的故事中,他為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放棄了現實的機會和利益,與他的夥伴們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他們的表現卻迥然不同,儘管同樣的敏感和極端,但前者是自卑的沉悶的壓抑的病態的憤怒,後者是傲慢的浮誇的荒誕的狂狷的嘲弄,顯然後者更加舒展而具有生命力。

    事實上,在對待人生的態度上二人有著根本的不同,鍾對於人生本質上是消極悲觀的,而高卻飽含著熱忱和渴望,這也註定了前者的瀟灑和後者的躊躇,理想主義者和現實野心家的區別也正在於此,這不禁讓我聯想到李尋歡和上官金紅,箇中區別,或許正在於此。不過有趣的是,除此之外,這些人又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

    若論及真正的浪漫,德順老漢著實給我留下了深切的印象,這個機敏、樸實、真誠而重情重義的陝北老漢,在陝北貧瘠的土地裡,把自己的一生化作了一支蒼涼動人的信天游。

  • 20 # 東出長安第一州

    高加林是一個進步青年,在追求事業,和前途的過程中走過彎路,婚姻上也教訓深刻;但是他還是個進步的青年!有事業心的青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拉綠色大便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