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肖戰的思考
-
2 # 魚麻
中國皇帝裡最有才的還是南北朝梁武帝蕭衍,這哥們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年紀輕輕就才名滿天下,《資治通鑑》稱其“博學能文,陰陽、卜巫,騎射、聲律、草隸、圍棋無不精妙”,既知天文,又知地理,琴棋書畫皆冠絕一時,更難得的是弓馬嫻熟、暢曉兵機,不僅能像孔明那樣羽扇綸巾、運籌帷幄,還能披堅執銳,決勝於兩陣之間,先是立下了赫赫戰功,34歲的時候還自己把天下打了下來,然後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可惜他晚年昏聵,寬縱貴族,迷信佛教,最後被投靠他的北朝叛將俘虜,羞憤而死了
-
3 # 唐明國亮
要說善於著書立說的皇帝,我覺得必須要提到南朝梁太宗簡文皇帝蕭綱。
梁太宗蕭綱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第三任皇帝。可以說,蕭綱就小就受到了很深的文化薰陶,他的父親武帝就以多才多藝而聞名於世,對經史、詩文、音樂、星象、佛學等領域無所不精。到了兒子輩,蕭綱雖然在藝術造詣方面比父親稍差一些,但是,在文學、玄學、醫道等方面,還是有很高的成就的。尤其是在文學方面,歷史上,蕭綱是倡導用輕豔的辭藻來描寫宮廷生活的第一人,這種文學風格甚至形成了一種叫“宮體文學”的文風,其影響,在文學史上不止一個時代。
蕭綱編過哪些書呢?有《沐浴經》三卷,《如意方》十卷,還有《棋品》、《易林》、《新增白澤圖》,等等。與人合編的書有《長春義記》、《法寶聯璧》,還有經他授權編寫的《玉篇》,產量實在不低。
這其中,《沐浴經》和《如意方》這兩部書最有意思。今天,這兩部書早就失傳了,因此,我們只能透過搜尋歷史上隻言片語的碎片,找尋這兩部奇書的影子。
-
4 # 天行珙
當屬永樂大帝的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不列顛百科全書》相比,《永樂大典》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永樂大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它儲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儲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前後編纂過兩次,第一次編纂開始於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由解縉、胡廣、胡儼、楊士奇等人負責,召集了147人,於次年完成了編纂工作,名《文獻大成》。當時的明成祖朱棣閱讀後非常不滿,命令重新編纂。永樂三年(1405),明成祖再命解縉、姚廣孝、鄭賜等人重纂,這次因為採選的書籍眾多(集齊了全國所有的書目),參與的朝臣文士、宿學老儒達到2.16萬人。永樂五年(1407)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完成後,明廷又在各地徵召了大批繕書人進行描欄、清抄、繪圖和圈點工作,由於人員數量過多,已經無法統計了。
參與編修《永樂大典》的人員居住在離皇家藏書處文淵閣不遠的崇裡坊等地,由光祿寺供應伙食,還發給膏火費,官員參與編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優厚。當時有人就以“天下文藝之英,濟濟乎鹹集於京師”來形容《永樂大典》編纂的盛況。
-
5 # 周朝文DMU
泱泱中華文人輩出騷客不絕,縱觀上下五千年,其中真才實學者名垂千古,亦有附庸風雅者,貽笑世人。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中國歷史上400多位皇帝中,不乏學識淵博耽精文藝,並留有名作於世。
一、文學奇才梁元帝蕭繹
蕭繹(508年~554年)梁武帝蕭衍第七子。他生來就是讀書人的楷模。他的人生就是勤奮地讀書,著書立說。“成一家之言”是他畢生為之奮鬥的理想。他生平著述甚富,有二十種,四百餘卷。如《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職貢圖》等。其中《金樓子》一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可佔一席之地。
載蕭繹擅書畫,冠絕一時,尤以肖像畫為最。後世認為史載蕭繹繪《番客入朝圖》或《王會圖》就是指傳世的這幅《職貢圖》。《唐書·藝文志》中有“梁元帝職貢圖一卷”的記載。這是中國歷史上現存最早的職貢圖。據說圖中描述了三十五國使者的形象和特徵。原圖已不存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職貢圖》為宋人摹本的殘卷。蕭繹因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皇帝畫家。
據說他還是一名音樂理論家,對中醫有高深的見解。還寫了好幾本圍棋棋譜研究。他在眾多研究周易的專家中佔據顯赫的地位,還能透過觀察星相知曉天下大勢;他研究姓氏;他甚至在重文輕武的南朝寫了一本兵書《玉韜》;還寫了一部研究馬的專著《相馬經》……無論儒道經典還是旁門左道,只要是和文字相關的,他統統有興趣。
蕭繹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堪稱文學奇才。但當皇帝除外。大軍壓境,城破在即,他還召集大臣上課,給他們講《老子》。眼看城破了,傷兵哀號,屍體遍地,他還要求大臣每人即景賦詩一首。敵人攻進來了,他不忙於組織抵抗,而忙於燒書,人們問他為什麼?他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他不怪自己脫離群眾脫離實踐,反而怪書本!
二、南陳後主陳叔寶
最佳詞曲家南陳後主陳叔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杜牧的詩,大家應該有所耳聞,其中《後庭花》這首詞就是南北朝的最後一位皇帝——陳後主所創。
南陳後主陳叔寶,是南北朝是陳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他即位時,陳朝面對北方強大的隋朝,已經處於風雨搖擺的滅亡之際。他卻驕奢淫逸,醉生夢死。整天和幫酸腐文人飲酒作樂,醉心一些豔麗的詩文。公元589年,隋朝大軍南下,兵臨健康,陳後主投降,陳朝滅亡。
陳後主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但是他在詩詞歌賦上的造詣卻很高。陳代詩歌在格律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是為學術界所公認的,而陳後主宮廷文人群體的成員在這方面作出的成績,也是非常顯著的,以陳後主最為突出。陳後主宮廷文人群體詩歌當中的豔情詩主要集中在擬樂府詩歌當中。陳後主詩歌留存有99篇。如:《三婦豔詞十一首》、《陌上桑》等。
陳後主精通音樂,且造詣頗高。在位期間不僅大力提倡“清商樂”,讓樂府為其提供娛樂性的歌舞表演,他還親自創作“吳歌”,如《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傳世金典。
三、梨園鼻祖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不但是一位出色的皇帝,他開創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同時,他還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和書法家。
李隆基富有音樂才華, 對唐朝音樂發展有重大影響,他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 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登基以後,在皇宮裡設教坊,“梨園”就是專門培養演員的地方。唐明皇極有音樂天份,樂感也很靈敏,經常親自坐鎮,在梨園弟子們合奏的時候,稍微有人出一點點錯,他都可以立即覺察,並給予糾正, 這是後來稱戲班為“梨園”的由來。
他還制定了《色俱騰》、《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創作了多首羯鼓獨奏曲。
李隆基還很喜歡舞蹈,相傳著名的《霓裳羽衣舞》的曲調,就是李隆基根據河節度使楊敬述將從印度傳進來的《婆羅門曲》來潤色改編,又稱有月宮的神仙託夢與他創作而成的,且不管如何傳說,但《霓裳羽衣舞》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李隆基能夠演奏多種樂器: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無一不通、沒有不曉。
李隆基工書,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帝王書家之一。《舊唐書·本紀》稱李隆基“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書法工整、字跡清晰、秀美多姿。在唐朝書法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傳世書跡很多,以《鶺鴒頌》、《紀泰山銘》、《石臺孝經》等最為有名。
四、詞壇泰斗南唐後主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末代國君,字重光,初名從嘉,號蓮峰居士。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詞作家。李煜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
李煜是個多才多藝的皇帝,且成就都很高,尤以詞作冠絕一代,影響深遠。他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透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一洗花間詞的浮靡,特別是他被俘虜後的作品更成千古絕唱。李煜承上啟下,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和豐富了詞的表現領域,推動了後世詞的大步發展和繁榮。他的詞被譽為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號“愁宗”,也是後世宋詞婉約派的開山,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宗師級的地位。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餘首,在內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量,在部分詞裡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意境深遠(如《虞美人》),極富藝術感染力。
五、才子昏君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擅長書、畫、樂、舞,能文章,傳有真書及草書《千字文》等。宋徽宗的書畫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不但自身造詣非凡,沉迷不拔,而且在主觀上也十分努力的推動著文藝的發展。
在繪畫方面,宋徽宗是一個導師級別的人物,他設立畫院,開畫學,並正式將其納入科舉考試,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的畫家,產生了許多經典作品,《清明上河圖》即誕生於此時。他的這些作為提高了畫家的地位,大大的促進了中國繪畫的發展,並使“院體畫”(以精工逼真出名)興盛一時,影響深遠。
他首創了“瘦金體”,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宋徽宗“瘦金體”書寫十分精妙和獨到,也一舉奠定了其在書法史上的宗師地位。同時在中國的書畫史上宋徽宗還是“詩書畫印”一體化技術形成的奠基人,深刻影響了後世趙孟頫、唐伯虎等著名畫家的“詩書畫印”一體化創作的發展和繁榮。
繪畫作品有《芙蓉錦雞》、《池塘晚秋》等,書法作品有《穠芳詩帖》、《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草書千字文》、《夏日詩帖》等。
-
6 # hZhx
清朝 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支援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年編成的叢書。
整本書包含,經、史、子、集四部,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種類繁多,內容十分豐富,攬天下之極。
-
7 # 凡世輕塵
永樂?
皇帝是不會去自己著書立說的,因為書寫出來就會被挑刺,說立起來就會被批判!皇帝們要保證自己永遠無錯的皎皎明月之資,怎麼會去著書立說呢!!
君不見,雍正寫下一本小冊子,至今還被各種人撲風捉影的評判!!!
回覆列表
共一千卷古今圖書整合,原名《文獻彙編》或稱《古今圖書彙編》,原系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與侍讀陳夢雷等編纂的一部大型類書,康熙皇帝欽賜書名,雍正皇帝寫序,《古今圖書整合》為此冠名“欽定”,開始於康熙四十年(1701),印製完成於雍正六年(1728),歷時兩朝二十八年,採集廣博,內容豐富,正文10000卷,目錄40卷,共分為5020冊,520函,42萬餘筒子頁,1億6千萬字,內容分為6彙編、32典、6117部。全書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開,規模宏大、分類細密、縱橫交錯、舉凡天文地理、人倫規範、文史哲學、自然藝術、經濟政治、教育科舉、農桑漁牧、醫藥良方、百家考工等無所不包,圖文並茂,因而成為查詢古代資料文獻的十分重要的百科全書。由於之後的《四庫全書》受清文字獄影響,大量書籍被列為禁書,遭到銷燬刪改,因此收書不全,錯漏甚多,而成書時間較早的《古今圖書整合》則收錄了《四庫全書》不收或未曾收錄的典籍,還包括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誌等。被稱為“古代百科全書”的《古今圖書整合》與《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並列為中國古代三部皇家鉅作。相比於《古今圖書整合》,成書於明朝的《永樂大典》屬於類書,但因毀於清朝八國聯軍的戰亂,現存不足4%;成書於清乾隆年間的《四庫全書》屬於現存最大的叢書;成書於清雍正年間的《古今圖書整合》由於有國家圖書館至今儲存完好的雍正版內府銅活字本,成為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類書。作為“類書之最”,該書也是中國銅活字印刷上卷帙最浩繁、印製最精美的一部曠世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