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南德王問道
-
2 # 不想人云亦云
鐵木爾必敗:我談幾個大家沒分析的點,1,戰場環境帖木兒並不熟悉,之前帖木兒是混中亞的,對當地地理人文很熟,他的指揮基本依託於此。如果帖木兒與明大戰,估計戰場會在河西走廊展開(大明的手伸不到西域,而西域也不是帖木兒的地盤,他一路打過來大明不可能得不到預警,所以戰場在河西走廊)。明在邊境有完善的衛所堡壘,而河西又是個兩邊高山隔壁的狹長地域,帖木兒一方面不可能快速透過,一方面不可能施展騎兵迂迴的戰略機動,所以只能與明軍主力在堅城之下迎面相撞。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帖木兒的兵種戰力在要騎兵有騎兵,要步兵有裝備了先進火器的合成步兵團面前完全無勝算;2,帖木兒在中亞人頭熟、地頭熟,施展了拉攏收買和挑撥手段,還有蒙古駙馬的號召力,這些辦法在漢民族地區無效;3,帖木兒帝國治理水平與中原大帝國沒有可比性,內部脆弱,事實上帖木兒本人一死帝國就瓦解了,所以內部凝聚力與開國的大明也沒得比;4,帖木兒勞師遠征,這就不分析了,大家都懂;5,對手的對手水平不是一檔次,反映出戰術素養帖木兒帝國也不佔優。帖木兒打敗的是蒙古分裂衰弱的旁支汗國,大明打敗的是蒙古本部,也是最強的,況且也有脫脫這樣的名將。這樣比較大明戰力也是優越的。
-
3 # 暴躁的小野馬
論戰績帖木兒的確比明朝牛逼,但是明軍以逸待勞,帖木兒不可能短時間擊敗明軍,這一來帖木兒的弊端就暴露了,他的國內會崩盤,這樣的國家就是滾雪球,只能不斷的勝利,但是一場小潰敗可能是致命的,明軍只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況且北元也不可能認同一支突厥化綠化的蒙古人!帖木兒即使能佔領西域,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
4 # 威1986235
肯定是明朝勝利:原因有以下幾點(以帖木兒汗國打算在明初洪武、永樂時期出兵明朝史實為例)。
(一)中亞到玉門關,嘉峪關。路途千里,而且地形對交戰雙方的補給線是個天大的難題。明初時期,因為民生凋零的問題。朱元璋和朱棣父子肯定是不會主動進攻的。帖木兒汗國光是後勤補給,肯定也是輸。
(二)誰主動進攻,誰先輸。新疆地區地形太差,而且氣候也不好。還沒交戰,非戰爭減員就讓人膽寒。
(三)從新疆方向來,勝率絕對是零。至於繞道蒙古草原而下,其實路途更加遠。補給也不咋的。北元早就敗了,帖木兒汗國從蒙古高原下來。反正北元物資幫助,絕對是沒有多餘的。而且北元剛好是虛弱期,不一定會借道伐明。(北元也怕帖木兒汗國“借伐明,而代北元”,北元不傻)
(四)遠征之師進攻本土作戰國家,勝率忽略不計。明朝也才
剛剛建立,朱元璋和朱棣也是久經戰爭。真想從他們手中摘桃子,太難了。
其實明朝剛建國,帖木兒汗國說要東征明朝。其實當時明政府只是加強了嘉峪關衛所實力。也沒有調派大軍佈防。北元也因為被明朝打擊慘了。也沒同意借道(北元比明朝更擔心,北元很怕帖木兒汗國乘火打劫)
北元聽說“帖木兒汗國要東征明朝嚇得晚上睡不著,生怕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藉著伐明,實為吞併蒙古草原” -
5 # 清聲艾語
如果帖木兒沒死,那麼東征大明就會成為現實。真打起來的話鹿死誰手,我覺得明帝國會吃虧的。兵者,以正合,以奇勝。 帖木兒的策略可是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人家的先遣部隊已經快到哈密衛了,大明帝國才反應過來,頗有後世閃電戰的意思。
帖木兒東征大明其實做足了功課,小到行軍路線,大到戰略推進都有上中下三個策略。這可不是我們臆想的,打完搶完就走的,人家是抱著吞併的意圖來東征的。
有人說,他的兵員補充和後勤補給是個問題,這個對於常年侵略的土匪來說,這都是有對策的。中國陝甘寧包括新疆有的是穆斯林教徒,這些教徒是最好的兵源。後勤方面,帖木兒用沿路屯田,從中亞逐年調派後援的策略。 就連出兵的時機都是挑朱棣剛搶得皇位,屁股還沒焐熱椅子的時候。
我們可以想到,這樣突然襲擊,在大明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西側防線肯定會崩潰。等到明朝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的時候,很有可能,陝甘寧已經丟失。這時候,人家做的就是等待援兵,鞏固佔領區。如果成功擊退明軍的反撲,那麼就可以沿著黃河東進。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防禦重點,一直都是向北而立防禦蒙古的。最好的兵員,最好的將領,最好的後勤補給,武器都給了北線。所以,很可能跟帖木兒軍隊先接觸的一線作戰部隊,很可能不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
一切都是假設,純屬胡扯,你若相信,請加好友。
帖木兒帝國和明帝國,一直是各路大神遐想物件。一個號稱十五世紀地球最強武力,蒙古四大汗國被幹翻兩個,強姦瞭如日中天的奧斯曼帝國,馬克留木王朝,周邊各大強國無一能迎其鋒芒,唯獨沒和明朝交過手——一個擊敗元帝國且經過成祖皇帝苦心經營後國力強盛的大一統王朝。
帖木兒在晚年七十歲東征大明,由於死在路上一場大戰得以避免,但卻給人留下無限遐想。
不考慮其他因素(遠征)假如帖木兒帝國和明帝國交界,帖木兒是不是同樣能幹翻大明?論軍事才能帖木兒成祖都算的上超一流,他兩幹一架會怎樣?
回覆列表
以帖木兒和朱棣的履歷來說,帖木兒在戰場上的勝率理應更高一些。
帖木兒在今天的名字並不響亮。主要是因為他之前已經有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和整整三代人的不間斷擴張。但在中亞等地,帖木兒至今都是數個國家的民族英雄。當然,在歷史上,這位早年便被蒙古人打瘸了的突厥城主一直名聲不佳。暴虐與殺伐,是他名聲的最大汙點。
其實要論資排輩的話,帖木兒可以算是明太祖朱元璋一輩的人。朱元璋早年佔據今天的南京,一面以為元朝鎮壓亂民的忠臣自居,一面四處擴張自己的地盤。無獨有偶,帖木兒早年也不過是一城之主,全靠做蒙古王汗的女婿和親自衝鋒陷陣,換來了一片江山。
1368年,朱元璋終於在南京正式稱帝。1369年,完成初步的韜光養晦的帖木兒,也在中亞建立了自己的帖木兒汗國。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朱元璋忙於驅逐北方的蒙古人,並先後佔領了南方的四川、雲南等地。帖木兒也沒有閒工夫坐江山,在中亞地區和各路敵人撕的天昏地暗。相比之下,年輕一輩的朱棣,在軍事履歷和指揮水平上都差了一個檔次。
忙裡偷閒的功夫,帖木兒使團第一次來到了明朝,並且被明朝官員按照天朝上國習慣,列入了朝貢藩屬花名冊。當朱元璋用重稅和酷刑治理他的新江山時,帖木兒也在中亞攻克一座又一座反對他的城市。對於那些不能認清形勢的老頑固們,帖木兒希望用蒙古人慣用的手法,為戰後的城市增添一種叫京觀的人頭金字塔。
1398年,朱元璋一命嗚呼。同一年,帖木兒在已經戰勝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金帳汗國後,又帶兵入侵印度,將不可一世的德里蘇丹國殺的屍橫遍野。要知道,德里蘇丹可是當年擊敗蒙古入侵,並用大象踩扁蒙古戰俘腦袋的強權。然後這位熱愛撕逼,樂忠於幹架的殘疾人再次向西,一路向著今天還在打仗的敘利亞奔去,擊敗了當年殺的蒙古人不得不服的馬穆魯克騎兵。1402年,朱棣完成篡位之路時,帖木兒又在今天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取得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史詩大勝。真可謂是殺敵無數,征戰四方。
1405年,帖木兒已經是打遍世界無敵手,把各個軍事強國踩在腳下的超級強權。他又把下一目標瞄準了剛剛經歷過內戰的明朝。連明朝派出的使節都被他扣押在首都撒馬爾罕。結果便是近10萬來自中亞和西亞的聯軍,一同衝進了靠近明朝邊境的西域地區,下一部就要踏進明朝地界了。
今天,很多人一提這個事情,便覺得帖木兒必敗無疑。不僅是因為勞師遠征這樣的小問題,而是覺得明朝的軍事實力在當時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然而,這種模稜兩可的印象,根本經不起基於歷史事實的推敲。我們可以從雙方的武器裝備,戰術和最高指揮官的軍事水平來窺探究竟。
盔甲誰的好?作為古代軍隊的裝備好壞標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軍士身上的盔甲怎麼樣。
明朝在盔甲方面顯然不佔優勢。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構想者朱元璋的規定,大部分明朝士兵都是以種地為主打仗為輔的農民軍。他們當中僅僅有一半的人可以帶上頭盔,四分之一的幸運兒有盔甲。只有駐紮京師等少數地方的精銳部隊才有較好的護甲裝備。騎兵雖然待遇稍好,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與當時世界上其他很多國家的同行相比,也是裝備寒酸。
他們大部分時間裡耕作不屬於自己的國家土地,連出徵打仗的裝備也不屬於自己。或許曾經動過自備更好武器的想法,但大部分都苦於囊中羞澀,只能作罷。
相比之下,帖木兒帶來的大軍,大部分人能征慣戰,並且裝備了那個年代最好的盔甲。成吉思汗西征留下的蒙古騎兵戰術也要求部隊中至少40%的精銳裝備完善的重甲,中亞地區的也是千年來一直盛行優質盔甲的地區。所以帖木兒的軍隊中,至少有半數人以上裝備了各式各樣比明軍更優秀的盔甲。
由於在中亞地區,無論城市居民還是草原牧民,都隨時要做好被召喚參戰的準備。所以作戰的勝利,不僅意味著戰利品和財富,也可能因為勇敢表現而獲得封地。
總體而言,明朝大量的軍隊在這方面沒有優勢可言。只有少數的精銳部隊可以同新來的強敵比一比身上的配置。
火器的作用真那麼大?明朝軍隊被認為具有最大的優勢,便是手裡的火器。
作為火藥和早期火器的產權所有地,明朝繼承了不少種類的火器。到了朱棣的時代,甚至成立了最早的神機營。但在當時,火器射程近,填充麻煩射速低,實際殺傷效果還不如傳統的弓弩。所以,大部分一線戰鬥部隊,只能繼續使用傳統的冷兵器作戰。
稍早一些的靖難之役中,朱棣一邊不善於使用火器的北軍,就沒有因為建文帝的南軍火器較多,而在戰場上吃虧。
帖木兒的軍隊,大部分也不依賴火器打仗。但和明朝不同的是,在征伐了西亞尤其是土耳其等地後,他們已經學會了製造和使用火藥以及新式的攻城炮。西班牙大使克拉維約就曾經在其首都撒馬爾罕目睹過一個大型的火器製造工廠。
無論在面對大城市,還是在野戰中都能偶露崢嶸。明朝軍隊卻從未將大口徑火炮用於過野戰。兩軍真在戰場上照面,誰的火器發揮更好,恐怕遠不是很多人隨意想象的那樣。
帖木兒奈何不了明朝城池?或許會有人覺得明朝在邊境上有一系列防禦城池,以騎兵為主的帖木兒大軍即便野戰得手,也難在攻城戰中有所建樹。
但歷史上帖木兒如果不善攻城,又何以在各地留下一座座京觀奇景?從中亞的撒馬爾罕到阿富汗的坎大哈,從印度的德里到今天還在戰區掙扎的阿勒頗與大馬士革。帖木兒的軍隊攻克過一座又一座大城和要塞。來自歐洲的騎士團曾經盤踞土耳其西部的港口城市士麥那多年,帖木兒的軍隊僅僅幾天便拿下城池,將居民屠殺殆盡。即便是坐落山區的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都難逃一劫。守軍的弓箭,帖木兒軍隊製作的移動防禦工事,全部擋住。
面對這樣善於攻城的軍隊,裝備不良的明軍何以高枕無憂呢?
誰的指揮更出色?明成祖朱棣在中國古代享有軍人皇帝的美譽。靖難之役時,多次親臨戰陣,都會帶著騎兵親自衝鋒,獲得奇效。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對面的南軍自己缺乏騎兵,還得到了優柔寡斷的建文帝指示,不準傷害皇帝的親叔叔。結果朱棣自己數次被大軍圍住,都安然無恙。其實都是對方有所保留。每次指導作戰,朱棣的決勝法寶無非步兵一字排開,騎兵兩翼掩護。自己帶著一路親自衝鋒,依靠侄子給的免死金牌,為所欲為。
所以除了懦弱的侄子以及數量遠不如自己的蒙古牧民,朱棣一生鮮有真正拿得出手的戰績。
帖木兒卻是一直在風風雨雨的廝殺中脫引而出。不少戰鬥中,敵軍精銳都一路殺到他本人面前,最終還是抵不過他整支軍隊的總體實力。帖木兒的戰術遠比朱棣的鑽空子來的精妙複雜。騎兵和步兵分為獨立的幾個軍團,前後佈置成三線,可攻可守,機動力強。
正是依靠自己過硬的指揮水平和靈活的佈陣方式。帖木兒先後擊敗了中亞各路強敵,將金帳汗國、德里蘇丹、馬穆魯克和奧斯曼土耳其人都踩在腳下,連小而精悍的歐洲騎士都不是對手。足以稱得上是越戰越勇。他也因此熟悉當時世界上各個文明的作戰體系,經驗豐富。遠非只能靠內戰和追殺部落民來積累戰功的朱棣,所能比擬的。
歷史沒有如果,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推敲歷史上的種種可能。1405年,帖木兒死在了遠征明朝的路上,他的大軍不遠繼續勞師遠征,撤回了中亞。而這個時候的朱棣,依然在為坐穩自己的不法江山而不斷採取各種高壓手段。
倘若戰場失利,權威下降,即便最終熬死了帖木兒,打下的江山也不會像過去那麼安穩了。永樂盛世能否繼續,無疑將要打個問號了。
作為內戰之王的朱棣面若是面對的帖木兒,恐怕難有勝算。對方絕不是他過去隨手蹂躪的庸才和懦夫,更是在一生的征戰中不斷成長。他的大軍中不僅有兇悍的蒙古突厥騎兵,還有來自阿富汗、波斯、伊拉克等地的精銳部隊加盟。連黑海邊的希臘人和師承十字軍的亞美尼亞軍隊都是這支大軍的一部分。朱棣再能征善戰,見多識廣,恐怕也不是大半個世界文明成果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