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吹柳梢響

    清朝軍機處成立於雍正七年。最開始是因為西北用兵,為了提高效率,設立軍機處,專辦西邊軍務。之後戰事結束,軍機處繼續保留,並事實上取代了南書房的地位。

    雍正年間,對於諸王的軍政權力進一步剝奪。首先是針對八旗制度,將下五旗(八旗制度經過發展,其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由皇帝親領,稱為上三旗,其餘五旗稱為下五旗)旗主的軍政統屬權收歸,使其失去割據的力量。其次,是以處理西北軍政為由,設立軍機房。軍機房後來又改為軍機處,是承辦旨意的機構。軍機處設定軍機大臣,軍機章京,但是稱呼不定,可以是“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軍機處行走”等。同時這些官位都是兼職,不是官員的本差,皇帝可以隨時替換。入選軍機處的大臣都是皇帝眷顧的親信,參與軍國大政的方式也是執行皇帝的決定,為皇帝提供參考建議。

    軍機處的主要職責是恭撰上諭,跪受筆錄。上諭分為明發和寄信,明發是曉諭中外之事,寄信則是中樞直接對點對於下層和地方指導工作的文書。同時內外官員所上的奏摺,也需要先交由軍機處錄副、登記、草擬回覆之後,才會呈交皇帝。由此,軍機處全面地取代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內閣的決策權力,成為了真正的中樞機構,是君主專制加強的最後一個階段。

  • 2 # 手機電腦一站式

     雍正七年,西北戰事緊張。為了更高效、保密地處理戰事軍務。雍正將極為三、四品以上的親信內閣成員調集到隆宗門內,讓他們為提供諮詢顧問,協助處理軍務。當時,這個臨時的機構仍被稱為“軍機房”。

      不過,這個臨時機構在戰事結束後,並沒有被一同裁撤,反而被保留下來,並且逐漸承擔重任。處理的軍務,也由一開始的軍務,逐漸增加到朝廷大小事務中。

      軍機大臣處理的事務,開始包括軍政外交,官員任免,科舉考試等領域。不過,因為他們屬於皇帝抽調來的顧問,更多是提供建議,而不是決策。具體而言,如果皇帝想要下達一道諭旨。

      這份諭旨內容的草稿,就會由軍機大臣完成,最後再交給皇帝決定是否實施。也就是說,作為顧問,軍機大臣只能提建議,最後決策必須由皇帝拍板。

      除了諭旨,官員上交給皇帝的奏疏,也是由軍機大臣協助處理。因為清朝皇帝把大權抓在手裡,這就意味沒有足夠精力處理那些繁重的事務。

      這些事務中,會涉及到整個國家施政方針,軍事謀略,包括大臣提出的那些重要陳奏上,皇帝一般會讓軍機大臣自行處理,或者會同有關衙門,共同處理。

      即便交給軍機大臣自行處理,也不是由一人決定。因為清朝的時候,軍機大臣都是多名官員一同擔任的。最初的時候,軍機大臣只有兩三人,後來最多增加到十一人。

      而這些人當中,也有地位高低不同的差距。地位最高的,自然是領班軍機大臣。他們的說法,也最有分量。領班軍機大臣,都是由皇帝指派,在滿漢大臣中,各選一人擔任。

      地位最低的,就是剛入軍機處的軍機大臣,這些新入軍機處的軍機大臣,都會加一個“學習”的字眼。一般要到兩年後才能去掉。因為能力不足。所以,這些“學習軍機大臣”,一般說話分量有限。

      當然,除了軍機大臣外,軍機處內部還有一些年輕的軍機章京。他們更富有精力,能夠處理一些繁重的文書工作,協助軍機大臣處理事務。所以,皇帝的旨意,需要由軍機大臣們一同協商。

  • 3 # 雪穎溯史

    軍機大臣,又稱大軍機,是軍機處的最高長官。它的正式名稱有好幾個,最初叫“辦理軍機事務”、“軍機處行走”、“軍機大臣上行走”,到光緒年間才開始用“軍機大臣”這一稱謂。為方便作答,一下統稱軍機大臣。

    軍機處舊址

    雍正之前並沒有軍機處這一機構。直到雍正元年,蒙古部叛亂不斷。先是和碩特蒙古部的首領羅卜藏丹津在青海發動叛亂,平定之後不久,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又發動了叛亂。

    因西北用兵不斷,為便於辦理軍務及機密,也為了使各方排程統一,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bao)直者多慮漏洩事機,始設軍機房於隆宗門內”。最初只是個臨時機構。

    軍機處內部擺設

    軍機大臣都是兼職,從滿漢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京堂(京城各衙門的長官)等官員中選用,或者是由軍機章京(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各部門的職員)升任。

    軍機大臣人選的首要條件是謹密可靠。多是皇帝信賴的心腹或者是滿族貴族。首任軍機大臣是怡親王胤祥、大學生蔣廷錫、張廷玉三人。

    軍機處上班的大臣

    雍正八年(1730年),添設軍機章京。雍正十年(1732年),將軍機處的辦公地點從隆宗門搬到乾清宮門外,正式改名為軍機處,並頒定了軍機處印信。從此,軍機成為清朝的一個正式機構,後來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軍機處逐漸取代了原來的尚書房,成為了清朝最高行政機構。

  • 4 # 劈了當柴燒

    雍正設立軍機處之後,清朝的皇權更加集中到皇帝身上,而軍機處的大臣實際上處於權力的核心地位,因為除了軍機大臣能見到皇帝,其他官員除非皇帝特別召見,基本沒有機會面見皇帝。皇帝裁決軍國大事也是透過軍機處釋出諭旨,號令全國。所以軍機大臣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而軍機章京只是軍機處的秘書,能否提拔到軍機大臣的崗位,我目前只知道咸豐朝的曹毓英。

  • 5 # 宋都御史

    “軍機大臣”,這個名字乍一聽來還是比較帥氣的哈,看字面意思好像的負責商議決斷軍事方面的大臣,其實不然,其負責的方面還是挺寬泛的。首先來了解下軍機處和軍機大臣:

    一、軍機處由來。軍機大臣這個名字是後來光緒時期的稱謂,早期又稱“軍機處行走”、“辦理軍機事物”等。其機構始創於雍正時期,因外夷叛亂,朝廷商議的地方內閣又離龍亭核心比較遠,恐軍事機密還沒商議拍板就洩了出去,所以就在隆宗門設立了軍機處。比機構一直延續至清末。

    二、軍機大臣職責。由於軍機處的慢慢延習發展,其職責也發生了變化,由最初的商議軍事秘密,慢慢發展為協助皇帝署理各種國家和政府大事。

    據資料顯示:軍機大臣職責為每日晉見皇帝,協助處理摺奏,參議大政,並承皇帝旨意撰擬諭旨(中期以後實際由代擬); 還負責審擬交辦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門匯奏事件,以及奏補重要官缺等事。例兼Quattroporte和管理大臣。

    三,軍機處參議人員。軍機大臣不是固定的編制,都是兼職。如初期由內閣大學士、六部堂官、京官等大臣來擔任,也或是由軍機章京來升任,班子成分滿漢皆有。後期親王也加入進來,壯大了班子,也使這個班子級別更高。

    上文我們提到,可由軍機章京升任或由六部堂官兼理,所以不是必須的途徑!

    歷史影響:

    據資料顯示:軍機處雖然總轄軍國政務,但它本身不是一個正式的權力機關。軍機大臣無專職,亦無定員。軍機處不設,除了奉命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也無權對外發出任何指示,即“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卷1)。其官員互不統屬,皆直隸於皇帝,軍機大臣的罷置也聽命於皇帝,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它的設立是清代統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變革。皇帝透過軍機處,完全控制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實現了“乾綱獨攬”的絕對君權。

    清朝軍機處的設立,可以說為皇帝加強了中央集權,也更加穩固了皇權。

  • 6 # 長安回望品春秋

    軍機大臣均為兼職,自滿漢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京堂等官選用,或由軍機章京升任。

    軍機處的設立,是封建社會皇權專制達到頂峰的標誌!

    其實在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里,統治階層一直存在著“皇權”與“相權”之爭,此消彼長!

    秦始皇一統六國,設“三公九卿制”政治制度,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負責奏章及百官監察;太尉負責全國軍事,為虛職。《漢書.百官公卿》中言“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可見丞相地位之尊崇!

    漢朝時皇帝和丞相各有一個秘書處,皇帝的秘書即尚書,丞相的秘書處有十三個部門,即“十三曹”,涉及“官員任免升降、農業、交通、法律、兵役、貨幣、鹽鐵”等等,可見丞相權利之大。漢武帝時期,武帝雄才大略,不願權力受到掣肘,設定“內朝”以區分“外朝”,丞相權力逐漸轉歸內朝尚書。

    隋唐時期,確立“三省六部”的政治制度。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的長官皆為宰相,宰相權力再次分散。

    宋朝時期設立“二府三司”,進一步削弱了“相權”,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事,另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辦公機構。宰相只保留行政權,軍政歸樞密院,財政歸“三司”。

    明朝時期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設立“內閣”,皇帝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軍事、行政,直接對六部負責。內閣“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從秦漢到明朝,皇帝強勢則宰相輔政,如秦始皇、漢武帝;如皇帝懦弱時則宰相主政,如曹操、張居正等。總體而言,隨著朝代興替,皇權越來越集中。至清朝軍機處設立,最終達到了封建社會皇帝集權的頂峰!

    雍正七年(1729年),時值雍正帝對葛爾丹用兵,設立軍機處協助他處理軍務,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雍正帝從大學士、尚書、侍郎以及親貴中指定充任。梁章鉅:《樞垣紀略》卷二七)載“以內閣在太和門外,儤(bao)直者多慮漏洩事機,始設軍機房於隆宗門內”,首任軍機大臣為:怡親王胤祥、大學士張廷玉、戶部尚書蔣廷錫。軍機大臣均為兼職,自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等官選用,或由軍機章京升任。初為三人,後增至四、五人或八、九人,最多十一人。其數無定額,任期無限止。

    軍機大臣中,領班軍機大臣具有特殊地位。他每日入值,隨時準備皇帝召見,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例外。初期,凡應皇帝召見議商政務、承皇帝旨意起草諭旨以及寄給各官員之諭旨的署名等,均為領班軍機大臣專責。乾隆朝寵臣傅恆、鄂爾泰、和珅曾長期擔任領班軍機大臣。

    軍機處初設時,所掌僅限軍務。《清史稿·軍機大臣年表序》說:“初只承廟謨商戎略而已。”但以後事權逐漸擴大,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具體職責為:每日晉見皇帝,協助處理摺奏,參議大政,並承皇帝旨意撰擬諭旨(乾隆中期以後實際由軍機章京代擬); 還負責審擬交辦的重大案件,稽察各部院衙門匯奏事件,以及奏補重要官缺等事。例兼方略館Quattroporte和內翻書房管理大臣等。

    軍機處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處。同時,軍機處在權力上是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而在形式上始終處於臨時機構的地位。皇帝透過軍機處,完全控制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實現了“乾綱獨攬”的絕對君權。因此,我們說軍機處的設定是封建皇權專制達到頂峰的標誌!

    宣統三年(1911年)4月,清政府在立憲派國會請願運動的壓力下,實行所謂“責任內閣制”。下令裁撤舊設內閣及軍機處,成立由十三名國務大臣組成的新內閣,自此實行了180餘年的軍機處被廢除。

  • 7 # 天晴愛睡覺

    軍機處起自清朝雍正對西北用兵時期,幫助皇帝迅速決策,後期成為常態。

    軍機大臣本質上屬於欽差,軍機大臣是軍機章京提拔,六部尚書一般如果受皇帝重用,是兼職軍機大臣的。

  • 8 # 學益精舍

    雍正四年,為了解決西北準葛爾部落叛亂,雍正開始謀劃征剿西北戰略,為了保密和親兄弟、張廷玉、戶部尚書秘密商議後,開始向西北調集兵馬糧餉,因為事情機密,辦理了幾年,老百姓和大臣根本不知道國家要打仗,直到雍正七年發兵需要動用民力,秘密籌辦軍事才浮出水面,雍正宣佈在戶部成立臨時承辦軍務的辦事機構——軍需房,前線吃緊軍需房辦公地點搬到現在的位置,機構名稱改為辦理軍機事務處,簡稱軍機處。

    清朝有九品十八級的官制中,沒有軍機大臣的位置,由皇帝選拔的重臣,由皇帝直接選拔,只用親信,不問出身,軍機大臣沒有等級之分,由個人資歷、入職時間和皇帝的寵信程度不同,才有名次之分,資歷最深為首席軍機大臣,雍正十年起,由執掌內閣大學士擔任,閱覽各種奏章,新人沒有發言權,還要在上朝時掀門簾,稱為挑簾子軍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的發條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