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哥小站
-
2 # 橙心社
魔法少女題材變得越來越黑暗其實也是屬於比較無奈的舉動。
首先,由於魔法少女這個設定非常的詳細,從最初就已經限定了‘少女,變身,戰鬥’這樣的一個框架,所以很難玩出什麼特別的花樣。只要有變身和戰鬥兩個元素,那麼很多內容就已經限定了。
另一方面,由於魔法少女題材最早可以追溯到《甜心戰士》,一部1973年永井豪他們搞的作品,所以這個歷史是非常長的,幾十年下來,傳統的,比較明亮和向上,戰鬥既不血腥也不暴力,最多就是身上落點灰,沒有真正受傷的那類魔法少女,可以說已經是大家玩膩得不能再膩了的東西,類似的題材層出不窮,甚至不止表番,連裡番都各種相似題材,所以明亮和搞笑的魔法少女已經氾濫,實在無法推陳出新。
而這時候,就在大家覺得沒有什麼新鮮感了時,老虛以《魔法少女小圓》這部治癒番讓大眾認識到,原來換個思路,把魔法少女的戰鬥和故事背景變得真實和殘酷,就會讓觀眾認同。於是,發現了一條新的路子,沒有什麼別的創新題材的動畫公司便像鯊魚聞到血腥一樣蜂擁而至,一時間黑暗故事系的魔法少女題材便大行其道。
所以,綜合來說,魔法少女題材變得黑暗,主要的誘因是這個題材做起來容易,而且能夠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一定的人氣,而為了讓成績更好看一點,大家需要有點創新,在有人做出榜樣後,沒有別的新點子的情況下,製作人員就開始學習照搬這種形式,基本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最近的魔法少女越變越黑暗了。
文:編導
-
3 # 動漫簡評
機戰和美少女一直是日本動畫永恆的兩大主題,魔法少女作為後者的一種分支,已經隨著動畫產業的發展變得枝繁葉茂。
早期的以《美少女戰士》為代表的正宗魔法少女,奠定了作品的主要基調:愛與和平。同時劇情走向也趨於穩定,變身、魔法棒、吉祥物等元素也逐漸開始完善。後來的《魔卡少女櫻》中小櫻的形象,成為了魔法少女的典型。
真正顛覆觀眾認知,讓魔法少女黑深殘化的作品,是2011年的《魔法少女小圓》。在這部作品中,魔法少女不再是揮揮魔法棒就能輕鬆消滅敵人的職業,而是變成了被更高階的智慧生物利用的道具。
整部作品是絕望的無限迴圈,給觀眾帶來了視覺和心理的雙重衝擊。結局神展開也讓它名垂青史。最重要的是,精彩的故事帶動了光碟銷量的飛昇,最終創造了卷均銷量84000的奇蹟,僅次於EVA,化物語,高達。
在這之後,開始有同類題材作品開始模仿小圓,比較典型的代表作品是《魔法少女育成計劃》《魔法少女網站》。但後者並沒有在世界觀和故事框架上多下功夫,而是像著更獵奇的方向發展了。還有《結城友奈是勇者》這種掛著個別的名號,本質是魔法少女題材的作品,也走上了虐觀眾的路。
如果說機戰類作品的量產,還有一定的情懷因素,那黑暗魔法少女動畫的量產,就純粹是製作方追逐利益的結果了。現在想要做一個成功的動畫企劃並不容易,大膽創新並不一定能夠換來相應的回報,模仿之前成功的作品是比較穩妥的選擇。
我們不難發現,不僅是魔法少女類,前幾年的動畫中有不少企圖用獵奇來吸引眼球的,也有不少像《國王遊戲》一樣濫竽充數的。
看看近期的銷量走勢,“黑深殘”系列已經不那麼吃香了,反倒是青春、治癒類的熱度有所回升。今後的魔法少女作品的主旋律,可能會根據觀眾的口味繼續調整。
回覆列表
《魔法少女小圓》的確是開創了一個魔法少女題材作品的新思路,而之後完全借鑑《小圓》的思路的魔法少女動漫作品的作品並不多,但是什麼時代都會有魔法少女題材作品倒是真的,像早期特別出名的《美少女戰士》那種少女漫的套路,到後來《魔卡少女櫻》等,即便套路都一樣也非常受歡迎。
但是現在《魔法少女小圓》的那種黑化的路線的成功並不是可複製的,《魔法少女育成計劃》的確也給人一種既視感,全滅的劇情也讓人唏噓,但並創不出魔法少女小圓那樣的轟動,已經有過一次的套路,大家都不吃了,要再超越很難。這期間大家都在做很多嘗試,像《魔法少女伊莉雅》這樣,借鑑了《Fate》的人氣和世界觀,結合了魔法少女的要素的作品,還是非常受阿宅們歡迎的,並且《Fate》中的人氣角色都出現了,總體來說這個思路值得很多作品學習。但是其他的系列再把自己的做和魔法少女結合,還會有很多人買賬嗎,這還是一個問號。
但從《魔法少女育成計劃》的故事來說,還是很有《魔法少女小圓》的影子,比如女主基本一直不戰鬥,直到最後就“躺贏”,的確有點小圓最後一口氣成為了最強魔法少女的感覺,外加那個變身器的設定也很像Q比這樣的角色,看似可愛但是邪惡,所以《魔法少女育成計劃》並不能給人突破的感覺,因此其實黑暗系的魔法少女,要再走黑暗的劇情,也要很有自己的特色,不然其實還是走老路的感覺。
個人覺得“魔法少女”題材還可以和別的題材結合,日常搞笑系的也不少了,是不是可以加入大幅度的賣肉或者偽娘(魔法少女育成計劃已經有偽娘了,但不徹底),或者更多之前沒想到過的題材,比如偽娘可能就會引發很大的話題,也許能開拓出一條意想不到的新路(我不是女裝大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