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北老崔
-
2 # 小瑩講歷史
我是小瑩,我來回答
三國演義中,關羽被曹操圍困在屯土山上,經過張遼極力勸說下,關羽和曹操訂立了著名的“土山三約”:
1、降漢不降曹;
2、贍養劉備兩個夫人;
3、一旦知道劉備訊息,無論千里萬里赴湯蹈火也要投奔。
同時為了報答曹操的不殺之恩,願意為曹操立下大攻再離開。所以斬顏良、文丑之後,得知劉備的訊息,就有了關羽千里行,一心尋劉備的故事。
那如果關羽得知劉備已故的訊息,他會離開曹操嗎?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關羽離開曹操得知自己兄長已經身亡的訊息,關羽不可能坐視不管,一定會為兄長報仇,那關羽離開曹操只能是聯絡張飛以及劉備的前部下,集中兵力去找諸侯報仇,那結果只有一個,先不說能不能報的了仇,肯定會全軍覆沒。因為劉備當時的勢力、文臣武將、兵力都太弱了,即使關羽能把他們全部聚攏起來,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再就是劉備的兩個夫人還在,關羽也不可能抱著魚死網破的決心去報仇,肯定會想盡辦法照顧好兩位嫂嫂的下半生,讓劉備死得瞑目。
所以,綜合以上關羽離開曹操去給劉備報仇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
第二種,關羽留在曹操身邊上面說了關羽是不可能放棄為兄長報仇的,那麼留在曹操身邊,以曹操對關羽的喜愛一定為委以重任。
大家都知道顏良和文丑曾經是袁紹手底下非常厲害的兩個武將,他們兩個人齊名,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但是可惜的是他們兩個人都死於同一個人的刀下,那個人就是關羽。
建安24年的時候,關羽率領軍隊去攻打樊城,在這場戰役中,關羽水淹七軍,擒獲了于禁,斬殺了龐德,嚇的曹操都提議要遷都去許都來避開關羽的鋒芒。如果說關於斬顏良,殺文丑,體現了他的武藝的話,那麼攻打樊城就體現了關羽的智謀。
面對這樣一個文韜武略都上佳的大將投奔,曹老闆肯定高興的睡覺都會笑醒。
關羽藉助曹操的勢力達到為兄報仇的目的,而曹操也藉助關羽的智勇達到一統天下的目的。
綜上所述,關羽在得知劉備身亡的訊息後會留在曹操身邊。至於為兄報仇之後,最大的可能就是帶著兩位嫂嫂和兄弟解甲歸田,過普通人的生活。
-
3 # 視野歷史
我覺得會離開,因為關羽可能在曹操陣營中站不住腳。
曹操在那個時期的都有這麼幾位能征善戰的大將。第一位就是宗親將領夏侯淵,他早年就跟隨曹操起兵,他善於指揮騎兵,曹操手下的騎兵都由他來統帥。曾經曹操北征袁譚袁尚兩兄弟時,夏侯淵領著一萬騎兵就把他們兩兄弟的8萬大軍沖垮,兩兄弟連仗都沒打就跑去遼東然後被斬首。曹操拿下西涼之後派夏侯淵騎兵衝進西域,千里奔襲並打了一個迂迴,期間斬首數萬異族,為日後曹魏收復西域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夏侯淵也被人稱千里將軍,一輩子勝多敗少,稱得上曹魏第一大將。
第二個同樣是宗親將領曹仁,他和夏侯淵有所不同,他從小就熟讀兵法,非常欽佩古代名將樂毅,曹仁更像一個儒將。曹操起兵之時他帶著幾千鄉勇前來助陣,曹操非常看重他,每次出征的時候都把大本營交給曹仁駐守。呂布曾經在他手下無功而返,袁紹十幾萬大軍也對他無可奈何,淮南袁術原本還想攻擊曹操,但被曹仁打得懷疑人生。但在荊州對峙關羽的時候曾經被關羽打得節節敗退,甚至連襄樊大本營都要被攻下,這也是他這輩子為數不多的敗績之一。
第三就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張遼,曹操招降他之後才發現發現張遼是個真正的軍事奇才,因為他的理論和統兵能力都很先進,曾經曹操北征烏桓時讓張遼作為先鋒,自己帶著大軍隨後。張遼拋棄了兵書上穩紮穩打的做法,而是趁著烏桓大軍沒有防備的時候千里奔襲並守株待兔。當烏桓大軍慢悠悠的趕來時,張遼帶著部隊衝進軍中當場把斬殺數萬烏桓騎兵,而且還把首領鮮于輔斬首,曹操來到的時候戰爭已經結束。令他名揚天下的還是在逍遙津,當年吳主孫權親率10萬大軍來攻城,張遼僅僅帶著800人就打敗了東吳大軍還差點俘虜孫權,嚇得東吳在張遼有生之年都沒敢犯境。
按照關羽的能力,他可以擊敗顏良和文丑,也可以過關斬將,而且還可以水淹七軍並打敗曹仁,但他一生中的敗績也很多,起碼從未真正贏過曹操和夏侯淵等等將領,而且他也從未打出張遼這麼漂亮的戰績。假如他真的依附於曹操,憑藉他的能力可以在穩定排名在前五的位置,高於曹仁但低於夏侯淵、張遼和後來的曹軍統帥曹真!
或許當時關羽也知道自己的實力在曹營裡面如何,但這只是明面上的表現,畢竟他不是曹操的舊部,而且在曹營裡面除了張遼之外其他人都不熟悉,他也不一定能得到多少施展才華的機會,雖然曹操非常喜歡他,但是官場如戰場,關羽自身又非常高傲,一旦他融不進曹營這個圈子,等待他的結果必然不會太好。
-
4 # 簡運書生
曹操對關羽那麼好,關羽其實心懷感激,一心追隨劉備不過是為了恪守忠義之道而已。如果劉備已經死了,他就沒有理由離開曹操,當初約法三章,說了降漢不降曹,他會繼續留在曹營,做他的漢壽亭侯。必要的時候,會幫著曹操攻城拔寨。
但是哪天,如果曹操想稱帝,關羽一定會翻臉,說不定會和荀彧聯手,幹掉曹操。
-
5 # 沉睡的天堂
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名動天下,讓天下名將無不汗顏,劉關張三兄弟更是情同手足。關羽在窮途末路之下,以約法三章降漢不降曹的方式暫居曹營,那怕曹操幾經拉攏,在得知劉備去向後依然而然的前去相投,經過過五關斬六將最終三兄弟得一團聚。
雖然這些都是演義經過加工而來的故事情節,但關羽的忠義無雙讓我們後世崇拜,在崇拜關羽忠義的同時難免心生疑惑,如果關羽身在曹營之時,得知劉備已經消亡,關羽會離開曹操嗎?
根據演義來說那怕劉備身死,關羽同樣會離開曹操的,因為關羽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之後,關羽已經步入天下名將之列。
關羽不再是一個以賣棗為生的普通人,而是一個擁有高超武藝的天下名將,所謂能力有多大自己的責任就有多大,關羽會自然地把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強加給自己身上。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來震懾天下群雄,可天下群雄則認為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多於群雄有所交集,本身劉備認為的曹操也是如此,關羽自然而然的認為曹操乃是漢賊。
如果關羽在得知劉備身亡之後,為了天下打義同時也是為了兄弟之情,也會帶著兩位嫂嫂離開曹營,想辦法找到張飛,兩兄弟前去為劉備復仇,復仇之後的關羽和張飛要麼為劉備守靈,要麼尋找機會完成大哥劉備的夙願。演義中如果關羽投靠曹操,關羽將變成了一個不忠不義之徒,因為劉備是除曹賊匡扶漢室,關羽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卻留在了曹營,這為不義。
大漢天子蒙難,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關羽投靠曹操就是助紂為虐以大義而言視為不忠。以關羽在演義中的忠義性格來說,斷然不會做出這樣不忠不義之事,得知劉備消亡後,同樣會封金掛印的選擇離開曹操。
但是事實真相卻跟演義不同,演義並非事實真相,關羽在斬顏良以後接受了朝廷的封賞。關羽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顯然是心繫漢室的,可我們不能忽視這個漢壽亭侯封號,曹操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另外關羽以漢壽亭侯自居,其不但心繫漢室,也表明關羽需要這個爵位,畢竟當時的漢朝上下都在乎出身,關羽漢壽亭侯可以說彌補了自己的出身不足。關羽身在曹營之時,曹操對關羽禮敬有加幾竟拉攏,希望關羽為自己效力。
曹操可以說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並對關羽多次賞賜,關羽都欣然接受。另外關羽在曹營之中並沒有太多武將願意接近,只有徐晃和張遼兩位名將算是關羽的朋友。
關羽本身傲視天下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接近其他名將,這一個細節讓我們對關羽有所懷疑,關羽只願意接近張遼徐晃這兩位外來將軍,不接近從開始就追隨曹操的名將,其中緣由讓人深思。
劉備奉行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觀念,也可以說是劉備效仿劉邦,也可以說劉備的性格本身就跟劉邦相同。
關羽追隨劉備在亂世建大業,自然知道劉備的性格,在關羽窮途末路的時候,關羽完全可以把劉備的兩位夫人斬殺,在以自裁告慰大漢,可關羽並沒有這麼做。
關羽而是在張遼的勸說之下,以約法三章的方式暫居曹營。
透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關羽並不想魚死網破,或許關羽想暫居曹營,等日後得知劉備的下落前去追隨,同時或許關羽也在為自己留下後路。
當時屬於戰亂年代,不管是劉備還是張飛在亂世之中,難免會發生意外,如果劉備不幸消亡,個人認為關羽會投靠曹操,畢竟關羽在亂世也要生存。
但關羽在曹營會以漢臣的身份為曹操效力,如果曹操有忤逆之舉,關羽依然會選擇離開。
-
6 # 邊疆老卒
這個問題 我覺得關羽離不離開是來看 劉備死後會發生什麼 關羽投降曹操時劉備已經是大漢皇叔 豫州牧 身份地位和當時的各路諸侯是一樣的 只是自身的實力不行 武將不過關張趙 文官就是孫乾 簡雍等 劉備勢力小 但也不是隨便幾個蟊賊就能殺的了的 能殺劉備的最大可能就是當時的各路諸侯 劉備死後 張飛能不能維持住他死前的勢力?絕對不能 張飛可沒有劉備身上那麼多光環 根本就沒有威望維繫劉備體系 那其他文官武將就會各謀生路 張飛最多能帶著幾百上千的小兵 這時關羽得知劉備的死訊 關羽要給兄長報仇這個沒有問題 問題是怎麼報仇?兩種情況 第一 關羽離開曹操去找張飛 帶上幾百上千的小兵去和當時的諸侯拼命 這能報仇嗎?實在不行他們去當刺客 可刺客就不能騎馬拿大刀了 想想蒙面黑衣 手拿短刃的關羽張飛 怎麼看都很詭異 專業不對好不好 第二種 關羽不離開曹操 而是請求曹操為兄長報仇 這時 關羽就能招來張飛 甚至是其他文官武將 聯合曹操的力量去報仇 這樣的成功的可能性是不是會大的多! 而曹操絕對會答應這樣的請求 因為曹操本來就是要消滅各路諸侯的 又能收編劉備的力量 不做就是傻子 哪怕關羽聽到劉備的死訊 腦子一熱 就要去拼命 也會有人給他分析這些的 張遼還是有這樣的水平的 或者張遼太傻 那曹操和他眾多謀士也是能提點張遼的 關羽有傲氣但不是蠢人 聽明白其中關鍵 自然能想清楚該怎麼做 所以我認為劉備死後 關羽不會離開曹操 不是關羽貪圖榮華富貴 正好相反 留在曹操這裡就是為了成全他們三人的義氣 當然 這是劉備死後的情況 順便說一下 曹操當時同意關羽的第三個條件應該也是想清楚這個情況的 曹操可是精明的主
回覆列表
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名動天下,讓天下名將無不汗顏,劉關張三兄弟更是情同手足。關羽在窮途末路之下,以約法三章降漢不降曹的方式暫居曹營,那怕曹操幾經拉攏,在得知劉備去向後依然而然的前去相投,經過過五關斬六將最終三兄弟得一團聚。
雖然這些都是演義經過加工而來的故事情節,但關羽的忠義無雙讓我們後世崇拜,在崇拜關羽忠義的同時難免心生疑惑,如果關羽身在曹營之時,得知劉備已經消亡,關羽會離開曹操嗎?
根據演義來說那怕劉備身死,關羽同樣會離開曹操的,因為關羽溫酒斬華雄和三英戰呂布之後,關羽已經步入天下名將之列。關羽不在是一個以賣棗為生的普通人,而是一個擁有高超武藝的天下名將,所謂能力有多大自己的責任就有多大,關羽會自然的把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強加給自己身上。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來震懾天下群雄,可天下群雄則認為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關羽多於群雄有所交集,本身劉備認為的曹操也是如此,關羽自然而然的認為曹操乃是漢賊。
如果關羽在得知劉備身亡之後,為了天下打義同時也是為了兄弟之情,也會帶著兩位嫂嫂離開曹營,想辦法找到張飛,兩兄弟前去為劉備復仇,復仇之後的關羽和張飛要麼為劉備守靈,要麼尋找機會完成大哥劉備的夙願。
演義中如果關羽投靠曹操,關羽將變成了一個不忠不義之徒,因為劉備是除曹賊匡扶漢室,關羽作為劉備的結義兄弟卻留在了曹營,這為不義。大漢天子蒙難,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關羽投靠曹操就是助紂為虐以大義而言視為不忠。以關羽在演義中的忠義性格來說,斷然不會做出這樣不忠不義之事,得知劉備消亡後,同樣會封金掛印的選擇離開曹操。
但是事實真相卻跟演義不同,演義並非事實真相,關羽在斬顏良以後接受了朝廷的封賞。關羽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顯然是心繫漢室的,可我們不能忽視這個漢壽亭侯封號,曹操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另外關羽以漢壽亭侯自居,其不但心繫漢室,也表明關羽需要這個爵位,畢竟當時的漢朝上下都在乎出身,關羽漢壽亭侯可以說彌補了自己的出身不足。
關羽身在曹營之時,曹操對關羽禮敬有加幾竟拉攏,希望關羽為自己效力。曹操可以說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並對關羽多次賞賜,關羽都欣然接受。另外關羽在曹營之中並沒有太多武將願意接近,只有徐晃和張遼兩位名將算是關羽的朋友。關羽本身傲視天下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接近其他名將,這一個細節讓我們對關羽有所懷疑,關羽只願意接近張遼徐晃這兩位外來將軍,不接近從開始就追隨曹操的名將,其中緣由讓人深思。
劉備奉行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觀念,也可以說是劉備效仿劉邦,也可以說劉備的性格本身就跟劉邦相同。關羽追隨劉備在亂世建大業,自然知道劉備的性格,在關羽窮途末路的時候,關羽完全可以把劉備的兩位夫人斬殺,在以自裁告慰大漢,可關羽並沒有這麼做。關羽而是在張遼的勸說之下,以約法三章的方式暫居曹營。
透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關羽並不想魚死網破,或許關羽想暫居曹營,等日後得知劉備的下落前去追隨,同時或許關羽也在為自己留下後路。
當時屬於戰亂年代,不管是劉備還是張飛在亂世之中,難免會發生意外,如果劉備不幸消亡,個人認為關羽會投靠曹操,畢竟關羽在亂世也要生存。但關羽在曹營會以漢臣的身份為曹操效力,如果曹操有忤逆之舉,關羽依然會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