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崔浩暢談歷史
-
2 # 魔佛壹念間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會經常遇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包括我們自己也會犯錯,往往在自己犯錯的時候我們會找各種理由和藉口來為自己辯解,不希望被別人嚴厲的指責。希望別人能夠理解。也有一部分人會在第一時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勇於為自己的錯誤所產生後果去承擔。也有的人會選擇逃避,不敢去面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所以我們再遇到別人犯錯的時候只要不是特別過火的,我覺的大家不防抱著一個包容的心態去面對,並引導他讓他下次一定要注意。這樣不光會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還會現的大度。我個人比較反對嚴厲的責罰和暴力,因為每個人在犯錯的時候都會多少有些自責,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去嚴歷的批評她只會有兩種結果。其一就是他會更加的自責,對自己所犯的錯誤沒辦法去面對,以至於到最後在遇到類似的問題他會逃避。其二就是會惱羞成怒對你個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其實遇到這些問題也挺好解決的,首先換位思考一下,自己犯錯的時候希望別人怎麼麼對你,你怎麼對別人就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望大家都有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會發現世界不一樣了!
-
3 # 咫嵐陳賢忠
對待犯錯之人,若然不是情節嚴重,只要對方肯於改過自新,應該給予機會。正所謂;”人皆以善為本”,包容是最大的胸襟,只有心寬;動之與情、曉之以理糾正其錯誤,相信他會意識到“錯是不該發生的”,從此不敢再犯。
人生在世,誰能無過?有的人因為慾望驅使喪失理智,以至不安守本份,從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走上一條不歸路,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作所為,最終得到了法律制裁,而付出不菲的代價。
犯錯人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狂妄自大,對別人的好意不屑一顧,由於個性偏激,不知不覺中踩了不該踩的紅線,甚至動不動就使用暴力,以至釀成令人意想不到的“悲劇發生”,當冷靜下來時,後悔,已無補於事。
對情節嚴重的,當然不能”縱容姑息”,若不嚴懲,公義何在?誰犯錯,誰承擔責任,否則,違法亂紀之徒,只會日漸猖獗,人們的生命財產也得不到應有之保障,該罰就得罰,該追究還得追究,這是社會普遍的共識。
回覆列表
歷史上,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犯錯。
當然,犯錯,不是最可怕的。
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那最可怕的是什麼呢?
最可怕的是:
要麼人在犯錯後,一直小心翼翼地裹足不前,以多做事多犯錯、少做事少犯錯、不做事不犯錯的消極心態束縛自己,堵住自己奮發進取的道路,直至自己一無所有一事無成;
要麼人在犯錯後,不吸取教訓、不長記性地大大咧咧,繼續我行我素地隨心所欲,那麼,等待這種人的,將會是持續不斷地連續犯錯,直至無藥可救一命嗚呼。
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犯錯這種情況,才能讓自己避免將來犯錯,進而正確地創造成功呢?
犯錯後,繼續努力加油奮進,才是王道
我認為,知錯、認錯、改錯,是處理犯錯最簡單、也最複雜、最應該採取的明智行動。
犯錯不可怕,因為犯錯,在讓我們認清犯錯的損失有多慘痛的同時,也會讓我們認清知錯認錯改錯的寶貴和獲利豐厚,還會讓我們在犯錯的過程中,或精神成長地勇擔犯錯責任遇錯愈勇,或靈魂昇華地增吸取教訓遇錯能對,或身體醒悟地廣結人脈遇錯人援。
所以,犯錯不可怕,知錯認錯改錯,人就會在犯錯中吸取教訓,從犯錯中成長,從犯錯中邁向成功。
長平之戰作戰形勢圖
公元前260年,戰國時期的秦、趙兩國在長平展開大戰,由於秦軍將士的狡黠多智大放謠言,趙孝成王在軍糧不足難以久戰的情況下遂輕信謠言,將老成持重的趙軍主將廉頗換掉,換成了作戰經驗不足但熟讀兵書的年輕將領趙括,希冀趙括能力挽狂瀾僥倖取勝,以緩解趙國的經濟、軍事壓力。
可是,年輕的趙括作戰經驗欠缺,難以有效識別敵軍的詭計,所以趙軍將士在趙括的統領下盲目出兵匆忙迎戰秦軍。
面對趙軍的盲目進攻,由名將白起統率的秦軍先佯敗後退,在以厚重營壘堵截趙軍攻勢的同時,白起派五千騎兵橫插入趙軍前後軍間隙,又派二萬五千秦軍繞往趙軍後路,去截斷趙軍的後勤糧道。
熟讀孫子兵法但實戰經驗嚴重不足的趙括
等到瘋狂向前進軍拼殺、瘋狂絞殺五千秦軍騎兵的前後趙軍意識到後路被斷後,截斷趙軍後路的秦軍已增至十多萬,再加上前方側翼嚴防死守太行山各山口的秦軍多達三十餘萬,所以趙軍已被秦軍徹底包圍。
待意識到趙軍被圍長久必亡後,主將趙括便開始瘋狂動員趙軍玩命死戰奮力突圍,而秦將白起也深知困獸猶鬥的可怕,也開始動員秦軍拼命堵截,秦昭襄王得知如此情況,也親自到河內瘋狂徵發15歲以上人民投入戰場作戰。
如此,秦趙兩軍,秦軍玩命堵截,趙軍拼命突圍,雙方激戰了46天,人自相食的趙軍戰死餓死25萬多人,秦軍傷亡過半亦毫不撤圍。
最終,趙括在最後一次突圍中,被拼命堵截之秦軍的眾多弩箭射殺。
趙括死後,群龍無首、士氣已墮的趙軍向秦軍投降。
由於秦軍在作戰前期的防禦戰和中期的堵截戰中傷亡過半,對趙軍切齒痛恨,再加上若放回趙軍就相當於白白打仗,難以對得起死去的秦軍將士們,所以秦將白起便無奈地將20萬趙軍坑殺,僅放回240個趙國小兵!
坑殺數十萬趙軍降卒的人屠-秦將白起
長平之戰的結果,趙軍除240名小兵被放回趙國外,其餘45萬人全部被殺!
當240個小兵將戰敗訊息帶回家鄉時,趙國萬家悲痛,舉國同哀,趙王為他的盲目換將錯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不過,犯錯如流水,明年到我家。
長平慘勝後,即使知道秦軍傷亡過半,秦將白起依然要繼續向趙國進軍,意欲一鼓作氣攻滅趙國。
這時,趙孝成王和蘇代一起來到秦國求情,趙王向秦王承諾:只要秦軍退兵,趙國願意割六座城給秦國,秦王一聽,頗為動心。
同時,蘇代也在重金賄賂秦相范雎後勸說范雎,以白起建立滅國之功勞後,會對范雎地位產生威脅為由,建議范雎勸說秦王停止攻趙。
貪財好利的范雎一聽,出於嫉賢妒能的陰暗心理,便勸說秦王,稱秦軍經歷大戰,死傷半數,士氣低迷體力衰竭,應當撤軍修整。
於是,秦王在趙王的口頭割地承諾和范雎自私的勸諫下,終於下令與趙國停戰,並令白起班師回國。
白起聞訊,壯志難酬的他無奈地率軍回國,秦軍痛失滅趙良機。
長平慘敗,是趙王連續犯錯的結果:
在秦、韓兩國爭奪上黨、上黨郡守馮亭攜軍民投奔趙國的情況下,趙王貪圖小利盲目接受上黨,與秦國虎狼爭食,招致秦軍對趙國的大舉進攻,此為第一錯;
在秦軍攻下上黨,進攻長平,與趙軍長期對峙的情況下,趙王因為國內軍糧不足,難以久戰,就盲目聽信秦國的謠言,不顧趙括母親的勸阻,將長平趙軍的主將由老成持重的廉頗換為雖熟讀兵書但作戰經驗嚴重不足的年輕趙括,導致趙括盲目出兵敗軍禍國,此為第二錯。
可以說,趙王為他的連續犯錯,付出了全國大多數成年男人被殺的慘痛代價!真可謂痛徹心扉痛入骨髓。
犯錯後痛定思痛、知錯認錯改錯、重新振作的趙孝成王
長平之戰九個月後,痛定思痛的趙王將承諾割給秦國的六座城,割給了齊國,並與南韓、魏國、楚國緊急通使,約定共同抗秦。
秦王在得知趙王食言、自身被騙後,大失顏面的他勃然大怒,便想讓白起統兵,再次攻趙。
然而,白起這時患病,無奈之下,秦王只好派五大夫王陵率軍攻趙。
這時的趙國,經過九個月蓄勢待發的修整和同仇敵愾的全國戰爭動員,早就做好了備戰秦軍的準備。
所以即使在王陵軍初攻不利,秦國又增派重兵支援的情況下,秦軍在損失五名校尉後,還是無法擊敗趙軍。
這時,白起病癒,秦王急催白起督軍攻趙,白起勸說道:“不可攻趙。長平大戰,秦軍盡殺趙軍,諸侯雖膽寒但也更團結,而我軍亦傷亡過半,國內空虛。如今的天下局勢,趙、齊、楚、魏等國已同氣連枝地要抗秦,這時銳氣已耗的秦軍,要跨越黃河和太行山去勉強爭奪趙國國都邯鄲,若趙國軍民抗擊秦軍於國內,齊國、楚國、魏國的聯軍在外圍策應趙軍、包圍我軍,那他們就一定能裡應外合地擊敗我軍。因此,秦王不可發兵攻趙,應儘速撤軍啊。”
長平大勝後驕傲自滿、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的秦昭襄王
秦王聽到白起的建議,不以為然,想派白起出徵,白起拒不聽命,派范雎勸說白起出徵,白起想起舊怨,立刻拒絕范雎。
出於無奈,秦王只好派王齕代替王陵率軍攻趙,可王齕軍進攻趙國邯鄲的兩月內,邯鄲軍民在廉頗、趙王的領導激勵下眾志成城地嚴防死守奮勇拼殺,以致秦軍屢屢攻城均收效甚微。
不久,楚國的春申君率十萬楚軍救趙,魏國的信陵君率八萬魏軍救趙,瞬間,秦軍陷入被趙軍攻於內線、被楚魏聯軍攻於外圍的尷尬境地。
聽到秦軍在諸侯聯軍的內外夾擊中腹背受敵損失慘重,白起愛惜士卒地憤恨道:“當初秦王不聽我的建議,現在如何?”
秦王聽到白起的怨言,亦非常憤恨地強令白起出兵攻趙,白起執拗地稱病不出。
秦王見白起一有怨言二不聽命,便將白起降職為士兵,貶往陰密。
雖提出遠交近攻戰略和離間戰術、但貪財好利、嫉賢妒能的秦相范雎
後來,在范雎的勸說下,偏信則闇的秦王派使者持劍到白起處,令白起自殺。
白起行至杜郵時,得遇秦王使者,聞知使者來意後,白起憤懣地問:“我有何罪?竟被逼死!”
思索很久後,白起良心發現地說:“我是該死啊,長平之戰,趙軍降卒數十萬人,我騙他們,將他們盡數坑殺,真是罪大惡極,真是該死啊。”
於是,白起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地拔劍自刎了。
屠軍百萬的一代戰神,就此憋屈至死。
同時,圍攻邯鄲的秦軍,除了接到一位名為呂不韋的衛國商人和一位名為嬴異人的秦國王孫外,在突圍途中,秦將鄭安平統率的兩萬秦軍全軍覆沒,王齕統率的秦軍主力軍再次損失慘重狼狽回國,秦國攻取的河內、上黨、長平等地,也再次無奈失去。
秦國遭遇到多年來從未有過的大敗仗。
趙國擊敗秦國,是趙王知錯、認錯、改錯後努力奮鬥、辛勤挽救後連續做對的結果:
長平戰後,趙王和蘇代親自到秦國分別說服秦王、秦相,以割六城、修整秦軍的騙言,促成秦趙停戰,為趙國贏得了難得的修養喘息之機,此為第一對;
長平戰後,趙王以保家衛國報仇雪恨相號召、以若束手就擒就亡國滅種為威脅,動員全趙國的未成年男人積極參軍踴躍訓練、委任廉頗統兵擴軍備戰,此為第二對;
長平戰後,趙王積極派使者聯絡齊國、魏國、楚國,與三國君主密切協商締結合縱,終於結成四國抗秦聯盟,為多國聯合抗秦打下良好基礎,此為第三對。
有此三對,趙王在將來的邯鄲戰役中,得以將秦軍擊敗,得以為長平趙軍雪恥!
而反觀秦國,白起冤死、秦軍慘敗、奪地盡失,是秦昭襄王一意孤行連續犯錯的結果:
長平戰後,秦王先盲目輕信趙王割六座城給秦國的騙言,再盲目聽信范雎自私自利的諫言,令白起撤軍,痛失滅趙良機,此為第一錯;
在趙國、魏國、齊國、楚國合縱抗秦的大局下,秦王不顧白起所言秦軍實力已消耗甚多的客觀現實,盲目派王陵、王齕率軍攻趙,置秦軍於諸侯聯軍內外夾擊的險地中,此為第二錯;
出現以上錯誤後,秦王不及時止損,盲目地輕信白起天才般的作戰指揮能力,強令白起統兵解救萬難獲勝的戰局,愛惜羽翼和名聲的白起不聽,便惱羞成怒地貶謫白起、逼殺白起,既盲目害賢轟動朝野,又寒了前線秦軍將士的軍心(白起是秦軍戰神),還令趙國、魏國、南韓、楚國君臣、軍民彈冠相慶(白起曾大規模屠殺四國軍民,此人一死,大仇得報),如此親者痛、仇者快,此為第三錯。
趙王犯錯後,痛徹心扉的他,願意虛心改錯,願意盡心竭力地挽回損失振興家國,願意放下身段盡心結好他國共同抗秦,所以他知錯、認錯、改錯地做對了三件大事和眾多小事;
而秦王犯錯(被趙王欺騙,放棄攻趙)後,惱羞成怒的他,不顧秦軍長途進軍自身疲敝,且還會被諸侯聯軍內外夾擊的真實可能,不聽白起苦口婆心的勸說,拒不改錯,並一意孤行地派王陵、王齕率軍攻趙,意欲挽回秦王的可悲尊嚴,結果,秦軍果然連遭敗績損失慘重。敗軍禍國後,秦王為了自己那點可恥的自尊,還是拒不認錯,並急令智昏地逼死忠心為國的白起,令親者痛仇者快,真是錯上加錯。
總之,以趙王知錯認錯改錯後的三大對多小對,對抗秦王拒不認錯、一意孤行的三大錯多小錯,所以,秦軍在邯鄲之戰中才會損軍失地、戰神殞命,所以趙軍才能聯合楚軍、魏軍共同戰勝秦軍收復失地,才會同仇敵愾地一雪前恥。
綜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則能改,善莫大焉!犯錯不可怕,犯下錯誤後拒不改錯,為了維護無聊的個人尊嚴,而一意孤行不顧一切地死打硬拼胡作非為,這些不良情緒驅使下的非理智行為,才是最可怕的。
那我們該怎麼正確對待犯錯後的痛徹心扉、胡作非為等不良情緒、非理智行為呢?
犯錯後應知錯改錯、知恥後勇地奮發圖強
其一,學習趙王那樣向全國軍民認錯,繼而吸取教訓,認真改錯,即不再一意孤行地貪圖小利,轉而多與臣子、朋友等人加強交流溝通,集思廣益、量力而行地下決斷、做決策,確保所做決定多智不愚,如此行為,是做事前的正確行動;
其二,學習趙王那樣以保家衛國銳意雪恥為號召,以坐以待斃自取滅亡為威脅,以威逼利誘、趨利避害的方法動員一家、一國的全體人員,為改正錯誤、挽回損失打好群策群力、團結奮進的群眾基礎,做到全國全家勁往一處使、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高明境界,是做事時的正確行動;
其三,學習趙王加強與鄰國的外交聯絡共御強侮那樣,以閉關鎖國、孤立無援為禁忌,以改革開放、廣結善緣為行動準繩,多與朋友、兄弟姐妹們交流合作、互利共贏地友好往來,確保自己將來幹事業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確保自己將來成就事業時一人得道眾親昇天,這,是做事後的正確戰略佈局。
所以,犯錯不可怕,以正常明智的智商迅速發現己錯,以誠實坦誠的心態勇於承認錯誤,以踏實奮進的心態認真改錯,以雪恥奮進的心態激勵自己再接再厲繼續努力,以開放互助的心態廣結善緣廣交朋友,以不懈學習的心態研習書本知識、訓練實踐經驗,如此行動下來,相信那些殘酷而錯誤的過去,終將會成為警醒自己、激勵自己成長的過去,而美好且正確的未來,終會在某天與自己不期而遇。
期待我們將來遇到難做之事時,能不斷知錯、認錯、改錯地改進自己,期待我們在改錯後能更加智勇雙全地再創佳績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