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米糖AI
-
2 # 職場媽媽咪
當一個孩子出現叛逆期時,首先父母應該想到的是開心而不是痛苦。因為叛逆是一種獨立人格的破殼而出標誌,就意味著成長。但如何讓孩子的獨立人格以及社會屬性人格共同成長,這就需要不斷的去感受孩子的情緒,以及如何去安撫孩子的情緒,最後幫助孩子調整情緒。
-
3 # 阿嬌生活廚房
一、調整家長跟孩子之間的溝通關係
不管孩子多大,是男孩還是女孩這一點都不能忽視,因為如果家長跟孩子之間無法達到有效溝通,家長也就無法引導孩子。
二、完全尊重孩子,耐心聽孩子的想法
家長要教育好孩子,關係是第一位關係好了才有機會去教育孩子,但也不能瞎指揮吧,所以我們家長也要耐心聽取孩子的意見,弄清孩子的想法,然後有針對性的去引導孩子,這樣才能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懂得恩威並施
當孩子進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有自己的自主意識。就是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強烈想按著自己的想法去行動。由於孩子的背景知識的缺失,有很多的想法可能不切實際,或者是錯誤,這個時候家長必須指正,但是孩子肯定不會聽的,這個很正常這個時候家長要懂得恩威並施了,讓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注意:如果孩子的想法是錯誤但是不傷大雅,家長也不需要強烈要求孩子按著你的意願去做,讓孩子摔一跤,吃點虧不是壞事。
四、家長樹立好榜樣
孩子所有的想法、行為、語言都是透過模仿來的,等到孩子進入叛逆期會凸顯出現,有些不好的在孩子沒進入叛逆期可能會壓制在內心,一旦進入叛逆期會爆發。所以前期家長的榜樣一定要做好,確保孩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成長。
五、切勿指責打罵
現在還是有很多的家長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嚴師出高徒,覺得棍棒下出孝子等其實這些大錯特錯,至少在當下這個時代不適用。而且過多的打罵只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
-
4 # 迷彩黃金
提及青春期叛逆就“談虎色變”,多少家長聞風喪膽,但“叛逆”如此可怕嗎?
請看看專家怎麼分析的:
很多家長都為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情況而感到憂慮,認為孩子大了,不聽話了,不服管了,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也不願意跟家長一起交流、一起出行了,其實,這都是正常的現象,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是在正常不過了,而且還有很多好處。
1.叛逆是生理成熟的表現。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生理發育日益成熟,這種成熟會讓孩子心智變得更加聰明,所以,會讓他們產生對抗家長的想法和資本。
2.是思維能力提高的表現。
孩子在青春期以後,他們的思維能力會迅速提高,隨著思維水平的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對家長的說法和做法也有持有懷疑態度。
3.是孩子更有主見的表現。
其實,叛逆是孩子逐漸認識自己、探索自己並且建立同一性的一個過程,如果孩子出現了叛逆,說明孩子已經能夠認識到將來的發展方向。
4.是孩子變得更勇敢的表現。
如果孩子沒有出現叛逆,一直比較乖巧,說明孩子沒有建立同一性,這樣的孩子可能不勇敢,願意迴避問題,不能應對面對的壓力和挑戰。
5.使孩子發洩不良情緒。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這種情緒如果不能得到發洩的話,會讓孩子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叛逆能讓孩子不良情緒發洩出來。
6.調整孩子的人際關係。
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漸漸開始脫離父母,喜歡與同學和朋友相處,這是正常的現象,也是孩子建立人際關係的非常重要的時期。
7.孩子會具有獨立意識。
獨立自主對於一個男生來說非常重要,青春期以後,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最佳時期,孩子會學到很多東西,獨立處理很多事情,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
5 # 用心的含義
不知道提問的家長對“叛逆”是怎麼定義的?
是因為他不按您要求的做,刻意跟您對著幹?
還是因為他不好好學習?
還是他堅持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你不認為是對的?
家長在講自己孩子“叛逆”的時候,得先洞察自己內心的心理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叛逆”,其實是情緒,是因為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和控制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情緒】而已。
雖說是我們的孩子,但他們畢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心理、思想、認知、情緒、精神、愛好等等,他們也想要有自己的自由和獨立空間,也需要被尊重。
我們身為家長,是否應該捫心自問!
我們有沒有尊重孩子的思想和選擇?
我們有沒有用同理心體會孩子心理的痛苦?
我們有沒有心平氣和的跟孩子溝通?
如果沒有,又憑什麼要求孩子尊重我們呢?
老子《道德經》所云:“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要求和控制孩子不是我們的權利,不要用親情去綁架孩子。
教育是一場自我的修為!
孩子的叛逆,正是一個訊號,它提醒父母:他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他們對孩子的控制慾望太強烈;孩子在面對他們時很累……
孩子小的時候,面對父母的嚴厲和控制時,無法抗爭,只能忍耐,漸漸的心裡產生了壓抑和痛苦,但又有苦說不出。
有時候,一些很乖巧的孩子,表面看起來是乖,其實是無奈,是一種心理問題。
到了有一定行為能力時,他們就會奮力抗爭,而這在父母眼裡,就變成了叛逆!
所以,要先去體會,孩子為什麼叛逆?
如果他只是堅持自己的主見,那是好事。我們應該尊重並鼓勵他的這種獨立思考能力,並學會先傾聽,再幫他分析,一步步引導他。
如果是刻意抗爭,對您的言語和行為產生牴觸心理。就說明您從小的教育方式,已經給孩子埋下了心理病根。
這時候你需要的是,先暫時放下教育他的念頭,而是先教育自己,自我成長,提升自己對人性心理的認知,提升自己的格局!
否則,一切都無從談起!
-
6 # 我的密斯錄
叛逆期是很重要的,是獨立人格養成的關鍵,不過發展不好也是會造成一生不好的影響。
有誰能夠理解叛逆期孩子的內心呢?有誰知道叛逆期孩子的需求呢?叛逆期的孩子很令人頭疼,他們的特點是家長說東,他們偏要向西,拒絕溝通,拒絕妥協。
他們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常說溝通的前提是理解,小時候孩子對父母是十分的依賴的,一般也是十分聽爸媽的話的,可是為什麼到了一定的年紀突然就要對著來了呢?這表明了一種角色的轉換,從童年到青年,生理方面的成長,見識的增長,人格之中獨立的成分在一步步增加,可是經濟依然沒有獨立,爸媽依然把他們當做依賴他們的小孩來對待,這兩種認知方式就很難達成溝通的條件,產生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作為一個有能力的父母,一個對孩子負責人的父母,能夠理解自己的孩子,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遠見卓識引導孩子是十分難得的。
孩子進入叛逆期,需要的是父母轉變成亦養亦師亦友的角色,這可真是有一定難度。朋友之間的交情是靠真心、魅力,價值來維繫的,而不是靠養育者的強勢地位來維繫,同時又不能放縱孩子,而要施以引導,這其實更多的要靠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多學習,就自己多學習,有不懂的和孩子探討或者向孩子請教,平等的交流,競爭的心態,讓孩子切身體會到學習的好處,這樣才會符合孩子叛逆期人格轉換的現實需求。
總的來說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如果你是那個叛逆的孩子,你想要怎樣的父母才會變得愛做那些如今的父母要求自己做的事情。這樣很難,但是最完美,除此之外,面對叛逆的孩子,很多人都是用的沒有辦法的辦法吧。
-
7 # 小楚的生活記錄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注意溝通方式,儘量給孩子提供幾個選項,讓他自己選擇,滿足他自我決定的願望。原則性問題需要給他立規矩,讓他清楚知道界限。
-
8 # 悟教悟育
18歲正式一個人青春和成年的一個分界點,這個年齡段已經對這個社會和世界有了一定的認知,所謂的價值觀世界觀,所謂的叛逆期,只是結果而已,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叛逆期的成因,找到了原因,才好對症下藥,那麼成因無外乎就是內因和外因。
內因來自於家庭。人剛出生的時候,本就是一張白紙,為何有的人到了青春期沒有叛逆,而有的人卻有叛逆,歸根結底就是家庭因素造成的,父母是第一任教師,家庭是第一所教室。在孩子成長期間,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命令式的,還是商量式的,還是講道理式的,但其實不管哪種方式,根本目的都是要讓孩子明理,而且是從心內的認可,如果從心內不認可,而且這種壓抑比較多了,到了青春期就會出現叛逆。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社會和學校,也就是外因,當家庭環境沒有把孩子的根基打牢的時候,那麼當孩子走進學校和社會的時候,就會搖擺不定,就會受動搖,很可能和主流文化背道而馳,所以內外因相輔相成。
既然知道了原因,那麼就對症下藥,作為父母要反其道而行之,反者道之用,如果以前是命令式的,就要商量著來,尊重孩子想法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且這種看法一定是能讓孩子從內心認可和接受,而不是強迫。
如果之前一直很乖,那麼就要顯金剛怒目之相,該出手就要出手,商量著來,不代表沒有底線,要讓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對以後的發展帶來的危害性,或者拿出案例,讓他指代已有前車之鑑,但這麼做的同時,別忘記曉之以理的同時,還要動之以情才行,打罵是真的出於愛,不是為了打罵而打罵。
同時更要其認識到將來,因為這個時候即將成人,要讓其知道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是憑自己的情緒肆意妄為。
以上拙見,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瞭解青春,瞭解叛逆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身心會隨之發生變化,叛逆也像一顆等待萌生機會的種子,在身體裡蠢蠢欲動,12-18歲的孩子渴望得到成人世界的認同,於是會透過叛逆的行為向世界宣佈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成人眼裡的小孩子,很多事情都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對待孩子的叛逆,我們沒有辦法給予太多的寬容,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因為我們怕,怕孩子的這種叛逆會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更怕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
但其實所有的叛逆都來自束縛和限制的反抗,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漸漸能夠清晰地看待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迷濛中躍躍欲試。12-18歲的孩子開始承受著蛻變之苦,體會著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會產生種種叛逆的舉動,只是想以此來顯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們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時,我們也正好暴露了這叛逆的根源:過度呵護所演變的控制和壓制。
正是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的束縛,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
所以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家庭。
所以,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會感到煩惱無窮,因為孩子大了,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這時,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麼都聽父母的,有時甚至頂撞父母,做種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使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常感到又氣又恨。
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作為父母,如果想透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我們應該儘可能地與孩子成為“朋友”,成為“朋友”我們才能瞭解彼此,可以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以一個人的態度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
孩子叛逆的時候,我們要儘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明白憤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果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應該以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孩子正走向墮落的生源,我們應該立刻出現,幫助他爬出困境,孩子之所以為孩子,首先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在生命這條軌跡上,他也將擁有專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將用他的自己的力量創造一個他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