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的音樂

    從生物學和心理學(依戀理論)的角度證實,我們是不可能完全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原生家庭帶來的過去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現在和未來,正視過去的不幸,承認現實的殘酷,降低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奶奶帶娃也精心

    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和藹可親?還是粗暴無理?家庭生活氛圍是快樂幸福?還是消沉壓抑,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對孩子疼愛關心,遇到問題幫助解決,大手牽小手,循循善誘地將孩子領上人生軌道。

    在這種溫馨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自信,Sunny,愛笑。

    等他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後,會模仿並且發揚光大父母的教育方式,他的孩子也是幸福的。

    而那些整天被父母呵斥,打罵的孩子,性格會變得孤僻,自卑,沒有自信心。

    他們長大成人後,會不自覺地複製父母的教育方法,儘管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像他們小時候那麼不幸,那麼缺乏安全感。

    小時候有個鄰居,父母經常吵架,三句話沒完就開始動手。父親對男孩非打即罵,下手特別狠,什麼爐勾火鏟都能下得去手。而做母親的,對父親殘忍粗暴視而不見,孩子們被打的往床底下鑽。

    等男孩子長大後,首先學會了反抗,父親再也打不動,也不敢打他們了。

    這些男孩娶妻生子後,特別疼愛自己的孩子,想讓孩子有個快樂的,和自己不一樣的童年。但是,一遇到問題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大吼大叫,暴跳如雷。唯一與父輩不同的,就他們不捨得打自己的孩子了。

    他們的人生軌跡也多坎坷不平,因為缺乏自信,遇到挫折就停滯退縮,不敢拼搏,因為害怕失敗。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所以,做父母的應該培訓上崗,因為他們肩負著為國家培養何等人才的重任。

    可以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像烙印,無法修復。

  • 3 # 小小思維家

    父母的行為和態度塑造著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打耳洞、戴耳環還染髮的黃多多,就是個價值感極高的孩子,因為黃磊和孫莉的接納,給了她最大的自信和勇氣——“無論我表現得如何,他們都是愛我的”。所以,她活得比許多孩子都要優秀、從容、自信。

    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不需要很有錢、有很多資源,只需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有遠見的父母,會竭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短視的父母,卻會導致孩子錯失改變命運的機會。

    父母恩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明星霍建華父母失敗的婚姻,導致他缺乏安全感,並對結婚感情充滿了懷疑和牴觸。他和林心如,從相識到到結婚,從害怕到糾結,到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花了十年。

    你的學識修養、眼界品味,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你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想要給孩子開啟一個幸福的輪迴,你需要提升自己。

  • 4 # 現代青少兒英語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將自己所遭遇的不幸統統歸咎於原生家庭,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剛生下大寶時,我很奇怪為什麼先生會對孩子的「哭」反應過度。

    每次孩子一哭,他第一反應就是暴喝一聲:「不許哭!」即使我一再跟他溝通,哭是孩子的本能和表達訴求的方式,他每次都表示認可和接受;但每當孩子一哭,他下意識地還是那句話:「不許哭!」

    直到我們將大寶帶回公公婆婆家,大寶一哭,他爺爺立刻非常急躁地吼道:「別哭!你哭什麼!」以非常不耐煩的口吻,比我先生的反應還要劇烈。

    孩子的原生家庭,對他造成了深刻的影響,甚至在未來的婚姻生活中,大到價值觀,小到生活細節,也都折射出爸媽的影子。

    我都真切地感到,自己被公公婆婆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所折射的先生所影響著。有時候我會跟先生開玩笑,說他像他媽,這時候他又會有些生氣,說我像我媽。

    他說的也沒錯。

    比如我媽喜歡「推事」,但凡需要付出精力的事她都腳底抹油,這個不會、那個太難,最後事情都留給我爸;而我也經常會把家務事推給我先生,這個鍋底我洗不乾淨、那個曬衣服我不能徒手夠到、那個買菜我不順路。

    比如我爸一直堅信「經濟獨立,才有人格獨立」,所以我一直非常認真地對待工作,以至於我先生有時候跟我開玩笑地抱怨道:「我要是你老闆,肯定也特別喜歡你;可惜我是你老公,你經常把我放在工作的優先順序之後。」

    我對工作的態度,像極了我爸。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絕非「唯一的、決定性」的。

    如果說孩子在三歲以前僅僅處於家庭環境中,那麼家庭對他的影響,必然是巨大的。但是隨著孩子進入學校,開啟自己的社交之旅,他會逐漸認識更多新的朋友,老師,同伴,長輩——這些人和家長一起,共同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古有孟母三遷,正是承認非家庭以外的因素也可能對孩子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正視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超越這種影響的第一步。

    我和先生在這個問題上溝通多次,也有過很多坎坷,但現在我們常常能站在一種相對超脫的角度去看待原生家庭對於我們自己、對於我們的小家庭、對於我們養育方式的影響。

    我相信孩子會被我們所折射,我也同樣希望他能有自己的思考,更積極地生活。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也很容易認為父母所做的就是對的。我的做法是允許他對我們的行為提出自己的觀點。

  • 5 # 才智寶貝學堂

    一個人的童年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並且會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甚至會決定一生的幸福。這是心理研究的結論。但是,原生家庭帶給每個人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壞的。好的那些,會化成我們前進的路上的溫暖的光;而壞的那些,可能會成為阻止我們美好生活的障礙,但是它並非是絕對的,這取決於每個人對它的反應。

    有人長大之後可能會悲哀地發現,自己所不認可的父母的做法,在自己身上某個時刻會重現這些做法,就感覺自己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其實,每一個人要學習為自己的心理情緒負責,這樣才能讓原生家庭的詛咒失去法力。接受過去,接納自己,拿出成人狀態應有的擔當、勇氣,這樣的話,你所營造的家庭,才不會成為二十年後孩子心中所厭惡的原生家庭。

  • 6 # 顏顏姐姐講故事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很大,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直接的影響,記得一位心理學老師課上問過我們,觀察一下你們身上的特別是不是父母身上也有,當我們細細覺察後發現真的是這樣子的,老師說可以透過覺察、接納、改變的方式來改變自己。

    第一覺察

    我們要有意識的覺察出來自己身上有哪些特點,觀察這些特點是不是你不接納的,是不是還有你沒有發覺的,有些習慣是你想要改變的嗎,或者是你不想看到他一直再忽略他,如果自己沒有覺察,或覺察不到這些習慣,那相當於沒有看到他,也就談不上去改變了,只有先覺察到才能進行下一步。

    第二接納

    既然是要改變的,那內心其實有一部分是不接納這方面的,所以想做改變,當我們認為他不好,然後讓自己往另一個方面去努力,這時候會有兩股力量在用力,也會消耗自身的能量,所以當我們覺察到之後要接納他關注他感受他,這樣才會更有力量去做改變。

    第三改變

    當覺察到了也接納了接下來就要改變了,或者說當你想去改變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開始改變了。覺察、接納是改變的步驟,想象一個人在開車,如果開錯了方向,這時他想立刻去到正確的路線,會發現不可能做到馬上,因為會有危險。這時我們需要觀察路線找到調頭的方向,然後沿著馬路找到路口,接著慢慢行進走向正確的路線。

    我們一起在改變的路上慢慢來。

  • 7 # 小林子啦啦啦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想不想承認,基因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了整個人生。

    幸運的人用童年來慰藉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修補童年。

    很不幸,我是後者,前兩天晚上再次從噩夢中驚醒,才有了現在這篇文章。醒來仍清晰地記得幾個片段,夢中我與我的母親不知是什麼原因發生了爭執,我在悲痛之下躲進房間鎖上門,她卻拿來菜刀砍我的門,我在刺激之下從窗戶一躍而下,跳之前還說了一句“為什麼要逼我”。就這樣,我醒了,醒來仍舊哭了一小會兒。對,在夢裡我做了小時候想做卻最終沒有做的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做類似的夢了,到現在只要回憶起我的童年,我仍舊需要刻意轉移注意力來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哭出來。因為我很難找到哪怕是一點點美好的記憶,我的童年回憶全都被暴力充斥著,行為上的暴力與語言上的暴力一個也不少。仍舊很清楚的記得,很小的我坐在家裡的地上大哭的時候,我的母親將我一腳踹了好遠好遠。我也不明白,為什麼這些不愉快的記憶這麼多年了,還這麼清晰的縈繞在我的腦海裡。

    我的母親,是個暴躁易怒的人,她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也不記仇。然而,這種性格受益的只有她自己,至少對於我來說,是我痛苦的來源。從小對我語言上的冷嘲熱諷、貶低,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這麼多年她對待我的方式依然是這樣,不管我做了什麼事,永遠都沒句好話,或許她覺得這樣的嘲諷教育法能讓我產生動力之類的吧。

    我的母親以前也是個過於節儉的人,包括對我,家裡並不是沒有錢,只要她覺得沒有實用價值的,那這錢就不該花,導致了我小時候連玩具也沒有什麼,我記得唯一一個娃娃還是我姨送的,天知道以前看著其他小朋友們的玩具我有多羨慕。以前小時候想要卻沒有的玩具,現在長大有了,卻不想要了。

    願不要有人把董卿童年受到的摧殘當作董卿如此優秀的“必修課”。

    從小這樣的環境下使我養成了內向自卑、無慾無求、沒有主見的性子,一直到現在長大了,才慢慢有了緩解,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一切正常,只有我自己知道,她帶給我的陰影,或許是我終其一生也逃不掉的。

    我也不是沒嘗試過與我的母親溝通,想與她和解,更是想與自己和解。可她永遠不覺得自己有錯,覺得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她易怒的性格讓每一次的交談最終都演變成了爭吵,我的其他家人們也只會說:“再怎麼樣她畢竟是你媽媽,是她將你生出來帶到這個世界上。”卻沒有人問我,想不想來到這個世界上。

    原生家庭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我總覺得自己不配得到好。 稍微一點的善意,就會讓自己手足無措。在充滿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們身上的那種強大的自信和安全感, 是我這一輩子都羨慕不來的。

    說不恨是假的,但是我已經長大了,要打我,我會躲,要罵我,會反駁了。那些悲傷的記憶雖然忘不掉,也無法與自己和解,日子卻總要過下去,我也在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世上最可怕的是,人這一生需要經歷大大小小無數場考試才能入學、就業或升職,為人父母這個最重要的角色卻不需要經過考試。我知道在這裡這樣說我的母親不好,但是我想用我自己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提醒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的各位,你的孩子是個獨立有思想的個體,不是你的附屬品更不是個用來消遣的玩具,他們只是一個個還未長大的男人/女人,請尊重他們。善待自己的孩子吧,至少不要成為他們人生路上的障礙、絆腳石,而是成為他們最堅實的後盾、最溫暖的港灣。

    願世上也不再有蘇明玉這樣的悲劇

    美國加州註冊心理諮詢師陳兌說:“科學家從生物學和心理學的角度都證實了,我們不可能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不過,可以透過建立新的人生經驗和新的依戀關係來減低原生家庭的影響。雖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的過去,卻不能束縛我們的現在和未來。”我不是在編故事,如果你覺得無法理解,那我真心的恭喜你,世上總還是有幸運的人的。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是什麼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