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天犼2王大齊

    近五百年東西方文明此消彼長興衰的根源就是這價值二字!就是這資本二字!人猿揖別價值出世了!經原始社會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價值文明階段到奴隸社會封建專制社會的簡單商品經濟的價值文明階段後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了,資本成氣候了!自私自利的資本經濟增值繁殖比起貨幣只起箇中介作用的在專制權力統治下的簡單商品經濟來說就好象是法術呼喚出來的價值財富!資本經濟價值興起,簡單商品經濟價值衰落其根源當然就是價值形態執行的模式制度的不同所造成的!簡單商品經濟的模式是商品一貨幣一商品。資本商品經濟的模式是貨幣一商品一貨幣!資本經濟的貨幣主要是增值繁殖!

  • 2 # 豪森林

    五百年滄桑變化,中國從世界第一強國淪落到後期的列強瓜分物件,更被近鄰小弟日本吊打;不僅如此,東方整體衰落而西方整體崛起,整個世界被納入西方主導的第一期全球化。從此,西方佔盡優勢,不僅僅是硬實力,更重要的是:

    1、西方價值觀幾乎被全球接受

    2、西方制度成為全球模板

    3、西方語言,特別是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言

    4、西方文化成為全球優勢文化

    5、西方貨幣成為全球通用貨幣

    6、西方輿論成為全球輿論風向標。

    ……

    凡此種種,人類第一次在全球範圍內聯絡起來的時候,西方佔得了先機,從此,後起國家要顛覆西方的優勢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你需要的不僅是硬實力的追趕,還要跨越這些軟實力的重重障礙。

    西方為什麼崛起?估計有無數答案,我只羅列我自己思考的結果:

    1、進取心。

    (1)地理上的進取心。

    西方在古希臘時代就開始海外殖民,在小亞細亞建立分佈廣泛的殖民地;古羅馬時代更是有無盡的領土野心。中世紀後,這種野心讓其毅然開始全球航行,引發了偉大的地理大發現。

    反觀中國,每一代王朝的野心僅限於統一全國,然後在東亞建立朝貢體系,當這一目標完成後,也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開始自我滿足,然後衰敗直至滅亡。新朝建立後又開始新一輪迴圈。

    (2)對自然的進取心

    西方自古希臘時代就對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充滿了探求的慾望,古希臘人就提出地球是圓的,畢達哥拉斯甚至系統闡述了地球與其他天體的執行關係(雖然是錯誤的);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

    中國古代一直認為天圓地方,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天體執行。而對微觀世界並無重量級的學說。在技術發展上也滿足於解決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而對單純的探索自然界沒有太多興趣,即對自然和宇宙的好奇心不足,對人際關係的研究更有興趣,故構建了三綱五常的禮制。

    (3)財富進取心

    西方對財富的進取心導致重商主義政策大行其道,對財富的無盡追求刺激了貿易的發展、地理大發現和全球殖民。

    中國古代以穩定為先,重農抑商,只要糧食充足,民心穩定、統治穩固即可,國家層面並無對財富的旺盛慾望。

    2、理性思維

    西方自古希臘時期,在思考問題時即遵循嚴格的思維規律,發展出一整套的形式邏輯工具,對科學理論的發展和系統化起到重要作用;文藝復興後又創立了以實驗來驗證理論學說的方法論。這種理性思維與上述對自然的進取心結合,對科學的出現和發展起到關鍵的作用。

    中國古代並無如此嚴謹的思維,古文裡“概數”、“約數”隨處可見,滿足於這種模糊性;也沒有發展出嚴密的邏輯,對宇宙、對自然的探討最後常常淪為“玄學”。

    3、肯定個人慾望的合理性

    西方在中世紀發展緩慢,很大原因是中世紀天主教在思想領域佔絕對統治地位,主張壓抑個人慾望。其實人的合理慾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過分壓抑慾望必然導致社會沉悶,發展緩慢。文藝復興後,人文主義興起,天主教經歷了一場宗教改革,放鬆了對人性的壓制,人們開始明目張膽地追求財富,追求個人成功,社會迅猛發展。

    中國古代一直沒有經歷過思想解放運動,對人性和慾望的抑制時松時緊,但總體是貶抑的,朱熹更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明朝後期心學興起,李贄等人對人慾進行了部分肯定,但清朝入關後重整封建秩序,理學復興,人慾再次被壓制(貞潔牌坊越立越多)。

  • 3 # 得到文化

    我認為人類文明興衰的關鍵有三點:人口,創新,文化。

    首先,一個文明要興起,要有足夠數量的人,因為只有足夠的人口,才能有足夠的創新,產生創新的機率就大,也才能有將創新轉化為規模生產的能力。如果說在冷兵器時代,人口少的國家或許能靠一定的戰術興盛一時,那麼越到現代越不可能了。

    最初,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崛起的時候,人口百萬級;英國崛起的時候,人口上千萬了。

    在歐洲經濟史中有這樣的記載:“不列顛群島的人口大約於1500年有440萬;大約於1600年有680萬;大約於1700年有930萬人口,”(〔意〕卡洛·M·奇波拉《歐洲經濟史》二卷,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29頁。)

    後來,美國崛起的時候人口數億計,按這個規律,那麼下一個崛起的大國就會是咱們中國啦!

    當然,光有人口還不行,還得有創新,有創新才能產生財富。不論是技術層次的創新,還是制度層次的創新(分工其實可以看成是一種組織形式的創新),只要能提高生產效率,都可以算作創新。創新不光是首次創新,還包括創新的應用和將創新大規模產業化的能力。例如中國的高鐵,就是學習了別人的原理,自己發展起來的技術。我們還有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規模化生產創造了條件。

    那麼,印度人口也很多,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呢?這就必須用第三個條件,文化來解釋了。文化是在一定的生產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們的一套共同的思想觀念(制度可以看成是一種明文化,靠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文化),反過來,它又會對生產力產生一定的反作用力。

    印度自古以來的文化,就是懶散,而且還有各種複雜的宗教,和種姓制度,都對創新的產生和應用產生了阻礙作用。

    而中國則不同,雖然近代有所落後,但那是因為,我們發現世界上沒有國家比我們先進,我們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好了。但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了我們的差距,相信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會再次復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小孩的教育問題很棘手,如何管教青春期的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