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抗擊疫情一線醫護人員
-
2 # 杏仁健康
血管堵塞要看發病部位的在哪裡,比如如今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就是主要發生在冠狀動脈和腦動脈血管,一旦堵塞會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卒中,可能會危及生命,需要緊急處理,一般急性心梗死亡率最高,尤其是發生在醫院外的心梗,更是如此。
血管堵塞,離心臟越近的位置病情越重,如果發生在心臟本身那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心臟是人體的泵血器官,心臟不行了,外周血無法迴心,心臟血無法射出,會誘發很多問題。還有肺栓塞,病情也是很危重的。
因此,個人總結為血管堵塞心血管發病最迅速,因為心肌細胞對供血要求很高,一旦心肌梗死,心肌細胞會不可逆的凋亡,造成心衰等問題。心梗發生後導致心前區疼痛,呈壓榨性或者瀕死感,伴有出冷汗,等,疼痛持續時間超過半小時,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急查心電圖,心梗三項可明確診斷和及時處理哦!
其次為腦梗死,腦細胞一旦缺血缺氧,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半身不遂,肢體無力,口眼歪斜等,急查顱腦CT可以發現問題,及時治療,預後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而定。
血管堵塞,一般情況下要及時就診,明確堵塞的程度,如果完全堵塞,要採用手術等方式儘快恢復血流,如果是部分堵塞,要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預防堵塞加重哦!
-
3 # Doctor心管家
血管堵塞是人體動脈硬化的表現,人從出生即開啟了動脈硬化這段旅程,就像臉上長皺紋一樣,也可以理解為血管老化的過程。血管堵塞是時間積累的產物,也可以發生在任何部位,但並沒有反應快慢之分,是否有反應的決定因素是:堵塞的器官在哪,堵塞嚴重程度是否可以表現出臨床症狀。例如一位高齡的患者,可能心臟的血管已經出現了75%以上的狹窄,但由於高齡活動量小,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出現。
相比哪邊部位反應最快,我們更需要了解的是重要器官堵塞的表現,好做到不延誤就診。動脈硬化導致的血管堵塞常見的波及臟器有心臟、腦血管、四肢末梢。
心臟:即冠心病,典型表現為出現與勞累或情緒激動相關的胸悶、胸痛、氣短或胸部不適感,可以伴隨咽部或後背部不適,當休息或情緒平穩3-10分鐘左右不適症狀可逐漸恢復。無症狀時與胸痛狀態下做心電圖有不同表現,此時更支援心臟血管存在堵塞。
腦血管:多為突發腦梗發現,多表現為一側的肢體活動障礙或感覺異常、口齒言語不清、伸舌偏斜、流口水、進食嗆咳等,小腦梗塞是還可出現步態異常、嚴重的眩暈、噁心嘔吐等。
四肢末梢:下肢多見,首先表現為足背動脈搏動減退,足背動脈表淺,可以透過觸控足弓部感覺有無動脈搏動感進行初步判斷。臨床症狀為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路程後出現腳痛或麻木,需停止活動,休息一會兒後疼痛感好轉,可繼續行走。嚴重人群靜息狀態下出現下肢疼痛、麻木感。
此為常見部位血管堵塞後表現,如果有相關症狀,同時合併年齡偏大,吸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些危險因素,建議就診進一步相關檢查,諮詢醫生是否需給予藥物干預。
-
4 # 心血管王醫生
無語了!小王醫生實在看不下去了!哪裡來的這麼多莫名其妙的答案!還讓數百萬人瞭解了這個所謂的常識?
血管一堵塞,哪個部位反應最快?我們不談這個問法對不對,因為提問者不是醫學人士。但回答者,我也是真佩服你們,真敢亂說!
血管堵塞哪個部位反應最快,那也得看血管堵在哪了呀!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我們先反證各位謬論,假設您們說的是對的腳指頭最先反應,請問哪一個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腳指頭疼,或腳指頭先疼?敢問您見過心肌梗死嗎?試問哪一個腦梗死的朋友是先腳指頭疼?真是莫名其妙的回答!
讓人苦笑不得、更是害人不淺!
血管堵塞常見的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斑塊破裂引起血栓,血管堵塞,血流堵塞,組織器官會缺血缺氧直至壞死,引起各個系統的症狀。至於會引起哪個部位先出現症狀,那必須看堵在哪個血管了。全身的血管理論上都會堵塞,因心肌梗死,腦梗死更為普遍,危害更大,所以臨床更多見,大家更為熟悉。
我們就舉幾個例子來看看哪個部位最先反應。
心臟血管堵塞,那肯定第一時間的反應是心絞痛、心衰、猝死。而不是腳指頭,腳指頭沒有任何感覺最常見的就是心絞痛,心臟血管堵塞後,血流無法滿足遠處供血,引起心肌缺血,缺血就是缺氧,因為血流裡面含的是氧,各個組織都需要氧,血這時候是載體。長時間缺氧就會引起症狀,因為心肌對氧的需求是別的臟器的六倍,所以更為敏感,即使不堵死,狹窄也會引起缺氧,也會引起心絞痛。所以心血管堵塞,那肯定先有心絞痛症狀。
再說腦梗塞,腦血管供應腦部神經系統,腦血管堵塞,因堵塞部位及面積不一樣,梗死的部位不同,引起的臨床表現不一樣。有:半身不遂,偏癱,失語,走路偏斜,喝水嗆咳,肌力下降等等。因為堵塞部位不同,壞死部位不同,影響的神經指揮系統不同,最先反應的部位就不同,和腳指頭離心臟遠有半毛錢關係嗎?
當然,如果是下肢血管堵塞,那肯定腳指頭先會有反應了,比如疼痛,冰涼,足背搏動消失等等。
全身血管堵塞部位不同,決定表現出來的症狀不同,請大家回答醫療科普一定不要想當然!
尤其第一位回答者,您的閱讀量已經接近200萬了,也就是您至少讓這麼多人以為心肌梗死,腦梗塞先觀察腳指頭。您想幹甚!!!
我是小王醫生!全軍心臟病介入中心副主任醫師!中國康復與中醫委員會委員!
請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糾正一下觀念,不要害人啊!
我們一起探討,但我們不能瞎說!
-
5 # 山河獨白v
你的問題不準確,血管堵塞分幾種情況,大致可以從兩方面說。一是主動脈血管堵塞,主要特徵是突然胸悶或單側手腳突然無力麻木,有的人一隻眼睛突然看不見,有的人一隻手抖動並停不下來。二是周圍血管堵塞,主要表現特徵是傷口不好癒合,手腳總是冰涼,面板變薄,毛髮脫落等。
-
6 # 憶途813
血管堵塞哪個部位反應最快,這要看是哪個部位的血管堵塞了,人的體內有許多根血管,每根血管都負責著相應部位的供血、供養。不同部位的血管栓塞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症狀。
臨床上最常見的血管栓塞有三種:
第一,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於心肌急性的缺血性壞死導致,主要是由於冠狀動脈斑塊破裂,造成動脈持續、完全的閉塞,心肌組織得不到供養而壞死,是臨床上常見的急危重症。心肌梗死急性發作時,患者首先會感到胸痛,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可放射到背部或者手指末端,心肌梗死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很容易導致死亡。
第二,腦梗死,腦梗死也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尤其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生,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礎疾病越來越多,當情緒激動或者其他原因導致血壓升高,極易造成腦血管堵塞,發生腦梗死。腦梗死急性發作時患者會突然出現一側肢體活動不利、言語不利、吞嚥困難等症狀,並且根據堵塞位置和麵積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第三,下肢靜脈栓塞,下肢靜脈栓塞是臨床常見的併發症,好發於手術後或者長期臥床的患者。下肢靜脈栓塞時會有下肢水腫等表現
總之,栓塞的主要症狀和栓塞部位有很大關係,需要加以鑑別。
-
7 # 新禾記
第一是頭部,因為頭部是神經發出的重要器官, 血管堵塞後,氧氣運輸不暢,會有頭暈頭痛的症狀,其次是肢體的反饋, 比如有手指麻木,因為血管堵塞後 壓迫神經導致動作遲緩。
-
8 # 黎醫生
血管堵塞是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等疾病常見的致病原因,常見於50~6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的中老年人。血管堵塞又名為腦血栓,發生於顱內外供血腦部的動脈血管壁發生病理性改變的基礎上,在血流緩慢、血液成分改變或血粘度增加等情況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閉塞。
血管栓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就好比河流的垃圾積累多後,河水出現緩慢,如果不及時清理垃圾就會越積越多後形成堵塞現象。
血管一旦堵塞,身體會出現什麼反應呢?當血管發生輕微堵塞時,一般很多人是沒有察覺的,而且發生的症狀也容易讓人誤診為其他疾病。那麼,當血管堵塞時有以下的症狀,可以考慮是發生血管堵塞的可能。
1,突然胸悶,警惕可能是肺動脈栓塞。
2,胸痛,可能是冠心病、心梗。
3,患者出現一側肢體無力,應該考慮可能是中風。
4,出現水腫、尿量改變,提示可能是腎動脈堵塞。
5,有些患者走路出現腿疼,提示可能是下肢動脈堵塞。
6,脈搏減弱、血壓低,提示上肢動脈堵塞。
7,下肢出現不對稱水腫,提示可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
血管堵塞,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呢?Ⅰ,頭部症狀 如果患者是腦部血管堵塞,會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出現這一症狀,患者應該提高警惕。
Ⅱ,全身症狀 很多患者在患腦梗塞的時候身體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有些患者會出現肢體輕微偏癱或偏癱,有些患者會出現一側肢體無力,無法正常支配肢體行走,有部分患者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所以當出現這一症狀時,應該提高警惕是腦梗塞即將發生的可能。
Ⅲ,也有些患者在睡眠中出現症狀,多無劇烈頭痛及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症狀。
診斷腦血管堵塞,做腦血流圖檢查是診斷疾病的檢查方式之一。總結:血管堵塞疾病發生後,會損傷中樞神經,可引起半身不遂、失語、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症狀。如果能夠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一些患者還可以逐漸恢復好轉,約有2/3的患者有遺留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關節攣縮畸形、肌肉萎縮及智力降低等症狀。
-
9 # 健康之初
從身體表現判斷血管堵塞的可能,要區分不同部位的梗塞,這裡主要講腦梗和心梗。
腦梗
在發生腦卒中,也就是腦梗之前,身體會表現出許多前兆:
手指,很多人都會有手指發麻的情況,尤其是老年人更為常見,但是,若是突然手指發麻,還伴有合不攏的情況,就要小心了,這很可能是短暫腦缺血發作的徵兆。首先是一隻手或一隻腳失去感覺,然後是一隻胳膊,一條腿,半邊臉或半邊身體變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幾根手指隱隱刺痛,手不聽使喚,手指攥拳無力等。舌根,患者若是出現腦動脈供血不足時,就會感覺舌根發硬,說話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現語言障礙,這多是影響了大腦皮層的語言中樞所致。且還會表現為喝水容易嗆水、吃飯容易嗆著、易咬到舌頭等等,這時,一定要謹慎,及早去醫院檢查。面部,由於腦梗是發生在腦血管處的病變,所以,當病變累及到了神經時,就會導致人體出現面癱等症狀,這時就會表現出睡覺單側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現。甚至還會有短暫性黑蒙,看不見東西,數秒鐘或數分鐘即可恢復,有的人還會伴有噁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等等。下肢,雙腿或單腿軟弱無力,即使在平地也會摔跤。因為不論在大腦的哪個半球出現病變,都會導致病變對側偏癱,其程度可有輕有重。這時,肢體感覺就會出現異常,如腿腳不靈活、無力,這時要警惕,很可能是缺血性腦卒中的訊號。心梗
-
10 #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腦血管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尤其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目前雖然科技水平越來越發達,但是仍有50%的心腦血管的倖存者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
對於血管堵塞,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可以最快判斷。
1.疼痛:古人有云,“通則不痛,不通則痛”。
①如果出現突發勞累性的胸痛,休息後可以緩解,或夜間出現疼痛,往往是提示心肌血管出現了狹窄阻塞。如果胸痛發作比較頻繁,並且伴有原因不明的頭暈、頭痛、噁心等症狀,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需要立即到醫院治療。
②肢體疼痛伴有腫脹,患者的側肢肌肉有壓痛,可能是肢體靜脈阻塞,此時要緊急到醫院進行就醫,防止發生肺動脈阻塞造成的肺栓塞。
2.腦梗症狀
①身體突然出現一側的面部不聽使喚,面部僵硬,不能自主微笑等症狀;並且手或腳麻木或者無力;
②突然感覺意識模糊,說話說不清楚,甚至說話的時候含糊,口角流口水,或者不能說話,反應遲鈍,理解困難。
④突然頭暈目眩,行走不穩,失去平衡性或者動作不協調等。
3.胸悶氣短,呼吸困難
對於血管狹窄的早期症狀不容易表現出來,一般來講,血管的狹窄程度在20%-40%時,較多的患者在靜止狀態下沒有症狀,但是在活動後一般會出現症狀,如快步走後出現胸悶、胸痛或者呼吸困難等,如果堵塞得比較嚴重的話,可能在靜止的狀態下也會出現胸悶、氣短或胸痛等。
4.不斷地打哈欠
正常的狀態下,人在休息充分的情況下,是會精力充沛的,但是如果休息充沛的情況下,還是感覺非常的疲勞,甚至出現不斷打哈欠的情況可能就不是疲勞狀態了,要警惕缺血性腦血栓的訊號,儘快至醫院進行檢查確診。
對於所有人來講,一旦血管堵塞,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爭取時間,根據自己的判斷至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確診治療!
-
11 # 昆明三博腦科張永力
血管一旦堵塞就可能危及生命,且不同部位血管堵症狀不同,
血管是人體內的“高速公路”,一旦“堵車”,血液就無法暢通的流動,很多疾病就會隨之而來,輕則引起各種不適,重則危及生命。
我們常常遇到的會危及生命的血管堵塞,主要包括:腦血管堵塞,心臟血管堵塞,肺血管堵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梗死、心肌梗死、肺梗死。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事實:現在血管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血管一旦堵塞,就可能危及生命,而且很多人就醫時,已為時已晚。
其次,血管幾乎遍佈人體的全身,除了毛髮和指甲都有血管,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自然表現是不同的,而且導致血管 堵塞的原因也不一樣。
那麼怎樣自檢自己的血管是否堵塞呢?1、腦血管堵塞(腦梗)
腦梗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斑塊破裂後形成血栓,血栓堵塞腦血管發生腦梗。還有一部分是心源性血栓,比如常見的是房顫引起的血栓,血栓脫落後堵塞腦血管,從而引起的腦梗死。
不管是哪一種引起的,腦梗的症狀是一樣的,最常見的表現就是:
1看1張臉:出現口角歪斜、面部不對稱等表現;
2查2只胳膊:出現2只胳膊不能平行舉起,兩側力量懸殊過大;
0(聆)聽語言:出現言語表達不清,說話困難,失語;
當然除了這些典型的腦血管堵塞的表現外,還可能表現為:突發性劇烈頭痛,甚至伴有抽搐、昏迷、嗜睡等症狀;突然拿不住東西,比如掉筷子;突然發生眩暈;經常打哈欠;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偏斜,走路不穩;突然出現一時性視物不清或自覺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時性突然失明。
一旦突然出現上述表現,就要高度懷疑腦血管堵塞,這時候需要儘快就診,一般是建議撥打120前往醫院,以免危險發生。
50%的腦梗死,或多或少會留下各種各樣的後遺症,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大面積腦梗死甚至會引起死亡。只有早到醫院早開通血管,才能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
2、心血管堵塞(心肌梗死)
我們平時之所以喜歡把心腦血管放在一起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心腦血管的病因基本一樣,都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腦梗死是頸動脈斑塊或腦動脈,心肌梗死是心臟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破裂後會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從而發生梗死。
典型的心肌梗死是突發持續性胸部壓榨樣疼痛,或伴胸悶憋氣、大汗淋漓、頻死感。
當然也有接近50%的心肌梗死並不表現為胸痛,而是表現為別的症狀,甚至有時候都不會疼痛,比如心肌梗死除了胸痛、心前區疼痛,還可能表現為:後背疼痛、肩膀疼痛、頭疼牙疼、腹部疼痛,咽部緊縮感,單純的胸悶憋氣等等表現都可能是心肌梗死。
相對簡單的判斷,是突然出現上述這些症狀,持續15-20分鐘仍不緩解,且越來越重,您又無法解釋,那麼就要告訴懷疑心血管堵塞,也就是心肌梗死,必須馬上撥打120。
心肌梗死是導致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只要早到醫院早開通血管,才能降低死亡率。
3、肺血管堵塞(肺梗死,也叫肺栓塞)
肺血管也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脫落,導致肺血管突然堵塞,最常見的原因包括下肢靜脈血栓,骨折後,妊娠期間,久坐不運動,癌症等等情況。
如果突然胸悶憋氣、呼吸困難,或者胸痛咳嗽,或者虛脫、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等表現,尤其是缺氧表現,極度焦慮不安、倦怠、噁心、抽搐甚至昏迷。這時候就要高度懷疑肺栓塞了。
肺栓塞也是導致猝死最常見的原因,必須立即就診。
如何預防?說來說去,其實科普的目的還是預防。
血管堵塞是有原因的。年老退化、高鹽高脂、吸菸喝酒、缺乏運動等都會造成血脂沉積,血管內膜增厚,形成斑塊,動脈堵塞。
心肌梗死、腦梗死的預防,就是要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也就是要健康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重、遠離菸酒、監測並控制三高等等這樣才能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從而降低心腦血管堵塞的風險,尤其是老年人,多吃水果、新鮮蔬菜,烹飪時少油炸,多蒸煮。
肺栓塞的預防,高危人群應注意多喝水、多運動,儘量避免久坐不動,合理飲食,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物或穿加壓襪等措施進行預防。
危險因素的人,如孕婦、高齡老人等,旅行中有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旅行時應注意多喝水、久坐時活動腳踝、每坐1小時起來活動,必要時諮詢醫生用藥預防、穿加壓彈力襪等。
回覆列表
全身血管堵塞部位不同,決定表現出來的症狀不同
腦梗塞:因堵塞部位及面積不一樣,梗死的部位不同,引起的臨床表現不一樣。有:半身不遂,偏癱,失語,走路偏斜,喝水嗆咳,肌力下降等等
心臟血管堵塞:出現心絞痛、心衰、猝死。一般心血管堵塞,那肯定先有心絞痛症狀。
頸動脈一旦堵塞,人體反應最強烈的部位就是大腦!如果頸動脈狹窄<50%很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常見的症狀有一側手腳麻木、乏力,頭暈、頭痛,看東西模糊或眼前發黑,講話不利索,吞嚥嗆咳等等,如果缺血短暫,症狀可能持續幾分鐘就緩解了,如果症狀持續存在,則有可能已經發生了腦梗死了
血管堵塞身體有一些部分出現症狀如下
1眼睛
早上醒來以後總感覺視力模糊,起床以後活動一會這個症狀逐漸的消失,那很有可能是因為你大腦由於血管阻塞缺氧造成的。
2、雙手
雙手的協調能力會下降,變得不太靈活,甚至是有些麻木。這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血管過度膨脹,壓迫神經所致,如果你血脂高而且雙手的協調性下降。
3、雙腿
血管堵塞了血液流動會出現受阻,因此平時我們抬腿時看到腿部比較白,而放下時腿部就會變成紅色,那是因為抬腿時血液受阻了,因此腿部面板出現異常,那要注意了。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睡覺腿部抽筋是缺鈣的徵兆,但如果補鈣後還是不能緩解的,這就很可能是血管堵塞的徵兆了。抽筋是因為膽固醇過高無法代謝掉,導致沉積在周圍的肌肉裡,刺激肌肉的收縮,從而引起抽筋。
4、腳
腳是人體的末梢,也是心臟最遠端,血管有問題,腳最先有感覺。血管一堵塞,腳最開始兩個感覺:
一是腿有點怕冷;
二是如果走路路程比較長,一邊的腿容易疲勞痠痛。
日常保護血管,用這幾招
1、改善飲食通血管
(1)少吃油
(2)少吃鹽
(3)少吃澱粉類食物
(4)吃點醋,開胃利血管
2、積極適當運動
3、遠離菸酒
4、保證充足的睡眠
5、多喝水
6、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