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八零年代大豬
-
2 # 郝聞郝看
屁股決定腦袋,都是“砸”,砸的背景不一樣,砸的能力不一樣,王健林真的輸了張瑞敏一大截。
首先看張瑞敏,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民營企業家,中國製造業的代表,當年他砸掉一個普通工人幾年工資才能買得起的冰箱,為的是砸破海爾的“大鍋飯”陋習,強調責任與質量的現代企業管理核心,在那個市場經濟還是懵懂的階段,這砸的不是76臺冰箱,砸的是陳舊企業體制的沉痾,引領的是中國企業自發改革的浪潮,說他是中國民營崛起的執牛耳者,絕不為過。
轉而再看王健林,他隨著中國經濟畸形地產化暴漲的大潮下順勢而為,也帶領萬達在商業地產領域創出一番天地,進而進入影業、金融、樂園等產業,發展之快,突飛猛進,再加上屢登富豪榜首位,有些傲嬌也是正常,說出“先定個小目標,比如一個億”也是正常。
只是這次,他砸的商鋪,陪了10個億又怎樣呢?只能證明萬達之前沒有服務好,要改進,有決心改進,絲毫沒有改變地產、地塊價格飛速上升的中國經濟畸形,更沒有改變萬達自身商業系統上固有的問題。
在回過頭看如今的海爾和張瑞敏,如今“自以為非”地努力轉型,適應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管理、消費精神的變化,革新組織結構,重塑供應鏈體系,建立自有孵化機制,從某種角度說,他是極力讓海爾基業長青的同時,為“中國製造”升級“中國智造”探路。雖然目前還面臨很多困難,但張與海爾的寶貴經驗,將成為中國製造業升級的重要“財富”。
只有靠這樣的“財富”啟迪和助力更多商業探索,才能讓身處困境的中國製造企業迅速恢復生機與活力,提升經濟效率,降低各類成本,從而帶領中國經濟擺脫L型發展,返回高成長的快車道。
但是,王健林先生卻依舊享受著中國地產泡沫經濟帶來的紅利,吃進大量貨幣流動性的增殖,不斷開展跨界發展,將自己的商業帝國做大,可對中國經濟和地產業又有怎樣的改革帶動呢?毫無疑問的,並木有。所以,他即便把一個萬達廣場都砸了,損失的也只是賬面上的價值,帶來的也就是個眼球效應,其他的都是然並卵。
所以說,若是隻看賬面,王健林砸掉10個億,的確是厲害,可真正牛的企業家還是張瑞敏,因為他不張揚,卻在認真做著為中國經濟帶來真正貢獻的事情。
-
3 # 百斯牧王關保健
首先要肯定的是他們都是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海爾冰箱事件發生在改革開放過程中,記得高中還是初中政治課本上有過海爾冰箱事件的講解,張瑞敏代表那個時代的進步,樹立了良好的的榜樣!成為營銷學的經典案例。
萬達砸商鋪,當然有保護萬達信譽的需求,維護商戶的利益…但是,萬達砸的其實只是房子,商鋪是回購了 花了不少錢,可是地皮是萬達的,拆完再建一個萬達,其土地升值多少倍?商鋪出售又可以回籠多少資金?總體來說萬達還是掙錢,就是虧錢也虧不了多少錢,虧的也只是建築成本,不是商鋪價值,而萬達說砸商鋪10億多 其實是在偷換概念 混淆視聽…
海爾砸的是真金白銀 而且是在企業發展困難之際,萬達砸的是拆後重建,是為了獲取更大利益!
-
4 # 老豆家三女婿
為什麼不說萬達砸商鋪正是房價瘋漲的時候!請記住!萬達砸商鋪是07年!請問砸商鋪之後王總在這個專案又賺多少錢!我所在城市房價一年間從二千多一平漲到四千多一平
-
5 # 希望在田野上49023706
這個事情不能物品價值來衡量一切,每個人擁有的資源是不一樣的,如果海爾有萬達的資源,相信他一會像王健林一樣,對待產品是一樣的態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他們的精神才是大家所推崇的
-
6 # 凹扒瑪解密
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差別就在這兩字!中國不差萬達這樣的企業,但是像海爾這樣,格力,華為這樣的企業如鳳毛麟角,少一個就感覺特別可惜!
-
7 # NI133395021
損失的金額上,可能是萬達多點,但背景情況不一樣,好比億萬富豪被偷了一輛賓士,和一個打工的被偷了一輛電動車。一輛賓士對富豪來說丟了不會有影響,一輛電動車對打工的來說,丟了要省吃儉用幾個月才能存夠錢再買一輛。
-
8 # 落燈花555
我認為兩者沒有可比性,海爾做的是精工家電,技術含量高,萬達做的是房地產,俗稱蓋房子,海爾靠的是創新、技術、人才,只要大家需要家電產品,海爾就能繼續發展上升,受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小,除非內部管理資金鍊神馬的出現問題;萬達靠的是搶地盤蓋房子,技術含量低,受政策等不可控因素影響大,一但政策發生變化,萬達元氣大傷是必然結果,財大氣粗又怎樣,想做沈萬三麼?所以做人不要嘚瑟,有錢時多做好事善事,不要等沒錢的時候被大家笑話譏諷,海爾有自己技術研發部門,產品製造部門,自己的物流和售後,穩紮穩打,我看好海爾。萬達的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很多年前高中學文科滴妹子*^_^*)
-
9 # Maksim888
砸冰箱牛,我只說一點,海爾砸冰箱砸的是還沒出廠的冰箱,萬達砸商鋪,砸的是已經營業的商鋪,而且是因為改造無效才砸的。就好比兩家公司都做冰箱,一家是還沒出廠發現質量問題就砸了,一家有質量問題被客戶退貨了才砸,你們說哪個牛?
-
10 # 雪松139871610
這個沒什麼可比較性!一個是注重重視產品生產銷售環節的質量!一個是注重企業在商業活動中的信譽。一個是為了教育職工工人,一個是為了企業的信譽!說到底在商業活動中必須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
-
11 # 飛狐141388900
在80年代海爾為了創新求質量,砸冰箱為下定決心求質量,才有了海爾的今天,牛。假如放在另個角度想,冰箱有點別的缺點,製冷都沒問題,有的商家會降低價位放在市場上銷售,但海爾為了以後的市場定位和認可不會這麼做,才有了海爾的今天。不能拿砸了多少商鋪比,本人的一點看法吧,假如把萬達放在那當時也會有萬達的做法,所以萬達也有今天的萬達,都了不起,民族的驕傲
-
12 # 和風細語言
王健林砸再多的商鋪,不過昭示他有多麼的財大氣粗!砸的僅僅顯示你很有錢,給他人沒有多大的警示意義。
海爾則不同,以質量求生存,把顧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海爾的雄心壯志,和勇於改正的決心,對其他相關企業也同樣有同樣的啟發和教育作用。
兩相比較,孰輕孰重就不言自明瞭!
王健林公開說“海爾砸20幾臺冰箱才幾個錢啊,我們砸了350個商鋪,砸了6億多”。海爾的官微隨即迴應:“我還真沒有好好算過在車間工人三年工資還買不來一臺冰箱的1985年,張瑞敏砸的76臺冰箱對當初幾乎發不出工資的海爾意味著什麼。但我知道現在身為官博君的我為什麼買不起房了”。
回覆列表
在我看來,這個本質都是一樣的,透過“自殘”向消費者傳達這麼幾個意思,第一,為了你們,我們肯損失。第二,我們有錢,我們能損失。第三,我們負責任,是可以信任的。
既然本質一樣,非要分個高下,那就要綜合背景、時代、效果等要素來分析了。海爾砸冰箱,在當時那個年代,是一種標誌性的事件,海爾從那時候開始,就確立了質量為王的理念,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一時的損失,換來的是品牌的含金量,和之後不斷擴大的規模和銷量。而且二十幾臺冰箱對當時的海爾來說,價值比6億對於萬達,其成本比例更高。再來看萬達砸商鋪。第一從砸的角度,這不是首創。第二從回購的角度這不是銷燬而是回收,還是能創造價值的。所以硬要拿來跟海爾一起提的話,我還是更偏向海爾。